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探討

2016-05-14 11:39劉春燕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子女兒童農村

劉春燕

通過分析農村留守兒童產生的原因及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著重探討了避免留守兒童的產生應該采取的措施,并進一步探討分析了針對農村留守兒童的客觀有效的教育方式與方法,總結強調了政府、社會、學校及家庭四方各自應盡的責任。

農村留守兒童教育責任改革開放以后,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的差異不斷被拉大,人民對生活水平的要求不斷提高,巨大的生活差異驅使經濟條件不好的農村勞動者逐漸向經濟發達的城市轉移。由于受戶籍、經濟條件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很多外出務工父母不得不將孩子留在老家,交由老人照管或寄養在親戚家,使這部分兒童不能守在父母旁邊享受正常家庭的溫暖而成為了留守兒童。許多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直接的愛護與管教,在寄養人的溺愛或放縱下,逐漸變成了有問題的不良兒童,使得近年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逐漸成為社會發展中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農村留守兒童產生的原因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的出現,是我國社會主義初期階段發展過程中所涌現的幾種特有的現象之一,它的產生是由諸多因素造就的,簡明分析如下。

首先,我國最初的改革開放政策是先發展沿海主要城市,再向各大城市發展,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這種政策拉大了偏遠地域及城鄉之間的發展差距。先發展的城域由于起步早經濟發展速度快,很多企業又屬于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需要大量的生產勞動力,而本域城市人口無法滿足對勞動力的需求,必然需要外來勞動力的補充。

其次,農村的發展多以生產資料為主,生產力水平比較低,人均年收入偏低,難以滿足農村勞動者日益增長的生存需求需要,這就導致大量的農民選擇外出打工賺錢。

再次,我國原有的戶籍制度實行的是城鎮和農村戶口分離的二元化制度,農村戶口轉城鎮戶口比較難,醫療、教育等各種福利是嚴格按照戶籍進行分配的,農村戶口勞動力在工作當地無法享有完善的醫療保障,可以說自身待遇都存在問題;另外,以往小孩上學也受到戶籍很大的限制,外來子女高考必須要到戶籍地進行。如此很多農村外出務工人員不得已考慮將子女留在戶籍地學習和生活。

此外,由于城市里的生活費水平較高,農民工多以體力勞動為主工資偏低,在自己生活水平難以提高的境況下,更難以負擔孩子的各項費用。

綜上所述,大部分外出打工的農民不得不將子女留在農村,由此形成了大量的農村留守兒童。

二、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

留守兒童在社會中屬于特殊弱勢群體,他們不能在自己的父母身邊享受家庭的溫暖,有的甚至無人照看,其實他們更需要父母的關愛、社會的幫助、學校的教育,在他們身上存在很多需要我們思考和亟待解決的問題。

1.家庭教育長期缺失導致孩子情感缺失,心理問題突出。由于父母長期不在身邊,留守兒童與父母的直接交流變得稀少,一些不良行為及品質得不到及時矯正,長期放任下去,會導致孩子在思想德行、心理等方面出現問題,變的孤傲難以相處,甚至走上違法犯罪道路。

2.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生理教育缺失,性意識問題突出。在農村,生理教育本就是個難題,在學校的教育也是一知半解很迷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對很多難以啟齒的生理問題產生好奇,父母不在身邊更是無人解答,他們一般都埋在了心里,他們對性行為的認識誤區也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方面,他們成為犯罪者;另一方面,他們也會變成受害者。

3.家庭監管環節缺失,學習、安全問題突出。(1)輟學現象嚴重。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母直接的家庭學習輔導,遇到的學習問題不能及時解決,如再與老師和學生的學習交流少,便會導致他們的學習成績跟不上;如果父母再一味地埋怨孩子不好好學習,會讓孩子對上學產生逆反心理,導致孩子不愿上學輟學回家。(2)安全隱患。農村留守兒童由于父母不在身邊,不能直接對他們進行安全監管,容易出現以下兩方面的安全問題:一方面,他們極易成為受害者,現實社會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另一方面,他們又成為以身試法、危害社會的不法分子。

據統計,目前我國有2000余萬留守兒童,這是個巨大的兒童群體;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未來他們的素質決定了一個民族國家的整體素質。以上諸多問題的存在,嚴重制約了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能否解決好這些問題,長久計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國家的長遠發展。

三、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存在問題的辦法分析

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將在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長期存在,解決這個問題是一項繁瑣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政府部門的政策指導、廣泛的社會力量的參與、學校的職責優化與家庭監管教育的到位,四者密不可分。只有四者有效地互聯互動,才能確保農村留守兒童有所養、有所學、有所護。具體對策與建議如下:

(一)加快落實戶籍一元制,解除原有戶籍制的各種壁壘

消除城鄉隔離的戶籍制度,確保所有戶籍人員在就業、醫療、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平等性,降低外來務工人員的生存成本,保證他們的子女也能就地上學。解決好上學問題,父母把孩子留在身邊的機會就變大,從而從根本上降低留守兒童的存在。

(二)大力發展落后區域經濟

勞動力大量流動的根源是區域經濟發展的不平衡。要改變這一現狀,落后區域政府就要盡職盡責、想盡辦法利用國家政策,發展本地經濟,就近或就地吸引勞動力。另外,國家應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落后的當地政府采取措施吸引本域在外地的企業業主回鄉辦廠,鼓勵外出務工人員返鄉創業。本地外出務工人員減少了,留守兒童的數量自然就降低了。

(三)放開民間教育投資,增加城市教育設施

吸引民間資本進入教育行業是目前解決城市教育資源短缺的一個重要手段;在教育平等的原則下,政府應大膽鼓勵并支持民間辦學,以降低農民工子女在城市就學需要的高昂的入學費用,讓他們的子女能在就業地直接入學,以逐漸減少留守兒童的比例。

(四)增強學校職責,在學校建立健全留守兒童教育監管體系

學校是個育人的的地方,既要育智又要育德;教育孩子也不光是學校的事,當然也需要家長們的全力配合。對于留守兒童這個特殊群體而言,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學校的育人職責無疑更加沉重了。對于他們學校應建立詳實的留守兒童檔案,以便能和孩子家長及時聯系溝通,讓父母及時掌握孩子在學校學習及思想的動態。另外學校也可以組織些互動活動,增強留守兒童的融入能力、適應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等,讓留守兒童成長在有愛的學習環境中。

四、總結

留守兒童問題的解決不是一蹉而就的,以上解決辦法也不是全部的更不是萬能的,它需要全社會的關注與不懈努力。溫家寶同志在給農民工子女的一封信中曾寫道: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這句深情的寄語,充分體現了黨和國家對農民工留守子女的無限關愛及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社會問題的巨大關心與決心。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改革下,農村留守兒童這個全社會問題會逐漸得到有效解決并消失。

參考文獻:

[1]周林,青永紅.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2]王江荷.農村留守兒童現狀及教育問題對策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09,(02).

[3]袁江鴻.農村留守兒童的現狀及教育對策[J].決策探索,2006,(06).

[4]羅玉瓊.關于留守兒童的教育思考[J].科學咨詢,2014,(13).

[5]張維新.關于留守兒童義務教育問題的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10,(30).

[6]文尚卿.關于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幾點思考[J].全國商情,2010,(20).

[7]危姍姍,楊艷.我國農村留守兒童存在的問題及建議[J].理論界,2006,(06).

猜你喜歡
子女兒童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為子女無限付出,為何還受累不討好?
與子女同住如何相處?
農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遠?
留守兒童
她為“破爛王”子女辦幼兒園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