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借助文學教育培養中專生人文素養的思路

2016-04-29 22:16高艷曉
北極光 2016年2期
關鍵詞:文學教育培養教育人文素養

高艷曉

摘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反復強調,學校要開展好對學生的全面教育,倡導圍繞學科教育本身開展對學生的素質教育。結合到筆者所教授的漢語文文學專業課程,筆者便經常利用文學教育過程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的培養與教育。在此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從創設課堂情境,到精選教學內容,巧設教學環節等多方面著手,打造師生互動交流的課堂,讓學生在興趣盎然中不知不覺提高自身人文素養。

關鍵詞:文學教育;中專學生;人文素養;培養教育

1.文學教育在語文學科中的定位

文學教育教學,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來說,它等同于語文教學內容,既包括語言、文學、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內容,又包括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學習活動內容。而從狹義來講,文學教育教學內容,指的就是教材中的一篇篇文章,體現在文體上,就是指小說、詩歌、散文、戲劇這四大類文學作品。本文所要論述的文學教學內容,是取其狹義概念而言。

文學最根本的性質是審美。對中國而言,文學的審美與教化是密不可分的。這兩者的結合,從中國文學誕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著。新中國成立后,語文教材中的文學作品也都占據著重要地位。不難發現,近年來在全國推廣使用的各類語文教材,都大大增加了文學作品在課文中的比例。同樣,在中職學校語文教材中,文學作品的分量也越來越重。教育界眾多有識之士已經認識到,文學作品的教學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是素質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但遺憾的是,部分中職學校一些語文教師卻忽視了文學教學內容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重要作用,個別中職學校甚至把語文課程當作選修課來對待。在中職教育越來越受重視,生源狀況卻更為復雜的當下,我們有必要重新審視文學教學內容在培養中專生人文素養方面的重要意義。

2.培養中專學生的人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

由于傳統觀念的影響,即使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峻,但家長讓孩子念高中、進大學的情結依然存在。雖然國家大力扶持中職教育,宣傳力度也不斷加大,但社會對中職教育仍有偏見,因此,普高熱的熱度一直延續著??上攵?,在這種情況下,經過各級各類普通高中一遍遍過濾后進人中等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相當一部分綜合文化素質低下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人們也就很自然地把中專生與后進生劃上等號。

每一位從事中職教育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就是絕大多數的中專生不僅在學習上有很多的不足,而且其中一部分學生在日常行為習慣與心理、人格、情感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究其原因,筆者認為,最根本的一條是學生忽視了對真善美的追求,忽略了自身的品德修養。然而,現在許多中職學校在叫響“以能力為本位、以就業為導向”的同時,卻往往忽視了對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

培養中專生人文素養的途徑有很多,例如在校園內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經常舉辦藝術節、科技節,以及書畫展、攝影展等活動,讓學生在濃厚的人文氣息中得到熏陶。再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的形式,邀請一些藝術名流來校開講座,在校園內放映一些充滿人文關懷的經典影片;讓學生到社會上參與公益活動,關心弱者等,這些都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行之有效的f故法。

3.借助中專學校語文課程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方法

3.1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

文學作品的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因此,筆者認為,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給他們充分表達閱讀感受的機會,而不能把教師個人的理解和感受強加給學生。課堂上必須有學生情感、思想的參與,有師生之間真誠的心靈溝通。教師千萬不能把自己置于說教者的位置,而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活動的局外人,變成只進不出的聽筒。否則,課堂上的人文教育就會本末倒置,學生人文素養的培養也成了一句空話。

除了上述這些,在文學作品的教學中,師生關系應當是我與“你”的關系,是師生在平等、真誠、合作的前提下實現心靈的自由交流。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到達文學作品的理想彼岸,才能在“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中,感受綠草茵茵、鮮花盛開的文學教學內容的博大和深遠,從而逐步培養起自己獨有的人文素養。

3.2深挖語文學科及教材中蘊含的人文元素

語文教材中有不少謳歌大自然美景的作品,不僅意境優美,充滿詩情畫意,而且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例如,臺灣當代作家李樂薇的《我的空中樓閣》,對“含蓄而有風度”、“輕靈而自由”、獨具特色的小屋飽含深情,字里行間中,作者熱愛與向往自然的美好情懷表露無遺。當教師引導學生認識大自然寧靜和諧的美景時,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理解了作者對自由生活、獨立人格的追求和向往,深深感悟到自由和快樂的寶貴,對作家身上所體現出的超脫世俗、卓然獨立的人格就多了一份贊賞。

文學作品中,無處不見小人物。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筆下的北京小市民,魯迅先生筆下的阿O、孔乙己、閏土、車夫,俄國作家契訶夫所塑造的一個個小人物,都會引起我們對主人公命運的思考。作者以一腔熱誠來關注小人物,這種關注本身體現了一種真正的社會良知和社會責任感、使命感。如果教師在引導學生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這些小人物的同時,也投向當今社會生活在我們周圍的農民工等弱勢群體,我想從語文課堂上走出來的就再也不是那些以自我為中心,責任感缺失,對別人的苦難漠不關心,缺少人文情懷的無知少年了。

3.3在教學過程中大力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

中華民族幾千年流傳下來的文學作品,包含著民族文化的精華,洋溢著濃厚的人文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從教材中挖掘感人的人格榜樣。從屈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無不向人們展示著人性中最令人感動、令人溫暖的一面。南宋愛國英雄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氣概,現代及當代作品中表現中國人民志氣的眾多文學形象,都能在學生心中激起感情的波瀾。在課堂教學中,只要語文教師用心發掘這些人物形象蘊含的精神內涵,幫助學生深入主人公的內心世界,使學生的靈魂超越時空,與那些古今中外的杰出人物進行交流溝通,從內心深處得到震撼和陶冶,那么文學教學內容與學生人文素養之間也就搭起了交流融匯的橋梁。

(作者單位:河南能源義煤公司職工中專)

猜你喜歡
文學教育培養教育人文素養
志愿服務在民辦高校黨員培養教育中的功能研究
教育微論壇
高中語文教學中文學教育的滲透
多媒體技術與高校文學教育
西班牙語文學與學生語言能力與綜合素質培養
高校人文素養教育勢在必行
教師在中學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中的影響
高校 《大學語文》 課程教學模式的探索
研究生培養教育的協同式創新探析
要多做些培養教育工作才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