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藥罌粟變毒品

2016-05-04 05:08顧則徐
特別文摘 2016年5期
關鍵詞:罌粟廣泛性鴉片

顧則徐

見于文字的記載,罌粟(通常就是指鴉片罌粟)傳入中國是在唐朝,是由波斯商人帶來的。那么,波斯商人為什么會把罌粟帶來呢?很簡單,這是個寶貝,可以到中國賣錢。是個什么寶貝?它可以治病,是很好的藥物。大致來說,唐朝后罌粟及鴉片對于中國人有三種用途:一、作為觀賞花種;二、作為滋補品;三、作為藥品。其中主要的用途是作為藥品,作為滋補品也并不等于吸毒,因為滋補方式主要是將罌粟子泡茶飲用,其功效終究比較有限。鴉片作為藥品的使用比較少,并且古人已經知道不可用藥過猛,也即過量,不然可能會導致病人死亡。

以上可知,除作為觀賞外,罌粟及鴉片無論在傳入中國之前,還是在傳入中國之后,其主要用途都是藥,如果把滋補也視作用藥的話。

在17世紀的歐洲,英國醫生托馬斯·西登漢姆發明了鴉片酊,也即一種用酒精浸泡的鴉片制品。鴉片酊是一種鎮靜藥物,但也有人將之用來食用,這已經屬于個別的吸毒,但歐洲社會并沒有特別在意,鴉片酊的使用沒有導致廣泛性的吸毒現象。鴉片使用發生轉折,成為具有廣泛性的毒品,幾乎與歐洲發明鴉片酊同時,是在中國出現的。

不過,我要把鴉片暫時擱下,先說一下煙草問題。煙草原產于美洲,在歐洲人進入之前,墨西哥的印第安人已經發明了吸煙。歐洲人進入新大陸之后,煙草及吸煙傳到了全球,16世紀明朝時候,也傳入了中國。就在這一全球性傳播過程中,爪哇的土人發明了一種方法,把煙草跟罌粟(鴉片)摻和在一起,用作外敷藥物,或許也有摻和在一起通過火燎進行吸食的。他們把方法傳給了臺灣土人,時間應該是明末清初。

臺灣土人在煙草中摻和砒素(砒霜)用于治病,這可能是原本就有的辦法;當有了鴉片后,也摻和了鴉片,大概這樣有更好的療效。關鍵在于這種摻和物也用于了吸食,一定是臺灣土人認為這樣的煙草更加有味道。臺灣土人吸食的這種煙,屬于水煙。盡管這還不能算是真正的吸食鴉片,但關鍵是已經把鴉片跟煙槍結合在了一起,已經預示了可以用吸食煙草的辦法專門吸食鴉片。這是最要緊的“技術革命”。臺灣土人的這種吸煙方法可能在明末清初也傳播到了福建沿海,但一定是局限的社會層次很低,范圍也很小,并沒有在大陸發生多少傳播。

康熙六十年(1721年)春夏之間,臺灣發生了一件大事。當時臺灣府知府王珍讓兒子代替自己去管理鳳山縣,結果這個兒子一去就橫征暴斂,導致客家人當即就要暴動。他們推舉跑到臺灣謀生的福建人朱一貴為首腦。朱一貴暴動之后,發展迅速,在臺灣建立了“大明國”,年號“永和”。

朱一貴暴動一個特別重大的結果,就是吸食鴉片就此傳播、泛濫。這不是朱一貴暴動本身的目的,而是這個暴動派生出來的后果。鎮壓暴動的清軍官兵進入臺灣后,從當地土人那里學到了把鴉片摻和在煙草中吸食的方式。官兵的頭腦自然比土人靈活,或者是比土人較有錢財,因此,他們把這種方式改變為了專門吸食鴉片的方式,以獲得遠比吸煙更加愜意的滿足。當鎮壓暴動的官兵帶著戰利品離開臺灣,也就把土人的水煙槍和改進過的吸食鴉片方式傳播到了大陸內地,中國人抽鴉片的災難性惡習就此泛濫起來。無意之間,朱一貴暴動,在清朝最為鼎盛的時候,就埋下了最終導致清朝滅亡的地雷。

由此可見,人類服用罌粟及鴉片的歷史極其悠久,在中國以外可以上溯至古埃及、古希臘,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唐朝,但這不能視為吸毒,以漢語言來說,稱之為服藥才妥當。如果從上癮、滿足癮欲的角度說,無論中外,在18世紀早期清朝朱一貴暴動以前,都可以認為有個別的現象存在,但不能視作具有廣泛性的吸毒。廣泛性的吸毒風氣是在朱一貴暴動以后才傳播、泛濫,其中的技術基礎則是鎮壓這次暴動的人們,掌握了把煙槍與鴉片結合起來的方法,因此,完全可以認為吸毒是中國人創造的。

(摘自騰訊《大家》專欄。 圖/子依

搜索騰訊《大家》微信號:ipress,或掃以下二維碼查看更多文章。)

猜你喜歡
罌粟廣泛性鴉片
廣泛性焦慮障礙中醫證候、體質及其關系的研究進展
鴉片種植與甘青社會經濟互動(1928—1937)
小學生賞花順便立了個功:鏟除125 株罌粟!
大理石客廳里的罌粟
毒品極其昂貴,為何晚清窮人也抽得起鴉片
基于“鴉片泛濫”的史學閱讀及教學價值追尋*——以《鴉片利益鏈條上的中國人》的探究為例
低頻重復經顱磁刺激聯合文拉法辛治療廣泛性焦慮障礙的早期療效
文拉法新緩釋片合并認知行為療法治療廣泛性焦慮癥效果觀察
宣傳工作要把握時代性體現廣泛性增強實效性注重長效性
林則徐禁鴉片抗外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