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學會放手

2016-05-14 11:42楊輝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新課程師生探究

楊輝

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會學知識”比“學會知識”更重要。要讓學生融進新課程,就應該學會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教學放手,探尋語文學習的方法;課堂放手,營造師生、生生互動的教學環境。大膽地把課堂放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學生在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潤物細無聲”。

新課程語文教學學會放手教學放手課堂放手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會學知識”比“學會知識”更重要,因此,探尋培養學生學習的有效途徑顯得尤為重要。經過差不多十年的課堂教學實踐,我認為要讓學生融進課程就應該學會在教學過程中學會放手,大膽的把課堂放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我們的語文課成為輕松愉悅的課堂,沒有任何包袱和壓力,讓學生在平等寬松的學習氛圍中“潤物細無聲”。

一、學會放手,讓學生主動學習

輕松學語文,應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放在首位,要在解決學生的樂學、善學上下工夫,改變以前“填鴨式教育”的教學模式。調動積極性,就應尊重學生的智慧,傾聽學生的聲音,應該把每一位學生的頭腦都看作是一個寶庫,想盡辦法去激活它、開采它。

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發揮個人特長,大膽創新、積極嘗試,嘗試把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引入課堂,讓學生盡情地發言、盡情的表現,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逐漸感受語文的魅力。我們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和學習,這樣可以做到學生們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平時的課堂上多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這樣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例如,在進行李煜的《虞美人》教學時,通過導入設計(以用鄧麗君的歌曲《虞美人》導入課文);感悟設計(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選出代表當堂配樂朗誦,整體感知課文);品析設計(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然后教師點撥,引導學生抓住文章描寫音樂的優美詞語,理解和感悟);積累設計(以古箏名曲《虞美人》為背景音樂,播放配樂朗讀,在理清思路,把握詩人的感情的前提下,指導學生有感情的吟詠、誦讀文章,從而提高學生詩歌朗誦能力)。嘗試創設情景,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整個課堂效果自然也好了。

在教學實踐中應積極探尋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努力把“學生的獨立探究”“小組合作探究”“全班合作探究”三種教學模式相結合起來。這些教學模式,要求學生自主閱讀課文,主動深入探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尋在小組探討和合作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變被動的接受為主動的發現學習,真正成為閱讀的主體,從而讓學生主動構建起自己的認知結構,同時也可以學會禮貌地進行人際溝通和交往,發展合作精神。

二、教學放手,探尋語文學習的方法

高中語文學習是需要方法的,死記硬背是是學不好的。語文作為一門社會科學,學法上與其他學科有許多共同點。它要求學生在學習中保持科學的學習態度,勤動腦、勤動手、勤動口,耳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在課堂教學時,應根據實際采用一些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學方法,如讀寫互動方法,自由發問方法。課堂上要時常提醒學生語文就在身邊,要求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養成觀察、體會、挖掘、收集語文知識和素材的好習慣,勿讓“生活大舞臺上的知識”白白流走。

在課堂上,當學生遇到不懂的東西或生字詞時,就讓他們自己來解決。例如,在講到陌生字詞和成語時,就讓學生自己查字典解決,讓學生把查到的字詞或成語的意思默寫到黑板上來,讓大家一起共同分享,每課的生字詞也一樣,通過學生自己查字典解決。而對于課文里邊疑難的問題就由學生分小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碰到同學們出錯時,及時讓其他學生加以糾正,最后由老師再來進行點評。如果碰到暫時無法解決的問題,就留到課后師生都去查尋資料,然后師生一起共享找到的資料,一起分析問題,一起解決問題。漸漸的,學生主動學習的習慣就慢慢養成了。

在語文教學中,寫應該放在首要位置,以寫促讀,讀寫結合,讀是寫基礎,寫是讀的目的。在進行《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教學時,整個課堂教學主要圍繞“朗讀”“從寫作角度品讀詩歌的內容”和“嘗試寫作寫景短文”三大部分展開。學生在有感情的朗讀中可以盡情發揮想象,用“內在的眼”去看作者描繪的世界,用“內在的耳”去傾聽作者的心聲……“朗讀”常常運用“自讀——范讀——學讀——比讀——賽讀——背讀”的各種形式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在“從寫作的角度品讀詩歌的內容”部分,讓學生分組討論詩歌所運用的意象,寫作和抒情的藝術手法。在“嘗試寫作寫景短文”部分,要求學生以本詩歌為藍本,以第一人稱“我”為敘事視角,將這首詩歌該成現代寫景短文,學生練筆后,在全班交流。這樣從寫作角度切入閱讀教學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理解詩文的內容、意境、主題,是對讀的有力升華。

在教學中要著力提高學生語言的儲備量,教會學生積累詞語。每周都要求學生摘抄課外古詩、文章、精彩片斷、名人名言,并對優美的句子進行仿寫,然后定期進行檢查。要求學生熟讀成誦,使之內化成自己的語言,長期積累,做到“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找出時間開展朗誦會、故事會,舉行閱讀知識競賽,開展經驗交流會,讓做得好的學生把他們的好經驗、好方法向大家介紹,并且組織討論,評價哪種方法更好,以達到互相促進,不斷提高的目的。

三、課堂放手,營造師生、生生互動的教學環境

課堂上,我們摒棄“填鴨式”“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打破教師一統天下,一講到底,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把語文教學的過程變成師生和作者作品交流的過程,變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使語文課堂開放而充滿生機與活力。

這就要求老師在備課時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人文內涵和情感價值,注重提煉文本中隱性的情感觸發點,依據教學內容、學生自身特點和整體素質情況,精心創設課前背景,選擇能引起大多數學生共鳴的題材來提煉、加工、完善、甚至改造。精選背景方案,或熱情洋溢的氣氛;或歡快流暢的情感;或觸目驚心的災禍;或情意綿綿的話別;或含情脈脈的戀曲。只要能達到所設想的師生情感全部投入的效果,無一不可采用。然后,從學生的基本情況出發,注重新舊知識的銜接、轉化、生成,把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人文積累、情感體驗的成果通過備課時的綜合考慮融入教學設計中。營造輕松、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

在教學中,要有目的地把時代生活與教材內容的情境聯系起來,讓學生“身臨其境”。在教授《孔雀東南飛》時,為了讓學生對封建禮教、封建家長制的本質有比較深刻的認識,先拓寬知識,講到古代“七出”之條:無子、淫逸、不事舅姑、口舌、盜竊、妒忌、惡疾。讓學生比較劉蘭芝犯了“七出”中的哪一條?體會他們被迫離異后的凄楚心境,然后啟發學生思考探究:劉蘭芝勤勞、能干、孝敬公婆,為什么得不到婆婆的包容,被婆婆逼迫兒子“休妻”?這樣,學生的情感被激發,可以帶著濃厚的興趣分小組進行思考和分辨。之后再引導學生感知形象,感悟出作者的感情,把學生帶入與教材內容相應的氣氛中,引起學生想象中的情境、感情上的反響和共鳴,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生審美興趣。

通過放手,給學生創造一個自由、寬松的空間,給學生創造一個張揚個性的環境,給學生創造一片展現想象的天地,讓他們顯露自己各方面的才能,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讓他們真正愛上語文!

參考文獻:

[1]王傳湘.新課改新理念新實踐.

[2]新課程改革與實踐.

[3]語文學刊.

[4]高中新課程學習指導.

猜你喜歡
新課程師生探究
一道探究題的解法及應用
2021聚焦新課程 專注新高考 歡迎訂閱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發揮自制教具在初中數學新課程實施中的作用
麻辣師生
我區初中化學新課程實施中典型問題的思考
重視“五老”作用 關愛青年師生
成功的師生溝通須做到“三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