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互聯網+”指數發布

2016-05-14 15:49騰訊研究院
中國連鎖 2016年8期
關鍵詞:分指數基礎互聯網+

不久前結束的中國“互聯網+”峰會發布了《中國“互聯網+”指數2016》報告。這份在海量大數據基礎上形成的報告,全面呈現線上中國經濟圖景的數字GDP,集中反映過去一年“互聯網+”戰略在全國351個城市的落地情況。

盤點數字中國

騰訊研究院聯合京東大數據研究部、滴滴研究院、攜程研究團隊、新美大數據研究院,統計了涵蓋10余個核心平臺的全樣本數據,京東的電商數據,滴滴的出行數據,新美大的生活服務及餐飲住宿數據,和攜程的旅游數據,共計135個維度,覆蓋351個城市(包含了中國100%的地級區以及部分直轄縣),構建了中國“互聯網+”指數,對2015年國人線上生產生活進行了一次大盤點。

本次“互聯網+”指數使用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數據。騰訊研究院匯總了微信、手Q和公眾號超過20萬億次的閱讀點擊量、數百億筆支付數據、約1300億次視頻點擊量;70億次新聞點擊量、微信城市服務超1.2億人次應用數據、遍布全國的一萬余個有效創業項目、四十余萬款上線App 數據等。掃描的數據總量超過73,500,000GB,相當于800個世界最大圖書館--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的容量,最終得到121個指標數據集。

京東大數據研究院掃描超過20億行、總量25 TB的數據后得到3個指標數據集,滴滴研究院匯總2015年全年訂單得到2個指標數據集,攜程匯總數億用戶的訂單數據得到4個指標數據集,新美大匯集數億活躍買家、數千萬商戶得到5個指標數據集。

數字生產總值

“互聯網+”指數可理解為實體經濟投射到數字中國的生產生活總值,簡稱數字GDP,直觀反映了2015年從農業工業到餐飲旅游、交通運輸、零售電商、金融服務、生活O2O等幾乎所有主要行業在移動端的數據產出和表現?!盎ヂ摼W+”指數的物理意義,就是各省份、各地市在中國數字GDP總量中所占百分比。

“互聯網+”指數的計算方式貼近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除了凈出口之外,支出法計算國內生產總值當中的消費、投資、政府支出都可以在“互聯網+”指數的分項指標當中找到適當的對應。

消費的對應指標如“互聯網+基礎”分指數包含的社交、新聞、視頻和文化娛樂消費以及“互聯網+產業”分指數中包含的電商銷售、餐飲旅游等;投資對應指標如“互聯網+產業”當中的第一、二產業以及IT開發等分項,以及“互聯網+雙創”指標;政府支出則與“互聯網+智慧城市”當中的眾多公共服務板塊相對應。

十大核心觀點

1、 “互聯網+”構建線上中國,大數據勾勒中國數字經濟地圖

匯總騰訊、京東、滴滴、攜程、美團、大眾點評等公司的全樣本大數據,用2015年產業互聯網、消費互聯網全領域的數字脈動精準刻畫中國數字經濟地圖。覆蓋移動互聯發展基礎、產業、創新創業、智慧城市四大板塊;細分至零售、金融、交通物流、醫療、教育、文化娛樂、餐飲住宿、旅游、商業服務、生活服務這十大行業;涵蓋2015 年中國移動互聯用戶在社交、支付、視頻、新聞、購物、旅游、交通出行、餐飲、生活服務等領域及零售電商、交通出行、旅游、生活服務等行業的代表企業數據。

2、大數據呈現各省市“互聯網+” 戰略落地成果,剖析各板塊及細分行業的發展優劣勢

使用騰訊等多家互聯網公司的2015年全樣本數據對全國31個?。ㄗ灾螀^、直轄市)、全國351個城市的“互聯網+”戰略落地的綜合結果進行度量,精準把脈各個省市在創業創新、智慧城市、以及十大細分產業(零售、金融、交通物流、醫療、教育、文化娛樂、餐飲住宿、旅游、商業服務、生活服務)的“互聯網+”戰略落地狀況。

3、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與傳統經濟共振協同發展

在傳統產業基礎較好的省份,領軍城市率先井噴發展新經濟,輻射拉動周邊城市,形成產業及區域經濟優勢。新經濟成為拉動傳統經濟再上新臺階的新動能。以廣東為例,在良好的傳統產業發展基礎之上,深圳、廣州引領全省的新經濟建設,帶動東莞、佛山等城市進入全國20強,輻射帶動潮州、汕尾、河源等黑馬城市進入前百強,拉動廣東內“互聯網+金融”、“互聯網+零售”、“互聯網+醫療”等各大細分行業的全面發展。廣東內的發展可以視為整個中國經濟發展的微縮。

4、“互聯網+”讓中小城市有機會彎道超車

以德陽為例,優秀的智慧城市建設,使其躋身“互聯網+智慧城市”指數榜單第13名,從而帶動其整體“互聯網+指數”位列全國60強。新經濟與傳統經濟的回歸分析顯示,在全國排名中后部的很多小城市,新經濟發展大幅超前于傳統經濟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

5、2015 年,“互聯網+”在九大省份的相對發展速度超過GDP 的相對發展速度

在產業基礎較好的省份,例如,北京、廣東、上海等地,“互聯網+” 發展的全國占比是GDP全國占比的2-3倍,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在產業基礎較為薄弱的省份,例如,海南、寧夏等地,“互聯網+”發展的全國占比超過GDP的全國占比,“互聯網+”賦能民生及創新創業發展,實現彎道超車。

6、2015 年,在二三線城市的強力拉動下,“互聯網+” 在全國351 個城市均取得增長

徐州、佛山、泉州、金華等二、三線城市的增速全面超越一線城市?!盎ヂ摼W+”將為二線以下城市帶來更多機遇。

7、智慧城市建設成為“互聯網+”深化發展的助推器

在“互聯網+”市場基礎較為薄弱的城市,政府部門、事業單位可以通過大力發展與民生相關的智慧城市服務快速推動市場成長,帶動“互聯網+”整體發展?!盎ヂ摼W+智慧城市”為移動支付、在線教育、互聯網醫療、網絡約車等新經濟業態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場基礎。

8、“互聯網+”技術基礎即云計算,是“互聯網+”新動能助推產業的催化劑

云計算的推廣普及,可以大大提高將市場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的效率。

9、大數據勾勒七大地理區域“互聯網+”10 個細分行業的戰略布局

華東地區做為全國“互聯網+服務業”發展的排頭兵,其“互聯網+旅游”表現最為搶眼;華南地區“互聯網+醫療”、“互聯網+商業服務”齊頭并進;“互聯網+教育”是華北地區發展核心;餐飲住宿則是東北地區“互聯網+”發展的優勢產業;西南地區整體發展雖不敵全國平均水平,但“互聯網+旅游”發展得天獨厚;華中地區、西北地區則是“互聯網+生活服務”開始嶄露頭角。

10、政府強力推動“互聯網+”戰略落地,取得了極為顯著的效果

“互聯網+產業”分指數前50名城市加總占到全國總量的69.3%;相比之下,“互聯網+智慧城市”分指數前50名城市加總占到全國總量的37.4%。與產業發展相比,“互聯網+智慧城市”的發展在行政力量的推動下擴散到更多的二、三線及以下城市?!盎ヂ摼W+”成為新動能,帶動中小城市發展。

五大發現

1、數字GDP vs. 實體GDP:高相關、可超前

研究表明,“互聯網+指數”與各地的實體經濟發展現狀聯系緊密:數字GDP與實體GDP呈正相關關系。這一關系顯著、穩定,但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詳細的分析發現,在某些領域,數字GDP可以大幅超前于實體經濟水平,實現跨越式發展。

例如,“互聯網+”指數排名前100城市,其智慧城市分指數與各自在全國GDP當中占比顯著正相關;而在排名101-200的城市,智慧城市分指數與其各自在全國GDP中占比的相關關系由正轉負。而產業分指數與實體GDP不論是前100名城市,還是其后的101-200名城市,都是顯著正相關,沒有出現如上的反轉。

進一步的分析顯示,智慧城市分指數與實體GDP相關關系的反轉是因為部分中小城市的城市服務水平大幅超前于其實體GDP在全國的位置。這一現象有力說明適當的政策刺激可以讓城市服務跳脫實體經濟水平的限制,實現超前發展,讓老百姓享受到更多生活便利和實惠。而讓產業分指數實現類似的跳脫、超前,比較困難。

2、數字GDP 的整體分布:高度集中于沿海,中西部不乏亮點

“互聯網+”指數高度集中于沿海省份和一線城市。例如排名前三的省級區劃,廣東、北京、上海,“互聯網+”指數之和為35.5。換句話說,單這三個省市就占去整個數字中國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35.5%)。從城市的角度來看,北京、深圳、廣州、上海四個一線城市分列第一到第四名,“互聯網+”指數之和達到28.26,占據整個數字中國的四分之一強(28.26%)。

但在數字中國的縱深,廣袤的中西部地區不乏“互聯網+”的熱點、亮點。例如在“互聯網+雙創”方面,重慶排進全國前五,成都位列第七。武漢、鄭州、西安、長沙、合肥、昆明等中西部重鎮都排進“互聯網+雙創” 前20。

細分行業中單項排名超越實體經濟排名的現象在中西部地區也很常見。例如零售行業中銀川零售指數排名領先統計局社會零售銷售總額排名100個位次,再如信陽醫療指數排名領先實體醫療行業排名195個位次,渭南在教育指數排名領先根據統計局數據計算出的實體教育排名110個位次。

3、數字GDP 與實體GDP 的共振效應

選取零售、金融、醫療、教育四個傳統行業發展較早、積淀較深的領域,通過對比“互聯網+”指數與傳統行業指標的相關關系,可以發現各行業“互聯網+”發展與傳統指標高度趨同,這說明傳統產業的良好積淀和發展環境有利于“互聯網+服務業”的發展,可視為城市“互聯網+服務業”發展的催化劑;從另一方面,互聯網思維、平臺、分享理念的注入,又為各行各業帶來了新業態、新動能、新發展。

4、黑馬城市

通過將各個城市的產業分指數、雙創分指數、智慧城市分指數排名與基礎分指數排名分別進行比較,得到產業、雙創、智慧城市排名均超前基礎排名超過20個位次的13個城市表單。這些城市超越了當地移動互聯基礎,實現“互聯網+”與實體經濟、公共服務的超水平融合。

通過對比產業分指數與雙創分指數的加權平均排名,與統計局公布的城市GDP排名之間的差距,得到數字經濟排名超前實體經濟排名按照位次由多到少排名前20位的城市表單。這二十個城市分布較為分散,北到黑龍江佳木斯,南到海南三亞,西到新疆喀什,以及多個中部城市,數字經濟都遠超實體經濟水平。

5、“互聯網+ 基礎”:云計算的基礎性作用

“互聯網+基礎”分指數是市場基礎(通信與內容消費)與技術基礎(云計算)的加權平均。市場基礎與技術基礎的對照結果,除北京、廣州、上海、深圳、福州、廈門六個城市之外,其余城市的市場基礎均超前于技術基礎的發展水平。這一結果或可理解為:市場已經準備好,但云計算還沒跟上。

進一步的分析結果顯示,技術基礎與市場基礎差距越小的城市,“互聯網+指數”越高。這說明扎實的技術基礎對“互聯網+”戰略的整體推進有明顯的正面作用。

城市榜單

以騰訊、京東、攜程、滴滴、新美大的全樣本大數據構建出“互聯網+零售”、“互聯網+金融”、“互聯網+交通物流”等共10個細分行業的指數榜單。

北上廣深全部處在10個細分行業發展的前十名,且基本包攬了每個行業的前4名;杭州和成都是繼北上廣深后,在10個細分行業中均躋身前十的兩個城市。緊隨其后的城市在各個行業各有亮點,主要可分為省會城市、其他東部地市級經濟強市、直轄市三類。

“互聯網+ 智慧城市”高地:10 城市×8 服務榜

“互聯網+智慧城市”指數表明,交管、出入境、人社、醫療、稅務、戶政治安、文化生活、公積金、公共交通的“互聯網+”程度較高: 上線城市廣、活躍用戶多、服務較豐富、社會效益顯著,集中了近6成用戶,且各城市都形成了典型的特色及其實現路徑。例如,廣州、深圳在“互聯網+”出入境、人社、公積金、公共交通方面均形成了特色服務, 贏得用戶的廣泛喜愛。重慶、成都在互聯網+醫療方面則有了較大突破, 例如華西二院創新微信全流程就醫平臺。長沙、武漢則在社保、公安政務服務方面大膽創新,在提升服務效率、節省用戶時間、提升社會治理水平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

猜你喜歡
分指數基礎互聯網+
10 中電聯:電煤供需兩弱 庫存緩慢提升
“不等式”基礎鞏固
“整式”基礎鞏固
競爭力飆升
“五抓五促”夯基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