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生為本 抓好小學生的管理工作

2016-05-14 05:09賴伯生
教學研究與管理 2016年7期
關鍵詞:以生為本管理工作小學生

賴伯生

【摘 要】教育以育人為本,管理以學生為本,只有堅持以生為本,抓好小學生的管理工作,才能夠有效地培育出祖國優秀的接班人。本文從“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切入,指出小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并論述實施以生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的實踐研究,培育學生的主體性意識,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能動性和創造性。

【關鍵詞】以生為本;小學生;管理工作

一、“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

1.“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边@就要求我們倡導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變為主動獲取知識。這種由受體向主體的轉變體現了我國教育事業的進步。角色轉變,教師從教學的主宰者轉變為引導者和組織者,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是新課改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有利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在教育與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教師要積極響應素質教育的需求,以生為本,對小學生進行思想引導,以溝通交流的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和遵守相關管理制度。實施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可以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的可能,順應時代要求,服務社會主義事業。因此,以生為本,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基石,為學生營造健康的學習環境。

2.“以生為本”的應用實效

在實施素質教育以來,給我國的教育事業帶來了極大的生命力。在教育管理工作中,要以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為目標。因此,使得以人為本的教育教育思想在小學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實施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是符合小學生心理發展特點,更好地服務于教學的管理理念。小學生心理正處于發育階段,對學校的系統化管理難以適應,很容易出現各種負能量,比如消極情緒、逆反情緒、心理問題等。所以說,實施以生為本是對癥下藥。

“以生為本”的應用成效就是要以符合學生心理特點、以學生樂于接受的形式來展開管理,幫助小學生處理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這樣做一方面吻合當代小學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在現實操作中的可行性很高。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尊重學生的主觀意愿,因材施教、因勢利導,能夠極大地促進學生的個性成長和學校工作的開展。

3.“以生為本”的指導意義

通過開展“以生為本”的管理方式,克服了傳統管理體制的詬病,建立科學的、人本的管理體系,既減輕了學校管理的負擔,又促進了學生的個性成長,還能使教育工作者在思想上會有明顯的進步,引導學生養成自我約束的習慣,改掉學習與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習慣。以人為本對實施學生管理工作的積極意義有三點:其一幫助學生了解自我,準確定位;其二落實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其三促進教育事業的長遠發展。

二、小學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 教師不能有效地進行管理工作

“以生為本”的實施者是廣大的一線教師,他們是這一決策的執行者。有些教師沿用舊有的管理方式,墨守成規,依靠制度專橫管理,沒有重視學生個性發展,片面而形式化地拔高管理質量,增加了小學生的心理壓力;有些教師由于自身的局限性,不能很好地理解素質教育和課程要求,在教育工作者中,盲目施教,不利于學生健康成長……這些都是管理失敗的典型,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教育工作者自身思想意識不足、自身能力有限。

2. 控制式的學生管理難以長效

小學生天性活潑,充滿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很多學校的管理工作者為了應付上級檢查或者裝飾所謂的門面,簡單粗暴地對學生加強控制來達到管理目標,根本沒有體現出“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小學生和管理就像兩個對立的階級一樣,學生只有被迫服從,管理者發號施令,學生不能有效地與管理者直接溝通,造成管理工作與實際情況脫離的尷尬現狀。在這樣的環境下,小學生的天性很容易被抹殺,既不符合學生的發展個性和心理需求,也不符合教育的發展要求。

3. 學校管理模式存在缺陷

學校管理工作的形式過于單一。學校在開展管理工作過程中,并沒有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來進行,而是執行統一的管理制度。這種管理系統并不能滿足小學的管理需求。教師在對新的管理體系進行學習時,以過于局限理論層面,缺乏思想方面的轉變,雖然也會沿用以生為本的管理方式,但只是照貓畫虎,沒有完全領會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增大了學校運行期間的管理任務艱巨程度。

三、實施以生為本的學生管理工作

1. 以師生間的情感溝通為主

以情感溝通為主的民主管理,能夠增進師生之間的友誼,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展開。溝通是以生為本的行為體現,如果管理體系中存在不平等現象,這樣的管理就是失敗的管理。執行統一制度很難保障達到預期效果,但針對不同班集體現狀差異對制度做出調整,實現公平公正的學生管理計劃。管理工作者要與小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學生的內心需求,與一線教師溝通,征求他們的實踐意見,適時適當做出調整和改善。

通過溝通,能夠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傳統的管理模式束縛學生,限制孩子的個性發展,讀死書、死讀書。以生為本的管理理念是伴隨素質教育而被提出和應用,教育的內容更加開放,管理模式個性化,以學生發展為終極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了解其想法,尊重其感受。管理者要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理解、關心和愛護,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開展學生管理工作,而不是用校規校紀和教師權威去壓制學生。

2. 輔以學生個性的發展

以個性化管理為主要模式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教育不可以抹殺學生的天性,尤其是在小學生管理工作開展期間,要注重對學生個性的培養。除系統化的學習之外,要致力于協調好小學生學習任務與興趣愛好兩者之間的關系,避免因興趣影響學習、因學習而耽誤興趣的現象發生。教師也要積極的鼓勵學生展現個性,同時更要注重團隊意識的培養,避免出現學生過于追求個性而無視集體規章制度。因此,應該要求小學教師建立起以學生為本,服務學生的意識,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的發展情況,幫助學生建立自我意識,挖掘其自主性,使其得到更好的成長。

3.“以生為本”在小學生管理中的應用

(1)樹立人本思想,轉變管理理念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只有轉變思想觀念,才能從根本上打破教學管理的僵局。學校領導是教學管理工作制度的制定者與推動者,也是教學評價的承擔者,若想實現教學管理模式的改革,需要學校領導轉變思想觀念,學習以人為本理念,理解其實用價值與人文價值,將人本思想滲透至實際管理工作中,尊重師生,尊重發展,尊重規律。

管理的本質是服務,學校領導應提高思想覺悟,在制度的建立過程中應善于聽取意見,了解來自家長、學生、教師多方面的需求,實現更好的管理,更好的服務。

(2)明確目標,實現管理內容轉型

在以人為本理念下,學校的管理目標應該與教師相統一,與學生全面發展相一致,不是單純地追求學生成績與升學率,而是要著眼于教師、學生的發展,挖掘教師個人才能,實現個人價值為目標。在學生的管理工作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遵循人的認知發展與學習提升規律,切記拔苗助長。

(3)家校協作,開拓學生的管理工作

家庭教育是學生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教在學校,育在家庭”,在對待學校教育的基本觀點上,應重視學校教育;其次,學生的個性成長多半來自家庭教育,要通過父母來完成;最后,家長要配合學校的管理工作,對學校的管理工作實時反饋,幫助學生成長,還要對學校管理工作存在的問題提出寶貴的建議。

4. 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和監督機制

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和監督機制是完成管理工作的必要條件。在對小學生開展管理工作時,要摒棄形式化、程序化的管理形式,營造一個公平、自由、的管理環境,不輕易否定參與者的想法,提倡工作的積極態度,讓這種自由、自主、積極的態度延伸到教師對學生的教育過程當中,形成一種“學校在管理教師過程中尊重教師、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尊重學生”的文化管理模式,打造一種以人為本的管理氛圍。

四、總結

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堅持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是整個教學活動的主體。毋庸置疑,在當下乃至以后的發展中,需要學校管理者、教師和家長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堅持以生為本,共同抓好學生的管理工作,積極調整和改善管理策略,才能保障將今后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夠做得更好。

參考文獻

[1]張玉.人本視角下的小學生管理問題探析[J].高考:綜合版,2015(04).

[2]崔桂芬.以人為本理念指導下小學生管理工作探討[C].世紀之星創新教育論壇,2016.

[3]李國威.淺談以人為本理念下的小學教學管理[J].中國校外教育,2015(10).

猜你喜歡
以生為本管理工作小學生
青脆李、脆紅李周年管理工作歷
怎樣培養小學生的自學能力
做好初中班級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體育教學模式探索
論強化基礎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職教語文教學新模式
淺談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為本”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我是小學生
對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非常小學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