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青春期健康教育

2016-05-14 12:12連杰
中國校外教育(中旬) 2016年9期
關鍵詞:生理發育變化

初中是人生中關鍵的過渡期,不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將進入一個走向成熟化的過程。進入初中的學生,退去了那稚嫩臉龐和青澀的思維模式,如他們的衣著妝扮都在向成年人靠攏,遇到問題也學著自己處理。在這一時期,應格外注意學生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能夠正確看待那些生理變化,是這一階段除了學業以外最重要的任務。

初中生物教學青春期健康教育初中生的思維易受外界干擾,對于事物不能完全判斷是非,因此,在初中的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對于自己身體的變化在好奇心理的作用下,越發關注起來,生物科目的設置使得學生能夠自己尋找答案,但是難免有一些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身體的變化,這就需要生物教師與心理教師的開導與指引。本文主要就青春期教育的意義,以及實行青春期教育的措施兩大方面進行探討。

一、生物教學中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意義

1.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的變化

青春期階段是童年跨向成年的關鍵時期,一般來說,是指在10~20歲之間為青春期時期,中學生正好在這一時期之內,知識水平、思想道德、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都在這一階段發生了質的改變。青春期的教育,在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及提高名族素養上,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與營養結構不斷完善下,現在社會青春期時間普遍都有提前的趨勢,且因個人身體素質的不同出現或早或晚的身體變化,換句話說,這些變化主要指的是以性發育為主要特征的生理變化。生理變化是突然而至的,因為這個或多或少都為日常生活和學習帶來不便(特別是女生的生理特征),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然而,生理特征的快速發育遠遠高于心理的成長速度,使得他們對所產生的生理特性抱有煩惱、懷疑、害羞及焦慮等消極心理,這些消極心理嚴重阻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自我意識的的發展是青春期的又一具體表現,強烈自信心與自尊心使得他們對于自身性器官的發育、遺精亦或是月經的出現產生疑惑不解的情況,也不會直接向家長或老師尋求答案。綜上所述,怎樣幫助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使其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就是自己、家人和老師都必須認真對待和解決的問題。

2.生物課程的具體要求

課程在校園生活占據著主導地位,合理的課程安排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而學校教育是主要通過教師與課程的配合來實現教學目的的,青春期的生物課是同學們感興趣的課程,也是初中教學中必要的課程。新型課程教育制度著重強調基礎教育理念,促進和教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在新生物課程體系要求下,學生學會自制、自律、自尊、自愛的優良品格及優質的學習、生活習慣。對于青春期健康教育不僅是社會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自身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所以樹立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態度是中學生生物課程的主要目的。

作為衛生學和醫學基礎的生物學科,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這里所說的健康水平,主要指生理、心理與適應社會生活相承接。而作為生物學教師理應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只有這樣集高素質與高學歷的教師,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提供優厚的解答資源。借助這樣的教育環境,對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開展來說,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得天獨厚的教育優勢。

二、青春期教育的實行措施

1.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求老師轉變傳統觀念,以人為本,結合當今社會實際情況,促進和完善人性的發展,對自身的知識面拓展,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思維模式,將如今良莠不齊的知識進行提取,以此來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

生物學教師一定要突破傳統理念的束縛,特別是對于人的生殖器官與青春期性特征的發育問題閃爍其詞,為學生解答疑惑,避免他們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不可靠知識,導致誤解這方面的知識。所以,生物老師的思維觀念要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我,做好這些,才不會被快速發展的今天所淘汰,才能在生物學知識上采用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教學方法,使他們更容易學習理解生物學科。

2.靈活運用教材,改善課堂氛圍

只有保證了青春期身心的健康,才能培養學生順利完成以后的學習目標。對于教授課程的內容教師要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調配,靈活運用教材。在對“了解自己增進健康”的生物課學習上,首先在上課之前,讓學生自己進行關于青春期身心健康的問卷調查,調查的方向主要包括:自身青春期發育情況、男女現在是否已出現遺精或月經的現象、你認為青春期健康教育該包括哪些內容、對于青春期的到來你存在那些疑問等,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所掌握有針對性地調整教材,調節課堂氛圍。

將“人的生殖”“青春期”這兩節課作為關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平臺,通過課本、

(下轉第124頁)

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青春期健康教育◆連杰(山東省威海市榮成市第二十五中學)

初中是人生中關鍵的過渡期,不論是從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將進入一個走向成熟化的過程。進入初中的學生,退去了那稚嫩臉龐和青澀的思維模式,如他們的衣著妝扮都在向成年人靠攏,遇到問題也學著自己處理。在這一時期,應格外注意學生心理健康與生理健康教育,使他們能夠正確看待那些生理變化,是這一階段除了學業以外最重要的任務。

初中生物教學青春期健康教育初中生的思維易受外界干擾,對于事物不能完全判斷是非,因此,在初中的健康教育就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伴隨著青春期的到來,對于自己身體的變化在好奇心理的作用下,越發關注起來,生物科目的設置使得學生能夠自己尋找答案,但是難免有一些學生不能正確對待身體的變化,這就需要生物教師與心理教師的開導與指引。本文主要就青春期教育的意義,以及實行青春期教育的措施兩大方面進行探討。

一、生物教學中青春期健康教育的意義

1.青春期生理與心理的變化

青春期階段是童年跨向成年的關鍵時期,一般來說,是指在10~20歲之間為青春期時期,中學生正好在這一時期之內,知識水平、思想道德、身體素質與心理素質都在這一階段發生了質的改變。青春期的教育,在保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及提高名族素養上,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生活條件不斷提高與營養結構不斷完善下,現在社會青春期時間普遍都有提前的趨勢,且因個人身體素質的不同出現或早或晚的身體變化,換句話說,這些變化主要指的是以性發育為主要特征的生理變化。生理變化是突然而至的,因為這個或多或少都為日常生活和學習帶來不便(特別是女生的生理特征),增加了他們的心理負擔。

然而,生理特征的快速發育遠遠高于心理的成長速度,使得他們對所產生的生理特性抱有煩惱、懷疑、害羞及焦慮等消極心理,這些消極心理嚴重阻礙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自我意識的的發展是青春期的又一具體表現,強烈自信心與自尊心使得他們對于自身性器官的發育、遺精亦或是月經的出現產生疑惑不解的情況,也不會直接向家長或老師尋求答案。綜上所述,怎樣幫助中學生順利度過青春期,使其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就是自己、家人和老師都必須認真對待和解決的問題。

2.生物課程的具體要求

課程在校園生活占據著主導地位,合理的課程安排是學校教育的主要任務,而學校教育是主要通過教師與課程的配合來實現教學目的的,青春期的生物課是同學們感興趣的課程,也是初中教學中必要的課程。新型課程教育制度著重強調基礎教育理念,促進和教導學生身心健康發展,而在新生物課程體系要求下,學生學會自制、自律、自尊、自愛的優良品格及優質的學習、生活習慣。對于青春期健康教育不僅是社會素質教育的要求更是自身身心健康發展的要求,所以樹立積極向上的健康生活態度是中學生生物課程的主要目的。

作為衛生學和醫學基礎的生物學科,最重要的價值就是提高人類的健康水平,這里所說的健康水平,主要指生理、心理與適應社會生活相承接。而作為生物學教師理應具備專業知識的同時也要有豐富的心理學知識,只有這樣集高素質與高學歷的教師,才能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提供優厚的解答資源。借助這樣的教育環境,對青少年青春期健康教育的開展來說,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得天獨厚的教育優勢。

二、青春期教育的實行措施

1.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鄧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要求老師轉變傳統觀念,以人為本,結合當今社會實際情況,促進和完善人性的發展,對自身的知識面拓展,采取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思維模式,將如今良莠不齊的知識進行提取,以此來適應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

生物學教師一定要突破傳統理念的束縛,特別是對于人的生殖器官與青春期性特征的發育問題閃爍其詞,為學生解答疑惑,避免他們通過不正當手段獲取不可靠知識,導致誤解這方面的知識。所以,生物老師的思維觀念要與時俱進,不斷充實自我,做好這些,才不會被快速發展的今天所淘汰,才能在生物學知識上采用因人而異的個性化教學方法,使他們更容易學習理解生物學科。

2.靈活運用教材,改善課堂氛圍

只有保證了青春期身心的健康,才能培養學生順利完成以后的學習目標。對于教授課程的內容教師要根據實際需要合理調配,靈活運用教材。在對“了解自己增進健康”的生物課學習上,首先在上課之前,讓學生自己進行關于青春期身心健康的問卷調查,調查的方向主要包括:自身青春期發育情況、男女現在是否已出現遺精或月經的現象、你認為青春期健康教育該包括哪些內容、對于青春期的到來你存在那些疑問等,教師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有所掌握有針對性地調整教材,調節課堂氛圍。

將“人的生殖”“青春期”這兩節課作為關于青春期健康教育的平臺,通過課本、相關教材、人體模型、關于受精卵發育為胚胎的影像資料以及結合自身發育情況,來揭開人體生殖器官和生殖系統的神秘面紗,使其明白這些變化是人成熟的一個必要發展過程,與人體其他系統一樣,都是人體必要的組成部分。

特別是針對女生來說,月經初潮較早的學生要正確對待,避免惶恐不安的消極情緒,用積極健康的心理面對性成熟,迎接青春期的來到。用平常心態對待第二性征的發育,使其明白這是女性的自然之美,不需要害羞的掩蓋或者強制性控制它的生長,教導學生在發育期間少穿一些緊身類衣物,這些衣服都會對青春期身體健康發育起到妨礙的作用。如今我國對于這些方面的教育遠遠達不到國外的青春期健康教育水平,而人口比例失調和社會的復雜性都要求女生懂得這些知識,因此,教師就該為女生加強性方面教育,知道如何防御及降低HIV病毒等性病發生概率。

當然,在進行人體胚胎發育過程中,適時的對學生教導感恩教育,使他們了解生命的可貴和父母的不易,此舉對青春期叛逆心理的形成具有一定的約束作用,使其懂得感恩,珍惜生命。

3.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提高自尊、自愛的心理

社會是由人組成,社會生活是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構成,那么學會與他人相處是一輩子都要學習和用到的課程。在同性交往中,學會自信、理解、體諒、包容,而在與異性交往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交往的度,懂得自尊、自愛。學會與異性的交往是青春期心理健康發育的必要課程,在于異性交往過程中,學會溝通交流的技巧可謂是走向心理成熟的必經之路。

然而,在性激素的刺激下性發育推動了“異性接近期”的形成,使得學生出現想戀愛或者早戀的心理或傾向,這是很正常的青春期特點,但作為教師和家長一定要對這些心理加以真確指導,指出中學生目前戀愛還太早,也沒有成熟的心理接受各種考驗,并且在學習時代關鍵的中學時期,學習任務重,為了以后有實力面對社會的殘酷競爭,以及擁有更美好的未來,要求他們不能分心,影響學業,努力儲備知識,為此學?;虬嗉壙砷_展對關于未來理想抱負的演講,為自己的學習確立奮斗目標。

三、結語

通過對中學生青春期健康教育,使他們培養出尊老愛幼、孝敬父母、誠信待人、尊敬師長、樂于助人、積極樂觀、自信、自尊、自愛的優良品格,以面對來自于社會的各種調整,提高自我保護意思,自覺抵制周圍環境不良風氣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夢梅,孫錦傳,李亞軍.初中生物學中應滲透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2015,(56):141.

[2]許祥忠.談初中生物教學與學生健康意識的培養[J].考試周刊, 2011,(02):213-214.

[3]孫健敏.關愛生命呵護成長——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健康教育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導學,2015,(04):40.

猜你喜歡
生理發育變化
從9到3的變化
打破生理“平衡”
基于BP神經網絡的旋轉血泵生理控制
這五年的變化
孩子發育遲緩怎么辦
媽媽們產后的生理煩惱
刺是植物發育不完全的芽
鳥的變化系列
“DIY式”小創新在神經電生理監測中的應用
中醫對青春發育異常的認識及展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