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戛鄉蠶桑產業發展研究

2016-05-14 10:39王德娟
綠色科技 2016年7期
關鍵詞:支柱產業發展優勢

王德娟

摘要:介紹了更戛鄉蠶桑產業的發展現狀,分析了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以及市場前景。從統一思想、加強領導;加大投入、夯實基礎;強化培訓指導、落實科技措施;嚴格考核、落實責任等方面提出了當前更戛鄉蠶桑產業的發展策略和應對之策,從而促進更戛鄉蠶桑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關鍵詞:蠶桑產業;發展優勢;支柱產業

中圖分類號:S88.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6)07018902

1 引言

更戛鄉國土面積547 km2,轄11個行政村(社區)151個村(居)民小組,年平均氣溫15.9 ℃,年降雨量1384 mm,該鄉可分為低熱、溫熱、溫涼、高寒4個氣候類型,立體氣候顯著,有著“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點,2015年末全鄉耕地總面積39700畝,主要有糧食、烤煙、甘蔗、茶葉、畜牧、核桃等6大支柱產業,目前更戛鄉上下正努力培育發展蠶桑產業。

2 發展現狀

蠶桑產業是更戛鄉2008年開始發展的新產業,至今已有8年的歷史,栽培的桑樹品種以農桑14號為主,養殖蠶種以青松皓月為主。2015年末該鄉共涉及田頭、更戛、小街子和大沙壩4個行政村(社區)36個村民小組871戶農戶累計桑園面積達351 hm2,其中田頭村68 hm2,更戛社區174 hm2,小街子村86 hm2,大沙壩村23 hm2。全鄉養蠶3000張,交售蠶繭106.13 t,實現產值413.7萬元。蠶桑產業發展特點如下。

2.1 規劃布局日趨科學合理

根據該鄉產業布局規劃,結合各村的土地資源、氣候特點等因素,進一步鞏固提升了4個蠶桑村(社區)和2個重點村。2015年,縣級蠶桑生產重點村田頭村和更戛社區新植桑園26.31 hm2,占該鄉新植面積的74.6%。重點村生產效益明顯優于其他地區,為該鄉蠶桑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借鑒和示范。

2.2 種桑養蠶效益得以突顯

2015年,全鄉養蠶3000張,交售蠶繭106.13 t,實現產值413.7萬元,上繭均價39.68元/kg,綜合均價38.93元/kg。全鄉442戶養蠶戶戶均養蠶收入3455元,其中1萬元以上11戶;1.5萬元以上4戶;2萬元以上4戶,最高收入達34800元。

2.3 基礎設施得到逐步夯實

目前,更戛鄉共有小蠶共育室27座1330 m2、大蠶房398座17167 m2、新式地蠶養殖大棚建設4間312.88 m2。消毒池、貯桑室和蠶沙坑等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方格簇上蔟推廣率達100%,省力化活動蠶臺技術推廣穩步推進,單位面積養蠶量大幅提升。

2.4 服務體系更加健全完善

鄉農業綜合服務中心配備了專、兼職蠶桑工作人員,欣盛恒繭絲有限公司建立了總技術員和輔導員隊伍,初步形成了縣、鄉技術員和村級輔導員的三級服務體系,為蠶桑產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技術保障。

3 存在問題

更戛蠶桑產業歷經8年的發展,桑園基地初具規模,產業效益得以彰顯,得到了各級的認可,已被列為昌寧縣4個蠶桑產業發展核心鄉鎮之一,在實現群眾增收致富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與此同時,蠶桑產業發展中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3.1 產業發展規??偭啃?/p>

蠶桑產業發展的規??偭窟€小,整體種養總量較小,沒有形成真正的規?;a。

3.2 產業發展效益低

部分領導干部對蠶桑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認識不足,沒有真正把蠶桑產業發展放到引領農民增收致富、可持續發展的高度來認識,工作缺乏主動性,存在消極應付和畏難抵觸情緒,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產業的健康發展。有部分桑園閑置,管理滯后,平均畝養蠶量小、畝效益低。

3.3 產業發展的基礎較弱

由于更戛鄉財政較為困難,廣大農戶經濟基礎薄弱,無力投入更多的資金用于改善蠶桑生產條件,發展蠶桑產業的水利、蠶房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較為滯后,不能滿足實際生產需要,產業發展抗御自然災害風險的能力弱。

4 市場分析

4.1 政府大力支持

蠶桑產業發展面臨著各級政府大力支持的良好機遇。各級黨委、政府都把蠶桑產業作為發展高原特色經濟作物的重點特色產業來抓,各級財政每年都安排一定資金,專項用于蠶桑產業發展。同時,昌寧縣已被列入云南省現代農業示范區30個蠶桑生產加工示范縣區之一,并被列為省級蠶桑核心基地縣,蠶桑產業發展獲得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

4.2 蠶桑產業發展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全國經濟結構不斷調整優化,繭絲綢行業已走出困境,實現了持續平穩發展。從國內市場看,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絲綢產品前景看好,特別是絲綿被市場走俏,消費潛力大,生絲市場空間將進一步拓展。從國際市場看,隨著外貿出口的逐步回升,將會拉動生絲出口增長,生絲價格將穩中有升,發展蠶桑產業市場前景看好。

4.3 與傳統產業相比優勢明顯

與糧食等傳統產業相比蠶桑產業具有明顯優勢。首先是投入少成本低見效快。按一年可養蠶5批,每畝以2張蠶種、張產40 kg、均價40元/kg計算,可收入3200元,扣除管桑和養殖成本約450元,每畝可凈收入2750元;其次是勞動強度不大,老人、婦女、兒童都可以養殖,能讓家中更多青壯勞動力發展其它產業;再次蠶桑產業比較生態環保,固土防風,綠化美化家園作用非常明顯。

4.4 更戛蠶桑產業發展潛力大

以現有桑園基地規模來看,只要在蠶房建設、技術指導上狠下功夫,逐步加大資金投入,著力改善基礎設施條件,強化桑園種植管理,蠶桑產業必將成為更戛鄉人民群眾又一大增收致富產業。

5 應對措施

5.1 統一思想,加強領導

各種桑養蠶村(社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把蠶桑產業作為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重要內容統籌推進,從政策引導、資金投入、科技服務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動更戛鄉蠶桑規?;l展,把蠶桑產業培育成為促進更戛鄉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5.2 加大投入,夯實基礎

要積極整合林業、水務、扶貧、農業綜合開發、中低產田地改造、一事一議財政獎補、小額信貸等項目資金,突出重點,加大蠶桑示范園區、大小蠶房建設,中低產桑園改造等重點環節以及水利、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蠶桑生產條件。

5.3 強化培訓指導,推廣科技措施

職能部門要把科技推廣作為蠶桑產業發展的重要環節來抓,在新植桑園、低產桑園改造、冬季桑園管理、病蟲害統防統治、桑園套種、養蠶等環節層層召開現場會,并加大入戶指導力度,讓蠶農掌握好不同節令、不同氣候條件下養蠶技術要領,做到以養促管,以管促養。

5.4 嚴格考核,落實責任

實行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負責的工作目標責任制,并實行風險抵押金制度,年底嚴格考核,兌現獎懲。

6 結語

要以建設高產桑園示范區為抓手,鞏固提升老桑園,加快發展新桑園,實行桑園面積動態管理。創新養蠶方式,落實養蠶技術措施,節約生產成本,實現蠶桑產業布局科學化、種植標準化、養殖專業化、效益最大化,從而將蠶桑產業打造成富民強鄉的支柱產業。

參考文獻:

[1]周晨曦,李文斌,張節伯,等.關于蠶桑產業化的幾點思考[J].江蘇蠶業,1999(1).

[2]倪 紅,陳懷新,楊艷燕,等.桑蠶蛹甲殼素及殼聚糖的提取與制備工藝研究[J].湖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8(1).

[3]張 晴,周振亞,羅其友.我國桑蠶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業經濟問題,2008(1).

[4]唐 宏,張社梅.四川蠶桑業時空格局演變特征及驅動機制[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1).

猜你喜歡
支柱產業發展優勢
太和縣縣域經濟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研究
代營糧食蔬菜種植業的條件分析
海南省建設品牌馬拉松賽的優勢與效益研究
“互聯網+農業”視野下現代農業的發展探討
四川支柱產業與重慶的對比分析
環境空氣質量自動監測的發展及優勢研究
普惠金融視角下社區銀行發展的優勢、借鑒及建議
廣墾畜牧轉型升級中的障礙與化解
我國旅游信息化與旅游業增長關系的動態計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