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砂糖用于肛腸疾病術后慢性難愈合性傷口換藥的臨床研究

2016-05-14 06:11鄒彪楊向東
醫學信息 2016年6期
關鍵詞:白砂糖換藥

鄒彪 楊向東

摘要:目的 觀察白砂糖用于肛腸疾病術后慢性難愈合性傷口換藥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5 年3月~ 9月60例肛腸疾病術后切口久未愈合的患者隨機分成試驗組及對照組各 30 例,試驗組 30 例給予白砂糖換藥,并與 30 例采用紫草油紗條換藥的患者(對照組)進行療效對比。結果 試驗組療效明顯優于對照組,創面愈合時間較對照組也明顯縮短。結論 白砂糖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收斂效果,能明顯改善創面肉芽生長程度,加快創面愈合。

關鍵詞:白砂糖;肛腸疾??;慢性難愈合傷口;換藥;濕性愈合

慢性傷口是指愈合時限延長、不能正常自愈而需要借助外力才能愈合的傷口[1]。臨床上??梢姷揭恍└丿?、肛周膿腫、肛裂甚至痔等肛腸疾病在手術后分泌物明顯減少的情況下,傷口愈合到一定程度后傷口愈合緩慢;或傷口不愈合,需用刮匙搔刮使肉芽新鮮以促進傷口生長愈合等情況。這類傷口多會給患者帶來一些心理和經濟上的負擔,給醫生帶來很大的壓力。2015 年3月~9月,我們對60 例肛腸疾病術后慢性難愈合傷口患者應用白砂糖進行創面換藥,效果明顯,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選擇 2015年 3月~9月在成都肛腸??漆t院行肛瘺、肛周膿腫、肛裂、痔手術后形成慢性傷口的住院病例,所有病例均無合并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影響傷口愈合的疾病。其中肛瘺手術23例,肛周膿腫手術21例,肛裂手術14例,痔手術2例,不同手術后的患者根據手術創面的大小、切口數目細分成組,各組患者再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試驗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齡18~67歲,平均41.3歲。對照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21~73歲,平均40.6歲。術后所有患者均常規使用左氧氟沙星0.6g,1次/d,連用3~5d預防感染。術后常規將創口充分暴露,便后生理鹽水沖洗,用 0.5%碘伏溶液清洗傷口,并清除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局部用雙氧水沖洗,再用黃連油紗條濕敷引流,傷口紅腫有分泌物流出者取細菌培養,根據細菌培養結果選擇適當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對于以上傷口均換藥至創面肉芽組織生長緩慢,呈粉紅色或淺紅色,無膿液,且分泌物少,觸之不易出血。

1.2方法

1.2.1試驗組 取優質潔白透明的白砂糖少許,平鋪于無菌方盤內,在紫外線燈下照射消毒 30min,采用生理鹽水棉球擦去切口上的分泌物,用0.5%碘伏棉球消毒完畢后,將適量白砂糖均勻平鋪于切口創面上,外用無菌紗布覆蓋包扎。若發現壞死組織或不健康的肉芽,先予以清除。對于傷口較深,且無明顯分泌物者,用白砂糖填滿后敷蓋。每日便后換藥。

1.2.2對照組 除繼續用黃連油紗條代替白砂糖完全填滿傷口外,其余傷口處理同試驗組。每日便后換藥。

1.3統計方法 本研究數據使用 SPSS17.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肉芽生長時間、創面愈合時間采用 t 檢驗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以P<0.05示差異有顯著意義。

1.4療效觀察 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創面分泌物的減少和消除情況、創面色澤及是否出血、創面換藥次數、肉芽生長情況、創面愈合時間。

2 結果

試驗組肉芽生長優于對照組,且創面愈合時間明顯也比對照組快,見表1。

3 討論

肛腸疾病術后大多為開放性創面,加之肛門解剖位置和生理功能的特殊性,術后創面不易保持干燥、清潔,易致創面感染,創面換藥較難,愈合時間較長。肛腸疾病手術切口屬II類切口,以II期愈合的方式進行修復,修復過程分為三個階段:炎癥期、纖維增殖期、上皮覆蓋期,全程約11~30d。其中纖維增殖期對創面愈合有著重要作用,約需5~20d。因此,當切口從炎癥期進入纖維增殖期后,如果換藥處理不恰當,創口易感染,致肉芽組織老化,生長緩慢,創面愈合時間延長。

傳統醫學認為,白砂糖味甘、性平,歸脾、肺經,有潤肺生津、止咳、和中益肺、舒緩肝氣、滋陰、調味、除口臭、療瘡去酒毒、解鹽鹵毒之功效。其作為藥物外敷治療瘡瘍,歷史悠久,首見于《唐本草》。明·李時珍《本草綱目·果部沙糖下》,稱 "以蔗汁過樟木槽,取而煎成…如霜者為糖霜?;睡?,水化沙塘一碗服,并涂之"[2]。清·王清任在《醫林改錯》中就有關于砂糖作為外用藥的方劑記載,該方名為"木耳散","治潰爛諸瘡,效不可言,不可輕視此方,木耳一兩(焙干研末),白砂糖一兩(和勻),以溫水浸如糊,敷之縛之"[3]。楊永良在《中醫食療學》中也記有白砂糖可用于水火燙傷、潰瘍不斂等,單用外敷即效[4]。慢性難愈性創面,病程遷延日久,正氣虧虛,生機不旺,肌肉難以復生。白砂糖性甘平歸脾,脾主肉,助生肌,用于潰瘍為補益之法,符合中醫扶正祛邪的治則,故能生效。

現代認為,白砂糖主要成分是蔗糖,蔗糖是由一個果糖分子和一個葡萄糖分子構成的雙糖。白砂糖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效果,能明顯改善創面肉芽生長速度,加快創面愈合。本試驗組運用白砂糖于肛腸疾病術后慢性難愈合性傷口換藥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蔗糖在創面很快變軟,溶化形成糊狀糖漿,覆蓋于傷口表面,為傷口的愈合提供一個濕潤的環境,符合現代濕性愈合理論,其原理基于:①有利于壞死組織和纖維蛋白的溶解,達到自溶性清創效果;②維持傷口局部微環境的低氧狀態,相對低氧環境下,成纖維細胞生長速度最快,并刺激巨噬細胞釋放多種生長因子,使血管形成加速,從而加速肉芽組織的形成,使傷口愈合時間縮短;③濕潤的環境下能保持細胞和酶的活性,有助于傷口的愈合,同時,細胞在濕潤的環境下更能快速移行;④促進多種生長因子的釋放如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轉化生長因子、成纖維生成因子以及白介素-1等,這些生長因子對傷口愈合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它既能刺激成纖維細胞的增生,而且也是巨噬細胞、中性粒細胞和平滑肌細胞的化學趨化劑;⑤降低感染的機會。概括地說,白砂糖用于肛腸疾病術后慢性傷口的主要機理在于: ⑴粘連作用:滲出的液體有助于創面間粘連,進而消滅無效腔,有利創面肉芽的生長,且紅潤健康; 有利于上皮細胞的移行,傷口修復加快,病程明顯縮短,有效率極高;⑵抑菌、滅菌作用:白糖具有高滲性,細菌不能在高滲的環境中繁殖生長,在此環境中易發生脫水死亡,達到了抑菌和滅菌的作用,降低了局部肉芽組織的充血水腫;⑶營養作用:糖參與機體物質代謝,有利于細胞外基質中各成分的形成,可增強局部營養,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創面新生肉芽組織生長,成纖維細胞迅速合成,加快創面愈合。另外白砂糖不會黏附在傷口,換藥時可明顯減輕患者痛苦,加上取材容易且價廉,行之有效,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胡愛玲,鄧云珍,等.慢性傷口護理的誤區[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2):178-179.

[2]李時珍.本草綱目(第3冊)[M].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1977: 1890-1891.

[3]王清任.醫林改錯[M].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1966:47.

[4]楊永良.中醫食療學[M].北京: 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1999: 118.

編輯/哈濤

猜你喜歡
白砂糖換藥
Safety and feasibility of modified duct-to-mucosa pancreaticojejunostomy during pancreatoduodenectom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
貼膜固定法換藥在壓瘡治療中的應用
自制負壓吸引聯合濕性換藥在中小面積燙傷中的應用效果
日式時尚吐司
雪花蠟燭杯
換藥處置架在行負壓引流術糖尿病足換藥中的應用
加強黨建 換湯又換藥
剖宮產術后淺表傷口愈合過程中使用白砂糖的效果觀察
濕性敷料用于感染傷口換藥的效果觀察及護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