?

城鎮交通運輸系統現狀分析

2016-04-29 22:11郭洪丹
北極光 2016年2期
關鍵詞:交通運輸三農

郭洪丹

摘要:城鎮現狀布局與交通問題入手,分析了城鎮過境公路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負效應,對小城鎮交通問題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城鎮布局以及交通發展趨勢。以“惠農、助農、為農”為目標,改革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促進城鎮發展。

關鍵詞:交通運輸;三農;城鎮發展;城市紐帶

城鎮因為規模較小,其交通問題未能夠引起重視,而城鎮大部分依賴于過境公路發展,在社會經濟發展和機動化程度不斷提高的情況下,其用地形態布局和交通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一般而言,城市越大,與外界的聯系越多,區內交通、區際交通越多,過境交通較少;相反,城市越小,對外的聯系越弱,區內與區際交通越少,而過境交通量越大。根據統計,一般100萬人以上城市,過境交通只占1%-9%,50-100萬人的城市,過境交通占8%-14%,10-50萬人的城市,過境交通占12%-28%,2-10萬人的城鎮,過境交通占14%-47%,而2萬人以下的小城鎮,過境交通高達60%以上。本文小城鎮現狀布局與交通問題人手,分析了城鎮過境公路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負效應,對城鎮交通問題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鎮布局以及交通發展趨勢。過境公路穿城在我國的城鎮當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由此影響到城鎮的布局和發展;穿心式布局的形成有著深刻的社會經濟原因,主要是:

一、與我國長時期較低的機動化水平相適應

建國后到80年代中葉,我國的交通運輸事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根本上改變了舊中國交通線數量少、質量差、運力低的狀況,初步形成了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等現代運輸方式組成的綜合運輸網絡;以廣泛分布在中華大地的公路為例,從“一五”到“六五”期間,技術水平和質量大大提高,鋪裝公路比重由1952年的43.6%上升為1985年的79.6%,1-4級公路占總里程的64.4%,并且高速公路的建設業已開始。汽車工業的發展為公路運輸提供了有力的支撐,1985年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321萬輛。

雖然如此,由于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以及計劃經濟體制等的制約,汽車作為運輸的主力軍大多發生在城市之間,為二、三產業服務,廣大鄉村及小城鎮地區長期處于低機動化的運輸階段,畜力車、機動三輪車、拖拉機是地方運輸的主力,速度慢,運輸效率低。在低機動化階段,城鎮發展依賴于公路,沿路展開,許多市場干脆緊貼馬路,熙熙攘攘的人群更增添市場的熱烈氣氛,在機動化程度較低的情況下,對交通的干擾還沒有明顯凸現。

二、長期存在以路興商、以路興鎮思想

交通對城鎮發展的帶動和促進作用大大刺激了地方政府的積極性,“要致富,先修路”,修路架橋被看作是地方經濟發展的標志;一旦公路建成,兩側地段則成為最有價值的地方,“要先富,去占路”,以路興商、以路興鎮,占路搞經營,成為地方政府發展經濟的法寶。地方政府著眼于眼前的利益,往往要求公路部門在選線時選在從鎮中心穿過,而不是只打擦邊球,“鎮鎮通公路”的建設結果是鎮鎮穿公路。在城鎮發展的初期,機動化的程度比較低,過境公路穿城確實為城鎮帶來了工商業的繁榮,為當地經濟的發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礎。有統計資料表明,我國建制鎮90%以上是過境公路穿城的布局,中小城市也有許多是由過境公路穿城布局發展而來,而非公路穿城的鄉鎮大多比較落后和偏僻。隨著社會經濟和機動化的發展,公路穿城帶來的問題越來越嚴重。

三、城鎮道路系統現狀

密度較高,但干支結構不盡合理。一般小城鎮只有干支兩套道路系統,而由于歷史形成的原因,大多數城鎮僅僅有一兩條穿城干道,其它道路相對狹窄;在發展過程中,支路間距不均勻,有的間距幾十米,有的間距數百米,造成道路系統的先天失調。許多地段是先建房,后通路,造成道路開辟的隨意性和無序性,曲折、錯位的小路多,機動車難以通行。

而今城鎮道路建設又出現貪大求洋的傾向,新建或者改造的道路不管實際需要如何,一律采取干道的做法,寬寬蕩蕩,而舊的道路依然狹窄、擁擠,形成舊城條條是支路,新區路路是干道的局面。

除了少數道路外,大多路況較差,不能適應機動化的發展在低機動化時期,城鎮機動交通以機動三輪車、拖拉機以及少量小型貨車為主,車型小,速度慢,運量低;對道路的要求不高,在城鄉所有道路上均可通行;而進入機動化時期,隨著經濟的發展,貨運汽車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車輛速度快、車型大、運量高,對道路的要求也大大提高,城鎮舊有的道路難以滿足。還有許多道路橋梁的瓶頸,車輛難以通過。速度的提高打破了城鎮原來的節奏,交通危險性增加;運量增大,舊有路面難以承載,造成道路的嚴重破壞。

四、解決措施

在新一輪總體規劃中結合城鎮用地布局,配合公路部門,將過境路外遷。結合鎮區改造,理順道路系統。道路建設要遵循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遵守規范,不能只搞形象工程。規劃建設中配建停車場地和交通站場。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道路設施。

五、結束語

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出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基礎條件之一。是國家為構建和諧社會,支持新農村建設的重大舉措,也被稱為“民心工程”“五年千萬億工程”。經過幾年的發展,基本形成了縣與鄉,鄉與鄉,鄉與村之間的農村網絡,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農村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

猜你喜歡
交通運輸三農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五個堅持”做好“三農”工作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物流運輸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探討
新形勢下交通運輸行業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研究
公路交通運輸節能降耗經濟分析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