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動物故事摭談

2016-05-14 11:42徐廣宇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民間故事猴子兒童文學

徐廣宇

中國民間動物故事源遠流長,有自身獨特特點,如變異、類型化、結構短小等,民間動物故事在中國古代兒童文學中有著特別重要的位置。

民間動物故事變異類型化兒童文學民間故事在中國源遠流長,從先秦時代就已經萌芽,動物故事應當是伴隨著民間故事的產生而產生的。中國古代有深厚的民間故事資源,動物故事也作為其中一個重要的門類蘊藏其中。對我國豐富的民間故事資源的深入挖掘,不僅可以保存文化遺產,更可以古為今用。幽默風趣的民間故事,尤其是民間動物故事,在兒童教育中也可以煥發出新的生機。

一、中國民間動物故事的考察途徑

由于民間故事的口頭性特征,無數的民間故事已經湮沒在歷史之中。我們今天能見到的,是古代文人有意或無意的采擷與記錄,散見于經、史、子、集中,并且與其他文類融為一體,以神話、寓言、傳說、志怪、筆記、傳奇、變文、話本、民歌等不同面貌流傳后世。根據顧希佳《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長編》的統計,先秦時期有關動物故事的記載只有五則,自先秦至清代,共輯錄動物故事103則,這與其他文學類型比起來,實在是霄壤之別。但這絕不是民間動物故事真實存在的事實,我們還有另外一條考察中國古代民間動物故事的重要途徑,就是現在尚存于民間大眾口耳之際的民間文學,從這一途徑,我們可以看到民間動物故事異常斑斕豐富的存在。

二、中國民間動物故事的變異及分類

口耳相傳的民間故事在傳誦過程中,因為流傳地區不同,習俗不同,甚至講述人不同,會發生一定程度的流變,這些故事基本框架相同,但具體情節上又有細小的差異。

在分類上,譚達先在《中國動物故事研究》中將動物故事分成三類:解釋型的、寓意型的、解釋兼含寓意型的。劉守華在《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中根據德國學者艾伯華的理論將動物故事分成兩類:完全以動物為角色,在動物世界里展開的故事;以人與動物的糾葛構成有趣情節的。后者的分類,更為明晰、簡便。

按照劉守華的分法,我們先來看看完全以動物為角色,在動物世界里展開的故事。這種故事常見的類型有貓和老鼠,狐貍挑撥是非,讓咬住自己的動物說話,用尾巴釣魚上大當,鳥借羽毛不肯還,小昆蟲擊敗大動物等。比如,吉林的《麻雀的故事》:麻雀看到雀鷹,先喊“齊下手”,接著就“各顧各”,最后雀鷹走了,麻雀又喊“查查少誰”。因為麻雀不齊心,至今雀鷹仍能抓到麻雀吃。

以人與動物的糾葛構成有趣情節的,有老虎求醫并報恩、義犬救護幼兒、懂鳥語的人、貓和狗結仇、動物報恩、老虎外婆、怕漏等。這類故事以動物與人之間的關系展開情節,或者是動物與人為善、扶助人類,或者是動物對人類造成危害。當然,也有忘恩負義的人,在人獸對比中更具有揭露和批判意義。比如,《寶船》的故事,主人公坐寶船避難,途中救了大蛇、螞蟻、蜜蜂和一個人,結果被救的人反而騙走寶船,陷害主人公,大蛇、螞蟻河蜜蜂報恩,主人公過上幸福生活,忘恩負義的人得到懲罰。這種故事富于象征意義,以生動的形象和情節引人入勝,令人深思。

民間動物故事一般篇幅短小、結構單純,語言質樸活潑、幽默生動,動物形象常常是比較緊密地和動物的生活、習性、體態結合在一起,多以擬人形象出現,具有類型化傾向,狼、豹子、鷹、獅子等多為兇殘者、強暴者和蠻橫者的典型,兔子、羊、鹿、喜鵲、螢火蟲、小青蛙、蟋蟀、小蜜蜂、松鼠等多為善良者和被殘害者的典型。兇殘者也往往是愚蠢、無能的代表,成為被諷刺、被嘲笑的對象。如下面這則《騙老虎》:

都中用大話熏人,謂之嗙。東城有一大嗙,西城有一小嗙。這一日,小嗙找大嗙,而難之曰:“你名大嗙,你能嗙得動老虎,我拜你為師?!贝髥缯f:“這有何難。你不信,我們立刻找老虎去?!倍送缟钌?,來尋虎穴。小嗙說:“此處乃虎豹出沒之地,你在此等虎,我上山看你如何嗙法?!?/p>

大嗙即倚山靠樹而坐,忽見一只猛虎咆哮而來。大嗙忙回手拔小柳樹一棵,說大話嗙之曰:“我剛才吃了一只豹,沒吃飽,又找補了一只虎,肉老塞了我的牙?!庇昧鴺涮扪乐疇?。老虎一聽,回頭就跑,逃回洞中。遇一猴子,老虎說:“好厲害的人!吃了一虎一豹,在那里拿柳樹剔牙,我如何敢吃他,還怕他要吃我!”猴子說:“你也太膽小了,我要同你看一看,到底是一個什么人?”老虎說:“,我不放心,你要同去,必須把你栓在我背上?!焙镒討?。老虎把猴子栓好,套在背上。

猴子騎在老虎背上,來至大嗙前。大嗙一見,高聲大罵說:“好一個撒謊的猴兒崽子!昨日我捉住你,要當點心吃,你再三哀求,許下今日一早送虎二只,豹二只,供我早膳……

老虎逃至洞中,喘息良久,回頭來找猴子,但見繩子上栓者一個猴頭。老虎大驚,說:“幸虧我跑得快,饒這樣,還把猴子下截兒留下了!”

這則動物故事用完全的口語化敘述,文字輕松活潑,生活氣息濃郁。故事用夸張的手法刻畫了人的機智、老虎的愚蠢輕信和猴子的自作聰明,全文情節緊湊,起伏有致,令人充滿懸念和期待的同時又心情愉快,而結尾老虎的話更平添了故事的詼諧風格,令人捧腹。這種類型的故事具有深遠的生命力,至今還在不同地區和民族流傳,如西藏地區有《青蛙和老虎》,寧夏地區有《害人如害己》,都是此類故事的異文。

我們在閱讀民間動物故事時,要注意到這些故事中流露出的思想觀念與該故事流傳的地區、民族、傳統習俗等密切相關,人們對同一種動物可能持有完全相反的態度。比如,貓頭鷹,北方中原文化地區對它普遍存有惡感,以之為反面形象,而納西族中則流傳著同情貓頭鷹,為之鳴不平的《貓頭鷹的話》還要看到,不同地區的人民都多以自己熟悉的動物來講述動物故事,如中原文化地區的動物故事主人公以家養動物為主,野生動物也以與自己關系較密切的虎、狼等多見。而藏族、蒙古族、哈薩克族、納西族、傣族、壯族等少數民族動物故事中,野生動物的出現幾率就大大增加,如大象、野牛、錦雞、老鷹、杜鵑等,從動物故事主人公的差異中也可窺見不同地區的環境差異。

三、中國民間動物故事對兒童教育和兒童文學的啟發

民間動物故事在中國古代兒童文學中有著特別重要的位置,“別的藝術種類的不少為成年人而創作的民間文學作品,并不一定易于被他們所理解??墒?,動物故事卻成了教育兒童,并最易于被他們所接受和傳播的口頭藝術形式之一。對于他們來說,起了培養品德、增長智慧、陶冶性情、開拓知識的重要作用,而且還使他們感到親切有味,得到藝術美感的享受。今天,盡管產生動物故事的時代已是過去了,可是,古代優秀故事充分表現了過去勞動人民的創作天才和智慧,仍然為今天的兒童所理解和愛好,既是古典的,也是新穎的??梢哉f,這是一宗優秀的兒童口頭文學遺產?!闭怯辛藙游锕适逻@樣的民間文學存在,才使得兒童文學極度匱乏的古代有了適合少年兒童的文學品類,符合了他們的欣賞趣味和欣賞能力,給他們以豐厚的精神滋養。直到今天,優秀的民間動物故事依然有著旺盛的生命力,隨著時代的發展,它們又被賦予新的形式出現在兒童面前,如《老鼠嫁女》改編成動畫,《老虎外婆》《漏》改編成圖畫書等,受到廣大少年兒童的熱烈歡迎和由衷喜愛,這也給今天的兒童文學創作以啟發和思考。

參考文獻:

[1]劉守華.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89-90.

[2][清]小石道人纂輯.粲然叟參訂.《嘻談錄》續錄卷上.

[3]譚達先.中國動物故事研究.商務印書館香港分館,1981.5.

[4]顧希佳.中國古代民間故事長編.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2.636-637.

本論文來自河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動物類幼兒文學作品與幼兒生命教育”,立項編號:1404299。

猜你喜歡
民間故事猴子兒童文學
說說民間故事
民間故事為什么感動人
第四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漫話民間故事
漫話民間故事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氣的猴子
第三屆福建省啟明兒童文學雙年榜揭榜
猴子出海
唯童年不可辜負
——兩岸兒童文學之春天的對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