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時期陜南孔廟的變遷研究

2016-05-05 07:06龔鵬
池州學院學報 2016年1期
關鍵詞:孔廟陜南民國

龔鵬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陜西西安710062)

?

民國時期陜南孔廟的變遷研究

龔鵬

(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陜西西安710062)

[摘要]民國時期,國家的祭孔政策雖然一直都處在不停的變化當中,但總的來說還是比較積極的。但是,陜西省檔案館藏的一份名為《陜南各縣孔廟調查表》的調查資料卻顯示民國時期陜南地區孔廟的變遷是很消極的,這與國家祭孔政策的變遷并不一致,這可能是由如下幾個原因導致的:祭孔政策、廟產興學、戰爭不斷、思想潮流。

[關鍵詞]民國;陜南;孔廟;變遷

孔廟是主要祭祀孔子的禮儀性廟宇建筑,同時還稱文廟、先師廟等等。目前學界對它的研究非常多,有研究孔廟從祀制度的,有研究孔廟建筑的,也有研究孔廟祭祀的,以及研究孔廟發展歷史的等等,但鮮有專門研究民國時期孔廟變遷的成果。本文就以陜西省檔案館藏的一份名為《陜南各縣孔廟調查表》的民國檔案為中心,輔以其他的相關史料,對民國時期陜南孔廟的變遷進行了嘗試性的研究,以期引起學界對這方面研究的重視。

1 民國時期的國家祭孔政策

1.1南京臨時政府時期

南京臨時政府雖然主張廢止尊孔讀經,但卻延續了前清的祭祀制度,只是在一些細節上作了改變,以達到鞏固新生政權的目的。1912年2月,臨時政府內務部、教育部通令各省舉行丁祭。公報宣布:“查民國通禮,現在尚未頒行,在未頒以前,文廟應暫時照舊致祭。惟除去拜跪之禮,改行三鞠躬,祭服則用便服。其余前清祀典所載,凡涉于迷信者,應行廢止”[1]。

1.2北京北洋政府時期

袁世凱成為第二任中華民國臨時總統后,為了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而十分熱衷恢復國家祭孔制度。1914年2月7日,北京政府發布《祭孔定為大祀令》,稱:“孔子性道文章,本生民所未有,馨香俎豆,更歷古而常新。民國肇興,理宜率舊,應準如議施行”[2]。但卻變相廢止了學校的祭孔制度。1912 年7月,蔡元培在第一次全國臨時教育會議上提出了“學校不拜孔子案”,但為了避免人心的過度動蕩,又規定把“孔子誕日”這一條列入學校的自定儀式之內[3]。到1919年,北洋政府教育部正式頒定每年農歷八月二十七日為孔子圣誕假期。

1.3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國民政府統治之初,曾經一度廢止國家層次上的祭孔活動。但抗日戰爭爆發后,又開始恢復國家祭孔制度。1928年10月7日,國民政府規定:“以孔子誕日為紀念日,通行全國一體遵照,并于是日舉行紀念時,演述孔子言行事跡。儀式不必規定”[4]。到1934年,孔子誕辰紀念日更是上升為國定紀念日,從此之后,國民政府的祭孔活動一直都未曾中斷,直到1943年。

通過以上的簡單梳理,我們可以發現民國時期的祭孔政策雖然一直都處在不停的變化當中,但總的來說還是比較積極的。作為祭孔的主要場所,全國各地的孔廟自然也會相應地不斷發生變遷,陜南當然也不會例外。但是,筆者根據陜西省檔案館藏的一份名為《陜南各縣孔廟調查表》[5](以下簡稱《調查表》,它包含1934年前后和1943年前后分別進行的兩次調查資料)的民國檔案和其他相關史料大致復原出民國時期陜南孔廟的變遷后,發現這里的變遷是很消極的,這與國家祭孔政策的變遷并不一致。

2 民國時期陜南孔廟的變遷

2.1建筑物的狀況

2.1.1缺乏維護,房屋殘破根據《調查表》中保存的1935年前后上交的調查資料,筆者發現整個陜南在進入民國以來的這24年里,居然只有三個縣明確表示對當地的孔廟進行過重修,分別是:安康縣(1923年)、商南縣(1934年)、留壩縣(1934年),而且商南、留壩兩個縣是在交表前不久進行維修的。即使是這三個進行過重修的縣,其孔廟也并不是都很完整,除了商南、留壩兩縣縣長分別在“現狀”一欄中聲稱“尚稱完整”、“現狀完整”之外,安康縣縣長居然聲稱本縣孔廟房屋“均有傾圮,不完整”。至于其它沒有重修過的孔廟,除了雒南縣的“墻院完整”之外,其它縣的都是房屋殘破不堪,“坍頹”(鎮安縣)、“坍塌”(寧陜縣)、“坍塌不堪”(紫陽縣)等字眼充斥于《調查表》中。

2.1.2被其它機關占用

表1 陜南各縣孔廟占用情況一覽表

從表1可以看出,各地孔廟幾乎都沒有逃脫被占用的命運。這些占用孔廟的機構具有如下幾個特點:一、數量最多的是教育機構(學校、民眾教育館和兒童教養所,共11個),其次是軍事機構(軍隊、保安隊和保衛總團,共4個),再其次是稅收部門(省倉庫田賦經征處和賦糧征收處,共2個),最少的是總理紀念室、陸軍醫院(各1個)。二、1934年時主要是教育機構和軍事機構,而到1943年時,軍事機構沒有了,代之以總理紀念室、陸軍醫院,另外,1943年的教育機構也由1934年的4個增加到7個。三、軍事機構、陸軍醫院總理紀念室、和稅收部門都分布在交通便利的縣,教育機構則遍地開花。

2.2祭祀的情況

2.2.1祭祀時斷時續在1934年上交的表格資料里,備考一欄大都涉及該縣這二十幾年來對孔廟的祭祀時間情況,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各縣孔廟祭祀情況一覽表

從表2可知,1912年—1934年一直堅持在孔廟祭祀的縣一個都沒有,情況最好的也只是在1928年—1934年這個時間段里進行祭祀(如雒南縣、商縣、商南縣等),而情況最差的則在這23年里一直都沒有進行過祭祀活動(紫陽縣、漢陰縣等),其他縣都只是在某一個時間段進行,或1921年停止,或1927年停止。由此可見,民國時期陜南各縣的孔廟祭祀活動并不受重視,都是時斷時續,沒有年年進行的情況。

2.2.2祭祀人員不統一如上所述,雖然民國時期陜南各縣的孔廟祭祀活動或有或無、時斷時續,但絕大多數縣都在某一個時間段進行過祭祀。至于到底有哪些人參加祭祀活動,筆者根據《調查表》中的零星記載,整理出了表3。

表3 各縣孔廟祭祀人員一覽表

根據表3,我們可以一眼看出,祭祀主持人員主要是奉祀官。值得注意的是商縣和洋縣,這兩個縣不是由奉祀官主持祭祀,商縣的春秋二祭是由地方人士公祭的,孔子誕辰日祭祀則是由至圣會主持,而洋縣則是在每年八月二十七日由縣長主持。這就說明當時陜南各縣并沒有統一的人員來舉行孔廟祭祀。

2.2.3廟產與祭祀費用被挪作它用民國時期,陜南各縣孔廟的祭祀費用基本上都來自該縣孔廟的廟產,故將兩者放在一起,根據《調查表》中的相關內容編制成表4。

由表4可知:絕大多數縣的孔廟都有廟產,而且這些廟產主要可分為三類,即田租、地租、房租,更重要的是這些廟產雖然主要用于祭祀,但當祭祀停止時,它們一律歸于教育機構(學校、教育局等)。

表4 各縣孔廟廟產與祭祀費用相關情況一覽表

2.3變遷的總體特點

首先,廟宇破敗,缺乏維護,能夠正常使用的建筑物越來越少;其次,廟內能夠使用的建筑物大多被學校、軍隊等占用;最后,祭祀不受重視,時斷時續,甚至長期停止。

3 民國時期陜南孔廟變遷的原因

3.1祭孔政策

民國時期的祭孔政策因為受種種因素的影響,一直處于不斷的變化當中。如本文第一部分所述,民國初建,國家祭孔一度消失兩年多;袁世凱上臺后,為了復辟帝制,又恢復了祭孔活動;南京國民政府統治之初,又一度廢止崇孔活動,抗日戰爭爆發后,為了凝聚人心、共度難關,這才重新恢復尊孔。與國家祭孔政策類似,學校祭孔政策也是屢有沉浮,時而禁止,時而允許。陜南地區自然會受國家政策的影響,雖然各縣所受影響的大小有所差別,但是毫無疑問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而且在民國存在的這短短三十幾年里,祭孔政策卻是變更不斷,可能舊的祭孔政策還沒有在陜南得到很好的落實,新的政策就已經下來了。這必然會導致陜南地區的人們思想混亂、疲于應對,無奈之下,只能敷衍了事。如此一來,孔廟缺乏維護、祭祀時斷時續甚至完全斷絕等情況的出現就在情理之中了。

3.2廟產興學

所謂“廟產興學”,“顧名思義,就是利用各地寺廟財產來興辦教育,包括廟產補助學費、寺廟為校等形式”[6]。廟產興學始于戊戌變法時康有為和張之洞的提倡。民國成立后,興學工作繼續如火如荼地進行,但國家的財力有限,興學所需的巨額經費只能依靠地方政府去籌措,這就導致民國時期的廟產興學活動依然長盛不衰。因此,民國時期陜南的孔廟房屋絕大多數都被教育機構占用、廟產幾乎全被教育機構挪用的情況只不過是全國性的、并且由來已久的廟產興學風波的一部分而已。

3.3戰爭不斷

民國時期,和全國其他地區一樣,陜南也是軍閥割據、戰火紛飛。李振民先生著的《陜西通史·民國卷》中就記載了民國時期發生在陜南的大量的大大小小的戰役[7]。受戰亂的影響,陜南各地孔廟缺乏維護并且動輒被軍隊占用就在所難免?!墩{查表》中隨處可見這樣的記載:“查自民國12年后,屢被駐軍占用,竟將大成殿及各祠宇并同臺欄石任意殘毀,交涉無效”(鎮安縣)、“民國十九年冬,川匪鐘人傑部盤踞縣城,勒令教育局遷移別處,該匪即將孔廟作為馬號,將門窗板片等項完全拆毀,現已坍塌不堪”(紫陽縣)、“民八以后,駐軍盤踞,廟內其毀敗更甚于前”(石泉縣)。

3.4思想潮流

因為孔廟是主祭孔子的禮儀性廟宇建筑,所以它們的遭遇是與一個社會對孔子的尊崇程度呈正比的。民國時期,自然也不乏尊孔思潮,但可惜大多有意或者無意地成為某些別有用心之人的幫兇,所以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力。倒是各種批孔思潮在當時的社會中很有影響力,其中尤以五四新文化運動中的批孔運動為最。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對孔子及儒家展開的過于激烈的批判,極大地動搖了孔子至圣先師、萬世師表的形象。我們每個人的日常行動都是受自己的思想觀念影響的,自從孔子從神降為人之后,尊孔活動就不再具備思想觀念上的支持,尊孔活動自然就成為一種被迫而為、敷衍即可的活動。雖然民國時期國家的祭祀政策總的來說還是比較積極的,但都只不過是“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揣摩風氣之流”[8]而已。在這樣的思想潮流影響下,陜南各縣在舉行祭孔活動時自然也是敷衍塞責、搪塞了事。

參考文獻:

[1]佚名.丁祭除去拜跪[N].申報,1912-03-05.

[2]舒新城: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1.

[3]章伯鋒、李宗一:北洋軍閥.1912-1928[M].武漢:武漢出版社,1990.

[4]佚名.內務部公布孔子紀念日[N].申報,1928-10-08.

[5]陜南各縣孔廟調查表[B].西安:陜西省檔案館(全宗9,目錄4,卷宗1028).

[6]陳金龍.從廟產興學風波看民國時的政教關系——以1927 至1937年為中心的考察[J].廣東社會科學,2006(1):114.

[7]李振民:陜西通史·民國卷[M].西安:陜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8]庸.尊孔[N].申報,1919-10-21.

[責任編輯:錢果長]

作者簡介:龔鵬(1989-),男,湖北崇陽人,陜西師范大學西北歷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歷史人文地理。

基金項目:2014年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4ZDB031)。

收稿日期:2015-12-03

DOI:10.13420/j.cnki.jczu.2016.01.018

[中圖分類號]k2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102(2016)01-0084-03

猜你喜歡
孔廟陜南民國
北京孔廟·國子監
曲阜孔廟雅樂舞的互文性解讀與研究——以陳鎬《闕里志》為中心
他們為何都愛民國?
黨建地圖·陜南
民國人愛刷朋友圈
陜南柑橘老果園改造關鍵技術
全國孔廟知多少
民國書家與民國書風
午社“四聲之爭”與民國詞體觀的再認識
基于色選技術的陜南工夫紅茶精制工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