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

2016-05-14 11:42王麗萍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個性化課文閱讀教學

王麗萍

閱讀是信息的輸入,也是學習的重要方式。小學時期是語文學習的肇始階段,也是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指導閱讀技巧的最佳時機。結合教學實踐,對怎樣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個性化閱讀進行分析。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創造性俗話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笨梢?,“讀”在語文教學中是多么的重要。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培養學生的朗讀興趣,是小學語文教師的首要任務,也是提高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墒?,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進行個性化閱讀訓練談何容易。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了“以讀帶說,以說促理解,在讀得準確上下功夫。每學一篇課文前,我都要求學生讀熟課文,課堂上先讓學生借助拼音讀準字音,通過指名抽查讀,檢查學生讀的準不準確,流不流利,做到不丟字、不多字、不重復、不顛倒、語速適中,停頓合理、不唱讀,吐字清楚,聲音洪亮,在讀得“準確”“流利”上下功夫。通過長時間的訓練,大多數學生做到了讀得正確、流利、有感情、發音準確、停頓適中,不唱讀。

從事多年的語文教學工作,我深深感到,優化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個性化閱讀”教學,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充滿生命的靈性,每一個學生都存在著個性的差異,在閱讀的教學過程中,作為一名老師要多方面地激活學生對文本的感受,激活學生對文本的審美能力,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把握閱讀對象。范讀、領讀是不可缺少的環節,它與其他環節同樣重要。因此,在學每篇課文前,我都要給學生范讀課文,范讀時聲情并茂,聲音洪亮,語速適中,使學生從我的閱讀中感悟出語言文字的美妙。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起到引領的作用。遇到長句子,我就一遍一遍地領讀,學生在反復跟讀中找到語感,增強了課文的理解。朗讀教學中的范讀引導,這種方法很適合低年級的學生。老師的范讀或錄音的導引,使學生有了參照,就能在較短的時間里理解應該怎樣讀最好,這要比用語言引導效果更直觀具體。

閱讀教學過程中,要以多元的閱讀目標、多元的閱讀評價、多元的閱讀方式。采取多元的生活體驗,引領學生進入一個語文閱讀的廣闊海洋中,讓“個性化閱讀”變得“活”起來。鼓勵學生“創造性”地讀,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

對高年級學生的閱讀教學應側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自讀自悟體會語言文字的優美,悟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學生朗讀之前,老師給學生提出恰當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使學生在朗讀時有目標,知道自己為什么讀。在讀中感悟。例如,教學《長城與運河》一文中,我先提出問題:這首詩寫了什么?找出具體的語句讀讀,體會它們有什么特點?怎樣讀才能表現出這些特點?學生用心讀,認真思考體會,自然會說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對于一些比較長的句子,教師要適當的指導停頓,緩解難度,對于句子中出現的生澀難懂的關鍵詞語,老師要引導學生查字典幫助理解,讓學生理解了意思以后再放到整句話中聯系上下文來朗讀。如在指導學生朗讀《爭論的故事》一文,爭論大雁怎么吃的問題上,先讓學生把句子讀通順,讓學生說一說“不以為然”是什么意思?學生通過討論,查字典,聯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了“不以為然”是不認為是對的意思。知道了詞義,學生就知道應該讀出不服氣的語氣了。然后,再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運用激勵性的評價語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樂于閱讀,主動閱讀。這就要求教師要掌握好評價的對象,評價的內容并予以恰當的評價。對于那些回答不太理想的同學說:“你很愛動腦思考,請再想一想?看誰是火眼金睛,再回答得準確一些?”對于回答得比較“準確”的學生,老師給予充分的肯定:“你真會思考,回答得好極了!”“你理解得很到位,理解能力真強!”等等。這樣的評價,讓差生得以鼓勵,增強了信心,對優等生給予高度的贊揚。在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想象和朗讀的興趣,所以作為教師應該及時地運用富有創造性的課堂評價。

所謂的個性化閱讀,就是張揚個性,這就要求教師在閱讀形式上創新。如聯系生活實際,揣摩角色編成課本劇,讓學生表演,分角色讀。這樣課堂內容更豐富,更有趣味,也更能張揚學生的個性。如學習毛澤東的《七律·長征》一文,老師先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詩的大意,查找資料,了解這首詩的時代背景,找出相應的視頻觀看,體會詩中所表達的紅軍不怕艱難險阻的大無畏精神。以小組為單位自編自演,用舞蹈,課本劇的形式一邊朗誦一邊表現詩的情境。學生朗讀時、耳、口、腦多種感官密切配合,迅速協調,注意力高度集中,把書面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這個復合感知過程,能開拓思維,激發情感。幫助學生組織思維,把對局面文字的感知和情感聯系來理解課文,再現情境,意會內涵。這種學習方法尤其對于高年級的學生適用,培養他們的自主能力很重要,并且培養了學生自己動手動腦查閱相關資料信息的能力。這樣學生可以自主學習,自讀自悟,體會文章的美,語言的美。這樣有助于學生個性的張揚,不再是教師的滿堂灌,沒有一點自己的品味、自己動手動腦的機會以及空間。

閱讀教學中教學過程的設計非常重要。層次要清晰,問題要“精準”“巧妙”環環相扣、層層推進。問題設計的成敗關系著教學目標的成敗。問題設計的好壞直接體現了教師自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是吃透教材把握重難點的體現。如果教師不能很好地把握重難點,又何談如何解決問題呢?學生掌握的效果就更可想而知了。所以教師要在設計問題上下功夫。問題既要“精確”,“巧妙”又要難易適中,不可過于簡單,也不可太難。問題的設計難易要恰到好處,有一定難度,激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又可以通過探究得以解決,滿足了孩子的成就感,也培養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如在教學《海底世界》一文時,我先讓同學自由讀文,找出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而又表達文章中心的句子。學生讀了課文很快找到全文的中心句:海底真是個景色奇異,物產豐富的世界!我趁熱打鐵接著問:“這句話告訴了我們什么?”從而引出“海底景色奇異”“海底物產豐富”,文中哪個自然段寫了“景色奇異”,哪個自然段寫了“物產豐富”,圍繞著這兩個中心詞,課文是怎樣描寫這兩方面內容的?“這樣從中心句入手,抓住中心詞,問題自然、清晰、環環緊扣,易于學生理解,學生大膽交流,爭先恐后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教師不是做枯燥無味的分析,而是能夠根據文本的內容,引導學生學生積極思考,整體感悟、潛心探究,通過對文中的相關內容進行提取、加工、分析和處理,對課文中相關的生活經歷,認知經驗進行聯想與溝通。不斷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聯想能力和欣賞、評價能力。拓展了學生的思維,調動了學生積極性。在閱讀教學中合理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十分必要,能很好地服務教學,使抽象的事物變得更具體,更形象,更生動,更直觀。起到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激活了思維,增加了教學的密度。但是,我們是不是每節課都要使用多媒體教學呢?也不是。要根據文本的需要,本著經濟實用的原則,靈活運用,不需要時就采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如聽錄音,小黑板、卡片、學生學具等的合理運用,同樣能達到相同的教學效果。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采取讀寫結合也是十分必要的,恰如其分地引導學生感悟課文內容,體驗作者的情感。如教學《雪兒》一文,文中的我要把雪兒放飛,雪兒即將展翅高飛了,我問學生:“此時,你想對雪兒說些什么呢?”我讓學生充分地進行討論,然后將自己的感受寫下來。他們的思維立刻活躍起來,各抒己見。通過這樣的說寫練習,雪兒與作者之間依依不舍的真摯情感自然流露出來,學生也產生了強烈的共鳴,保護鳥類,保護大自然的主題不攻自破了。優化了課堂教學,升華了情感,從而把全面扎實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真正地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李秀英.淺談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J].課程教育研究,2015,(09).

[2]汪靜東.點燃閱讀激情,煥發語文課堂異彩[J].課外語文,2015,(06).

猜你喜歡
個性化課文閱讀教學
細讀課文,讓思路清晰起來
背課文的小偷
新聞的個性化寫作
上汽大通:C2B個性化定制未來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滿足群眾的個性化需求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關于初中課文知識拓展教學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