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落后山區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的有效利用

2016-05-14 11:42張志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作業同學數學

張志

通過對貧困山區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總結認為,貧困山區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完成不認真,遇到問題不愛動腦。結合教學實踐,針對目前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給出了解決的途徑,以期解決存在的問題,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的教學效果。

貧困山區低年級小學數學有效利用作為一個落后山區小學的數學教師,要利用好課堂的40分鐘。貧困山區由于地理位置的獨特性,經濟比較落后,對文化的重視程度不夠,很難要求家長在課外的時間輔導孩子的學習。加上有的家長本身認識字不多,即使有心輔導也輔導不了。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讓學生每一分鐘都有收獲。

一、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所在的班級,一年級的考試成績,及格人數全班不到10人,40分以下的20多人,通過本學期的觀察和對學生的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有幾下種:

1.上課注意力不集中

無論老師怎樣講,反復強調,總有學生不好好聽課,回答問題總是跟著少數幾個人一起回到。老師反復講的例題,問聽懂了嗎?都說聽懂了,叫起學生一問,根本沒有聽懂。這一現象說明,他們不認真聽講,注意力不集中。

2.不愛動腦

無論是講新課,還是評講作業,學生一雙眼睛看著你老師,你在黑板上寫什么,他跟著寫什么,沒有動自己的腦筋,甚至有的學生稱,老師寫什么,我就抄什么,爸媽說的。

3.作業完成不認真

作業完成比較馬虎,題目的要求不看,亂做作業;有的是抄襲別人的作業,作業寫的都對,但是讓他自己做,卻不會做。一問才知道是抄的別的同學的作業。

根據實際情況,筆者制定了教學方法,要利用好課堂四十分鐘,爭取讓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

二、解決方法

1.對待不愛聽課的學生

第一,規定學生回答問題時要舉手回答,不能集體回答問題。例如,學習長度單位,上完“米、分米、厘米”后,問同學們:“我們現在學了幾個長度單位,他們分別叫什么名字?”能回答的請舉手,先讓不舉手的回答?;卮鸩簧蟻?,不能坐下,然后讓成績較好點的學生回答,讓成績好的同學來判定,但只能說對或錯。如果叫起來的同學回答對了,成績好的同學也說正確了,老師再讓全班同學來一起肯定,讓沒有回答上來的的同學記住,每回答上來了才能坐下,這樣來教會他們養成認真聽課的好習慣。

第二,用適當的方法即時提醒不聽課的同學。在講課時,不要自己講自己的,要時刻注意學生的學習情況,一但發現有注意力不集中的同學,要立刻提醒他,但不能批評他,如果批評了他,他會不高興,你后面講的知識他不會認真聽你的。例如,講單位長度“米”時,筆者發現三位同學沒有認真聽課,讓他們站起來后,問別的同學,三位同學誰最高,又問一米有他們高嗎?全班同學回答:“沒有”。讓每個同學都用自己的手比一比,看看一米有多長?同桌之間相互用米尺量一量,看誰比得更準確,這樣不僅又回到了正常的上課中來,而且又把前面三位同學沒有聽到的知識很自然地給也們補上了。

第三,用靈活多樣的上課方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上課的過程中要靈活多樣,讓自己變成一個舞臺上的演員,學生就是你的觀眾。一節課40分分鐘,但學生的注意力最多十分鐘,所以我們要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來吸引他們,讓他們變成課堂上的主人,他們才有學習的興趣。例如,在上“平均分”這一節知識的時候,先讓6個同學一組分成6組,剩下的6個同學每人分一組,每一組都分成2份,這樣一來全班的同學都參與了進來,把他們分成6組的方法一組一組地在黑板上統計出來,而且要用簡單的圖表表示出來。大家一起看,都是6個同學,分成2份,有幾種分法,一共有三種分法。第一種: 1個和5個,第二種:2個和4個,第三種:3個和3個,這6個同學把這三種情況全都分了出來,這是很好的效果。于是提出問題,這三種分法只有一種是我們今天要講的平均分,你們知道是哪一種嗎?大概有一半同學回答了第三種,這時又提出一問題:“為什么是第三種?不是第一、二種呢?”這樣他們又討論起來了,很自然地引出要講的知識點。

2.對待不愛思考問題的學生

第一,把好課堂關。學生課聽課后,不去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知識掌握的就不牢固。老師在課堂練習的時候就需要一個一個的把關。課一講完,就進行課堂練習,但課堂練習不做書上的問題,如果做書上的問題有的同學是抄別人的,甚至有讓別人先做好的都有。讓他們每個人準備一個練習本,把老師在黑板上出的題先抄在本子上,然后再做。老師就要一個個的檢查。發現一個不會做的,馬上提醒他,教會他怎么做,但不教他第二遍。如果發現他還不會做直接給他講到會做為止。這樣一來就使他不得不動腦筋去思考問題,全部都檢查完了,才做書上的課堂練習,最后做習題。

第二,處理好課余課間。在課堂上只有的四十分鐘,讓他們練習,特別是差生,時間不夠用。作業沒有完成的只有讓他拿回家去做。由于差生的基礎差,回家去還是不會做,更多的是不愛做,因為家里無人輔導。但如果當天的作業不認真完成,教會他的知識能第二天忘記得一干二凈。即使有的家長會做,他們給學生講的方法不正確,如要算3+2=( ),家長可能直接就會給他說等于5,不讓他學會自己去算,老師要定期家訪,告訴家長怎樣去輔導孩子,自己孩子的優缺點在什么地方,要怎樣去教育他。

3.怎樣對待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同學

對于那些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同學,根據他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具體情況來對癥下藥。

第一,不做作業或不做完的。由于孩子基礎差,在課堂上沒有能按時完成作業,不能把孩子留校,只能叫孩子把停業帶回家做,又因為家長不知道有哪些作業,孩子就在父母面前說謊話:一是在學校完成了,二是回家做一點點但不做完就說做完了。老師要和家長溝通好,在家要及時督促孩子完成作業。遇到不會做的,可以做上標記,到學校后請教別的同學或者老師。

第二,對亂做作業的。自己的學生,自己了解,哪些題會做,哪些題不會做?該學生是認真做的還是亂做的,在改作業時一看便知,直接給他講,你哪些題是亂做的,并且給他說明,你是不是認真做的作業,老師一看便知,老師也是從學生過來的,你是騙不了老師的,再問他下次還敢這樣亂做嗎?

第三,請別人做,或是抄作業的同學。這部分同學大多數是底子差,有多數都不會做,連題的意思都讀不懂,所以,他就不知下面的題到底該怎樣做?多數是哥哥或者姐姐直接說的答案,他自己寫上。像這一類學生,老師要有耐心,告訴學生一定要自己認認真真的做,做不完老師不批評你,你一天學會做一道題,學會一個字都比你抄別人的強,老師也高興。但對這些學生的要求是,評獎作業時,一定要認真聽,老師評講完后,自己要去再做一次。由于這些學生基礎差,所以在評講作業的時候,要把以前的知識都要教給他們。

三、結語

教育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孩子的成長,與家庭、社會、學校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怎樣在課堂上充分利用時間,讓教學效果更好,是每個老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只有不斷培養孩子學習的習慣,才能讓他們對學習真正感興趣。另外,全社會的每一個人都應該注重孩子的教育,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參考文獻:

[1]屈佳芬.數學思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滲透[J].教育探索,2015,(01).

[2]喬軍朝.如何提高小學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學周刊,2016,(05).

[3]張才年.淺談小學數學教學與實踐的聯系[J].學周刊,2016,(05).

[4]張佰成.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J].科教導刊,2016,(11).

猜你喜歡
作業同學數學
同學會上的殘酷真相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計第七計:無中生有
錯在哪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