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在低年級的解決問題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

2016-05-14 04:52梁彩霞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16年7期
關鍵詞:教學情境解決問題

梁彩霞

【摘 要】數學教學的核心素養在于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強與弱,除了自身的思維能力限制外,與教師如何教有著密切的關系。一堂高效高質的數學課,離不開有效的教學情境的創設與教師的悉心引導。有效的教學情境將使數學課堂彰顯魅力,促進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解決問題;教學情境;有效

所謂的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并使學生的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教學方法。數學是一門思維性很強的學科,以教給學生方法、技能為目標。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思維能力不高,如果教師只是一味地將生硬的數學原理塞給他們,最終將會使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我們在解決問題教學中,要積極創設有趣而生動、貼近生活的情境,讓學生親身經歷活動的整個過程,親身體驗數學的情趣與活力,并通過這樣的情境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地、快樂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來,讓他們自主地獲取知識、發展思維,從而喜歡上數學、喜歡數學的解決問題。那么如何在低年級的解決問題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和有關文獻資料,說說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低年級解決問題中有效情境的創設基礎

翻開低年級的數學課本,我們不難發現:教材中的解決問題主題圖印得十分精美,故事情節也合情合理。按理用主題圖來引入課的教學,應該能夠吸引學生的??墒菫槭裁次覀冊谑褂弥黝}圖教學的時候,任憑教師說得天花亂墜,學生就是提不起精神,沒有什么興趣呢?在一次聽課活動中,一位教師上的解決問題課,給了筆者極大的思考。那位老師上的是《用加法的解決問題》一課,上課伊始,教者并沒有打開電腦使用課件,只是簡單地與學生交談。教師問學生是否愿意跟老師一起來用手做動作,學生個個都欣喜地說:“愿意?!敝灰娔俏焕蠋熞贿呑鰟幼饕贿呎f:“左手、右手,兩手合起來是好朋友。上邊、下邊,兩邊合起來就是一條線?!苯又?,老師像變戲法似的左手拿著2支粉筆,右手拿著3支粉筆,問學生合起來一共是多少支粉筆?學生異口同聲地說:“5支?!崩蠋熈⒓醋穯枺骸澳闶窃趺粗赖??”學生們都搶著說:“把左右兩只手合起來,數粉筆的數量剛好是5?!崩蠋熢賳枺骸澳苡盟闶奖硎境鰜韱??”學生大聲地說:“2+3=5?!崩蠋燇@奇地問:“原來合起來可以用什么方法解決???”學生高興地說:“加法?!?/p>

這節課看似教師隨意的情境教學,卻引得學生們興趣盎然。正因為有了老師的動作引入,才使學生更好地了解解決問題中加法的含義就是合起來這一原理。假設這節課的教學情境換成教材中精美的圖片,想必老師要花費很大的力氣去跟學生解釋,教學效果也不一定好。這就反映出解決問題中有效的情境教學,要建立在實際的教學需要中。

除了根據實際的教學需要來引入有效的情境外,我們還要考慮所用情境是否貼近低年級學生的日常生活。我們都知道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分散精神,他們只對形象生動、貼近他們生活的事物與故事感興趣。在教一年級《減去相同數的解決問題》時,筆者在所教的一個班中,創設了“讓學生從10個圓片中,3個放一堆,能放幾堆?”的動手操作情境。雖然筆者已經努力地把知識轉變成具體化,但從學生的表情里,筆者看出了他們對擺圓片這一情境不太喜歡。筆者經過反思決定在另一個班的教學中,把圓片改為糖果,學生們歡天喜地,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地細心去分,生怕自己分錯。同樣的教學情境,只是換上不同的道具,課堂的氛圍、教學的效果也迥然不同。

二、低年級解決問題中有效情境的創設方法

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在解決問題的教學領域中,教師要善于抓住不同形式的教學情境,將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聯系起來,方可使學生學得輕松。在低年級的教學中,筆者認為以下三種情境的創設更能體現解決問題情境教學。第一,可以通過創設一個完整故事情景,讓學生在故事中收獲知識。愛聽故事是兒童的天性,尤其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故事的吸引力更讓他們樂中學、學中樂。如教《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多少?》的解決問題時,筆者以動畫片《熊出沒》中熊大與熊二在森林摘果子,熊大摘了12個果子,熊二摘了8個果子,而熊二總是說,它比熊大多摘果子的故事作為情境引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學生為熊大、熊二解決糾紛,總結出:求一個數比另一個數多(少)的解決問題就是求兩數的相差數,可以用減法計算。正當學生以為故事完結時,光頭強突然出現在森林里,準備砍樹。兩頭熊為阻止光頭強砍樹,要求學生幫助它們利用剛才所學的知識與光頭強進行數學知識大比拼,以此來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正是因為故事情節一環緊扣一環,學生在學習中絲毫沒有表現出半點倦意,教學效果也得到很好的體現。第二,借助游戲創設解決問題情境。小學生好動,喜歡做游戲。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在玩樂中認識事物,吸取數學知識和經驗,并應用于實際生活。比如,在教學“用人民幣進行簡單計算的解決問題”時,為了提高低年級學生解決問題的興趣,在課堂的導入部分,筆者設下了“飛標投砸”同等面值的人民幣以及“碰碰球”之人民幣單位換算的游戲,以喚起學生對人民幣相關知識的運用。在學生體驗完人民幣單位換算之后,筆者再讓學生模擬生活情境,扮演售貨員、顧客進行買賣,在游戲中加深對人民幣的認知,體驗成功的快樂。所以,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設有趣而符合本課要求的游戲,會讓學生在游戲中感受到成功的滋味,感悟到學習數學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從而更喜歡數學。第三,結合實踐活動創設解決問題情境。操作實踐是手、眼與腦的密切協作活動,是對客觀事物的動態感知過程,是把外部動作思維轉化為內部語言形態的智力內化過程。如:上二年級數學《有余數的除法解決問題》這一節課時,一位老師不急著去出示復習題幫助學生過渡知識要點,而是在黑板上貼出7個西瓜圖片,讓學生每次最多拿走2個,至少幾次把西瓜全部拿走?學生一聽到題目,就炸開了鍋,各抒己見。有的說3次,有的說4次。那位老師立刻讓學生自己動手拿一拿,尋求答案。最終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掌握了本節課的教學內容。由此可見,學生在教師所營造的教學環境中,通過自身的實踐操作而獲得了數學知識,提升自身思維內化的能力。

三、低年級解決問題中有效情境的體現

有效的解決問題教學情境,筆者認為應該充滿著趣味性、挑戰性與現實性。首先,教學情境充滿趣味性,學生就會有強烈的學習興趣,就會自然萌發參與意識,就能順利進入自主學習狀態,積極探索。因此,教師創設的解決問題情境應富有趣味性,要有利于喚起學生探索問題的積極性,促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其次是具有挑戰性。小學生不僅對“好玩”感興趣,也對“有用”“有挑戰性”的數學感興趣。所以我們在創設情境中還應關注學生的數學思考,設法給學生經歷“做數學”的機會,讓他們在開放性、探究性問題中表現自我、發展自我,從而感覺到數學學習是很重要的活動,并且初步形成“我能夠而且應當學會數學地思考”。

在數學教學中創設的問題情境應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把“身邊的生活”引入課堂,再把“數學知識”引入“身邊的生活”。其目的是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數學的真諦,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從而體會數學的價值和力量。

總的來說,在低年級的解決問題中創設有效教學情境,要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征以及日常生活的真實性去開展情境教學。不同的教學內容需要老師選擇不同的表現手段和方式,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有效的真實情境能引發學生產生各種各樣的疑問,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感覺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并在豐富的解決問題情境中高效地學習數學、理解數學、掌握數學。

參考文獻

[1]袁宏.小學數學教學中有效問題情境的創設[J].當代教育科學,2007(18).

[2]李星云.小學數學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云南教育基礎教育版,2007(03).

[3]王文娟,郭彬等.創設小學數學問題情境教學探微[J].林區教學,2008(12).

猜你喜歡
教學情境解決問題
聯系實際 解決問題
助農解決問題增收致富
在解決問題中理解整式
用推理的思考方法解決問題
多種方法解決問題
化難為易 解決問題
微課助力,讓小學語文教學大放光彩
信息技術下的小學語文高效教學探究
新課程理念下的物理課堂情境教學模式芻議
小議初中英語如何創設教學情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