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酚類特征圖譜的人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

2016-05-05 06:08陳唯楊元張芳李煥娟孔靜申立峰王亞利譚立趙博劉璐張元元姜艷艷石任兵
環球中醫藥 2016年4期
關鍵詞:關聯分析質量評價總酚

陳唯 楊元 張芳 李煥娟 孔靜 申立峰 王亞利 譚立 趙博 劉璐 張元元 姜艷艷 石任兵

100102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經典名方有效物質發現重點實驗室[陳唯(碩士研究生)、楊元(碩士研究生)、張芳(碩士研究生)、李煥娟(碩士研究生)、孔靜(碩士研究生)、王亞利(碩士研究生)、譚立(碩士研究生)、趙博(碩士研究生)、劉璐(碩士研究生)、張元元(碩士研究生)、姜艷艷、石任兵];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申立峰(碩士研究生)];北京市教委中藥質量控制技術工程中心(姜艷艷、石任兵)

?

·論著·

基于酚類特征圖譜的人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

陳唯楊元張芳李煥娟孔靜申立峰王亞利譚立趙博劉璐張元元姜艷艷石任兵

100102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藥經典名方有效物質發現重點實驗室[陳唯(碩士研究生)、楊元(碩士研究生)、張芳(碩士研究生)、李煥娟(碩士研究生)、孔靜(碩士研究生)、王亞利(碩士研究生)、譚立(碩士研究生)、趙博(碩士研究生)、劉璐(碩士研究生)、張元元(碩士研究生)、姜艷艷、石任兵];首都醫科大學中醫藥學院[申立峰(碩士研究生)];北京市教委中藥質量控制技術工程中心(姜艷艷、石任兵)

【摘要】目的建立基于酚類特征圖譜的人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方法與評價模式,為有效精準地評價人參質量奠定基礎。方法運用HPLC-PDA法表征人參酚類特征圖譜中13個特征峰及其所屬化學類型,對16批人參飲片進行質的表征;建立HPLC同時測定對羥基苯甲酸、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含量的方法,并表征酚類成分和指標;建立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人參飲片中總酚的含量,基于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的含量對16批人參飲片進行量的表征;對人參中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的關聯性、質量表征規律進行分析,并基于參比飲片(批號16)對16批人參質與量的表征結果進行關聯性分析。結果16批人參酚類特征圖譜中均含有13個特征峰,其中酚酸類10個,黃酮類3個;得出酚類有效指標性成分與總酚含量的相關系數范圍及各成分含量分布規律,并得出各批次人參飲片中各成分含量與參比飲片比較的總體含量變化趨勢及關聯度。結論所建立的基于酚類特征圖譜的人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模式,為關注人參質量整體關聯性與應用有效性及有效精準地評價人參飲片質量奠定基礎。

【關鍵詞】人參;特征圖譜;質量評價;關聯分析;酚酸類指標;黃酮類指標;總酚

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PanaxginsengC.A.Mey.的干燥根和根莖,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等功效,其化學成分包括皂苷、多糖、揮發油、有機酸及其酯、蛋白質、甾醇及其苷、生物堿、黃酮、木質素、無機元素以及維生素等[1-2]。銀荷方為課題組擬定的臨床經驗方,基于藥物體系導向,在對其藥學-藥效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中,筆者發現組方藥味人參中酚類成分(主要為酚酸類和黃酮類成分)為銀荷方活血止血藥物體系架構組成之一。因此,本文對基于酚類特征圖譜的人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進行報道。

2015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以人參皂苷Rg1與人參皂苷Re的總含量以及人參皂苷Rb1的含量規定指標作為人參的質量標準[3]。目前文獻報道中,已有對人參中山奈酚和總黃酮含量測定的研究[4-5],但未見人參中酚酸類成分的報道,筆者在人參中發現對羥基苯甲酸和阿魏酸及酚酸類的存在,并通過酸水解后發現人參黃酮類成分的三個黃酮苷元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進而建立HPLC同時測定人參中酚類對羥基苯甲酸、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含量的方法,并以阿魏酸為質量表征標尺,通過主要酚酸類成分峰面積和表征主要酚酸類成分的含量,以水解后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含量和表征黃酮類成分含量;以酚酸類含量和與黃酮類含量和的加和表征酚類含量和;并且建立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人參中總酚的含量。誠然對藥物質量的控制不僅僅只考量指標性成分,還應表征特性有效指標性成分及其有關類型總含量,更應關注相對含量及其相對比值表征,同時結合特征圖譜關注質量表征的完整性[6-7]。本研究以此為切入點,運用課題組建立的基于藥物體系的中藥質量評價模式[8-18],對基于酚類特征圖譜的人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即基于酚類特征圖譜,關注特征峰化學類型及其關聯性,并對人參飲片中對羥基苯甲酸、阿魏酸、主要酚酸類含量和、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黃酮類含量和、酚類含量和、總酚的含量及其相對比值進行質量表征,且與經過藥效驗證的參比飲片(批號16)進行關聯度分析比較,并對人參中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的關聯性、質量表征規律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人參飲片質量控制的精準性奠定基礎[19-21]。

1材料

1.1儀器

Waters XbridgeTMC18色譜柱(4.6 mm×250 mm,5 μm);Waters e2695高效液相色譜儀;Empower Pro軟件系統;2998PDA檢測器;METTLER-AE240型電子分析天平(北京賽多利斯儀器有限公司);KQ-500DE型數控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TU-181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公司)。

1.2試劑與藥物

對羥基苯甲酸(批號:yy91251,純度≥98%)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阿魏酸(批號:121002,純度≥98%)購自北京方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槲皮素(批號:111672-200702,純度≥98%)購自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山奈酚(批號:140708,純度≥98%)購自成都普菲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異鼠李素(批號:YY110860,純度≥98%)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聚酰胺樹脂(30~60目,柱層析用)購自浙江省臺州市路橋四甲生化塑料廠;乙腈(色譜級,Fisher Scientific公司);甲醇(分析純,北京化工廠); 鹽酸(分析純,北京化工廠); 磷酸(分析純,北京化學試劑公司);娃哈哈純凈水(杭州娃哈哈集團有限公司);其余試劑均為分析純。

注:峰1對羥基苯甲酸;峰2阿魏酸;峰3槲皮素;峰4山奈酚;峰5異鼠李素;峰Ⅰ、Ⅱ、Ⅲ、Ⅳ、Ⅴ、Ⅵ、Ⅶ、Ⅷ為未知酚酸類;峰a、b、c、d、e、i為未知成分;峰f、h為黃酮苷;峰g為阿魏酸和峰Ⅳ及黃酮類混合峰

圖1對照品及人參供試品水解前后的HPLC譜圖

16批人參飲片:購自北京市、浙江杭州市、廣東省深圳市、湖北省武漢市各藥店。經北京中醫藥大學劉春生教授鑒定,均為正品。飲片標本現存于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中藥化學系。

2方法與結果

2.1人參指標性酚類成分含量測定方法

2.1.1色譜條件Waters C18色譜柱,流動相乙腈(A)-0.2%磷酸水(B),洗脫梯度(0~10分鐘,7%A;10~32分鐘,7%~19.5% A;32~60分鐘,19.5%~38% A),流速1.0 mL/min,柱溫25℃,檢測波長:對羥基苯甲酸(254 nm);阿魏酸(324 nm);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均為360 nm,進樣量30 μL。

上述色譜條件下,對照品及人參樣品水解前后的HPLC譜圖見圖1,水解后對羥基苯甲酸(254 nm)、阿魏酸(324 nm)、槲皮素(360 nm)、山奈酚(360 nm)、異鼠李素(360 nm)及各酚酸類特征峰(324 nm)在各自檢測波長下與其他色譜峰分離度良好。

2.1.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分別取上述5種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取,加入甲醇制成對羥基苯甲酸、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的濃度分別為0.01376 mg/mL、 0.0095 mg/mL、 0.01672 mg/mL、 0.051 mg/mL、 0.01688 mg/mL的混合對照品溶液。

2.1.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取人參飲片粉碎,過四號篩,稱取約2 g,置于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100 mL 70%甲醇,加熱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并提取液,濃縮至無醇味,加水分散至50 mL,用已經處理過的30~60目聚酰胺樹脂濕法裝柱,樹脂體積為25 mL,水洗0.5 BV,然后甲醇洗脫,收集甲醇洗脫液,蒸干溶劑,再加入甲醇-25%鹽酸溶液(4∶1)混合溶液5 mL,加熱回流40分鐘,放冷,加甲醇定容至5 mL容量瓶內,即得酸水解后供試品溶液。

2.1.4人參指標性酚類成分含量測定方法學考察將“2.1.2”項下混合對照品溶液進樣1 μL、2 μL、5 μL、10 μL、15 μL、20 μL、25 μL、30 μL,以進樣量(μg)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計算線性回歸方程及相關系數得出對羥基苯甲酸:Y=8833298.65X+6158.66(r=0.9999),線性范圍0.01376~0.3440 μg;阿魏酸:Y=4157762.01X-12679.53(r=0.9999),線性范圍0.0095~0.2850 μg;槲皮素:Y=3003601.61X-31893.96(r=0.9999),線性范圍0.01672~0.5016 μg;山奈酚:Y=3925859.81X-118060.23(r=0.9999),線性范圍0.05100~1.5300 μg;異鼠李素:Y=3021260.71X-28782.89(r=0.9999),線性范圍0.01688~0.5064 μg。該方法精密度、重復性、穩定性、加樣回收率均合格。

2.2人參總酚含量測定方法

2.2.1對照品溶液的制備方法精密稱取一定量的阿魏酸對照品,置于10 mL容量瓶內,用70%甲醇定容至10 mL,制得阿魏酸對照品的濃度為0.201 mg/mL。

2.2.2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取人參飲片粉碎,過四號篩,稱取約0.1 g,加70%甲醇25 mL,稱定重量,超聲(功率500 W,頻率40 KHz)提取1小時,再次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損失的重量,即得供試品溶液。

2.2.3顯色方法精密吸取供試品溶液適量,置于25 mL棕色容量瓶中,加70%甲醇至5mL,隨行空白,再依次加入0.3%十二烷基硫酸鈉溶液2.0 mL,0.6%三氯化鐵-0.9%鐵氰化鉀(1∶1)混合溶液1.0 mL,暗處放置5分鐘,用 0.1 mol/L鹽酸定容至25 mL刻度線,搖勻后于暗處靜置30分鐘,于768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值[22]。

2.2.4人參總酚含量測定方法學考察精密吸取“2.2.1”項下的阿魏酸對照品0.03 mL、0.06 mL、0.09 mL、0.11 mL、0.14 mL、0.17 mL、0.20 mL、0.23 mL、0.26 mL、0.29 mL,按照“2.2.3”項下的方法進行顯色。以對照品質量為橫坐標,吸光度值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進行線性回歸分析,計算回歸方程為:Y=17.98X-0.0324(r=0.9989),線性范圍0.00603~0.00603 mg。且該方法精密度、重復性、穩定性、加樣回收率均合格。

2.3人參質的表征及其關聯性分析

2.3.1基于酚類特征成分的質的表征取16批不同批號的人參飲片,按“2.1.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每批平行制備3份,進樣,得到16批人參飲片酚類特征圖譜(254 nm),見圖2。

2.3.2基于酚類特征成分的質的表征關聯分析對酚類特征色譜圖中的各特征成分進行相關性分析,選擇阿魏酸為基準峰,計算其他酚類特征成分的相對保留時間,結果見表1。

2.4人參量的表征及其關聯性分析

2.4.1基于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的質量表征取16批人參飲片,按“2.1.3”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每批平行制備 3 份,按照“2.1.1”項下色譜條件進樣,分別測定酸水解后人參飲片中對羥基苯甲酸、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的含量;以阿魏酸為質量表征標尺,通過主要酚酸類成分峰面積和表征主要酚酸類成分的含量;以水解后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含量和表征黃酮類成分含量;以酚酸類含量和與黃酮類含量和的加和表征酚類含量和;按“2.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每批平行制備3份,按照“2.2.3”項下顯色方法,測定總酚的含量。對16批人參飲片的含量進行質量表征,結果見表2。

圖2 16批人參飲片HPLC酚類特征圖譜

2.4.2基于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相對比值的質量表征以阿魏酸的含量為參比,將16批人參飲片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相對于阿魏酸的比值予以表征,結果見表3;將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換算成同一數量級(即將對羥基苯甲酸、槲皮素、異鼠李素同時擴大1000倍;將阿魏酸、山奈酚、黃酮類含量和同時擴大100倍;將酚酸類含量和、酚類含量和同時擴大10倍),然后繪制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相對于阿魏酸的比值變化圖,見圖3。

2.5人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

2.5.1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的關聯性分析基于“2.4.1”項下表2,將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換算成同一數量級,然后繪制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在不同批次間的含量變化趨勢圖,見圖4。

表2 16批人參飲片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質量表征(%, n=3)

表3 16批人參飲片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相對于阿魏酸的比值

圖3 16批人參飲片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

結合表2和圖4進行分析,可知阿魏酸、酚酸類含量和、山奈酚、黃酮類含量和、酚類含量和與總酚含量變化趨勢一致,當以阿魏酸為參比時,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相對于阿魏酸的比值范圍分別為0.18~0.72、38.96~53.49、0.064~0.25、1.37~2.06、0.075~0.27、1.54~2.49、40.75~55.94、165.22~332.57,即阿魏酸與總酚含量的相關系數范圍為165.22~332.57;結合表3和圖3進行分析,其中60%批次對羥基苯甲酸與阿魏酸比值在0.43左右;60%批次酚酸類含量和與阿魏酸比值在36.14左右;60%批次槲皮素與阿魏酸比值在0.14左右;60%批次山奈酚與阿魏酸比值在1.61左右;60%批次異鼠李素與阿魏酸比值在0.15左右;60%批次黃酮類含量和與阿魏酸比值在1.84左右;60%批次酚類含量和與阿魏酸比值在45.23左右;60%批次總酚與阿魏酸比值在274.18左右。

圖4 16批人參飲片各酚類成分及其和

2.5.2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質量表征分布規律分析基于“2.5.1”項下關聯性分析結果,繪制16批人參飲片中阿魏酸、酚酸類含量和、山奈酚、黃酮類含量和、酚類含量和、總酚(均換算成同一數量級)的含量分布規律圖,見圖5。

圖5 16批人參飲片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

結合表2和圖5進行分析,批號4、5、12、6、1為前30%的優質飲片,其酚酸類含量和不得低于0.09037%,酚類含量和不得低于0.09428%,總酚含量不得低于0.6308%;批號4、5、12、6、1、11、14、15、3、2為前60%的良好飲片,其酚酸類含量和不得低于0.07235%,酚類含量和不得低于0.07566%,總酚含量不得低于0.4563%;批號4、5、12、6、1、11、14、15、3、2、9、16、13、7、8為前90%的普通飲片,其酚酸類含量和不得低于0.05599%,酚類含量和不得低于0.05880%,總酚含量不得低于0.2005%,且由此可知經過藥效驗證的批號16為質量普通的人參飲片。

2.5.3基于與參比飲片(批號16)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相對比值的質量表征關聯分析基于“2.4.1”項下表2,以批號16為參比,計算其它批號飲片中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總酚含量與參比飲片相應成分含量的相對比值,進行16批人參飲片質量表征關聯分析,見圖6。

結合表2和圖6進行分析,可知在16批人參飲片中,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的差異較大,并計算最高比值與最低比值的比,以反映各飲片中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的差異。對羥基苯甲酸含量最大比值與最小比值之比為4.21,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為:2>14>12>1>13>9>4>5>15>11>3>16>8>10>6>7;阿魏酸最大比值與最小比值之比為2.77,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為:4>5>12>6>1>11>14>15>3>2>9>16>13>7>8>10;酚酸類含量和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2.41,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為:4>5>12>6>1>11>14>15>3>2>9>16>13>7>8>10;槲皮素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94,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為:1>12>14>3>11>7>15>10>5>6>2>16>4>13>8>9;山奈酚含量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98,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為:4>5>12>6>1>11>14>15>3>2>9>16>13>7>8>10;異鼠李素含量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2.06,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為:6>14>8>12>4>15>9>16>13>10>3>5>11>7>2>1;黃酮類含量和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1.75,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為4>5>12>6>1>11>14>15>3>2>9>16>13>7>8>10;酚類含量和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2.38,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為4>5>12>6>1>11>14>15>3>2>9>16>13>7>8>10;總酚含量最大值與最小值之比為4.52,含量從高到低排序為:4>5>12>6>1>11>14>15>3>2>9>16>13>7>8>10。

圖6 16批人參飲片與參比飲片相應成分含量的相對比值

綜合分析以上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的差異,得出總酚(4.52倍)>對羥基苯甲酸(4.21倍)>阿魏酸(2.77倍)>酚酸類含量和(2.41倍)>酚類含量和(2.38倍)>異鼠李素(2.06倍)>山奈酚(1.98倍)>槲皮素(1.94倍)>黃酮類含量和(1.75倍)?;诟鞣宇惓煞旨捌浜椭笜伺c總酚含量進行綜合考量,發現批號1、3、4、5、6、11、12、14、15中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總體高于參比飲片,批號2、9與參比飲片接近。

2.5.4基于與參比飲片(批號16)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相對比值的比值質量表征關聯分析基于“2.4.2”項下表3,以批號16為參比,將16批人參飲片中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相對比值與參比飲片對應成分含量相對比值的比值進行關聯分析,見表4、圖7。

圖7中不同顏色的矩形條代表各飲片中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相對比值與參比飲片對應成分含量相對比值的比值,矩形條長短與參比飲片相同顏色的矩形條長短越相近,代表該飲片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含量比值與參比飲片越接近,即質量表征關聯密切。由圖6可看出,批號3、4、5、6、7、8、9、11、15與參比飲片的關聯度較高。與參比飲片質量表征關聯密切。以參比飲片為基準,其他樣品與其相對比值的比值差值的絕對值之和,即為非關聯系數;非關聯系數與各酚類成分及其和指標與總酚數目和的比值,即為非關聯度,進而得到關聯度,以反映飲片質量之間的關聯性,見表4。由表4可知,關聯度由高到低排序為16(0/100%)>15(9.44/90.56%)>6(13.11/86.89%)>11(14.78/85.22%)>3(14.67%/85.33%)>5(16.22/83.78%)>7(17.67/82.33%)=9(17.67/82.33%)>8(19.78/80.22%)>4(20.44/79.56)>10(27.33%/72.67%)>12(28.22/71.78%)>13(37.33/62.67%)>1(41.56/58.44%)>14(45.22/54.78%)>2(58.89/41.11%),即批號3、4、5、6、7、8、9、11、15與參比飲片的關聯度較高。

3討論

3.1樣品處理方式的選擇

本文報道旨在同一色譜條件下同時測定人參中酚酸類和黃酮類成分的含量,人參樣品在富集水解前可以檢測到對羥基苯甲酸、阿魏酸及其他酚酸類成分的存在,但是難以檢測到黃酮類成分,故通過聚酰胺樹脂進行富集,富集后可以檢測到黃酮苷的存在,但是考慮到測定單個指標性成分的含量難以全面對人參中黃酮類成分進行質量控制,故采用酸水解方式,將人參中黃酮苷類成分轉化成相應的苷元成分,即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以其含量和表征以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為苷元的黃酮類成分的含量,更加準確和全面。

3.2水解前后主要酚酸類及主要黃酮類成分的變化

由于254 nm處色譜圖較其他波長處基線平穩,分離度良好,且出峰多,故以此波長處色譜圖為例討論人參飲片水解前后色譜峰變化。由圖1可知,未知峰中峰a、e、i水解后峰面積顯著減??;峰b、c、d、f、h水解后消失,其中峰f、h經PDA分析推測為黃酮苷;峰g經PDA以及結合水解后相應保留時間處色譜峰分析推測,該峰為峰Ⅳ、峰2(阿魏酸)及黃酮苷的混合峰;峰Ⅰ、Ⅲ、Ⅴ、Ⅵ、Ⅶ、Ⅷ均為水解后產生,峰Ⅱ水解后峰面積有所增加,經PDA分析推測峰Ⅰ、Ⅱ、Ⅲ、Ⅳ、Ⅴ、Ⅵ、Ⅶ、Ⅷ均為酚酸類成分。已知峰中峰1(對羥基苯甲酸)水解前后無明顯變化;峰3(槲皮素)、峰4(山奈酚)、峰5(異鼠李素)均為水解后產生,故推斷水解前人參中黃酮類成分主要以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的苷類形式存在,而在水解后轉化為相應的苷元。

表4 16批人參飲片關聯度表征

圖7 16批人參飲片與參比飲片相應

本文在自然藥學觀相關理論的指導下,基于藥物體系導向研究發現人參酚類(主要為酚酸類和黃酮類)及其特征指標性成分(對羥基苯甲酸、阿魏酸、槲皮素、山奈酚、異鼠李素),建立基于酚類特征圖譜的人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方法,對16批人參的質量進行表征,得出酚類有效指標性成分與總酚含量的相關系數范圍及各成分的含量分布規律,并基于參比飲片進行質量關聯度分析比較,得出各批次人參飲片中各成分含量與參比飲片比較的總體含量變化趨勢及關聯度。本文研究的基于酚類特征圖譜的人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方法綜合考量了人參應用有效性及質量關聯性,為有效精準地評價人參質量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黎陽,張鐵軍,劉素香,等.人參化學成分和藥理研究進展[J].中草藥,2009,40(1):164-166.

[2]姜林.淺談人參的藥理作用及應用研究[J].中國藥物經濟學,2012,(3):373-374.

[3]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15:8-9.

[4]張儒,張變玲,趙勇,等.人參根中黃酮類化合物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J].中成藥,2012,34(10):1896,1900.

[5]張儒,張變玲,謝濤,等.聚酰胺法富集人參根總黃酮工藝研究[J]. 湖南工程學院學報,2015,25(1):58-61.

[6]石任兵,王永炎.基于自然藥學觀藥物體系的中藥藥物創新相關性思考[J].環球中醫藥,2015,8(3):257-259.

[7]石任兵,王永炎.基于自然藥學觀藥物體系的中藥藥物本質相關性思考[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3):149-151.

[8]左勝,孫雅姝,石任兵,等.基于藥物體系的藁本質量評價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7(7):481-485.

[9]李煥娟,張璐,石任兵,等.基于藥物體系質量評價模式的遠志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7(12):834-840.

[10]張璐,李煥娟,石任兵,等.基于藥物體系質量評價模式的石菖蒲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J].環球中醫藥,2015,8(3):274-280.

[11]孫雅姝,張璐,潘婷,等.基于藥物體系質量評價模式的白芷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J].環球中醫藥,2015,8(3):266-272.

[12]溫靜,唐雪陽,石任兵,等.基于藥物體系質量評價模式的丹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J].中華中醫藥學刊,2015,33(4):843,846.

[13]潘婷,黃亞婷,石任兵,等.基于藥物體系質量評價模式的柴胡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5,10(4):577-582.

[14]唐雪陽,安 琪,石任兵,等.基于藥物體系的紫蘇子特征圖譜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4):241-246.

[15]許舒婭,李 鋼,石任兵,等.基于藥物體系的梔子特征圖譜質量表征關聯分析[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7):473-480.

[16]黃亞婷,潘婷,石任兵,等.基于藥物體系的肉桂特征圖譜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38(5):344-350.

[17]盧廣英,趙麗敏,石任兵,等.基于藥物體系的生地黃的質量評價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5,10(5):765-771.

[18]李鋼,許舒婭,石任兵,等.基于藥物體系質量評價模式的蒲黃質量表征關聯分析研究[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0(6):393-399.

[19]石任兵,王永炎,呂松濤.中藥藥物質量精準預期的相關性思考[J].中國中藥雜志,2015,40 (17):3343-3346.

[20]石任兵,王永炎.自然藥學觀的相關性思考[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5(4):221-225.

[21]石任兵,王永炎,姜艷艷,等.論中藥化學發展近況[J].北京中醫藥大學報,2012,35(3):163-169.

[22]李煥娟.基于藥物體系的開心散藥物制備工藝與系統質量表征研究[D].北京:北京中醫藥大學,2015.

(本文編輯: 董歷華)

Qual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based on phenolic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Panax ginseng

CHENWei,YANGYuan,ZHANGFang,etal.

KeyUnitofExploringEffectiveSubstancesofClassicalandFamousFormulasofStateAdministratio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SchoolofChinesePharmacy,Bei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Beijing100102,China

【Abstract】ObjectiveBased on phenolic constituents to establish the qual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of Panax ginseng, and to lay the foundation for evaluating the quality of ginseng. MethodsHPLC-PDA method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13 kinds of characteristic peaks and their chemical type of Panax ginseng, the quality of 16 batches of ginseng slices was characterized. The HPLC method was established to simultaneous detect the content of p-hydroxybenzoic acid, ferulic acid, quercetin, kaempferol and isorhamnetin, the content of the phenolics indicators were characterized, and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was established to detect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s in Panax ginseng. The 16 batches of Panax ginseng’s content of phenolic components, relevant indicators and total phenolic was characterized. And analysis the regularity of the relevance and quality characterization of each phenolic components and its indicators of ginseng with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then correlatively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16 batches of Panax ginseng based on reference piece(No.16). Results In the 16 batch of phenolic compounds, 13 characteristic peaks were found, including 10 phenolic acids and 3 flavonoid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range and the distribution law of the content of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nd the effective index of phenols were found, and the change trend and correlation degree of the total content and the reference compound in each batch of ginseng were found. ConclusionThe quality characterization and correlation analysis method of characteristic spectrum of Panax ginseng is based on phenolic constituents, it lays the foundation for the overall quality relevance and effective applicationand effective and accurate evaluation of the quality of ginseng pieces.

【Key words】Panax ginseng;Characteristic spectrum;Quality evaluation;Correlation analysis;Phenolic acids indicators;Flavonoids indicators;Total phenol

(收稿日期:2016-01-13)

Corresponding author:SHI Ren-bing, E-mail: shirb@126.com

【中圖分類號】R28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16.04.009

作者簡介:陳唯(1990- ),女,2013級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藥(復方)有效物質基礎研究與藥物創新。 E-mail:chenwei1507@126.com通訊作者: 石任兵(1957-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中藥(復方)有效物質基礎研究與藥物創新。E-mail:shirb@126.com

基金項目: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2012BAI29B06);北京中醫藥大學創新團隊資助項目(2011-CXTD-12)

猜你喜歡
關聯分析質量評價總酚
凌云白毫總酚提取工藝優化及抗氧化活性
黑蒜總酚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
白薇提取物的抗氧化和抑菌活性
基于隨機函數Petri網的系統動力學關聯分析模型
關聯分析技術在學生成績分析中的應用
BP神經網絡在軟件質量評價中的應用研究 
“中職+應用本科”會計專業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的構建
技工院校校級領導職業素養的建設及質量評價研究
基于關聯分析的學生活動參與度與高校社團管理實證研究
不同的數據挖掘方法分類對比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