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學生記憶力訓練之最強大腦探析

2016-05-14 11:42黃玲玲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引導性參與性記憶法

黃玲玲

但值得注意的是,初中低年級學生在記憶有關內容時,習慣于多次重復背熟材料,而不是理解記憶,這為適應初中學習帶來很大的困難,他們普遍感到要記的東西太多,記不住、記混了。因此,訓練中學生的記憶力尤為重要。

記憶力中學生科學記憶一、學情分析

初中生的記憶容量達到11.04±0.4,超過成人的短時記憶容量。初中生能自覺地運用意義記憶,同時有效地運用機械記憶;形象記憶量在初中階段達到最高水平,抽象記憶量達到高百分比,能有效運用各種記憶策略。

初中生有意想象逐步占主導地位,創造想象開始出現,但自覺性還有待發展,幻想有了新發展,但仍需引導和培養。

初中生的思維發展水平達到了皮亞杰提出的“形式運算階段”,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發展,但還要依靠具體形象、感性經驗的支持,抽象思維開始占優勢。但初中生思維品質具有矛盾發展的特點:思維創造性與批判性日益明顯,思維的片面性、表面性依然存在,思維自我中心再度出現。

二、活動目標及意義

1.引導學生體驗科學記憶的重要性;

2.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等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常用的記憶方法;

3.培養學生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探索增強記憶技巧的科學精神。

三、本課重點

引導學生體驗并掌握記憶的方法,提高學習效率。

四、理論依據

1.艾賓浩斯遺忘曲線;

2.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階段理論;

3.信息加工理論;

4.密爾的四大聯想律:接近律、類似律、對比律和因果律;

5.亞里斯多德聯想記憶法;

6.建構主義(情景,合作,交流,意義建構);

7.人本主義(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

五、活動安排原則

1.目的性,活動性,趣味性,引導性,主體性,自發性,分享性,現實性,前瞻功能性,全員性參與性。

2.活動時長:2小時。

3.導入:

(1)娛樂節目《最強大腦》片段節選。

(2)設計意圖:根據建構主義理論,視頻可以創設情景,吸引學生興趣,達到凝神、起興、點題的目的。

六、活動過程

環節一:記憶故事分享會

以小組為單位,分別在課前查找有關聯想記憶法的小故事,在課上進行分享和總結。

故事一:諧音記憶法。

一個有趣的數字記憶:

3.1415926535897932384626…

據說有一個私塾先生,每天讓學生背誦圓周率(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自己卻到山上寺廟里與一和尚飲酒。學生們總背不會,一天,有一學生編了一順口溜,學生們很快就背會了。結果使先生大吃一驚,這個順口溜是:“山巔一寺一壺酒,爾樂苦煞吾,把酒吃,酒殺爾,殺不死,樂爾樂”。

故事二:語義聯想記憶法。

有一次,歐洲有一個旅行團來到美國紐約,住在大中心區的一個賓館里。出外游覽之后回寓,大家都忘了門牌號碼。正在著急時,其中有一個科學家說出號碼是2449號,因為,他當時看見這個數目時,心中忽然想了一下,這不就是6的平方根值嗎,只少一個小數點。

使用心得:通過聯想,將新材料與頭腦中的舊知識聯系在一起,賦予新材料以更多的意義。

故事三:口訣縮減聯想記憶法。

例如,《辛丑條約》內容為:①要清政府賠款;②要清政府保證禁止人民反抗;③允許外國在中國駐兵;④劃分租界,建領事館。

可用“錢禁兵館”——“前進賓館”。

使用心得:縮簡就是將識記材料的每條內容簡化成一個關鍵性的字,然后變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從而將材料與過去經驗聯系起來。

設計意圖:根據四大聯想律,通過小組合作探究,搜集記憶故事,引導學生通過預習、分享和總結,通過自主學習總結出諧音聯想法、語義聯想法、口訣聯想法等聯想方法,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能力。體現活動的分享性、活動性、自發性、主體性、現實性和全員參與性。

教師總結:亞里斯多德聯想記憶法(內容)。

“如果你想記住什么,你要做的就是將它與已知或已記住的東西聯系起來”。

“一件在腦子里的事實,與其它多種事物發生聯想就容易作好記憶,所聯想的其它事物就猶如一個個釣鉤一般能把記憶著的事實鉤釣出來”。

“記憶的基本原則就是把新信息聯想于已知事物”。

設計意圖:引用亞里士多德的名言,加深學生對聯想記憶法的理解,體現活動目的性。

環節二:思維導圖助記憶

以最快的速度記住下面的詞語:街道、紅、云、機動車、蘋果、救火車、綠、花、小汽車、橙色、火、櫻桃、日出、公共汽車、卡車、玫瑰、梨子、黃、紫羅蘭、救護車、房屋、日落。

設計意圖:根據建構主義“意義建構”的思想,通過示范,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改進 學生記憶方法。體現活動引導性、目的性、主體性、引導性和全員參與性。

環節三:看誰記得牢。

全班分4小組,用不同的方法記憶幾個體操動作.

第一組:只聽指令;

第二組:只看文字;

第三組:只看圖片;

第四組:聽指令、看文字、看圖片和同伴交流并嘗試做動作。

學生通過活動得出妙記規律:利用多重感官同時學習。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通過實踐得出記憶規律,給學生深刻印象。體現活動趣味性、活動性、主體性、目的性、引導性、全員參與性。

教師展示圖表:

設計意圖:通過呈現國外理論,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科學用腦,科學記憶。

環節四:小結本課記憶規律。

規律一是聯想記憶;規律二是意義識記 pk機械記憶,以理解為基礎的意義識記比機械識記迅速、精確和牢固;規律三是系統條理 pk雜亂無章,有條理、有系統的材料更容易被大腦接受;規律四是利用多重感官同時學習;規律五是位置效應。首因效應 & 近因效應。在記憶一段材料的時候,最前面和最后面的材料容易記住,中間的記憶效果相對較弱(前攝抑制&后攝抑制雙重影響);規律六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引導學生“學以致用”。

(1)復習的最佳時間是記材料后的1~24小時,最晚不超過2天。

(2)復習要先密后疏,記憶周期:5分鐘~30分鐘~12小時~1天~2天~4天~7天~15天。

(3)適當過度學習:50%。

(4)選擇最佳復習時間:一天中以上午10點到11點之間記憶效率最高,下午記憶效率逐漸下降,下午五六點效率最低。

(5)睡前醒后——記憶的黃金時段。

(6)將大段的記憶材料分成一小段、一小段,有助于增強記憶效果。分散兵力,逐個擊破。

設計意圖:體現活動的主體性、引導性、目的性、前瞻功能性和現實性。

環節五:

記憶考驗。運用所學的記憶方法,試試自已可以記住幾個:

1.全部人圍成一圈,從第一個人開始說“今天我吃了一個AA”(AA為隨意食物名)。

2.接著第二個人接著說,吃了一個AA,二個BB…(BB不同的食物名?。?/p>

3.像這樣一直傳下去,每傳一個人就必須重覆前面的食物名,另加一個新的食物名(注意:復述錯誤的人出局)。

可選一些較難的食物名或菜名!或一些平常不容易吃到的!如滑蛋干貝牛肉湯。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引導運用所學的記憶方法,寓教于樂,達到小結本課的目的。體現活動活動性、目的性、趣味性,主體性和全員參與性,等等。

七、總結與反思

教書育人需要激情和信仰,作為人民教師,應該堅持“終身學習”的教師專業標準,努力學習和補充國內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皩W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人民教師,應該具備開拓進取的精神和創新精神,樹立自己的職業理想,努力向“研究性教師”和“專家型教師”的方向發展自己,嚴格要求自己。這門課的意義在于“學以致用”,非常具有現實意義,因此我相信自己已經在通往職業理想的大道上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我相信自己的努力,相信天道酬勤,加油!

猜你喜歡
引導性參與性記憶法
引導性反饋在情景模擬教學中的研究進展
引導性反饋在護理模擬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高中數學學習中公式的記憶法則
護理教育中引導性反饋方法的研究進展
論可參與性景觀在城市建設中的應用
論報紙新聞的參與性報道方式
提升學生在古代漢語課堂中參與性的應用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