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兒語”育兒不可取

2016-05-14 09:05王忠民
甘肅教育 2016年5期
關鍵詞:兒童幼兒語言

王忠民

我們經常強調,在兒童的教育中,一定要確立兒童立場,讓孩子盡情享受童年。要以兒童為教育的出發點,經常用“兒童的大腦”思考問題,用“兒童的視角”觀察世界,用“兒童的情感”體驗人生,走進兒童特有的精神世界,傾聽兒童,了解兒童,尊重兒童的決定和選擇,無疑,這是我們應堅持的教育原則。但這是不是意味著,在兒童語言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刻意用“兒童的語言”——即“兒語”來引導孩子語言的發展呢?

答案是否定的。什么是兒語?孩子剛學說話時常會以單音節重復的詞語來表達訴求,如,“飯飯”、“燈燈”、“抱抱”等等,這種語言現象稱之為兒語。兒語是幼兒語言發育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是語言能力低下的一種表現。大人聽到剛會說話的孩子講兒語時,覺得很好玩,會不由自主學著孩子的樣,也用兒語來同孩子說話,好像顯得又萌又親似的,其實這是不可取的,這種低水平的語言交流并不利于孩子語言的正常發育。

但環顧四周,無論在家庭教育,還是在幼兒園教育中,都普遍存在著慣用“兒化語”的現象。老師習慣于對幼兒慢聲細語:“知道了嗎?”“好不好呀?”家長們更是怕自己的話不能被孩子理解,或者故作親昵,對孩子說一些諸如“睡覺覺”、“吃飯飯”、“擦香香”之類的話。以為這樣說孩子容易懂、容易學,其實,這種理解完全是錯誤的。據專家研究發現,幼兒的大腦發育很快,他們的求知欲很強,學習語言的積極性也很高。對周圍環境中的語言刺激,他們能表現出特有的敏感性和主動性。比如,2歲的孩子就可以學記電視廣告,并能一段一段的背誦。而我們往往低估了孩子這種驚人的語言學習能力。孩子說話常常很逗,令人捧腹。比如,寶寶早晨貪睡,當太陽照到臉上時,他會叫: “把燈關掉!把燈關掉!”告訴他是太陽后,又會不耐煩地叫: “太陽關掉!”再比如,寶寶拔了牙回到家里,父母問他: “牙還疼不疼?”孩子的回答會笑翻一家人: “啊呀,牙齒被留在醫院里了,我不知道它疼不疼??!”孩子正是以這種如同“天語”的表達創造著美好,帶給家人甜蜜的愉悅,也正是在這種絢爛多姿的語言刺激中潤澤心靈,陶冶性情的。

如果父母對孩子總是使用他們早已習慣了的“兒語”,讓他們習慣于無需多做努力的語言環境,則會:

1. 孩子潛在的智力得不到激發,長期下來,潛在能力也會因長期壓抑而難以發揮。

比如,說夏天的天氣熱,不光要對孩子說“夏天天氣真熱”,還要對他們說成人豐富多彩的語言:“天氣熱得喘不過氣來?!薄盁岬萌撕沽鳑驯??!北M管孩子一時不怎么明白,但這樣能喚起幼兒的聯想,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發揮其潛在的語言能力。

2. 經常用“兒化語”和孩子交流,孩子會從中發現成人和自己說話與成人彼此之間說話是不一樣的,幼兒無形中感知到自己是個小孩。一旦孩子習慣了用兒語來說話時,他們以后就很難擺脫兒語的束縛。比如,在稍長大些以后,還是用兒語來和同齡孩子交流,在同伴中顯得很幼稚,像個長不大的“寶寶”,甚至產生自卑、怯懦等不良性格特征,影響心理的健康發展。

因此,家長及幼兒園教師在與剛會說話的孩子交流時,千萬不要“裝嫩扮萌”,一味地順著孩子來說話,更不能用兒語來教孩子。比如,看見汽車來了,不能對孩子說:“看,嘀嘀來了?!闭_的方法應該是教孩子這樣說:“看,汽車來了,一輛紅色的汽車?!币獜娬{你教給孩子的是“汽車”。以后看見汽車后,可以問孩子“這是什么”,讓孩子自己認知并說出來。我們應該像對大人說話一樣和孩子交談,除了那些抽象的專有名詞外,對于一般的日常語言和書面語言,父母在與孩子的對話中完全不必避開,這樣會逐步把規范的語言教給孩子,日漸豐富孩子的語匯。長此以往,孩子在多彩的生活情境中會自然領悟,由機械記憶逐步達到理解記憶,最后熟練運用。

我們應該明白,兒童的語言空間是其精神空間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假如長期將孩子局限于兒語的境地,會使兒童的語言之泉因得不到汩汩而來的活水滋養而枯竭,錯失語言勃發的良機。兒語的單調、重復,使孩子的語言觸角基本被局限在盥洗、飲食等生活場景中,而簡單、膩味的單音節重復語因言語模式缺新意、缺豐富、缺創造、缺時尚,大大限制了孩子語言的生成、創新與發展。

教會孩子規范的語言,讓他們在起步之時,就學會和世界平等說話,從容表達。

猜你喜歡
兒童幼兒語言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讓語言描寫搖曳多姿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累積動態分析下的同聲傳譯語言壓縮
留守兒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