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MRI與乳腺X線診斷導管原位癌的臨床效果

2016-05-04 04:00賈紅霞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0期
關鍵詞:診斷分析磁共振成像

賈紅霞

【摘要】 目的 探討乳腺X線和乳腺磁共振成像(MRI)在導管原位癌診斷方面的效果。方法 75例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均接受乳腺X線檢查和乳腺MRI掃描, 對其診斷結果進行觀察分析。結果 本次研究中, 乳腺MRI對于導管原位癌的診斷符合率為92.00%高于乳腺X線檢查的76.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乳腺MRI可對導管原位癌病灶及其周圍組織情況進行清晰反應, 對于無法經由X線檢查確診患者, 可結合MRI影響對其病情進行準確判斷。

【關鍵詞】 乳腺導管原位癌;X線平片;磁共振成像;診斷分析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0.043

乳腺導管原位癌是一種常見的惡性導管內病變, 臨床研究指出, 若能夠及早發現并對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進行針對性治療, 則可明顯改善患者預后[1]。因此, 探討如何對此類患者實施準確的早期診斷具有十分重要的臨床意義。本次研究為探討乳腺MRI掃描和X線平片檢查在乳腺導管原位癌診斷方面的價值, 選取本院近年來收治的此類患者75例, 并對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2月~2015年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75例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 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得到證實, 且均為女性。年齡27~69歲, 平均年齡(50.4±7.6)歲;包括26例左側病變, 49例右側病變。入院檢查顯示, 其中24例表現為單純乳頭溢液, 11例乳頭溢液合并鈣化灶, 28例腫塊合并鈣化灶, 6例單純鈣化灶, 6例單純乳腺腫塊。

1. 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均分別接受乳腺X線和MRI檢查。①乳腺X線檢查:采用意大利GIOTTO數字化乳腺X線機, 行雙側乳腺內外側斜位和軸位常規拍攝, 并采用全自動曝光控制模式, 視患者情況行局部放大或側位拍攝。②乳腺MRI掃描:本次研究選取Siemens Avanto 1.5 T超導磁共振儀, 患者取俯臥位, 取乳腺表面線圈, 實施三維動態增強掃描及MRI平掃;掃描時保持乳腺處于自然懸垂狀態, 并位于相控陣表面線圈內, 保持乳腺不動, 患者以頭足位進入主磁場, 首先實施乳腺雙側平掃, 再實施動態增強掃描和擴散加權成像。掃描范圍包括雙乳腺下緣至雙腋窩上緣范圍中的整個胸部、腋窩及雙側乳腺組織。之后實施脂肪抑制技術動態增強掃描:回波時間控制在5 ms, 重復時間29 ms, 矩陣大小360×360×128, 視域360 mm;采用0.02 mol/kg釓噴酸葡胺20 ml作為增強造影劑, 靜脈注射。③病理檢查方法:通過連續切片對切片中的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孕激素受體、雌激素受體等免疫組織化學表達情況進行檢測觀察, 若腫瘤細胞膜上未出現染色則視為激素受體未表達, 若有>1%腫瘤細胞核呈陽性染色結果, 則視為激素受體陽性。

1. 3 觀察指標 采用術后石蠟病理報告作為評估標準, 用乳腺X線和乳腺MRI對75例乳腺導管原位癌患者的診斷效果進行觀察記錄。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①MRI掃描共計檢出乳腺導管原位癌69例, 其中6例被誤診為良性;影像圖顯示, 69例患者存在強化表現, 其中非塊狀強化54例, 包括段樣強化30例, 16例區域性強化, 彌漫性強化、多灶性局灶性強化各4例。在MRI增強掃描中所有患者均未見異常強化。②乳腺X線檢查共計57例患者確診為乳腺導管原位癌, 18例誤診為良性。其中30例患者表現為單純鈣化, 18例鈣化合并其他征象, 15例未發現鈣化灶。在48例鈣化灶病例中, 34例為惡性鈣化, 14例為交界性鈣化;25例為鈣化簇狀分布, 15例為區域性分布, 3例為彌漫性分布。在本次研究中, 乳腺MRI掃描對于乳腺導管原位癌的診斷符合率為92.00%, X線檢查的診斷符合率為76.00%, 乳腺MRI的診斷符合率明顯高于X線檢查,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目前, 臨床常用的乳腺癌檢查方法主要包括乳腺導管造影、乳腺MRI、CT、乳腺X線攝影檢查及超聲學檢查, 其中以乳腺X線應用最為廣泛。相關資料指出, 乳腺X線便于對乳腺進行整體觀察, 空間分辨率和密度分辨率較佳, 可有效檢出腫瘤鈣化[2]。臨床報道顯示, 病變周圍組織結構紊亂、結構扭曲、微小結節、多發成簇微小鈣化均是乳腺X線中早期乳腺導管原位癌的典型表現[3]。但是對于較小病灶, 受到自身檢查技術的限制, X線往往無法有效查出處于致密性乳腺、乳腺邊緣病灶及胸大肌附近病灶, 易導致漏診或誤診的發生。

MRI是目前軟組織分辨率最高的一種影像學檢查方法, 可對乳腺進行多序列、多參數成像。乳腺導管原位癌作為一種特殊乳腺惡性腫瘤, 主要為乳腺導管上皮細胞經乳腺導管浸潤, 并使臨近組織受累。李旻等[4]研究指出, 乳腺導管原位癌多體積較小, 常規X線攝影往往無法有效用于病變密度特征和部位檢查, 易出現漏診誤診。而在MRI檢查中, 加權成像可有效提高診斷符合率, 特別是脂肪抑制序列中此類病變主要為略高信號, 可清晰反應病變的局部特征;在動態增強掃描中, 病變部位同正常乳腺組織之間存在明顯界限[5]。在本次研究中, 乳腺MRI對于導管原位癌的診斷符合率為92.00%高于乳腺X線檢查的76.00%,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同X線檢查相比, 乳腺MRI檢查成本較高, 因此建議將其作為導管原位癌患者的補充檢查手段, 以提高診斷準確率。

綜上所述, 乳腺MRI可對導管原位癌病灶及其周圍組織情況進行清晰反應, 對于無法經由X線檢查確診患者, 可結合MRI影響對其病情進行準確判斷。

參考文獻

[1] 連臻強, 張嫣, 王頎, 等. 乳腺X線和磁共振診斷導管原位癌及其微浸潤的對比研究.中華普通外科雜志, 2014, 29(5):351-354.

[2] 滕妍, 張方璟, 劉炳光, 等.全數字化乳腺X線攝影對乳腺導管原位癌的診斷價值.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3, 23(1):63-66.

[3] 陳暐, 許玲輝, 彭衛軍, 等. 不典型乳腺導管原位癌的鉬靶X線表現.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1, 27(6):890-892.

[4] 李旻, 符惠宏, 鄭輝, 等. MRI與乳腺X線攝影診斷導管原位癌敏感度的對比分析.醫學影像學雜志, 2014, 24(4):653-655.

[5] 宿世瓊, 倪青. 鉬靶X線及B超對乳腺導管原位癌診斷價值的初步研究.貴州醫藥, 2014, 39(9):791-793.

[收稿日期:2015-12-03]

猜你喜歡
診斷分析磁共振成像
發動機自動熄火故障的診斷分析
電網發展診斷分析管理
多序列聯合應用MRI檢查在早期強直性脊柱炎骶髂關節病變的診斷價值
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成像技術評估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研究
彌漫性軸索損傷CT、MR動態觀察
椎動脈型頸椎病的磁共振成像分析
26例高血壓性心臟病臨床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分析
血管超聲檢查對下肢靜脈血栓患者的診斷分析
磁敏感加權成像(SWI)在腦內海綿狀血管瘤診斷中的應用
氙同位素應用及生產綜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