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網絡輿情現狀調查研究

2016-05-14 13:25胡小宇梁玉瑩
智富時代 2016年9期
關鍵詞:網絡輿情建議高校

胡小宇 梁玉瑩

【前 言】隨著經濟與科技的迅速發展,網絡信息傳播日益頻繁。高校是新世紀網絡使用人群最密集的地方,高校輿情對網絡輿情現狀的影響很大。本次調查主要是針對高校網絡輿情,鑒于調查資源有限,特以河北金融學院為例,進行一手資料的收集。通過數據統計分析,了解高校輿論現狀,發現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性地對高校網絡輿情發展提供參考性意見或建議。

【關鍵詞】高校;網絡輿情;研究;建議

一、引言

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人工智能和微型電子技術的發展,電腦和信息產業進行了技術型的變革。網絡已經滲透在了全世界的各個方面,讓世界的人們結合在一起。隨著互聯網的飛速發展,網絡成為了反應輿情的主要方式。人們通過網絡獲得最新資訊、時實新聞、生活消息。網絡不僅增加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讓人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高校作為社會重要的組成部分,作為一個培育和向社會輸送高級人才的機構,承擔著很重要的責任。高校的網絡輿情也顯得尤為突出。

二、網絡輿情的主要特點

網絡輿情是指在互聯網上流行的對社會問題發表不同看法的網絡輿論,是社會輿論的一種表現形式,是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公眾對現實生活中某些熱點、焦點問題所持有的較強影響力的想法,其主要特點如下:

豐富性:網絡將世界各地人們聚合在一起,從而人們的輿論豐富復雜。

傳播性:網絡的飛速發展,輿論的自由公開使網絡傳播更加速度。

突發性:網絡輿情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事先的征兆極其微小。

破壞性:由于傳播迅速并且波及范圍很廣,所以破壞性很大。

緊迫性:輿情危機必須迅速作出正確的反應,防止事態的擴大,減少損失。

偏差性:由于發言者身份隱蔽,并且缺少規則限制和有效監督,網民會利用網絡宣泄情緒,因此容易發布不利于企業的灰色言論。

三、網絡輿情現狀的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主要以高校網絡輿情現狀為出發點,以高校師生為調查對象,以問卷設計、發放為主要方式,采集一手資料作為調查分析的論據。

(一)手機是高校師生獲得網絡咨詢的主要移動終端。通過調查發現,廣大師生運用手機了解網絡咨詢的達到了74.5%,是所有終端中比例最高的。而筆記本和平板電腦所占比例相差不大,分別為12.5%和11%。

(二)QQ和微信是使用人次最多的信息平臺。通過調查師生瀏覽網絡資訊的平臺發現大部分人都是通過qq和微信來瀏覽網絡資訊,所占比例分別高達66%和62%。其次是微博和瀏覽器,所占比例分別為36.5%和34.4%。

(三)微信公眾號是高校師生獲取校內資訊的主要平臺。通過了解發現35.5%的人通過微信公眾號來了解校內資訊。占瀏覽校內資訊途徑的主流。通過qq群和校內官網的為其次,所占比例分別為23%和21%。通過校園組織公眾微博和河北金融學院貼吧了解校內資訊的分別達到了10.5%和10%。

(四)在校大學生對有關找工作的信息需求最大。根據調查顯示,41.5%的受訪者對有關找工作的信息有較大需求。26.5%的受訪者對考研相關信息更感興趣,對有關考取職業技能證書的信息和校內優秀人物及事跡分享的需求各占16.5%。

(五)絕大部分的信息獲得者偶爾會參與信息的傳播。根據調查結果可知,絕大部分的信息獲得者偶爾會參與信息的評論、轉發、分享、推薦,占受訪者的60%左右,15%的信息獲得者會視情況而定,14%的信息獲得者從來都不會參與信息傳播,只有12%的信息獲得者會經常性進行信息傳播。

(六)大部分師生會傳播大家學習生活有利的信息。40%左右的受眾會選擇傳播對大家學習生活有利的信息,傾向于傳播新鮮話題和與自己或身邊人有關信息的受眾各占29%左右。只有2.5%的受眾會對負面信息進行傳播。

(七)大部分受訪者會思考信息轉發分享后的結果。32%的受訪者表示會思考信息轉發分享后的結果,43.5%的受訪者偶爾會考慮信息傳播后的結果,從來不考慮的受訪者占比15%,9%的受訪者表示不確定自己是否考慮信息傳播后的影響。

(八)受眾在使用網絡信息平臺時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網速過慢。近50%的受眾在使用網絡信息平臺時遇到最大的問題是網速過慢,部分受眾在使用網絡時感到數據流量不夠用,信息難以滿足需求。

(九)校內網絡輿論的引導與監督是必要的。72.5%的受眾認為有必要進行校內網絡輿論的引導與監督,只有27.5%的受眾認為沒有必要進行輿論監督和引導。說明輿論監督和引導是必要的。

(十)輿論監督和引導是必要的原因。76.5%的受眾認為進行輿論引導與監督是防止網絡謠言肆意擴散,造成惡劣影響的有效手段,73.1%的受眾認為進行輿論引導與監督有利于正面宣傳,形成良好校風,69.7%的受眾認為實情播報,讓大眾了解真相是進行輿論引導與監督的重要原因,有58%左右的受眾認為進行輿論引導與監督有利于引導事情朝好的方向發展。

調查結果顯示,37%的受眾認為師生是輿論引導與監督的主體,31%受眾認為網絡技術部門是輿論引導與監督的主體,20%的受眾認為宣傳部門可作為輿論引導與監督的主體,只有12%的受眾認為輿論引導與監督的主體是行政部門。說明輿論引導與監督的主體是誰存在較大爭議。

四、針對高校網絡輿情管理與引導的相應建議

(一)加大高校微博和貼吧的平臺建設

數據統計得出,高校學生60%以上經常使用QQ和微信這兩種社交軟件,微信公眾平臺成為高校師生獲得校內新聞的主要途徑。隨著科技發展,微博,貼吧實時更新進步速度很快,其便利性,可得性很強,在信息傳播過程中更具包容性和互動性。各高校在信息平臺建設上可加大高校微博和貼吧的平臺建設,尤其是校內咨詢可通過微博、貼吧進行推廣。

(二)實時關注師生信息需求,提高信息的可用性

數據顯示大學生選擇就業信息的較多,對有關工作的信息需求最大。有將近1/4的學生傾向于準備考研,考研信息的關注較多。高校眾平臺的信息內容應該根據師生現實需求進行調整,提高所發布信息的可用性。

(三)鼓勵優質信息的傳播,增加信息影響力

絕大部分的信息獲得者偶爾會參與信息的傳播,這顯然不利于信息影響力度增加。公眾平臺在不斷增加關注量的同時,應呼吁學生在發現對大家學習生活有利的信息時,積極轉發分享,提高信息的使用率。

(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網絡環境

高校師生在校內使用網絡時,網速過慢是存在的最大問題。雖然移動終端數量質量都在逐步提高,信息日益豐富,但現存網速令人苦不堪言。在獲取資訊時網頁打不開,耗時過長,影響讀者了解信息的心情,在此情況下,相關技術部門和運營商應相互合作,改善網絡使用環境,方便受眾獲取資訊。

(五)各方共同努力加強輿論監督和引導

在調查結果中顯示,師生是輿論引導與監督的主體,網絡技術部門和宣傳部門可作為輿論引導與監督的輔助,各方共同努力加強輿論監督和引導,有利于防止網絡謠言肆意擴散,造成惡劣影響,形成正面宣傳,形成良好校風。

【參考文獻】

[1]吳迪. 高校BBS輿情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

[2]陳純柱,敖永春. 網絡環境下高校輿情的傳播及引導機制研究[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v.17;No.8902:154-159.

[3]鄭倩倩. 高校網絡輿情的現狀與管理[J]. 藝術科技,2013,12:317

猜你喜歡
網絡輿情建議高校
接受建議,同時也堅持自己
好建議是用腳走出來的
淺析網絡輿情治理
基于社會穩定視角的網絡輿情預警機制構建的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幾點建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