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農用車對農業的影響

2016-04-29 21:35文/王
北極光 2016年2期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勞動力影響因素

文/王 龍 周 瑩

?

淺談農用車對農業的影響

文/王 龍 周 瑩

摘 要:本文深入了解影響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要因素,結果表明:農民文化程度、農業勞動力轉移率和農民收入水平是影響中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的主導因子,耕地經營規模對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直接作用較小,但通過農業勞動力轉移和農民文化程度的間接影響比較大,這對于制訂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政策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提出了促進農業機械化發展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業機械化;勞動力;發展對象;影響因素

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是世界農業發展的必然規律,目前中國正處于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農業的現代化離不開農業機械化,農業機械化則是農業現代化的中心環節,因此,確定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關鍵影響因素對加速發展農業機械化具有重要意義。從系統的觀點來看,農業機械化本身是一個系統,同時也是農業系統的子系統。農業機械化系統內部各要素與其外部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因此農業機械化的發展也就必然受到系統內外各因素的影響和制約。

一、我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過程

1.發展階段(建國初期~1978年)

在此期間,農業生產處于恢復和發展時期,主要由政府制定政策,指導農業發展,同時注意農業生產技術的推廣,改良農機具與推廣新式農機具。除少數國有農場開始實行一定規模的機械作業,耕整地農業機械在少數農村試行推廣應用外,我國農村大部分地區仍然采用傳統的人畜力耕作。此階段農業機械化的作業程度和水平不高,但農業機械服務農業生產的保障體系得到了建立。

2.自主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

農村經過幾輪的變革,第二、三產業迅速興起,使得農村的產業結構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民的收入增加;城市工業的變革為農民外出務工提供了大量的機會,一部分農民外出經商,開始了農村勞動力的大轉移。農民有了一定的積蓄,他們便追求個人勞動利益的最大化、生產條件的改善和體能上的舒服,導致了農村聯產承包責任地的自由流轉與調整;農機生產廠家順勢將與農業生產規模相適應的各種小型農業機械投放市場,引發了農民對農業機械等生產設備的購置,以從事代耕、代整和農田作業運輸為主的農機作業專業戶初見端倪。農業機械服務農業生產的程度有所提高。

3.完善與探索階段(20世紀90年代中期至今)

農村經濟基礎的不斷加強和農村產業結構的進一步深化調整,農業機械的應用已經由單純的為糧食作物生產服務向其它行業延伸;農業機械適宜的、使用和維修方便的新型機具進入市場;國外農業機械的引進,促進農機制造工業在產品的型號、性能等方面進行改進,進一步提高了農業機械產品的技術含量。農業機械的投入已呈現出以個人、農戶聯合為主的多元化格局,作業方式已由小范圍內的無序狀態向大范圍內有序的規?;l展。

二、農業機械化發展關鍵影響因素分析

農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必要條件。農民收入主要包括家庭經營性收入、工資性收入、財產性收入和國家對農戶的政策性補貼等,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占農民總收入的75%~90%?,F階段,由于農產品的需求缺乏彈性、以家庭為主導的農業生產規模小、規模效益差,導致農民家庭經營性收入低;同時,農民受教育程度也比較低,缺乏基本技能,務工的工資性收入也很低;加上農民財產有限,并且國家對農業的補貼剛剛起步等原因導致農民收入增長緩慢。農民收入過低,影響農民對農業機械的投入。

農機工業發展水平的提高與農機產品使用成本的降低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基礎。農業機械化就是用現代化的生產力來改造農業,尤其是農機制造業來武裝農業,為農業機械化的發展提供保障。同時農機工業水平提高還可以降低農機的生產成本,降低農機產品的使用價格,使農機產品的使用在經濟上可行,能夠被農民所接受,從而提高農業機械的普及率,促進農業機械化事業的不斷發展。

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速度的加快與勞動力價格的提高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前提。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實現機械對人畜力的替代,除了依靠高質量的農業機械外,在很大程度上還取決于勞動力價格的高低,即取決于勞動力的稀缺程度。也就是說,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必須是以

農村勞動力的相對稀缺為前提的。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農村剩余勞動力大量向第二、三產業轉移,勞動力價格越來越高,農村勞動力成為稀缺資源,使得采用機器在經濟上更可行,從而促進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

三、結束語

總之,在當前國家著力解決“三農”問題和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背景下,通過系統研究,確定農業機械化發展的關鍵影響因素并分析其作用、探討其解決辦法,有利于中國農業機械化的快速發展,為農業現代化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農業機械化的持續穩定發展,特別是科技含量高、功能多、能耗低、效益好、適應性強的農業機械的大規模應用,必將極大地改善農業勞動生產條件和農村的村容村貌,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促進農業勞動力大規模向第二、三產業的轉移能力和加快城鄉一體化建設的進程,推進農業產業化、規?;?、集約化經營,推動自然農業、有機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設施農業的穩步發展,為構建和諧社會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作出積極的貢獻。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統籌城鄉發展力度進一步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2010-02-01(01).

[2]朱迎春,周志剛,王大鵬.江蘇省農機化水平與影響因素灰色關聯分析[J].中國農機化,2009,224(4):12-14.

[3]趙紀昌,張勛,康海燕.建設農業科技示范園區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J].農機化研究,2002,(1):1-5.

[4]徐潤禾,王吉華,孫少紅.加強農機管理標準化工作,提高田間作業水平[J].農機化研究,2002,(4):38.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猜你喜歡
農業機械化勞動力影響因素
2020年河南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5.81萬人
廣東:實現貧困勞動力未就業動態清零
相對剝奪對農村勞動力遷移的影響
獨聯體各國的勞動力成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