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如何有效利用錯誤

2016-05-14 11:42孫淑艷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錯題錯誤利用

孫淑艷

在小學數學的學習活動中,學生會經常出現錯誤。這些錯誤資源來源于學習活動的進程,它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著直接的反映。作為教師應該為學生樹立正確的“錯誤觀”,讓學生正面、積極地面對錯誤,從而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有效性。

小學數學錯誤利用教師學習活動學生作為生動的教學主體,他們的智力發展、思維水平、理解程度各有不同,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錯誤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學生出現錯誤的時候,往往采取的消極的應對措施,使得很多學生不敢犯錯、害怕出錯,這種惡性循環大大降低了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影響學生的學習,也不利于學生以后的發展。其實,學生學習過程中不出錯是不可能的,這是必然的,也是學生進步的必經之路,作為教師不應該回避這一問題。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產生的錯誤“將錯就錯”,有效的利用錯誤,通過正確的引導和積極的態度讓學生學會糾錯,學會從錯誤走向正確的方法。這才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那么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從哪些方面入手,幫助學生有效的利用錯誤呢?

一、營造寬容和諧的學習氛圍

1.學生不能怕出錯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也是學生的學習路上的引導者。教師自身就要樹立正確的“錯誤觀”,才能幫助學生正確的面對錯誤,利用錯誤,改正錯誤。如果教師自身就沒有明確的錯誤觀,自己也怕錯,那么這種畏懼錯誤的心里自然而然的就會傳導給學生,學生也會越發的怕出錯,并且有調查顯示,隨著年級越高,學生年紀越大,自我意識越強,這種怕出錯的心里就越嚴重。教師和學生的這種怕出錯的心理壓力就營造出了一個出錯等于出丑的嚴苛的學習環境,這樣的環境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要想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情況還得從教師入手。首先教師要明白,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生而不是自己,不能再以自己為中心,其次教師在課前準備的時候就要充分預設到錯誤的發生,避免因為臨時產生的錯誤而影響自己的教學進度,甚至讓課堂失去控制,最后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在學生出錯的時候能夠及時的對癥下藥。

2.不能躲避錯誤

教師如果從心理上害怕出錯,那么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一定就會出現躲避錯誤的行為。教師在在躲避錯誤的時候一般會通過兩種方式表現出來:一種是批評學生的錯誤。只要學生犯錯,教師就立刻指出并加以批評,這種現象一旦持久就會讓那些經常受到批評的學生不在愿意回答老師的問題;另一種就是忽視學生的錯誤,有的老師比較溫和,遇到出錯的學生不會直接指出,而是讓別的同學來給出正確的答案,他們以為這樣是給學生留面子,其實不知道這是對學生的變相否定,對于學生的心里也會造成不同程度的打擊,其實教師應該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思路和方式,讓學生給自己辯解說出心里的想法,這樣學生才不會覺得憋屈。其實避錯行為的出現根本原因還是教師沒有對教學主體——學生,給予足夠的尊重,無論是批評學生還是冷落學生都是不正確的行為,教師在遇到錯誤的時候一定要懂得去聆聽,尊重學生的想法。

3.“珍惜”錯誤

教師在樹立正確錯誤觀的同時,要明白錯誤資源是非常珍惜的。對于學生出現的錯誤一定要巧妙利用,追就錯因。教師對于錯誤的處理方式對否往往決定一堂課的教學效果高低。教師明白錯誤資源的珍惜,讓學生也明白錯誤并不可怕,關鍵是遇到錯誤該如何處理和應對。這樣就會營造出和諧寬松的教學環境,學生不怕錯誤,老師珍惜錯誤,這才是教師對待錯誤的最高境界。

二、學會利用錯誤資源

1.讓學生在引入處“試錯”

學生錯誤具有真實性,是學生能力和學習交流活動實際反映和自然流露,作為一種學習資源,比教師提供的材料更貼近學生實際。一般來說,學生對貼近自己的學習材料更具有學習探究的興趣。根據錯誤資源的真實性特點,教師在設計新課導入時,可以盡量讓學生試錯,教師面對學生已出現的錯誤應該換位思考,不斥責、挖苦學生,而要利用學生的“錯誤資源”激發他們數學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逐漸形成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和敢于克服困難的堅毅性格。教學中出現的有價值的“錯誤資源”是可遇不可求的。雖然說“錯誤資源”是動態生成的,但有經驗的老師往往是在備課中就會設想到,這種設想是建立在對知識斷層和學生學習困難的掌握上。對于錯誤資源的不同認識,就會有兩種不同的設計思路:一種是采用“緩坡”策略,教學進程盡量降低難度,盡量避免錯誤的出現,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深入;另一種是采用跨越策略,利用知識斷層有意引出錯誤,學生在解題受阻后,思維一旦激發,產生頓悟,更激發學生探索的動機。

2.讓學生在疑難處“辨錯”

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具有“隱秘性”,這種隱秘性一方面體現在錯誤資源對錯的辨別上,另一方面體現在錯誤資源教學價值的判斷上。不是所有的錯誤都具有教學價值,有些錯誤是個體性的,就進行個別說明,有些錯誤具有淺層次,可以讓別的學生解決。而對于那些有疑難的問題,往往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學價值,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討論,甚至可以以此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主線展開。

3.讓學生在關鍵處“糾錯”

教學中的錯誤資源具有代表性。這種代表性也體現在兩個方面,從學生的個體角度來看,錯誤可能反映了學生知識結構的主要問題,對學生的學業水平具有代表性。從班級全體學生的角度來看,這些錯誤可能反映了所有學生的的共同問題,具有典型性。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引出錯誤、辨析錯誤之后,還要引導學生有效糾正錯誤。教學中要細心分析每個學生的錯題特點,對癥指導培養習慣,引導學生根據題目的要求,啟發學生學會分析錯題的方法,認真反思錯題中的具體過程。既要讓學生弄清錯在哪里,還要讓學生了解為什么會錯,更要讓學生掌握怎么糾正。同時利用變式,來判斷學生是否真正糾正了錯誤。根據錯誤資源代表性的特點,教師還要對問題的價值進行及時準確的判斷,不是所有的問題都需要在課堂上進行詳細糾正的。教師要有分類處理學生錯誤的預案,只有對那些具有典型性的,而且對今后學習會產生重要影響的錯誤進行重點糾正與分析,才能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際上,對學生的個別指導也是同樣的道理,教師要從學生眾多的錯誤中尋找到關鍵的錯誤,進行有效指導,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學會防錯

1.用錯題記錄本“摘錯”

防止學生再錯是利用錯誤的重要環節??梢宰寣W生準備一本錯題記錄本,把做錯的原題在錯題本上抄一遍或剪下來貼在錯題本上,并在下面留有一塊空白,按正確的思路把原題做一遍,以加深印象并逐步形成解題能力。

2.用數學周記“梳錯”

數學周記,顧名思義就是讓學生通過寫周記的形式把作業中的一些難題、易錯題完整地記錄下來,并作為師生復習、研究自身薄弱環節的第一手資料,在很大程度上相當于學生的“錯題檔案”。

3.用自編試卷“防錯”

小學數學教學中利用錯誤的最后落腳點是“要讓學生不要犯同樣的錯誤”。檢驗學生有沒有發現錯誤的原因,有沒有有效解決還是要依靠測試。讓學生把每個月解題時所犯的錯誤進行歸類整理,再把這些錯題分類,編制成試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教師把學生平時出現較多的錯題,也整理成錯題集,再編制成復習試卷,讓學生測試,使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對癥下藥,避免以前那樣做重復的題目,減輕了學生的學業負擔,極大地提高了復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林秀麗.善用錯誤資源促進有效學習——小學數學教學中“錯誤”資源的有效利用[J].小學數學教育,2014,(10).

[2]張立新.錯題——一種有效的教學資源[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0,(12).

猜你喜歡
錯題錯誤利用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笑笑的錯題
聚焦數列中的易錯題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錯誤》:怎一個“美”字了得
可愛的錯誤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