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業機械化的發展趨勢

2016-04-29 22:28曲世或王達
北極光 2016年2期
關鍵詞:農業機械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

曲世或++王達

摘要: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推進,國外先進農業科學方法的不斷引進和應用,使我國近幾年的農業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發展現代農業的觀念逐漸深入人心,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而農業機械化對淡水資源利用,耕地資源保護,節水農業的應用,以及對農產品加工、農業自然災害防治、農業資源利用和農業環境保護起著重大作用。因此,實現農業機械化是中國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技術手段。

關鍵詞: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農業機械

一、我國農業及農業機械化的現狀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目前主要以傳統農業為主,仍存在著生產結構不合理、生產規模小、技術落后等特點,因此農產品無論從價格上還是從品質上相對發達國家還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加入WTO后,國家要降低農產品進出口關稅,取消對國內農業的各種扶持和補貼,國外質量好、價格低的農產品會對我國農產品形成強有力的沖擊,我國農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此,必須抓住加入WTO后我國農村經濟發展與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的機遇,實施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農業機械化取得了巨大成就。農機裝備總量的不斷增加,推動了農機化作業水平的不斷提高,作業領域不斷拓寬。小麥主產區基本實現了生產全過程機械化。水稻生產過程機械化發展勢頭正在加快。與此同時,農機服務市場化、社會化程度也明顯提高,農業機械化作業領域正由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由大田農業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畜牧業、養殖業、農產晶產后處理及加工業全面發展,由產中向產前、產后延伸。農業機械的推廣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增強了抵抗干旱、洪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靠天吃飯”的狀況;同時促使農業向農工貿一體化發展,促進了農業運輸事業的發展。但是,我國農業機械化總體水平還不高,結構性矛盾突出,農機產品結構性過剩和有效供給不足并存以及發展不平衡,如:耕種環節機械化水平高、收獲環節機械化水平低;糧食作物機械化水平高、經濟作物機械化水平低。

二、中國農業機械化取得的成就

農業機械化裝備水平穩步提高。1949年,全國農業機械化裝備總動力只有8101萬千瓦,農用拖拉機只有117臺,一些大型農業機械如聯合收割機、農用載重汽車基本上是空白。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農業機械擁有量增長了上千倍,有的品種甚至數萬倍。截至2003年底,全國農業機械總動力達到6億kW以上,農機原值達3362億美元。農用拖拉機保有量達1494萬臺,拖拉機配套農機具2292萬部,聯合收獲機械36萬臺。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農田作業機械化水平顯著提高,機械耕地、播種、收獲水平分別達到46.8%、26.7%、19%:2004年小麥機收比1995年提高了47%。

三、農機服務領域不斷拓展

農業機構服務領域由原來的農田作業,逐步向產前和產后延伸,向其他領域擴展。一大批設施農業設備、農副產品加工機械、畜牧業機械、林業機械、植保機械、運輸機械、農田基本建設機械等迅速增長。溫室面積達到69億平方米,田園管理機達到4萬臺。中國農戶種植規模小,家家戶戶購買農業機械不經濟,也沒有必要,發展農機社會化服務顯得尤為重要。以1996年開始的全國性跨區機收小麥為標志,中國的農機作業向市場化、社會化服務發展。1996年以來,中國有關部門大力配合,利用從南到北小麥收獲的時間差,組織開展了聯合收割機跨區機收小麥作業,使聯合收割機使用時問從平均每年7-10天增加到一個多月,提高了聯合收割機的利用率,即滿足了農民的機械化收割要求,也提高了購機者效益,促進了小麥機械化水平的提高和聯合收割機保有量的增加。

四、國農機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地區之間農業機械化水平嚴重不平衡。目前,我國農業機械化過程體現了與中國農村社會經濟、文化背景相適應的有別于經濟發達國家農業機械化的特點,這就是農業機械化水平的不平衡性。由于我國地理條件與氣候條件的差異,存在著土地相對稀缺與農村勞動力過剩,且農村人均投入水平較低、存在著地域間的差別等因素決定了中國農業機械化的過程在全國不同區域、不同生產條件、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等條件下,將體現出不同區域的發展特點。

農業機械裝備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一是部分農業機械老化嚴重,更新換代乏力;二是運輸機械多,農田作業機械少;三是動力機械中小型機械多,大中型機械少;四是農機作業配套機具少,配套比率低;五是低檔次機具多,適應農業結構調整的新型機具少,高性能機具少。

農機門類品種上存在明顯缺陷我國農業機械化水平在不同作物、不同生產環節上存在著較大的差距。目前,最突出的問題是水田機械化水平太低。我國有0.25億h㎡水田,稻谷產量占全國糧食總產量的40%,但是由于缺乏適用的水田機械,水稻生產仍主要靠手工作業,機械播種、插秧只占種植面積的2.2%,機械收獲占2.5%,僅相當于全國平均機播水平的1/10和機收水平的約1/5,嚴重地制約了水稻生產的進一步發展。近幾年,我國水稻種植面積和產量下降,南方一些地區出現的土地拋荒現象與水稻機械化嚴重滯后具有直接聯系。在農田作業各主要環節上,收獲機械化是水平較低需求最大的一類。

五、農機使用中存在的問題

農業機械的作用在于農民的購買、使用和取得效益。但是,有許多地區存在農民買不起、用不好和效益差的問題,影響和制約了農機數量和水平的提高。農機管理部門經費不足,農機具的引進、試驗、推廣工作以及農機技術無償培訓工作難以開展,農民素質得不到有效地提高,造成部分農民雖然買得起農機,但也用不好農機。三是“效益差”。由于農民文化素質比較低,培訓機會少,不能科學地使用農機,造成故障多、效率低。同時,農機作業市場尚未完全形成,農機具閑置與非田間作業時間多,經濟效益不高,直接影響了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機的積極性。

猜你喜歡
農業機械現代農業可持續發展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宜賓市農業機械研究所
全球資源治理中的中國角色與愿景
農業機械自動化在現代農業中的應用與發展趨勢
電子信息技術在農業機械中的應用
加強農業機械管理與維護保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