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班語言活動中“語境”的有效運用研究

2016-05-14 04:11徐靜燕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有效運用語境

徐靜燕

【摘 要】語境是指教師通過利用語言、事物等,讓幼兒如置身于真實的環境、情節中,與事物進行直接的互動,運用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我們通過再造教材的“情與境”、給幼兒機會“入境入情”、營造適度語境,激發幼兒有溫度的語言表達。語境下的中班語言活動凸顯了幼兒在情境下的“自動、自主講”,為幼兒的“說”提供了物質和心理支持,創造了說的機會,說的更為形象、生動,逐漸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語境;中班語言;有效運用

語言活動中的“語境”是指教師通過利用語言、事物等,讓幼兒如置身于真實的環境、情節中,與事物進行直接的互動,讓幼兒在‘身臨其境中自然地把知識和情感聯系起來,從而運用語言,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它強調了“情境”的重要性,凸顯了幼兒在情境下的“自動、自主講”,情境下的語言學習符合中班幼兒的具體形象性思維方式,為幼兒的“說”提供了物質和心理支持,創造了說的機會,讓幼兒愿意說,逐漸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為了讓語言發展關鍵期的中班幼兒能更充分的說,說的更精彩,我們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語言教學的實際,在語言活動中嘗試了利用“語境”,促進活動的有效性。

一、再造教材故事的“情與境”

“正”是指正確和正向。在教學準備中我們首先要分析教材,讓教材的內容適合幼兒的學習特點,迎合幼兒的需要。

1.適當創變故事情節,突出正能量“情節”

作為故事教學中最重要的部分——故事,它的本身應具有情境性,給予幼兒正確的學習、生活導向。故事教學是一種能動的教學活動,是對作品再現的生活及作家在作品中表現的審美認知進行再創造和在評價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幼兒的發展需要對作品進行適當的處理,對故事情境進行再創造,讓幼兒更容易理解,提高教學的效果。

中班語言活動《露水蘑菇》(以下稱為“活動”)是中班上主題“香香的蔬菜”中的一個語言活動。故事本身的語言較為平鋪直敘,語言元素的不夠突出,故事情節變化更為復雜,不易被幼兒理解。為了讓故事情境更為適合中班幼兒,所以在尊重原著的基礎上,對故事本身進行了一定的增減:1.弱化了小兔子不愛吃蔬菜(第一段)部分。在實際教學中我們發現,當我們按原著展現情境時,孩子們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小兔子的那句:“我不愛吃!”我們需要傳遞給孩子的是正面的導向,而非負面,所以進行弱化處理。2.豐富了小兔子勞動的情節:故事中原版:“說完,就在菜園子里松土、拔草,勞動起來?!蔽覀儼褎趧忧楣澵S富為“松土、拔草、澆水、捉蟲?!睘轶w驗勞動的辛苦埋下伏筆。

2.以“境”奪人,突出難點情節

《綱要》指出:“要充分發揮好教具的作用?!睂τ诰唧w形象性思維的中班幼兒,色彩鮮明、形象突出、簡單易懂的圖片更易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我們把“活動”的內容設計成5張由紅、黃、藍、綠為四種純色為主色調的圖片,從外觀上吸引幼兒的眼球。其次,我們把教具設計成可操作。在第二張掛圖(兔媽媽問小兔要不要吃蔬菜)部分,配合了立體的三盤蔬菜,幼兒端著盤子,瞬間變成了‘兔媽媽,實地的操作,更易于幼兒描述,讓幼兒講述更有真實感。

在理解小兔子勞動艱辛的掛圖中,我們把所有工具和操作物品進行了可插塑處理,增加了活動的趣味性。教具的情境化,從根本上避免了教師的說教,讓幼兒在觀察、操作中習得知識,提升語言閱讀、理解能力。

二、給幼兒機會“入境入情”

我們把故事表演、角色游戲等形式引入語言活動中,讓幼兒通過實地的表演進行情節體驗。情節體驗主要通過角色表演來實現,角色表演分為角色扮演和角色體驗兩類。

1.角色扮演

它是人和人,在情境中產生的互動。幼兒利用道具扮演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與故事中的事物進行互動,重現故事情節的過程。各種背景、環境的打造,道具的使用都創設了語言學習的機會,讓中班幼兒在模擬情境中,生動運用語言,優化語言能力。

如“活動”中,為了讓幼兒更加深入的了解青菜、蘿卜、香菇,我們請幼兒扮演兔媽媽,教師扮演兔寶寶,請幼兒給兔寶寶介紹這些菜。

2.角色體驗

角色體驗相對于角色扮演來說,它是對于事物的單項行為,是人與境的互動。在語言活動中,經常有一些幼兒不易從字面去理解的內容,我們可以讓幼兒融入故事情境中,讓幼兒通過體驗,從而真正理解其內在的含義。如:提前體驗拔草的艱辛。

三、適度語境,激發有溫度的語言

語言活動中,教師的語言直接影響著幼兒的表達,我們要用適度的語境,激發幼兒有溫度的語言。教師的語言是指在語言活動中所說的話語。德國的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慧也曾經指出:“教育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鄙虾L丶壗處煈试普f:“語言表達是需要情境的,語言也是有溫度的?!边@都說明了教師的語言應富有情境性,教師應運用情境性的語言引領著幼兒去學習、表達。

1.適度的語境營造為幼兒有溫度表達作鋪墊

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指南》中指出:“對幼兒講話時,注意結合情境使用豐富的語言,以便于幼兒理解。教師表達時要注意語氣、語調,讓幼兒感受語氣、語調的作用?!苯處熡蒙鷦有蜗?、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營造出相應的語境,激發幼兒傾聽的興趣,促進了幼兒語言的理解。這種有語境的教師語言更易被幼兒接受與模仿,從而不斷推進幼兒園語言能力的提升?;顒又?,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語調,聲情并茂的方式講述了小兔從對蔬菜的不接受、期待、津津有味,讓幼兒情不自禁。

語境適度而言怡于發: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倍颊f“人小情多”,面對幼兒,我們要“以情動人”,用賦予情感的語言去感染幼兒,讓他們有感情的說?;顒又欣猛脣寢屆鎸M園青菜、蘿卜、蘑菇時的興高采烈和為寶寶做美食的滿懷期待的情緒描述,自然地激起了幼兒回憶日常生活中媽媽辛辛苦苦準備的沒事,烘托出青菜、蘿卜、蘑菇的美味。有了這樣的鋪墊,在接下來的為哄兔寶寶吃蔬菜環節,孩子們自然地投入媽媽的情感中。

2.問題互動語境設置,促進幼兒語言表達的效度

問題是語言活動的重要部分。教師對于語言活動中的問題情境進行.有效設置,能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掌握活動內容,拓寬思維,培養幼兒積極主動地學習態度。

推進式的問題情境:我們要根據語言活動的內容和目標,精心設計問題情境,有計劃、有遞進地拋出問題,讓孩子隨著問題情境的推進,思維不斷延伸,順水推舟式地完成活動目標,促進語言表達的有效性。

如“活動”中,我們把問題分成了三個層次,進行了推進式的問題情境設置:第一層次(蘿卜):“媽媽端著蘿卜來到小兔子面前會怎么說呢?”讓幼兒隨意說,愿意說。第二層次(青菜):“小兔子說‘我想知道它長的怎么樣的?”重點描述外形;第三次層次(蘑菇):“我還想知道它是什么味道的?”請幼兒增加味道的描述,嘗試完整連貫描述。

懸念式問題情境: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焙⒆拥暮闷嫘膹娏?,對于不為所知的事物、事物,有著與生俱來的探知欲。語言活動中教師巧妙地設置有懸念的情境,給予了幼兒想象空間,促進了語言的邏輯性。

中班語言活動中“語境”的設置,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語言的熱情,使語言學習和表達更有趣味性。多種情境下,充分調動了教師與幼兒、教具與幼兒的互動,讓幼兒在愉快、輕松的氛圍中自主的學習、表達!

參考文獻:

[1]《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

[2]《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解讀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

猜你喜歡
有效運用語境
創作與做夢:精神分析語境下的“植田調”解讀
小學體育教學中游戲的有效運用
消毒供應中心護理教學中PBL的有效運用探析
探究興趣教學法在初中體育教學中的有效運用
情境教學法在語文課堂中的有效運用
語言學習中語境化的輸入與輸出
跟蹤導練(三)2
論幽默語境中的預設觸發語
試論當代語境下段維的舊體詩
話“徑”說“園”——來自現象學語境中的解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