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河北省農民工收入內涵式增長的路徑研究

2016-04-29 08:14劉妮雅張欣欣胡葉星寒
長江叢刊 2016年6期

劉妮雅 張欣欣 胡葉星寒 陳 靜

?

新常態下河北省農民工收入內涵式增長的路徑研究

劉妮雅1,2張欣欣1胡葉星寒1陳靜1

【摘 要】本文在分析新常態下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新特點的基礎上,研究了農民工收入內涵式增長的作用機理。采用Mincer模型實證分析影響農民工收入的主要因素,認為受教育程度高、進城務工年限長、在技術資本密集型行業工作會促進農民工收入邊際回報率的提高?;趯嵶C研究的結果,本文提出了從個人、企業和社會的角度,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農民工收入內涵式增長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農民工收入 內涵式增長 路徑

一、前言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轉入新常態,農民工所從事的多數行業正在或即將面臨重大結構調整,宏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必然會對農民工收入增長產生重要影響。事實表明,新常態下農民工數量增幅逐年下降,而工資增幅下降則更為明顯。當前農民工主要從事的勞動密集型行業的就業崗位必將大大減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行業的將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對于人力資本的需求也從體力更多地轉向腦力。部分行業的農民工將會面臨勞動力供過于求導致的收入下降甚至失業的雙重威脅。因此,新常態下如何保障農民工的收入水平、實現收入穩定增長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單純依靠性別、體力和年齡優勢的收入增收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經濟新常態,我們需要深入挖掘農民工人力資本,探索一條收入增長的新路徑,通過向收入內涵式增長轉變實現其收入長期穩定增長。本文首先界定農民工收入內涵式增長的概念,遵循分層抽樣的原則,依據經濟發展水平選取石家莊、唐山、保定、衡水四市進行實地調研,通過實證研究指明河北省實現農民工收入內涵式增長的模式和路徑。

二、構建Mincer模型

本文研究對象為河北省農民工,在石家莊、唐山、保定、衡水四市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共發放問卷320份,回收有效問卷282份,有效問卷率為88%。被調查對象所處行業涵蓋了農民工主要從事的行業,包括制造業、建筑業、批發零售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住宿及餐飲業、居民服務修理業以及其它行業。本次調研包含了被調查農民工的詳細個人信息和經濟信息,具體包括年齡、性別、受教育程度、所處行業、是否接受過職業培訓、年收入情況、年消費額等。

本文采用Mincer模型進行實證分析,被解釋變量為工資收入的對數,由于多數農民工的收入不是按月計算且各月間收入差異較大,本研究采用平均年收入作為被解釋變量。根據Mincer模型,其中Yt表示t時期的收入,λt表示t時期人力資本的投入比例,Kt表示教育上的投資,ρt表示教育回報率。根據Brauw和Rozelle(2008)對教育回報率的研究,本文使用的修正后的Mincer模型為:

被解釋變量為農民工平均年收入Y的對數,解釋變量包括受教育程度Si(其中,S1為小學及以下0、S2為初中1、S3為高中2、S4為大專3、S5為本科及以上學歷4),進城務工年限E ,是否接受過職業培訓Training(該變量為虛擬變量,1為參加過培訓,否則為0)。由于本文研究不同行業間收入的差異及其影響因素,因此,將不同行業作為自變量加入模型之中(其中,Industry1代表制造業、Industry2代表建筑業、Industry3代表批發零售業、Industry4代表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Industry5代表住宿及餐飲業、Industry6代表居民服務修理業)。

三、實證分析

基于修正后的Mincer模型,表1列出了實證分析結果?;貧w模型調整后的R2為0.996,表明模型擬合效果良好。在回歸分析中,大多數變量的符號方向與預期相同。受教育程度高的變量符號為正,且大專學歷在1%的水平上顯著、本科及以上學歷在5%的水平上顯著,該結果說明教育對農民工收入的提高有顯著作用。收入的邊際回報率與進城務工年限呈擬凹關系,收入的邊際回報率隨著進城務工年限的增加先增長后下降。是否參與職業培訓與收入回報率的關系并不顯著,表明職業培訓并沒有反映到收入體系中或者職業培訓的效果并不明顯,沒有顯著提高農民工的技能和素質,從而難以在收入方面加以體現。就不同的職業而言,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居民服務修理業在1%的水平上顯著,且符號為正;住宿及餐飲業雖然也在1%的水平上顯著,但是符號為負;制造業在10%的水平上顯著,符號為正;其他變量并不顯著,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建筑業的符號為負。上述實證結果表明,當前收入邊際回報率較高的行業為技術含量較高的行業,而傳統的重體力勞動行業的收入邊際回報率較低。

表1 計量回歸結果

注:***、**、*分別代表系數在1%、5%、10%的水平上顯著

四、研究結果

本文的調研數據和實證研究結果表明了當前河北省農民工收入的現狀和特點,不同行業間、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對收入的邊際回報率影響顯著。為了實現農民工收入結構的變化,需要從以下方面著手:

(1)提高農民工的受教育程度。實證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越高,收入的邊際回報率越高,因此需要鼓勵廣大農村居民接受高層次的教育,這為今后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收入質量的轉變提供了先決條件。雖然實證結果沒有顯示職業培訓與收入邊際回報率有顯著關系,但是我們可以歸結為當前的職業培訓尚未起到起應有的作用。在發達國家職業教育與高等教育同樣占有重要地位,此外,職業培訓還包括從業人員的繼續教育。然而在人們對終身教育的普遍認同下,繼續教育還沒有統一的標準,教育質量良莠不齊,繼續教育且尚未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種種原因導致職業培訓對于農民工技能和素質提高的貢獻不大,從而人們對于職業培訓的熱忱度不高,本次的被調查者中只有31.56%的人接受過職業培訓。

(2)工作經驗對于收入提高的貢獻率較大。在河北省產業結構調整的環境下,就業崗位的變化對于就業者的要求也隨之發生變化。農民工傳統就業崗位對體力的要求較高,如今就業崗位已經逐漸從對體力的要求轉變為對技術和腦力的要求,因此,相對于年齡而言,工作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隨著進城務工年限的增加,工作經驗隨之積累,其對收入的貢獻度也會隨之增加。本次調查顯示56.58%的人從未換過工作,23.49%的人換過1至2次工作,只有4.98%的人換過5次以上工作,工作更換頻率越低,越有利于工作經驗的積累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此外,60.31%被調查者還表明如果未來更換工作,仍要在行業內變更工作,說明了經驗積累對于就業者就業選擇的重要性。

(3)不同行業的收入邊際回報率發生了變化。收入邊際回報率高的行業向技術型和腦力勞動型傾斜,單純依靠體力勞動的行業的收入邊際回報率呈現負增長趨勢,這是產業結構調整的必然結果。因此,隨著產業結構調整對體力勞動者需求數量的減少,以及收入對就業者吸引力的減弱,體力勞動型行業未來就業趨勢和吸引力將減弱,更多的農民工將從依靠體力勞動的行業逐步轉向依靠技術和腦力勞動的行業,在此過程中,其收入也將隨之提高,工作年限也將延長,這對增加農民工的收入水平、轉變生活方式起到重要作用。歐美發達國家技術工人的高報酬正是體現了這種產業結構的。

五、對策建議

第一,本文調查顯示,被調查者中68.33%為基層員工、19.93%為組長、9.25%為部門經理、2.49%為總經理。其中,73.1%的部門經理具有大專學歷,7.7%的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與之相反,基層員工中具有初中學歷的占35.8%,具有高中學歷的占47.7%。由此可見,職位較高的員工通常學歷水平也較高,受教育水平完全反映到了個人的職業生涯前景,加之實證分析表明其對收入的積極影響,本文認為實現農民工收入內涵式增長的基礎必然為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和職業培訓的融入。

就個人而言,首先要強化農村地區人們接受義務教育和高等教育的意識。目前河北許多農村地區人們主動接受教育的意識不強,沒有意識到教育對未來職業發展及其發展潛力的重要性。知識的獲取和能力的提高更多依靠的是個人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此,增強受教育意識應為先行之舉。

就企業而言,很多農民工一旦進入工作領域就難以繼續接受高等教育,于是,職業培訓成為有效的繼續教育的手段。企業要從時間分配、職位升遷、經濟條件等方面支持有條件的員工參與職業培訓,提高員工接受繼續教育的積極性。員工素質的提升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有利條件。

就政府而言,一方面,需要對個人和企業做好宣傳工作,鼓勵個人提升文化水平,支持企業為員工提供接受繼續教育的機會;另一方面,在財政方面,政府可以對有切實需要的農村地區實施傾斜,鼓勵更多優質的教學資源深入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通過教育實現人們素質的提升,從根本上解決當地貧困問題。

第二,鼓勵農民工在城市穩定工作生活。

第三,幫助農民工在技術型和腦力勞動型行業就業。產業結構調整中,隨著就業崗位的不斷減少,部分農民工必然面臨離開原工作崗位重新就業問題。重新擇業就業問題大致可以分為三類:行業內轉換工作、行業間轉換工作、自主創業。其中,行業內轉換工作主要是從基層向管理層轉變,或轉化成技術型員工;行業間轉換工作需要農民工具有新的技能和較好的適應性;自主創業不僅需要農民工具有一定的技術基礎,還要有基本的管理能力和靈活的市場應變能力。作為技術資本密集型企業,要為從勞動密集型企業淘汰的農民工有條件的提供職業培訓,實現其技能的提升以適應新的工作崗位。政府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的倡導者和主要實施者,需要為因此失業的農民工提供就業幫助,特別是為自主創業農民工提供資金政策支持,同時提供技術和管理咨詢指導。

只有集合個人、企業和政府的三部分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構建多層次立體化的實現路徑,才能在新常態下幫助農民工實現工作崗位的轉化,由此促進其收入的內涵式增長。

參考文獻:

[1]De Brauw,A.,& Rozelle,S.Migration and household investment in rural China[J].China Economic Review,2008,19(2):320~335.

[2]周小剛,李麗清.區域分割、職業背景、戶籍特征與城市農民工收入水平差異分析——來自全國 106個城市的證據[J].軟科學,2012(2):52~56,64.

(作者單位:1.河北金融學院;2.河北農業大學)

作者簡介:劉妮雅(1983-),女,漢,河北保定人,在讀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農業經濟;張欣欣(1985-),女,漢族,河北保定人,講師,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商務。

基金項目:本文系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項目編號:HB15GL096;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學校社科研究2015年度基金項目,項目編號:SQ15110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