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建主體結構施工工藝標準論述

2016-05-14 19:12連世潤趙飛
科技創新與應用 2016年9期
關鍵詞:主體結構土建施工工藝

連世潤 趙飛

摘 要:在建筑工程中,主體結構起到了承擔與傳遞荷載的作用,對于主體結構以上部分的穩定性、整體性以及安全性都有著重要意義,建筑工程的結構系統就是由地基基礎與其一起構成的。作為整個建筑工程的結構載體與荷載基礎,主體結構有著很高的研究價值和實際意義,文章旨在結合作者多年的一線工作經驗,對建筑的主體結構施工工藝進行概述,希望能夠為建筑業同仁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土建;主體結構;施工工藝;標準

眾所周知,如何在進行建筑施工時合理選擇主體結構的施工技術與工藝,對于整個建筑結構的工程質量有著有著決定性的影響。伴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進步,建筑行業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人們對于建筑工程的質量要求也必然越來越高,如何針對這種趨勢來提升主體結構的施工水平,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工程技術人員和施工單位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1 模板施工工藝

1.1 質量要求

在搭設模板之前,必須對構件的尺寸有著精確的把握,確保軸線位置足夠精準。此外,模板必須在剛度、強度、穩定程度等方面都符合相應的規定,從而承受住混凝土的側壓力、施工載荷以及整體總量。在進行混凝土的澆筑之前,應再對承重架和加固支撐扣件做一次核查,確保結構牢靠,安裝模板時也要將誤差控制在可接受范圍之內,若超出允許范圍,必須先對其進行校正,之后才能繼續施工。

1.2 管控措施

在進行支模之前,必須由專門人員對配板進行設計,按照編號順序繪制配板放樣圖,并通過縫模來對余留量進行調整。此外還應安排專門的模板安裝、拆卸人員,盡可能避免“虛腳”的出現,確保所有的模板和支撐都落在實處。若梁和板的跨度在4米及以上,在起拱時應取跨度的1-3‰。為避免硬化過程中混凝土粘連模板進而造成對脫模的不利影響,應在澆筑之前對模板進行清理,并涂刷隔離劑。在選用隔離劑時,應盡可能選用不會對墻造成污染、不會對人體造成毒害、不會腐蝕模板、易于操作和清理的隔離劑。

在安裝模板的過程中,應采取相應的防護措施,吊裝模板的過程中,工人要扶住鋼筋捆扎的模板,避免就位時對模板造成損傷。在對鋼筋和鋼管進行焊接操作時,若距離模板較近,應使用鐵皮墊隔,從而避免模板的板面受到燒損。在對模板進行安裝操作之前,必須依照圖紙進行檢查,在澆筑和振搗混凝土的過程中,嚴禁使振動器直接與板面相接觸,避免損害面板或造成面板發生形變。

2 鋼筋施工工藝

在鋼筋進入施工區域之前,應先按照有關規定對其進行抽樣性能檢測,在檢驗合格之后才能允許投入使用。在安裝鋼筋時,所選用鋼筋的級別、規格、品類、數目都要符合預先的設計要求,不論處于何種情況下,錨固的長度都應控制在300毫米以上。至于處于構件縱向上的鋼筋保護層,厚度應大于鋼筋直徑。在開始澆筑混凝土之前,應再對整個鋼筋工程進行隱蔽驗收。

在捆扎鋼筋時還要注意以下幾點:(1)設立專門的技術組和質

檢組對鋼筋的所有下料單以及翻樣處理結果進行校對和審查,并安排專人進行殘料的清理工作;(2)除非捆扎難度較大,否則柱、梁的節頭鋼筋密度必須達標,不允許遺漏核心箍。對于難度較大的部分而言,應把箍筋分成兩部分,在捆扎完成之后再將其焊成封閉箍;(3)應參考圖紙中的具體要求設置受力鋼筋的保護層,在樓面區域還要為柱的豎筋再焊一層同樣的定位筋與定位箍,從而最大程度避免因鋼筋的偏移引發事故;(4)對于樓層負筋而言,應在配管安裝完成之后進行捆扎,并附加?準10的鋼筋馬凳,橫向與縱向間距均控制在1米左右;(5)在負筋綁扎完成之后就應嚴禁對其進行踩踏,由此確保負筋位置不出現偏移;(6)除了靠近外圍的相交點之外,所有的板鋼筋都應確保扎牢,對于中間部分而言,可以進行相交點的間隔扎牢,但這必須是在確保受力鋼筋不發生位移的前提下才可以進行。

3 混凝土施工工藝

在進行混凝土的澆筑之前,應注意:(1)應確保模板內部不存在任何雜物、垃圾,若縱向上結構的深度較大、澆灌高度在3米以上,就應引入串筒溜槽,以免混凝土發生離析;(2)應確保在澆筑和振搗混凝土之前對操作人員進行技術上的交底,并在整個施工的全過程中都密切監督,及時予以技術指導;(3)安裝泵管時應盡可能延緩方向的上的轉變,為避免漏氣阻塞,應對接頭進行高質量的密封。在進行泵送之前,要先用水泥漿對管道進行潤滑。泵送的過程中,不應出現超過1小時的間歇;(4)若混凝土的供應出現異常,可以對適當調整壓送速度,保障泵送的連續性;(5)如果混凝土的壓送流程出現問題,進而導致泵內壓力上升和管路的震蕩時,應先進行管路檢查,同時減緩壓送的速度,從而避免出現堵塞。無視壓送過慢的現象并強行壓送的操作方式必須嚴格杜絕;(6)在對混凝土進行振搗時,往往會使用插入式的振動裝置,在移動振動器時,應將移動間距控制在40厘米以內,直到表面露漿、內部振實為止。若鋼筋埋布較為密集,則應反復多振幾次,避免孔洞的出現。此外,振動器的使用過程應快速插入、緩慢拔出,避免觸碰到模板、鋼筋以及預先埋布的管線。若混凝土深度較大,應對其進行分層振搗,在分層時,每層不應大于50厘米,在分次振搗時應將振動棒插入下一層混凝土中至少5厘米,時間也不宜超過兩小時,從而確保兩層混凝土能夠良好結合。

由于混凝土具有較高的強度,因此必須采用相應的技術手段避免裂縫的產生。例如:改良混凝土的配比,摻入適量的外加劑與粉煤灰,從而實現水灰比的降低和水泥使用量的減少。同時還可以在收面之后迅速用塑料薄膜對其進行覆蓋。在完成了墻體與柱子的拆模之后,還應通過澆水、覆蓋等方式對其進行兩周左右的養護。若混凝土的體積較大,可以選用水化熱較低、安定性能更好的水泥,并采用降溫法進行施工。合理進行施工區域的分縫、分塊,并進行后澆帶的設置也是較好的解決方式,但在這個過程中必須確保處理接縫時滿足防水規定,并按預先設計好的方式進行鋼筋的連接。

4 結束語

總之,在現如今經濟與社會飛速發展的大背景下,若想發展建筑業,就必須時時了解最新的技術與工藝信息,確保緊跟時代潮流。對于建筑主體結構的施工而言,施工技術與工藝的合理選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高度重視、重點關注主體結構施工這一領域,才能使其更好地為社會乃至為國家服務。

參考文獻

[1]王晶宇.建筑工程中模板的安裝操作工藝及質量控制[J].科學與財富,2012(2):246.

[2]王波,李增國.高層鋼-混凝土混合結構施工工藝探討[J].四川建筑,2011,31(3):159-160+163.

[3]孟兆剛,高會敏.高層建筑大模板工程的施工[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3(2):176-177.

猜你喜歡
主體結構土建施工工藝
機電安裝工程電氣施工工藝及其控制管理探究
建筑工程土建造價成本管理途徑研究
土建施工管理的問題及對策探索
建筑工程中土建預結算方面常見問題的分析
水中灌注樁施工工藝探討
地鐵信號系統車站施工工藝研究
電氣設備安裝技術重點及施工工藝探討
淺析鋼筋混凝土主體結構檢測技術的應用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的施工技術探究
高層建筑主體結構施工及質量控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