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樂業教授治療脾胃病經驗

2016-05-04 11:55孫麗鳳韓峰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2期
關鍵詞:中醫療法名醫經驗

孫麗鳳 韓峰

【摘要】 解樂業教授治療脾胃病非常重視脾胃的生理功能, 重在調脾胃升降, 重脾虛胃滯, 久病常寒熱錯雜, 宜辛開苦降, 重視衷中參西, 宏觀辨證與微觀辨證相結合。

【關鍵詞】 脾胃??;中醫療法;名醫經驗;解樂業

解樂業教授出生于中醫世家, 為解氏中醫傳承人, 主任醫師, 山東省名中醫, 全國第五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指導老師, 威海市中醫院副院長, 從醫近40 年, 在中醫內科、婦科、兒科, 尤其是脾胃病領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F將其治療脾胃病經驗報告如下。

1 調脾胃重視脾升胃降、升降和諧

脾胃同居中焦, 二者在生理上密切相關, 脾氣主升, 胃氣主降, 脾胃作為升降樞紐對氣機的升降平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昔人有云“蓋天地人一也, 而生生化化, 莫不由此一氣之升降” [1]。同時, 二者在病理上亦密切相連, 脾氣不升, 則胃難降濁, 胃不降濁, 脾亦難升, 進而導致疾病的發生, 因此解教授在臨證時, 特別重視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 提出脾胃升降和諧論。故調脾胃, 一定要順應脾升胃降的生理特性, 恢復脾胃升降之職, 調節全身氣機的升降浮沉。脾氣欲升, 如有胃降相助, 必能事半功倍, 胃氣欲降, 若得脾升相輔, 定然效驗彰顯。因此, 重視脾胃氣機的升降狀態, 使其升清降濁、納運協調當為治病之先[2]。臨床常用方法, 如健脾益氣法、升陽舉陷法、降逆和中法、舒肝和胃法等。常用藥物:黃芪、黨參、厚樸、枳殼、陳皮、升麻、柴胡、炒白芍等。

2 治脾胃重視脾虛胃滯, 補通兼顧

《醫經宇論》曰:“脾以健而運, 胃以通為補。健脾宜升, 通胃宜降”。 《素問·太陰陽明論》亦有“陽道實, 陰道虛”的記載。解教授謹遵古人關于臟腑生理功能及虛實論述之旨, 提出了脾病多虛、胃病多滯的觀點。胃主受納和腐熟水谷, 脾主運化而輸布營養精微;脾主升清, 胃主降濁, 一納一化, 一升一降, 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輸布及生化氣血之功能?!端貑枴そ浢}別論》云:“……飲入于胃, 游溢精氣, 上輸于脾, 脾氣散精, 上歸于肺, 通調水道, 下輸膀胱。水精四布, 五經并行……”、“實則陽明, 虛則太陰”, 脾之內傷, 影響其運化及升清功能, 出現昏暈困頓、倦怠乏力、大便溏薄等皆為虛侯, 故而脾病多虛。胃府主受納, 以通為和, 以降為順, 若胃病, 納而不化則食滯, 出現飽脹惡食, 噯腐吞酸;逆而不降則氣滯, 出現胃脹噯氣, 呃逆嘔惡;胃絡失暢則血滯, 出現胃痛如刺, 外邪入侵則毒滯, 出現胃痛膜瘍等, 其治自當通滯和胃, 如消食導滯以和胃、理氣通降以和胃、行氣活血以和胃、清解邪毒以和胃等, 胃通則納谷正常, 胃降則氣機和暢。故而胃病多滯。因此解教授臨證治療脾臟之病時, 多兼顧補益脾臟之虛, 治療胃府之恙時, 多著眼通導胃府之滯。如此脾氣健旺而不受邪;胃府通暢而不留邪。

3 久病常見寒熱錯雜, 治宜辛開苦降, 寒溫并用

解教授認為, 隨著現代飲食結構的變化, 恣食寒涼、喜食生冷果蔬、 嗜食肥甘厚味、 嗜煙酗酒、飲食無節制、勞倦過度導致脾胃內傷。脾為陰土, 喜燥惡濕, 脾陽健則運化升清功能正常。胃為陽土, 喜潤惡燥, 胃陰足則受納腐熟功能正常。脾易傷陽而生寒濕, 胃易傷陰而生燥熱。解教授根據自己多年的臨床實踐, 發現慢性萎縮性胃炎由于病程較長, 病因復雜, 加之現代人飲食結構和體質的變化, 本病單純的寒證或熱證、單純實證或虛證均已少見, 加之“久病入絡”, 臨床上寒熱錯雜, 濕熱瘀毒, 虛實夾雜者多見。治療上在張仲景“辛開苦降”學術思想的指導下, 在半夏瀉心湯基礎上, 酌加清熱解毒、活血化瘀之品, 如蒲公英、白花蛇舌草、 丹參、莪術、三棱等, 全方寒溫并用、補瀉兼施為特點, 既不過溫亦不過涼, 以平為期, 使寒熱平衡調和, 且升降有序、溫而不燥、寒而不滯、瀉而不傷正、補而不滯中, 使脾胃調和, 氣機暢通。

4 重視衷中參西, 二觀互辨

解教授有著深厚的中西醫理論基礎, 在繼承中醫藥學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創新, 在西醫知識上不斷了解新的學術動態, 發揮“古為今用, 洋為中用”的優勢, 以提高辨證、辨病水平, 豐富臨證思維。解教授提倡應用西醫對疾病的診斷技術和手段, 為中醫辨證提供有力的幫助, 促進辨證與辨病有機的結合。如對幽門螺桿菌(Hp)相關性胃病的辨治, 首先通過現代的檢測手段確定Hp感染, 利用胃鏡的深入望診和病理的微觀望診, 利用中醫的望、聞、問、切宏觀辨證, 從而創新辨證論治思維。提出了Hp感染是邪毒入侵, 蘊結于胃, 傷及胃膜, 久則傷絡, 氣虛血瘀, 瘀久化熱, 瘀熱阻遏, 胃膜失養, 膜腐成癰, 甚或惡變的病理機制, 基于對Hp感染的認識和中醫辨證論治理論, 從辨病與辨證入手, 結合內窺鏡和微觀病理的觀察, 確立了清解邪毒、 調理氣血、 修復傷瘍、 截防惡變的治療原則?,F代醫學研究表明慢性萎縮性胃炎(CAG)多與飲食、Hp感染及家族遺傳有關, 由于CAG復發率及惡變率較高, 普遍認為其屬于胃癌前病變而相當受到重視[3]。解教授在臨證中常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 酌選半枝蓮、白花蛇舌草、蒲公英等以清解邪毒, 三棱、莪術以調理氣血。根據現代藥理研究證實[4]:三棱、莪術具有改善循環、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抗癌作用, 清熱解毒中藥如黃連、黃芩、公英、仙鶴草等有明顯的抑殺Hp作用。這一治療原則的確定, 是從辨病到辨證、局部到整體、微觀到宏觀, 使中醫治病求本的理論和現代科學研究得到了有機的結合。

參考文獻

[1] 鄒昌杰.中醫治療脾胃病淺識.實用中醫內科雜志, 2007, 21(1): 86-87.

[2] 宋起.調整氣機升降應遵循的原則.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1997, 13(6):331.

[3] 王冠庭.胃黏膜癌前病變及其逆轉的研究.現代消化及介入診療, 2002(7):79-82.

[4] 王錦鴻, 陳仁壽.臨床實用中藥辭典.北京 :金盾出版社, 2002: 139.

[收稿日期:2015-10-21]

猜你喜歡
中醫療法名醫經驗
中醫綜合療法治療失眠研究進展
帥燾運用加味酸棗仁湯治療失眠150例臨床觀察
新修珍珠囊藥性賦
不同性別類風濕關節炎中醫診療經驗與思考
孫躍農健脾補腎化痰方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經驗
中醫治療兒童多發性抽動癥文獻分析
中醫治療陰道炎的療效分析
高血壓腎病診治經驗采擷
中醫療法治療三踝骨折126例臨床觀察
慢性肺源性心臟病中醫診療的對策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