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如何上好小學數學課

2016-05-14 11:42張秀華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小學生數學過程

張秀華

教育改革的大潮沖擊著數學課堂,數學教學從傳統的教師講為主向學生自主學轉換。數學課堂變得生動、自由、自主,學生的學習更加愉快,這是學生們樂于接受的變化。但對于這樣的課堂,要求教師的駕馭能力要更強,準備要更深入,要想讓課堂面貌一新,學生學習成績更好,教師就要不斷思考積累經驗。從培養興趣、挖掘教材、培養學習習慣、創設學習情境、發揮民主課堂作用、使用時間方法、有針對性評價等方面,簡述了幾點教法。

小學數學興趣實踐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是一門枯燥乏味的學科,接受起來比較困難,那么怎樣才能讓小學生學好數學呢?那就需要老師能夠讓學生對數學感興趣,由內而外地對數學產生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的學為主動的學。

一、讓學生親師從而進一步信道

是否能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否能讓學生喜歡、尊重和學生成為朋友,直接影響著學生是否愿意接受你傳授給他的知識。老師首先要從自身出發來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讓學生敬重你的師德,敬佩你的博學,感受到你給的溫暖,從而愿意和你成為朋友,愿意接受你的課。這樣在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要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正確的指引,在學生心總樹立榜樣。在與你的接觸和交流中感受到師范的作用,親近你敬佩你,因而樂于接受你傳授的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力爭做一個博學的、有涵養的、品德高尚的老師,應是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的追求目標。在學生心目中成為一個地位神圣的的人,學生才會愿意接受你所傳授的知識和做人準則。

二、從學生的興趣出發引導學生喜歡上數學

興趣是完成某個任務的內在動力,數學學習中它是引發學生學習欲望的源泉,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讓小學生感興趣的首先當屬游戲了,因為愉快的游戲能使學生激情澎湃,注意力和記憶力同時被引領并印象深刻。這樣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根據教學相關內容結合游戲或者用游戲之類的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新課的欲望和熱情,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中來,讓學生保有學習的強烈欲望。在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時,我把學生分角色,分別是百位數、十位數、個位數和除數,讓后用游戲的方式分別與除數相除,引出除法計算順序以及過程,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在玩中學到了新知識也引起來更大的學習興趣,引發了進一步學習的欲望。

三、通過創設課堂情境讓學生熱愛數學

數學來源于生活應用于生活。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事例能讓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增加了學生的切身體驗。通過生活實例以及數學只是在生活當中的應用,讓小學生的獵奇心理以及疑惑心理都得到了滿足,符合學生年齡特點。教師要生活中各方面去思考結合數學知識以求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于學習中的積極作用,讓數學課堂輕松愉快寓教于樂。比如在學習購物時,我先設計了一個購物的場景,讓學生分角色,安排學生進行購買的模擬活動,學生體驗到了實際的購物情景,并從中學會了本課的內容學會了如何計算,如何找錢等過程。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們把本課疑難一下子弄清楚了。同時,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日益濃厚,并能主動去探究購物的整個過程。

四、用動手實踐增強學習效果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動手實踐與自主學習的能力。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他們的思維能力不強,對于抽象知識理解不上去,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進行引領和幫助,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參與到實踐中來,讓學生自己動手動腦,來制作來研究來發現才能從中發現數學知識和掌握數學常識。同時實踐活動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如,在學習分數的過程中,讓學生來分一分、涂一涂、拼一拼的過種中,學生很容易就理解了分數的意義。在做同分母分數相加減的過程中,學生能夠從實踐中應用到知識遷移,把語言不好描述的知識,一下子形象化了。因此實踐操作不僅僅是增強了學生動手操作能力還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里把疑難化簡。順應學生特點同時,更能豐富他們的知識,幫助學習數學,開發他們的創造精神。

五、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習效率

師生關系是否融洽,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是否好,師生是否能充分展示自我,互相促進和提高,從而增加學習成效。老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語,要尊重學生,具有親和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內心感受,讓學生在課堂交流的過程中感受到老師的理解與認同,愿意主動傾訴自己的想法,敢講敢說,打開學生的心門的過程,也是進一步溝通和在學習上探究的開始。讓學生以主體身份在課堂上參與學習,而不是課堂由老師一人掌控,學生被壓抑時時被控制,只有學生自主了,課堂才會更具活力,才會迸射出智慧的火花,使知識不斷升華為更深層次的創造。比如,在對待一個待進生,老師首先要給予關注,在回答問題上要照顧該學生的學習程度,讓她在學習過程中被重視被認可,保持對數學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并適當的有針對性的給與表揚鼓勵,也就是說,老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點,有效的給學生表揚和贊許,讓學生的存在感受重視感更強烈。往往老師的一個動作、一個眼神、一句肯定都會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對數學充滿興趣,潛移默化的激發學生對于數學有想學、樂學的情感。

六、在質疑中開拓思維能力增強學習興趣

數學學習中要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良好學習習慣。因為只有敢于質疑學生才會樂于動腦主動參與,從而也增強了學習的積極性。主動質疑、認真鉆研在學習過程中是升華知識的主要環節。如果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慵懶接受不動腦不過心的學習,很難達到預期的學習效果,也談不上能夠產生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尋找機會創設條件,讓學生主動去參與探討質疑,鼓勵學生大膽表述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培養學生善于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開拓學生更廣闊的思維。這樣也升華學生了學習數學的興趣。教師可采用同桌、前后桌、小組等形式的討論,讓學生對某一個問題自由討論,交流各自對問題的不同看法,利用這個方法的引起更深入地探究,讓學生覺得數學趣味無窮。這樣通過思考,改變以前學生被動學習的境況,讓學生設身處地的思考問題,讓學生產生疑問。引起思考是需要學習的開始,疑問使學生萌發出求知的欲望,使學生開始了對新知識的探求。

七、讓每一個孩子對數學學習都充滿信心

數學枯燥乏味,小學生不愿意主動去接受,久而久之,在學習上就會怠慢,漸漸地也會失去學習的自信心。那么,怎樣才能讓小學生學習中不感到困難乏味,并能充滿樂趣自信的去學呢?我們數學老師就要有針對性的分析學生分析問題,針對不同層次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問題,讓學生們都感到學習中有成就感,有成績,有樂趣。反之,如果任憑怎樣努力都不能達成學習目標,得不到老師的贊許,成功的喜悅,勢必會損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樂趣對學生來說,老師的一點點鼓勵,一次的肯定和表揚,都是他的成功,他都能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這時學生的興趣就如同永不枯竭的源泉,就會濃厚、持久。因此,數學老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尤其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獲取學習的成就感。

總之,要上好小學數學課,就要從現實出發,關注學生的特點、喜好,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過程和運用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思考力、觀察力、表現力,以此適應教育發展的需要,為培養出優秀的數學人才不懈努力。

猜你喜歡
小學生數學過程
描寫具體 再現過程
臨終是個怎樣的過程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收獲最大的是哪些,為什么?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