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院內感染臨床分析

2016-05-04 11:59秦雄妹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2期
關鍵詞:院內感染惡性腫瘤臨床分析

秦雄妹

【摘要】 目的 分析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院內感染的易感因素。方法 627例惡性腫瘤化療患者, 統計分析感染發生率、發生部位、易感因素。結果 本院2年院內感染率為8.3%;呼吸道感染占48.1%, 最為常見;院內感染與年齡、住院時間、白細胞計數、侵襲性操作、糖皮質激素的應用密切相關(P<0.05)。結論 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是院內感染的高發人群, 臨床上應針對易感因素給予人性化干預, 以減低院內感染發生率。

【關鍵詞】 惡性腫瘤;院內感染;臨床分析

化療是惡性腫瘤的常用治療手段, 但其具有較強的毒副作用, 可對免疫系統、神經系統產生損害和影響, 降低患者的基礎體力和耐受力, 臨床上該類患者院內感染發生率較高[1] , 為總結化療院內感染因素, 探討相關防控措施, 特作研究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10月~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627例惡性腫瘤并進行化療患者為研究對象, 男347例, 女280例, 年齡10~81歲, 平均年齡(58.7±3.4)歲。納入標準:經病理檢查證實, 且在入院后無感染情況;排除標準:入院前具有傳染性疾病或處于潛伏期;在化療期間由醫務人員密切關注對象是否發生院內感染, 院內感染判斷標準參考衛計委關于院內感染判斷標準(2001年)[2]。

1. 2 方法 回顧性分析627例惡性腫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合并感染情況, 并從院內感染率、感染部位、易感因素三方面進行探討分析。

1. 3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院內感染率 2013年10月~2014年9月, 院內感染率為9.2%(28/305), 其中1~3月感染10例、4~6月感染2例、7~9月感染15例、10~12月間感染1例;2014年10月~ 2015年10月, 院內感染率為7.5%(24/322),其中1~3月感染8例、4~6月感染1例、7~9月感染14例、10~12月間感染1例。2年內總感染率為8.3%(52/627), 2年度院內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614, P=0.433>0.05), 但第2年的感染率出現下降, 感染高峰在每年1~3月和7~9月。

2. 2 感染部位 52例發生感染患者中, 呼吸道感染25例, 占48.1%;口腔、黏膜感染14例, 占26.9%;消化道感染10例, 占19.2%;泌尿系統感染8例, 占15.4%;其他感染9例, 占17.3%。其中23.1%的患者合并2項及以上感染部位。

2. 3 易感因素 ①年齡:院內感染率方面, ≤55歲為10.0%(40/400), >55歲為5.3%(12/227),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231, P=0.040<0.05);②住院時間:以627例接受化療的癌癥患者住院時間中位數為基準, 將住院時間分為短期(≤15 d)、長期(>15 d)。院內感染率方面, ≤15 d為4.9%(16/327), >15 d為12.0%(36/30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0.391, P=0.001<0.05);③白細胞計數:正常為1.5%(6/407), 偏低為20.9%(46/22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70.921, P=0.000<0.05);④侵襲性操作:存在侵襲性操作為15.5%(43/277), 無侵襲性操作為2.6%(9/35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4.105, P=0.000<0.05);⑤糖皮質激素使用:使用率為12.3%(39/317), 未使用率為4.2%(13/310),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13.551, P=0.000<0.05)。

3 討論

院內感染是一類獲得性醫源感染, 常在治療、護理過程中發生, 并在住院期間或出院后發病。院內感染在醫院時有發生, 其對于原發病的臨床治療、控制具有不利影響, 由于化療過程嚴重削弱了惡性腫瘤患者的基礎體力、免疫力, 這也使該類患者成為了院內感染的高發、易感人群, 分析惡性腫瘤患者在化療治療中的院內感染分布位置、發病時間、影響因素等臨床特點, 對于惡性腫瘤患者院內感染的防控、提升化療效果具有關鍵意義[3]。

院內感染多發于7~8月[4],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 1~3月、7~9月恰為感染高峰期, 與上述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可能由于此時間段季節變化和交替, 且夏季溫度、濕度高等因素是病原菌繁殖最佳時期引起, 故在上述時間段內, 在院內加強消毒、空氣流通、環境維護, 可起到良好的院內感染防控效果[3]。另外,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在發病部位上呼吸道感染占比最高, 這與住院期間容易發生交叉感染、病房空氣流通差、對長期臥床者缺乏針對性護理密不可分, 因此, 可通過定期消毒、通風指導患者正確翻身、咳痰, 對感染者予以及時隔離來預防、控制院內感染。結果顯示, 年齡偏大、長時間住院、白細胞降低、出現侵襲性操作、應用糖皮質激素的患者院內感染率顯著更高, 分析原因, 由于白細胞是重要免疫細胞, 白細胞水平下降意味著患者免疫力低下, 而年齡增大也可影響患者的免疫功能、基礎體力, 因此在臨床護理中應加強營養支持[4];而化療、護理操作若不能保證無菌性, 也容易增加感染的幾率, 這也要求在護理、治療過程中操作人員注意消毒、衛生, 并避免侵襲性操作;激素類藥物也能干擾內分泌、免疫代謝, 因此在癌癥患者的化療、護理過程中也應掌握禁忌證、合理應用。

綜上所述, 惡性腫瘤化療患者是院內感染的高發人群, 臨床上應針對易感因素給予人性化干預, 以減低院內感染發生率。

參考文獻

[1] 余小紅, 祝亞文, 潘群. NRS評分與惡性腫瘤患者發生院內感染的關系.中華疾病控制雜志, 2015, 19(9):938-940.

[2] 馬靜, 王瑛, 穆春凱.院內感染標準化創建對社區醫務人員手衛生的影響.社區醫學雜志, 2015, 13(14):16-18.

[3] ??〗?, 趙丙瑞, 崔曉萍, 等.惡性血液病化療后院內感染危險因素研究.腫瘤研究與臨床, 2015, 27(5):345-347.

[4] 鄧玉潔, 林學德. 295例惡性腫瘤化療患者院內感染的臨床分析. 腫瘤基礎與臨床, 2014, 27(2):131-134.

[收稿日期:2015-12-30]

猜你喜歡
院內感染惡性腫瘤臨床分析
2013~2015年我院鮑曼不動桿菌的臨床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新生兒院內感染的風險因子及其護理對策分析
廈門市5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癥病例臨床分析
389例住院肺結核患者臨床分析
目標性心理護理應用于惡性腫瘤術后化療患者護理中的臨床效果觀察
紫杉醇脂質體治療婦科惡性腫瘤分析
社區老年腦卒中患者院內感染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