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課標下語文課程資源整合的制約因素及策略

2016-05-14 12:12趙軍俠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資源整合語文課程教材

趙軍俠

語文課程資源的整合是在課程教學目標的指導下,教師根據掌握的資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已經開發的資源進行重組。本文主要介紹制約課堂教學資源的因素,根據具體的情況提出資源整合的具體措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

新課標語文課堂資源制約因素教學過程中為了打破以往教學中課堂作為教學活動的唯一傳承載體,改變課堂教學中的繁、難的教學現狀,多樣化的語文課堂教學資源的選擇,對教學方式的推動起到積極的作用,語文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作為基礎資源改革的關鍵點已經得到廣泛的推崇。

一、制約課堂教學資源的因素

1.教學目標因素制約

語文教學的總目標是語文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因而開展教學的時候所有資源的匹配都是以此為根本出發點。所以教學中為保障教學目標的實現,就要把各冊的教學目標分化為幾個小的方面,設置成小的教學目標,教學中整體目標的設定在此就會顯得尤為重要,主要是因為這是教師直接面對教學的“靶子”,資源整合中各類的資源都要以此為參考進行取舍。教科書的編寫者根據教學的理念,以及針對教材做出第一層次的教學目標設定。把語文教學劃分為閱讀、寫作、口語交際這三大部分,并且每個部分都有相關的課程要求設定。各個部分之間相互聯系配合。但是教材編著者的整合只是根據教學的大目標,每一冊的教學小目標都需要教師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進行細致的劃分,教學目標設定的時候思路一定要開拓。教師如果在教學中想要做好這類的目標設定。首先要對教材十分熟悉,設定相關的教學目標的前提和基礎是獲得更多的課程教學資源。有大量的資料翻查和信息獲得、實踐理解也會逐步加深,但在進行信息傳遞的時候要做到科學合理,對學生的教學在、要做到循序漸進,教師不要把主觀的把自己感覺很“出彩”的東西一股腦的都傳授給學生,更不能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教學變成一場熱鬧的表演課。如果教學中教學目標設立不準確,教師根據以往的經驗重復或者表演一堂課,那么這類課堂教學形式會助長學生浮躁的學習心態。

2.課程類別的制約因素

課題教學的開展有其自身發展的特殊性,因而能夠分為多種類別。教材中能夠分為四類,即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這主要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性質劃分,每一個板塊中可以劃分出一個分項。閱讀中可以分為現代文閱讀、敘述文閱讀;課程類型能夠分為復習課、活動課等。不同的課題類型對資源的整合利用也有較大的不同?;A知識的學習關鍵點在于“積累”,閱讀教學的關鍵點在于“領悟”,作文則集中于“創新”。這些內容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但因為知識能力、情感價值和課堂組織形式的具體側重點有所不同,所以過程方法之間差異性也較大。就閱讀而言,閱讀一直都是語文教學的關鍵點,在學生閱讀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閱讀教學中有著千差萬別的關系。教材作為一種靜態的文本形式,因為教學主體之間有較大的差異性存在,所以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有效的的引導學生,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觀點,這也是課程資源整合利用的關鍵點。

3.課堂動態活動的制約

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一般都是運用具體的課題、問題,所以很容易受到情景影響,因為課堂是動態的所以課堂教學中很多因素有其不確定性,因而課堂教學中會出現和教師教案預想情況不同的現象,那么這時候教師就要靈活的面對課堂教學的情況,可以啟用備用教學資源。把一些沒有用的繁雜教學內容刪枝剔葉,那么教學中很多不確定因素就可以逐步轉變為教學資源,推動課堂教學的健康有序發展。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課堂情境教學的設置、學生因此在教學中通過比較鑒別提升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語文課堂教學要依靠教師的引入教學,很多教師沒有理解這一教學理念,把教學看成是教師給學生灌輸知識的過程,其實語文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彼此間的溝通互動,在相互的探究和對話中進入特定的語言訓練場景。

二、課堂資源整合的策略

1.學生疑難處進行整合

教學的過程中學生的問題的資源整合是教學的核心。當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對教材的某些地方感覺疑惑或者不能理解,關鍵點在于教材上的一些描述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需求,因而在教學活動中運用知識點整合的方法。比如,在學習《趙州橋》這篇文章的時候,學生對于趙州橋的制作心中有較大的疑惑,但是在文章中卻沒有提到這方面內容,所以教學中盡量的給學生整合并且優化這類字眼,學生在資料了解中知道制作的愿意和過程,更是對勞動人民的智慧產生強烈的敬意,多元化的評價封建帝王的統治。針對同一篇文章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存在的疑惑點也不同,整合點選走的時候教學目標要把握清楚,有效的的避免“處處是點,全面開花,顧此失彼”教學不利情況出現。

2.凸顯中心整合關鍵點

文章的凸顯中心是學生價值信息的主要著力點,所以挑選這類環節作為教學活動的整合,能夠讓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我們在學習《莫高窟》這課的時候,“由于清王朝腐敗無能,大量珍貴的文物被帝國主義分子掠走”,通過這句話顯示出文章的核心教學內容,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抓住這一點開展資源的的整合和運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收集敦煌莫高窟的資料,學生收集資料的過程就是對知識重新的整理和整合,學生會對王道士的無知感到可恨,這就達到教學的目標。

三、運用的方法

通過不同版本教科書的運用對資源有效的整合以及利用,在研究中發現蘇教版和人教版有很多教學內容相同,但是有一部分在編排的時候做了部分調整。教師可以通過課本比較引導學生的認知能力提升,并且推進學生的情感得到發展。比如,在開展《黃果樹大瀑布》這課教學的時候,教師給學生引入其他版本《大瀑布的葬禮》兩課進行比較學習,找出兩者之間的不同,讓學生在品讀中尋找兩者之間的不同。在課堂上教師學生學生就這個問題一同開展討論,學生感覺蘇教版教材中的《特殊的葬禮》題目更引人注意,有關瀑布枯竭原因介紹的時候用詞精準,重點突出,描寫上生動形象,但是對昔日的塞特凱達斯瀑布描寫細致度不夠,很多細節的地方沒有描述出來;而《黃果樹大瀑布》對黃果樹的描述就感覺特別的詳細,讓人有一種如臨其境的感覺,但是因為用詞遣句過于華麗,所以給學生的理解造成比較大的障礙。通過比較學生的品讀能力得到逐步提升,學生的理性學習觀念也逐漸形成。

四、結語

提升語文實踐資源在課程教學中的有效運用,能夠提升學生對于知識的整理和知識網絡化的形成過程,教師在自主理論化的整合中引導學生自主整合引導。目前,我國語文教學方面還處于初級整合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還很多,所以通過對其限制性因素的分析,了解資源整合的發展措施,因而語文課程資源的整合,對語文課堂教學有著更加深遠的意義。教學中的深入發展和不斷探索,是語文教學活動開展的重點。

參考文獻:

[1]齊軍.語文課程資源整合的意蘊及實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05):19-20.

[2]張蘊瑜.新課標下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0):13-14.

[3]齊軍.語文課程資源主體與客體的有效整合[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0,(35):16-17.

[4]溫立三.語文綜合性學習系列講座及精彩實例(三)綜合性學習與語文課程資源開發[J].語文教學通訊,2006,(08).

[5]陳志忠.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衰退性異變”問題的思考與對策[J].時代教育,2009,(09).

猜你喜歡
資源整合語文課程教材
少先隊活動與校外資源整合的實踐與探索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五育并舉”下家校社資源整合的價值意義
教材精讀
海外并購中的人力資源整合之道
智慧高速資源整合方式實踐
大學語文課程的“思化”品質認識
項目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程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