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的幼兒戶外游戲的實踐探索

2016-05-14 09:14康烽
好家長·幼教新天地 2016年9期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經驗建構

康烽

摘要:戶外游戲通常被誤認為是“身體的活動”,其實不然,我們根據幼兒的活動經驗和游戲內容的不同側重,將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分為五大類。在幼兒的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適當地介入具體活動的過程,進行現場的支持與引導,與幼兒進行切實而有效的互動,則直接影響幼兒自主游戲的過程與質量。

關鍵詞:戶外游戲游戲類別

自主游戲

自從課程游戲化項目推進以來,我們思考游戲精神在課程中的體現,通過學習他園經驗,我們嘗試整合現有資源,就地改造,讓游戲因孩子而生,讓孩子成為戶外游戲的主人,幼兒園的戶外游戲正悄悄發生質的變化。

一、豐富戶外游戲的內容。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戶外游戲通常被誤認為是“身體的活動“,其實不然,我們根據幼兒的活動經驗和游戲內容的不同側重,將豐富多彩的戶外游戲分為五大類,即運動類、建構類、表演類、美勞類和探究類。

1.運動類戶外游戲

運動類戶外游戲是以身體運動為主的游戲活動。根據幼兒動作經驗的不同,運動類游戲分為走跑類、跳躍類、鉆爬類、平衡類、投擲類、體育器械類等六種基本類型。其中走跑游戲是最常見的一種戶外游戲形式。走跑游戲既有教師組織的,也有幼兒自主開展的;有的目的和規則明確;有的隨意、沒有規則。走跑游戲在戶外開展頻率較高,因其內容豐富、可操作性強,深受幼兒的喜愛。

2.建構類戶外游戲

建構類游戲是指幼兒利用紙盒、輪胎、梯子等建構材料,根據自己的意愿,通過拼插、搭建、構造等方式來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游戲。建構類游戲根據材料的不同,又可分為三種類型:一是積塑類,積塑建構主要包括積木、積塑、積竹等類型:二是自然材料類,沙、水、石、泥、雪等自然材料可塑性強,變化多,可以塑造出千變萬化的物體形態。同時,在具體操作這些材料的活動中,幼兒對自然物質的特性也有了具體形象的直觀認識:三是廢舊材料類,在利用廢舊材料的建構過程中,可開闊幼兒視野,發展幼兒思維,提高幼兒動手動腦能力。

3.角色類戶外游戲

角色類游戲只要給幼兒提供鍋碗瓢盆、地墊、帳篷等材料,幼兒即可以借物表演、借物想象進行創造性游戲,這類游戲具有自發性、趣味性和隨機性的特點。

4.美勞類戶外游戲

涂鴉、裝飾、采摘是幼兒戶外美勞類游戲的幾種主要形式,戶外的美勞游戲具有自由性、自主性、豐富性和空間的開闊性等特點。

5.探究類戶外游戲

兒童天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他們不知疲倦地通過自己的探究活動,獲得對世界的了解和認知。

(1)種植、養殖游戲。種植、養殖是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增進其觸覺體驗的一種游戲活動。通過播種、喂養等近距離接觸,幼兒能了解動植物的生長特征和基本特性,感受生命的成長。

(2)迷宮游戲。戶外迷宮游戲,通過讓幼兒親身體驗,使幼兒對空間更具直觀感覺,有利于幼兒空間感的獲得和發展,能激發幼兒積極探索的精神。

(2)冒險游戲。冒險游戲是一種訓練幼兒體力、技巧,培養幼兒勇敢精神的游戲,適度地開展冒險游戲,有意識地引導幼兒積累自我防護的經驗,反而能更大程度地保護幼兒。我園充分利用戶外條件為幼兒開展冒險游戲創設環境,讓他們大膽自由地去感受,去體悟,去探索,去挖掘,在游戲中不斷積累經驗,完善技能,從而獲得身心發展的滿足感。

二、優化戶外游戲的指導,支持幼兒自主游戲

戶外游戲是幼兒的自主游戲,能使幼兒在自我發現、自我學習、自我完善中得到發展。在幼兒的自主游戲活動中,教師適當地介入具體活動的過程,進行現場的支持與引導,與幼兒進行切實而有效的互動,則直接影響幼兒自主游戲的過程與質量。

1.給予幼兒選擇的機會與權利

幼兒是游戲活動的主體,在戶外游戲活動前,教師必須給予幼兒選擇的機會與權利,在游戲活動的具體發起上,教師需充分考慮并激發幼兒參與的興趣與意愿,而不應以自己預先的設定,要求幼兒玩什么或不玩什么。在游戲活動中,幼兒有權確定自己活動的方式。從規則的約定與遵守,到游戲角色的扮演與分配,乃至動作操作的順序與方法,在根本上都是幼兒自主確定與選擇的結果。即便是一個新的游戲或玩法的學習需要教師的介入與干預,教師也應該在與幼兒商定的基礎上進行。

2.鼓勵幼兒自主操作

允許幼兒以自己的方式和進程與游戲環境、操作材料實現充分的互動,讓幼兒在自主的觀察、感知與操作中,不斷累積和豐富關于周圍事物的感性經驗。

3.支持幼兒的自由交往

教師要善于利用幼兒與幼兒互動的同伴關系,提供幼兒同伴之間進行交流與合作的交往機會,創設開放的交往平臺,鼓勵幼兒打破平行班與年齡班界限。

混齡混班式的游戲擴大了幼兒交往的范圍,拓寬了個人游戲的空間,培養了幼兒的自主性、獨立性,使幼兒在與不同年齡的伙伴交往中相互學習并吸收同伴的經驗。幼兒在交往過程中產生的矛盾沖突,能促使他們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這種學習方式和能力的發展,只有幼兒在自身與環境的碰撞中,才能體驗探索得到。

教師的及時退位,給予大帶小、小學大的學習機會。這樣的學習模式不只局限于不同的年齡班,還體現在同一年齡班不同發展水平的幼兒身上。在混齡混班的交往互動中,同伴間觀察學習能力及模仿的能力增強,而能力強的幼兒其責任感和榜樣的作用也會被激發。教師此時只需作為活動的觀察者,了解大帶小、小學大的開放性游戲形式中不同幼兒的行為表現,做好相關的觀察記錄,給予幼兒模仿學習與社會性發展的機會。

在課程游戲化的精神引領下,我們對戶外游戲的理解越來越明晰,戶外游戲的本質特征是讓幼兒回歸自然,在自然里開展游戲,其實戶外游戲包括兩個過程,即“學習活動”和“通過活動來學習”,前者孩子們可以在戶外游戲中學習基本的運動機能,提高運動質量,使身體素質得到鍛煉。后者是指孩子們通過戶外游戲活動促進各方面的學習和能力發展。戶外游戲可以充分調動兒童的各種感官,讓兒童在游戲中學會與人交往,更重要的是讓兒童在自由輕松、愉快的游戲中促進知識經驗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課程游戲化經驗建構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消解、建構以及新的可能——阿來文學創作論
殘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構和救贖
經驗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廣的經驗”評選
建構游戲玩不夠
關于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思考
一日活動中課程游戲化的探索與反思
緊抓十進制 建構數的認知體系——以《億以內數的認識》例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