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傳佛教

  • 阜新清代圣經寺大殿壁畫整理研究
    來獨一無二的藏傳佛教蒙古喇嘛寺廟古建筑和壁畫文化藝術經典之作”,是多民族之間交往、交流、交融的實證,其歷史意義及藝術價值都不可估量。文章主要是對圣經寺一樓正殿大廳四周墻壁的畫像進行細致整理,彰顯出其蘊含的審美特征,亦可為修復圣經寺及其他藏傳佛教寺廟壁畫提供借鑒。關鍵詞:圣經寺;藏傳佛教;壁畫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7.003圣經寺位于遼寧省阜新市彰武縣大四家子鄉扎蘭營子村,為歇山式藏式廟宇。最初建于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2年7期2022-06-13

  • 章嘉呼圖克圖研究現狀評析
    要:歷史上,藏傳佛教對蒙古地區產生過深遠的影響。其中,章嘉呼圖克圖作為“世掌蒙古”的宗教人物,對蒙古地區影響較深。關于章嘉呼圖克圖的研究,目前相關著作和研究論文數量偏少,仍存在研究寫作空間。研究章嘉呼圖克圖,是基于對歷史走向的繼續探研,具有歷史延續性。同時,也對服務現實和解決問題能有所啟示。關鍵詞:章嘉呼圖克圖;藏傳佛教;研究現狀;研究意義中圖分類號:B946.6;K2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22)04-0009-05章

    赤峰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22年4期2022-05-13

  • 跨文化傳播使者
    獻主要表現在藏傳佛教文化交流方面。本文主要運用跨文化傳播理論對阿旺丹德爾在蒙古地區傳播藏傳佛教的傳播模式進行解讀,用來闡釋跨文化傳播使者——阿旺丹德爾對蒙藏佛學文化交流方面的貢獻。關鍵詞:跨文化傳播;阿旺丹德爾;藏傳佛教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3-2177(2021)17-0021-021跨文化傳播在古迪孔斯特看來,就跨文化傳播這一范疇而言,它與文化、傳播這兩個子系統息息相關[1]。從字面上理解,跨文化涉及了兩種文化的交互

    海外文摘·學術 2021年17期2021-11-30

  • 淺析布達拉宮文化與當代產品設計的融合
    達拉宮背后的藏傳佛教文化入手,融入一些現代元素并與彩妝結合,展現一個傳統神秘瑰麗的文化與現代彩妝設計相結合的旅游產品,弘揚民族文化。關鍵詞:傳統文化;文旅產品;藏傳佛教前言有詩道:“白宮紅殿湛藍天,蓋世高原氣萬千。竺法漸傳三界遠,盛音近繞佛堂前?!辈歼_拉宮這座建筑藝術與佛教藝術的博物館和它背后神秘的藏傳佛教文化一直令人神往。但時代的腳步不斷邁進,這些傳統文化漸漸迷失在這個信息時代的洪流中,有些傳統文化并沒有消失,卻在人們的腦海中漸漸褪色。如何將布達拉宮佛教

    錦繡·上旬刊 2021年11期2021-10-08

  • 藏傳佛教希解派的發展與衰落
    法,創立了在藏傳佛教中獨樹一幟,具有特定佛學理論體系、特定法脈傳承方式的“希解派”?!跋=狻钡臐h語意思為“能寂”,是一種修煉瑜伽的正法。由于該教派主張和注重個人修養,不能為教派的生存和發展建立經濟基礎,更不能為統治階級服務,因而無法獲得強有力的政治力量作為后盾,最終于十四世紀末,作為一個獨立教派的“希解派”在藏傳佛教的舞臺上成為歷史。希解派在豐富和發展藏傳佛教的佛學理論、哲學思想以及文化內涵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覺域派是希解派重要的旁支,瑪基拉卓是覺域派教法

    西部學刊 2021年13期2021-08-19

  • 藏傳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語言形式初探
    數民族文化。藏傳佛教是藏族的主要信仰,對藏族的文化具有比較深遠的影響。因此為了促進文化之間的交流,促進各個民族之間的融合,本文以迪慶擦擦造像藝術為例就藏傳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語言形式進行探析,希望可以為促進我國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交流提供有效的幫助以及和參考?!娟P鍵詞】藏傳佛教;擦擦造像;語言形式【本文著錄格式】 J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8-200-03【本文著錄格式】余桂仙.藏傳佛教擦擦造像的造型語言形式初探——

    中國民族博覽 2021年8期2021-08-06

  • 一襲袈裟的前世今生
    善寺的興衰和藏傳佛教傳入敖漢旗的歷史過程,成為展現“敖漢部落”民族發展和融合的重要文物。關鍵詞:普善寺;藏傳佛教;袈裟;民族發展●? ?普善寺的歷史沿革普善寺,蒙古語稱敖潤蘇莫,漢名陽高廟,位于敖漢旗北部科爾沁沙地邊緣,距老哈河九公里處的茫茫沙漠中。據敖潤蘇莫廟倉檔案記載,約清康熙三十年,黃教創始人宗喀巴·洛桑扎巴的大弟子扎木慶朝日哲的后裔查干朝日哲·卻吉堅贊喇嘛來到敖潤蘇莫附近,搭起經棚坐床誦經,十二年后圓寂。后章嘉活佛賜名八歲的耶喜扎拉桑為查干朝日哲·

    東方收藏 2021年4期2021-05-11

  • 淺談藏傳佛教藝術“擦擦”
    藝術珍品,為藏傳佛教藝術的典型代表之一,是中國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世界人文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關鍵詞:藏傳佛教;擦擦;泥塑“擦擦”,指的是一種小型的泥塔或泥佛像,源于印度,在吐蕃王朝時期之前傳入西藏地區。據學者統計已出土的擦擦,其大者不過盈尺,其小者,僅有大拇指甲大小,為一微型的藏傳佛教的神祇世界。西藏詞典學認為“擦擦”源于梵文音譯,即該詞原型是sancaka,意思是模具。有關“擦擦”的文獻記載,最早見于元代漢文史籍《元史·釋老志》,其文曰“

    東方收藏 2021年2期2021-02-25

  • 普會寺解讀
    要:普會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傳承寺廟,基本保持了清代初建時的格局,主體建筑基本保留了歷史原構。從創建初期至今,仍然沿用作為宗教活動的場所。文章從普會寺的歷史沿革、建筑格局和文物價值方面解析普會寺。關鍵詞:普會寺;藏傳佛教;建筑普會寺,又稱希拉穆仁召,位于達爾罕茂明安聯合旗希拉穆仁蘇木(鄉)政府所在地,系席力圖召4座屬廟之一及避暑廟。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清廷御賜滿、蒙、漢、藏四體文字“普會寺”匾額(圖1)。1999年4月,普會寺被包頭市人民政府公布為第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1年22期2021-01-25

  • 藏傳佛教的發展脈絡與文化價值
    摘要:藏傳佛教各項事務可以有序的納入依法管理,是藏傳佛教能夠有序而健康發展的必然選擇。在強調文化復興這樣的大時代背景下,掌握藏傳佛教其歷史的發展脈絡,并佛教文化的內涵與價值有較為清楚的認知。這樣,才能為藏傳佛教各項事務能夠依法進行有序管理,提供基礎性的理論依據。藏傳佛教是我國佛教的一個重要分支內容,但在我國最初的發展并非是一帆風順的,從佛教的最初傳入到逐漸融合再到最后的本土化過程,從教派林立到互相沖突再到獨樹一幟,藏傳佛教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的融合

    神州·上旬刊 2020年12期2020-12-28

  • 解讀藏族文化下的面具舞
    和宗教文化。藏傳佛教對藏族文化的影響一直貫穿古今,人們對宗教的信仰也是極為虔誠。在藏族的舞蹈中、生活中都體現著宗教的影響。藏族面具舞分為宗教面具舞、民間面具舞等,其面具舞的開端和發展都與宗教有關。關鍵詞:藏族面具舞 羌姆 藏傳佛教 表演藏族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最早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早在舊石器時代,藏族的先民就已經生活在青藏高原上,其生存形式以放牧群居為主。因為生活環境和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得藏族先民在求生存之余把歌舞作為娛樂的方式之一。早在封建農奴制時

    參花(上) 2020年12期2020-12-09

  • 塞外珍寶
    存較早建造的藏傳佛教寺廟,在元、明、清三代非常興盛,屬典型漢式寺廟建筑風格,是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寺內保存有許多元代歷史文物,為研究元代歷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現已成為塞外著名的旅游景區。關鍵詞:元代;龍泉寺;塞外;典型漢式風格;藏傳佛教;寺廟佛教文化在中國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了,其對國人的宗教信仰、哲學觀念、文學藝術、禮儀習俗等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中央集權制政權,作為塞外的少數民族入主中原,統治者更需加強思想上的控制,以保證其政權的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18期2020-12-07

  • 淺析美岱召壁畫《阿勒坦汗禮佛圖》中多元文化的融合
    岱召;壁畫;藏傳佛教;阿勒坦汗家族中圖分類號:K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20)27-0032-03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0.27.023一、美岱召及大雄寶殿壁畫美岱召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的土默特右旗美岱召村,坐落在陰山山脈南麓,面臨土默川平原,背靠大青山的主峰九峰山,歷史上稱其為“大板升城”,美岱召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是內蒙古地區最重要的藏傳佛

    文藝生活·下旬刊 2020年9期2020-11-16

  • 拉薩市區宗教場所信眾宗教支出
    投入,多趕在藏傳佛教的重大節日去寺院隨喜或祈福。雖然突發性消費的開支較大,但信眾可以較好地控制其對家庭的影響。關鍵詞:藏傳佛教;信眾;宗教支出;宗教場所;拉薩一、引論佛教從傳入藏地以來,就一直與藏族的本土文化互相塑造,形成了獨特的藏傳佛教;信眾曾將本就不多的財產投入到購置法器、供養寺院、延請僧人等宗教活動中去,剝削、落后與貧困幾乎在中世紀的藏區永恒化。盡管維持這種貧困的政教合一制度已為民主改革所終結,改革開放和西部大開發也顯著改變了藏區的貧困面貌,藏傳佛教

    青年生活 2020年22期2020-10-21

  • 涼州會談對元代藏傳佛教的影響
    藏。其對元代藏傳佛教的影響是:元中央政府重用薩迦派高僧,創建帝師制度,利用藏傳佛教加強對西藏的控制,形成了通過藏區佛教領袖實現對藏區地方政權管理的模式。以此次會談為契機,藏傳佛教融入了蒙古人的信仰體系,促進了蒙藏佛教文化互動和修建寺院、廣辦佛事活動的崇佛風氣的形成。關鍵詞:涼州會談;藏傳佛教;元代中圖分類號:K24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6916(2020)15-0108-03元代時期,藏傳佛教是西藏地區各民族的主要信仰,在進行蒙藏關系互通時,

    西部學刊 2020年15期2020-10-21

  • 談西藏唐卡藝術在陶瓷中的運用及創新
    鍵詞】唐卡;藏傳佛教;瓷器唐卡在藏族文化中,是一種非常具有民族特色的繪畫藝術形式,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濃郁的宗教色彩和獨特的藝術風格,是中華民族民間藝術中彌足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它擅長用明亮的色彩描繪神圣的佛的世界。它用色考究,明艷光華,繪制流程法度嚴謹,近乎苛責,被人稱為“藏文化百科全書”。其題材內容以宗教為主,涉及歷史、政治、經濟、文化、民間傳說、世俗生活、建筑、醫學、天文、歷算等領域。一直盛行于我國藏族地區的唐卡藝術,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西部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78期2020-09-05

  • 包頭梅力更召釋義
    用蒙語誦經的藏傳佛教寺廟,是清代烏拉特西公旗旗廟,保持了清代初建時的建筑格局,具有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2006年,梅力更召被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梅日更召信俗”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章從梅力更召的歷史沿革、建筑格局及價值進行釋義。關鍵詞:包頭;清代;藏傳佛教;梅力更召梅力更召位于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九原區阿嘎如泰蘇木梅力更嘎查東北,距110國道和京藏高速約1千米,坐北朝南,北靠烏拉山,南臨黃河,占地面積約24000平方米。召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20年8期2020-07-14

  • 藏傳佛教噶舉派主要寺院及其主要人物研究文獻綜述
    摘要:形成于藏傳佛教“后弘期“時期的噶舉派,在西藏佛教發展進程中有著重要的歷史地位。此教派派系繁多,支系龐雜。學術界單獨對噶舉派寺院及主要人物的研究成果較少。然而,這些寺院及歷史人物在西藏佛教發展史上一度成為最關鍵、最可靠的力量。本文以噶舉派史略等文獻專著為中心進行梳理及綜述,試闡述對這一問題的研究現狀和動態,以及目前對主要問題及焦點的爭論方面做一些簡要說明。關鍵詞:藏傳佛教;噶舉派;寺院;人物;文獻綜述中圖分類號:B9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海外文摘·學術 2020年23期2020-06-29

  • 淺析元朝基督教與藏傳佛教的發展
    藏地區流行的藏傳佛教被元統治者推崇并成為國教?;浇毯?span class="hl">藏傳佛教作為元朝時期很有代表性的兩種宗教在中國宗教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筆。關鍵詞:元朝;基督教;藏傳佛教;宗教發展中圖分類號:B949.2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177(2020)24-0005-02元朝一方面受到蒙古族傳統的多神教薩滿教的影響,另一方面元朝統治者很善于用宗教來安撫和控制其統治的地區。因此,元朝對于各種宗教兼收并蓄,允許民眾有自由的宗教信仰。這種寬松的環境十分有利于宗教的傳播

    海外文摘·學術 2020年24期2020-06-10

  • 阿里普蘭披單紋章釋讀
    角、喜旋紋是藏傳佛教法源象征母性的三智,水晶紋象征“佛透”母性慧源(飾于密處),如此在披單上的運用,表現出極程式化的母性宗教色彩。以密符的語言,傳達了藏傳佛教密宗中雍仲苯教的遺存,并且根據披單中具有苯教內涵的圖符起到決定性的作用。根據對披單圖符和形制的分析,挖掘到披單中的宗教內涵。在西藏的西部地區,具有如此深刻宗教文化遺存的服飾,可稱為西藏文化的活化石,對藏西民族服飾文史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獻價值。關鍵詞: 披單;紋章;藏傳佛教;苯教;母性中圖分類號: TS9

    絲綢 2020年1期2020-04-10

  • 內蒙古藏傳佛教建筑裝飾紋樣數字化保護研究
    自治區是我國藏傳佛教建筑分布最為廣泛的地區之一,更是作為漠南蒙古歷史地域的主體區域,藏傳佛教建筑裝飾紋樣的資源十分豐富,但如何將這些建筑裝飾紋樣進行合理保護與傳承成為了突出問題。本文以內蒙古藏傳佛教建筑裝飾紋樣數字化保護為研究的出發點,對如何將數字化技術在建筑裝飾紋樣中的應用進行了系統的分析。通過搜集內蒙古召廟遺存的建筑裝飾紋樣,對之進行圖像數據采集,并通過計算機軟件及中國傳統繪制方式的結合,力求在保持傳統紋樣原有韻味的基礎上,將古代優秀的紋樣特征進行科學

    青年生活 2020年7期2020-03-30

  • 淺談熱貢藝術新發展下的多維視角
    摘 要:藏傳佛教在熱貢地域傳播歷史悠久,熱貢藝僧和眾多民間藝人,將眾多來自域外的藏傳佛教僧人繪畫作為藝術,依托于西藏少數民族優秀傳統繪畫文化,在繪畫題材、技法、色彩、工藝、風格等各個方面等都進行了大量的科學探索與藝術創新,形成了熱貢獨特的傳統宗教繪畫藝術——唐卡。唐卡藝術雖然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寶庫中獨特寶貴的一抹色彩,但卻因其宗教用品的本質,受眾面較窄。作為一種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如果了解的群體基數不大更何談保護傳承。而以現代設計方法將唐卡中的代表元素提煉歸

    人物畫報 2020年23期2020-03-15

  • 淺析宗喀巴大師及其與格魯派的創建
    教改革家更是藏傳佛教格魯派的創建者。他利用本身所具備的思想深度和能力將藏區的佛教文化結合起來,創建了格魯派。促進了藏傳佛教更好的傳播和發展,為漢藏地區的團結做出了很大貢獻。本文通過對宗喀巴本人和創建格魯派的過程進行介紹,來進一步了解宗喀巴以及格魯派對后世社會所產生的影響和作用。關鍵詞:宗喀巴;格魯派;藏傳佛教作者簡介:王曉新(1994-),吉林四平人,目前就讀于西藏民族大學研究生院專門史專業,研究方向為西藏地方與中央政府關系。[中圖分類號]:K28? [文

    青年文學家 2020年2期2020-03-02

  • 新媒體影響下的藏傳佛教文化
    心的文化——藏傳佛教也在經歷著翻天覆地的變化。本文通過對新媒體在藏傳佛教文化中滲透的現狀以及新媒體對藏傳佛教文化影響進行分析,試圖找出藏傳佛教文化如何在保存傳統文化的基礎上以適應現代社會變化的方法。關鍵詞:新媒體;藏傳佛教;傳播;僧侶一、新媒體、藏傳佛教定義以及相關文獻研究一是新媒體與佛教傳播的關系,比如李一葦(2013)在《信息時代下的佛教傳播——新媒體與中國當代佛教傳播之道》中指出,新媒體為佛法的傳播和普及提供了快速而有效的新途徑,借助新媒體傳播宗教,

    科學導報·學術 2020年2期2020-02-14

  • 清代藏傳佛教立法的影響及歷史啟示
    要】 清代藏傳佛教立法是清代宗教立法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文章闡述了清代藏傳佛教立法對民國時期和新中國的藏傳佛教立法產生的重要影響。認為借鑒清代藏傳佛教立法的成功經驗,對當前依法治理藏傳佛教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國家應當高度重視藏傳佛教立法工作;國家應當全面對藏傳佛教立法,形成完善的法律體系;國家在進行藏傳佛教立法時應當堅持和貫徹宗教平等原則;國家應當嚴格貫徹和實施藏傳佛教立法?!娟P鍵詞】 清代;藏傳佛教;立法清代宗教眾多,其中地位最為尊崇者為藏傳佛教。藏傳

    新西部下半月 2019年11期2019-12-30

  • 政教之間:清代瓷賁巴考
    顯示出諸多與藏傳佛教相關的理念,從其使用中可見其中深厚的宗教文化內涵。且在一定程度上,瓷賁巴也體現了清廷對于西藏地區尊重包容的治理態度及因俗利導的執政方針。關鍵詞:瓷賁巴;清政府;藏傳佛教;治藏政策瓷賁巴是景德鎮于清代創燒的產品,其造型源自藏地世俗與宗教社會中時常使用的一種盛裝液體的金屬容器。就瓷賁巴的燒制歷史而言,清康熙時期瓷賁巴便開始制作,雍正時期瓷賁巴仍可得見,乾隆時期是瓷賁巴制造最為繁盛的時期,此時瓷賁巴不僅數量龐大,且種類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粉彩、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22期2019-12-23

  • 藏傳佛教女尊造像
    教傳入初期,藏傳佛教造像多流于對外來藝術風格的機械模仿,后經不斷吸收融會,逐漸形成了帶有雪域高原濃烈藏民族特征、風格多樣的藏傳佛教造像藝術。16世紀下半葉,蒙古土默特部阿拉坦汗迎進了宗喀巴的藏傳佛教格魯派。此后,在明、清兩朝的支持和提倡下,藏傳佛教在蒙古地區興盛起來,佛教造像也逐漸在蒙古族精神生活中占據了神圣的地位。在眾多造像類型中,女尊造像就是其中的一大類別。關鍵詞:藏傳佛教;造像;女尊藏傳佛教中女尊包括度母、空行母等類別。度母源于印度,古稱多羅女神,她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9年19期2019-12-02

  • 國內藏傳佛教判教研究綜述
    近年來,隨著藏傳佛教研究的深入以及漢藏佛教間文化交流的加深,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注意到藏傳佛教的判教問題,并進行了相應的研究,取得了較為豐碩的成果。這些成果在提倡宗教對話、族際和諧的今天顯得更有其現實意義與價值。一、藏傳佛教判教概念研究任何事物的認識首先都要從其概念和本質入手,而對藏傳佛教判教概念進行界定是藏傳佛教判教研究的重要起點,因此不同的學者也對藏傳佛教判教的概念提出了各自的理解。班班多杰認為,藏傳佛教判教是藏人按自己對佛教思想的理解水平,對佛教的各類

    西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5年3期2015-02-20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