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結文章知己 建有效課堂

2016-05-14 02:07王英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學習方法教學內容

王英

【摘 要】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結成文章知己。綜觀當下中學語文教學,許多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并沒有關注學生,把學生的因素充分考慮進去,造成語文課堂效益低下。本文在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指導下,從學生需求的角度出發,結合具體教學案例,就如何優化課堂形態、教學內容、學習方法來提高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了研究和探索。

【關鍵詞】文章知己;課堂形態;教學內容;學習方法

許多中學語文教師常常有這樣一種無奈與困惑,就是自己教得辛苦,學生并不領情,課堂效益低下?!罢娼逃切男南嘤〉幕顒?,唯獨從心里發出來,才能打動心靈的深處?!碧招兄壬慕逃枷胫赋隽水斚轮袑W語文課堂危機的根源所在:教師自己花的工夫太多,卻沒有真正把學生裝進心里去,這樣的教學活動自然就不能在學生那里得到積極的回應。教師往往根據教參教輔,把教案寫得過豐富,把課件做得過精致,把課堂抓得過“自己”;教師往往本著“考什么就講什么,怎樣考就怎樣講”的教學觀念,把文質兼美的經典文本當成備考材料;教師往往謹記“傳道受業解惑”的使命,把“傳”“受” 這規定教師職責的思想,錯誤地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和流程,把質疑解惑為點綴;卻很少把學生的因素充分考慮進去。教師會有這樣的教學行為,正是因為沒有把語文教育當作師生心心相印的活動來理解。教師不能和學生結成文章知己,那么教師教得再辛苦,也無法在心里喚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難免會出現剃頭擔子一頭熱的教學局面。

語文課堂是由語文教師帶領下的一群生龍活虎的學生、專家視界中的一流文章和教室這個特定時空所構成的一個特殊的生態場。這里最活躍的因子是學生,最值得關注的因子也是學生。要提高語文課堂的有效性,必須充分關注學生、尊重學生,考慮學生真正的需求,讓師生結成文章知己。

一、構建平等自由的課堂形態

陶行知先生曾對教育提出了六個“解放”的要求:解放眼睛,讓學生會看,會觀察;解放頭腦,讓學生會想,會思考;解放雙手,讓學生會做,會操作;解放嘴巴,讓學生會說,能發表獨立見解;解放空間,擴大學生認識的眼界;解放時間,多給學生個體學習的機會。這種“解放”思想,無疑從尊重人生出發,為學生的學習發展呼吁更多的自由。而教學活動實際上也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活動,這種交往意味著人人參與,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總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倍茏寣W生的思想精神找到自由與平等的課堂、能讓學生去發現、研究、探索的課堂,應該就是開放、民主、生成的課堂。對話者就可由此達到精神的相遇、理性的碰撞、心靈的回應、視界的融合,從而開啟學生的智慧,讓他們獲得知識與掌握知識的方法。教師要淡化課程執行中的預定性和統一性,注重對話過程的再生性與多樣性,不以有限的結論鎖定無限的對話空間。教師要隨時關注學生,關注學生圍繞文本學習的狀態、變化、發展,關注學生走進文本時的障礙、痛苦、焦慮,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來有序組織學生的課堂學習,并及時捕捉課堂互動時產生的有探究價值的新信息、新問題,重新調整預設方案,重組信息傳遞方式,把師生互動和探索引向縱深,使課堂再產生新的思維碰撞和交鋒,促進教學不斷生成和發展。

來看個課例:聽完配有淡淡的憂傷樂曲的蘇軾的《記承天詩夜游》,四周一片寂靜。教師詢問大家的感受,一位學生沒有感受到悲傷或傷感、失意、豁達,而是說“很浪漫”,引得哄堂大笑。當時,該教師不僅沒有避開這個敏感話題,反而順著它讓學生體會了一番。他先讓學生們傾述了對“浪漫”一詞的理解,又讓學生們找到課文中能讓人產生美妙感覺的句子。學生們找到了“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這些與他們腦海里的“浪漫”搭得上邊的景致,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漸漸理解了面對被貶黃州如此落魄的現實,還有如此閑情去吟詠風月并能寫出如此純凈清雅的文字,這樣的人必是一個浪漫之人。當教師再次讓學生發表自己對“浪漫”的新的理解時,一個充滿了人文主義精神的觀點脫穎而出:原來浪漫不只是風花雪月,浪漫還可以是一種性情,一種風骨,一種靈魂的詩意寄居,一種灑脫的生活方式,甚至更多。

課例中教師抓住課堂雜音,因勢利導,把學生“脫軌”的思維引導到有價值的發現上來。這樣的課堂明確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幫他們搞清不懂或錯解的問題,幫他們深化淺有所得的東西,使之從接受走向建構,是真正有效的課堂。

二、確定尊重學情教學內容

課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課程發展是人的發展。如果課程內容對學生來說沒有什么個人定義的話,學習就不太可能發生。只有允許學生探究自己所想、所關心、所感興趣的問題,真正意義上的學習活動才可進行。

因此,要使學生想學樂學,首先教師要面對現實,回到語文教學的根本。多年來,中考的巨大壓力,使得語文課堂被套上了沉重的枷鎖,教師似乎無能為力,只能圍繞考試來講,但現實卻是“講有盡時,考無止境”。這樣,學生既對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提不起興趣,學不到東西,也考不出成績。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培養“具有獨立閱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課堂不應是單純應對考試的課堂,而應是促使學生成長和主體建構的課堂。深入挖掘教學資源的內在價值,努力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的生命得以豐滿,人格得以健全,并具備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教師應尊重學生的認知規律,尊重不同地域、不同個體的學情差異,對教材內容作適度取舍,使其與學生的認知水平、興趣愛好及發展需求相適應。陶行知先生也說過,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實踐證明,教師尊重學生學情而確定的教學內容,會影響到學生學習語文的效果以及決定進行何種任務的后續學習。所以,教師不能做教材的奴隸,應堅持以學定教,靈活自主地處理教材。在教學綜合性學習《到民間采風》去時,發現教材“課堂活動”里的內容“與‘吃有關的詞語”雖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但地方文化特征不明顯,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特別是地方文化對語言的影響體會不深刻。鑒于我校外來學生較多,我在教學中加入“認鄉語,學文化”的環節,對照著亮出普通話和地方俗語,讓學生在讀讀說說中歸納地方俗語的特點及其成因,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讓學生深刻領會到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緊密聯系,感受到家鄉方言的親切與魅力及地域文化的豐富內涵,激發了他們熱愛家鄉的感情,也帶動一部分學生去為探究方言做更多的搜集整理工作。教學也就這樣達到了有效性。

三、突出充實有效的學習方法

教學的核心不是目標的達成而是學生的發展,而學生的發展是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實現的。新課標從“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方面出發來設計,“知識和能力”體現了語文學科工具性的特點,“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體現了語文學科人文性的特點,而這兩點要靠“過程和方法”來實現。也就是說,目標的實現不應是“傳授與接受”的單一走向,而應是學生用一定的方法在學習過程中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獲取知識培養能力、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方法至關重要,它既是對已有方法的繼承發揚,又是對新方法興致勃勃的探求和創新。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苯處熞谧非蠼虒W民主的基礎上講究有力的方法指導。

來看兩位教師對《唐雎不辱使命》不同教學的片斷:

(1)師:先來聽示范朗讀,看讀得好不好。

(播放錄音。多媒體投影:朗讀課文,注意字音和停頓。)

師:讀得好不好?

生:好!

師:我們也一起來模仿錄音讀一遍。

(生齊聲朗讀)

(2)師:布置預習時,我要求同學們反復誦讀課文,認真閱讀注釋,理解課文大意?,F在請四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四個段落,其他同學看看他們的誦讀有沒有體現文言文誦讀的特點和基本要求。

(指名四位學生誦讀。)

生1:讀文言文要注意斷句以及字音和現代文的不同。這一點他們已經做到了,可是讀得不是很流暢。

師:這位同學強調了文言文誦讀要注意字音和句讀,這的確是文言文誦讀的基本要求。不過,僅僅如此還不夠,還應該能讀出文言文特有的情味(板書:情味),也就是通過誦讀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出文言文特有的魅力。下面請大家先聽一遍錄音誦讀,再聽我誦讀。然后請作一個比較和評價,看怎樣誦讀更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聽課文錄音。教師誦讀課文。)

生2:我更喜歡老師的誦讀,因為我感覺這是唐雎對秦王說的話,您的誦讀體現了他對所作所為的憤怒以及他激動的心情。

師:憤怒,激動、生氣?

生2:對。

生3:我也認為老師讀得好,因為您抑揚頓挫比較明顯,而錄音里好像比較平,比較柔。

生4:我覺得還是平靜一點比較好。畢竟面對的是秦王,如果他怕掉腦袋的話,應該平靜一點吧。

師:唐雎怕掉腦袋嗎?秦國是一個大國,秦王屢次相逼,并以天子之怒相威脅,唐雎屢次冒犯,惹得他非常不滿??墒翘砌戮褪遣慌?,要“伏尸二人,天下縞素”,以死相逼,終使秦王詞窮色撓。大家想一想,在這樣的背景下可能“平靜”嗎?

生:不可能。

師:要做一個出色使臣,首先要有滿腔的忠誠,對國君,對國家;同時,又要特別的才智與勇氣,才能臨危受命,不辱使命?,F在我們來看看如何才能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情味。除了感情基調的把握、字音的準確,還要把握文章語言的特點(板書:語言)。請同學們再次誦讀課文?!?/p>

兩個教學片斷一比較,我們單是從時間上就能看出后一位教師指導誦讀訓練的充實。細看之下,后者不僅對學生已有的文言文誦讀方法作了一番鞏固,還能具體引導學生如何進一步在朗讀中正確把握文章的情味。這種學習方法的指導是教師所需的,也是學生所要的。

生活的本質不是旁觀,而是參與,學習也是這樣。把語文課堂還給學生,一切以學生為本,關注與學生的契合,“發現他們心中能響應我們召喚的那一隅”,與學生結成語文知己,這樣語文教學才能真正提高效益。

參考文獻:

[1]袁健,張琳.《兩節文言課堂教學實錄的微格對比分析》.《語文教學通訊》,2010年第2期

猜你喜歡
學習方法教學內容
“啟蒙運動”一課教學內容分析
中職計算機基礎知識教學心得
高中數學教學方法淺析
論高中物理電路知識的學習方法及解題思路
小學語文低段識字教學的意義及學習方法
“清末新政”也可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
線性代數課程學—研—用教學內容及模式探索
精心設計教案 重構教學內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