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元朝統治下的吐蕃地區佛教文學

2016-04-29 21:53鄧楠
青年文學家 2016年14期
關鍵詞:藏傳佛教文化傳播

摘 要:元朝時期在西藏地區實行薩迦派建立的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藏傳佛教支配著藏族人民的政治生活,藏族文化尤其是文學亦深受宗教的深刻影響。藏族文學從一開始就與佛教緊密聯系,其主題、人物、情節等各個方面,幾乎都帶有鮮明的宗教色彩。在藏傳佛教文學歷史上,大部分作品集歷史、哲學、文學特征于一身,作品創作者本人同時也是僧人、文學家、詩人、思想家:此類現象俯拾皆是。本文通過對元朝統治下藏族佛教文學的研究探析藏族文學的發展狀態及其在特定歷史時期的形態以及對中原地區文化的影響。

關鍵詞:藏傳佛教;薩迦政權;佛教文學;文化傳播

作者簡介:鄧楠(1992-),女,漢族,山東棗莊人,西藏大學文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中國古代文學。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6)-14-0-02

元朝是一個多民族統一的國家,文化多種多樣。從元代開始,吐蕃地區(即今西藏自治區)正式納入國家版圖。元朝在十三世紀中葉,領土不斷擴大,許多發展不平衡的兄弟民族紛紛被收入元朝版圖。如何有效地治理這些新加入的地區促進國泰民安,以此實現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統一格局?這種情況下,元朝統治者想到了以宗教信仰達促進國家統一、民族團結。而經過一番時間的考驗,藏傳佛教被元王室選中,很快凌駕于其他宗教而被尊奉為“國教”?!对贰ぞ矶俣ち袀鞯诎耸裴尷稀吩疲骸霸d,崇尚釋氏,而帝師之盛,尤不可與古昔同語?!盵1]P4517

在藏族社會里,佛教一直占據支配地位,幾乎沒有看不到宗教影子的文學作品。許多藏族文學作品中,處處表露出人生苦海、世事無常、六道輪回、因果報應、修佛解脫等佛教思想,結局也往往以大團圓式的出家修行,潛心佛法,博得正果而告終。很顯然,藏族文學與佛教文學不等同,但是在藏族文學中佛教文學或者說僧侶文學所占比重頗大。

一.元代蒙藏關系及其對佛教文學的影響

自十三世紀開始,在接下來的七百多年中蒙古族和藏族的關系在中國民族關系史上占據突出地位,以下方面足以表明:第一,從地域來說,蒙藏關系的建立和發展既加強了北方草原與青康藏高原的密切聯系,同時又促進了這兩大地區和中原農業區域的交往;第二,從經濟來說,蒙藏關系的建立及其后發展強化了從東北到西北、西南的少數民族以畜牧業產品與中原地區的農產品和手工業產品通過貢賜和互市的形式進行交換的格局[2]P83;第三,從文化來說,蒙藏關系的存在推動了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以及中原地區的傳播,對藏傳佛教后來上升為國教發出了極大的推動作用,由此形成了一個包圍廣闊的中原大陸的藏傳佛教文化區,在此后的中西方文化交流中也發揮著獨特的作用。自元朝后的諸多中央王朝把處理好與高原藏族的關系提升為維護國家穩定和民族團結的重要問題。

元朝時期,吐蕃地區由分裂混亂走向穩定統一,結束了原來的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實行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社會穩定、政治統一、經濟發展,再加上與其他民族尤其是中原內地的頻繁交流,各種因素共同促進了西藏文化特別是佛教文化的興盛與繁榮。造成這一現象的最主要原因當屬元中央王朝尊崇藏傳佛教的政策。

二.元代吐蕃社會中的佛教文學

眾所周知,現如今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全民皆信佛,而幾百年前的元朝時期,佛教對吐蕃地區的影響也是廣泛而全面的。表現在文學方面就突出在兩個方面:其一,在藏族文學的作家中,許多人本身就是虔誠的佛教徒,是造詣頗深的宗教理論家;其二,作品內容涵蓋豐富,按內容可分為作家詩、傳記文學、佛經文學、歷史文學、伏藏文學等。

(一)薩迦派創作的佛教文學

1260年,忽必烈繼大汗位,始終忠實追隨忽必烈且深得寵信的薩迦派首領八思巴受到封賞,被尊為“國師”,賜玉印,統天下教門。[3]P70從此以后,薩迦派的根基更加夯實,獨尊地位更加穩固。據史料記載,為了凸顯“國教”薩迦派的至尊無上地位,忽必烈曾打算下令禁止薩迦派以外的其他派教流傳,但受到八思巴的極力勸阻而放棄。但元朝的統治期內絲毫沒有動搖薩迦派在西藏的霸主地位。這一時期薩迦派產生了一大批佛教文學著作,其中以薩迦班智達和八思巴的最為著名。

薩迦班智達學通五明,開創了藏傳佛教后弘期各教派的祖師中不僅精通佛學和密法修行而且精通各種社會學問的先例。在弘傳佛法方面要做到“講辯著”,即不僅要講經辯論,而且要寫出自己的論著。[4]P14薩迦班智達的聲明類的論著有《智慧引出》、《入聲論》、《語言之略義》、《凡夫易學‘入行論之注疏》、《文字組合》、《聲勢論》;因明類的論著有《智慧之寶本釋》;修辭類的論著有《賢者口飾促發修伽陀之悲心》;韻律類的論著有《韻律之花束》;詞藻類的論著有《詞匯之寶藏》;戲劇類的論著有《極喜地入門論》和《樂器論》;工巧類的論著有《佛像量度論》和《察地品》;醫方類的論著有《八支攝義》等。[5]P80著名的《薩迦格言》亦是出自他手。

八思巴繼承薩迦班智達的傳統,其著述凡三函,內容涉及贊煩祈禱、顯密經釋、修法儀軌、目錄、因明、護法、戒律、書信、偈頌、回向等。其中為真金太子著的《彰所知論》最為著名,在元代就由沙羅巴譯成漢文,于1306年刊印成本,收入漢文《大藏經》中,另外還有蒙譯本。其弟子雄敦譯師在薩迦寺翻譯了《時輪經續注疏》,還邀請印度高僧一起翻譯了很多從未翻譯的梵文文法及文學詩歌等作品,并對已經翻譯的進行認真???。

(二)其他佛教派別創作的佛教文學

元朝在藏族地區“因俗而治”,尊崇藏傳佛教,激發了藏傳佛教各派的全力發展,藏傳佛教的其他教派也呈現出欣欣向榮的發展格局,尤其是書籍創作方面更是不同往日。

寧瑪派是藏傳佛教最古老的教派之一,始自元朝,它進入一個不斷趨于完善的活躍期:傳承派系更多、掘藏活動更活躍、教義法理更完備,建寺活動持續不斷。寧瑪派教義的完備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該派特有的大圓滿法,從“三素爾”大師起,輾轉傳到美朗多吉(1243-1303年)、仁增吉瑪拉雜(1266-1343年)再到隆欽然絳巴大師(1308-1363年),遍集新舊一切密法,使之進一步系統化。[6]P16寧瑪派佛學家隆欽然絳巴在元代很有名氣,他最突出的貢獻在于學通顯密后致力于寧瑪派密籍的整理和修訂,并著錄了很多與藏傳佛教文化和寧瑪派密法相關的書籍。這些書籍共計283種,其中極奧密論著253種,總體上分所謂“外、內、密”三種。這些著作中最具影響的當屬“七寶藏論”、“三安息論”及其釋論“三車論”和“三自解脫論”,尤其“七寶藏論”是寧瑪派寺僧的必讀書。

覺囊派也在元代得到較大發展,從興建寺院佛塔到完善教理、構建完整的教派結構,覺囊派取得了長足進步,并涌現出了一批著名的高僧和學者。袞邦·托杰尊追寫成《時輪根本續釋心要》,記錄整理從卻古俄色那里學到的耳傳六支瑜伽口訣,取名為《六支瑜伽廣本講義》,這是繼域摩·彌覺多杰傳講六支瑜伽以來,最詳細全面記錄六支瑜伽口訣的講義。[7]P11篤布巴·喜饒堅贊創作了《時輪金剛無垢光疏》的疏釋和攝義,此書由《時輪金剛續》的全新譯本創作而來。

三.藏族佛教文學對中原地區的影響

藏傳佛教文學著作豐富,這些著作在傳播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元朝教育事業的發展,代表作品如薩班所著的《薩迦格言》。元朝中原地區不僅上層貴族尊崇藏傳佛教,下層平民百姓也向往佛教教義所闡釋的理想境界,藏傳佛教文學作品以其簡單的講解、深刻的說理、生動的故事情節、多種表達方式向人們傳授獲得生活樂趣、人生解脫的方法,在發揮教育作用的同時,也在啟迪民智。這無疑是佛家一直標榜的善事。

參考文獻:

[1]明·宋濂等撰.元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年版.

[2]陳慶英.蒙藏的早期交往及西夏在蒙藏關系中的地位和作用[J].青海社會科學,1992(6).

[3]東嘎·桑布赤烈著.郭冠忠、王玉平譯.論西藏政教合一制度[M].拉薩:西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陳慶英,陳立華.簡論元代藏傳佛教薩迦派[J].藏學研究,2015(3).

[5]阿旺貢噶索南著.陳慶英等譯.薩迦世系史[M].北京:中國藏學出版社.2005年版.

[6]蒲文成.元代的藏傳佛教寧瑪派[J].青海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7]陳慶英,陳立華.元代西藏的藏傳佛教覺囊派[J].西藏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9).

猜你喜歡
藏傳佛教文化傳播
再論推進藏傳佛教中國化的三個維度①
正確認識和把握藏傳佛教中國化的幾個問題
英語新聞中文化傳播的特色與現狀
從眼動實驗看中原服飾文化傳播與社會服務
中國文化傳播與藝術人才外語能力培養創新
中國影視劇美學建構
淺析《黃河晨報》對河東文化的傳播
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藏傳佛教寺廟管理的思考
現代藏傳佛教系統初探
藏傳佛教認識論評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