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導管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

2016-05-14 05:02何毅剛
醫學信息 2016年5期
關鍵詞:先天性心臟病探討分析推廣應用

何毅剛

摘要:目的 探討分析經導管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68例,均符合行導管介入治療條件,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患兒術后3 d、30 d、90 d以及1年隨訪指標情況進行總結,隨訪具體內容包括:體檢結果、超聲心電圖結果以及心電圖結果等。結果 所有患兒平均手術時間為(116±36)min,平均曝光時間為(27.8±9.2)min,住院平均時間為(8.2±2.3)d。隨訪結果顯示,所有患者術后無并發癥發生記錄,無死亡病例?;純悍块g隔缺損(ASD)封堵后最大右心室壓力,術后較術前有明顯改善(P<0.05);且患兒動脈導管未閉(PAD)封堵后,左心房內徑、舒張期左心室內徑以及收縮期左心房內徑,術后均較術前明顯降低(P<0.05)。結論 采用導管介入治療患兒房間隔缺損(ASD)以及動脈導管未閉(PAD)等先天性心臟病,臨床療效顯著,具有創傷面積小、恢復出院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以及安全可靠等諸多優點,具備臨床推廣應用價值。

關鍵詞:導管介入;先天性心臟??;探討分析;推廣應用

先天性心臟病是由于胚胎發育過程中,因心臟以及大血管的形成障礙或發育異常引起的解剖結果異常,或出生后應自動關閉的通道未能閉合的情況[1]。先天性心臟病臨床上較為常見,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該病癥的發生率占新生嬰兒0.5%~1%。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水平的提高,醫療技術也隨之迅速發展[2-4]。因介入技術具有創傷面積小、恢復出院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以及安全可靠等諸多優點,臨床得以廣泛應用,尤其是在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中。為進一步了解,經導管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的臨床療效,我院選取自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68例,經嚴格篩查和鑒定,均符合行導管介入治療,現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自2014年6月~2015年9月收治的先天性心臟病患兒68例,經嚴格篩查和鑒定,均符合行導管介入治療,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68例患兒中男33例,女35例,年齡3~15歲,平均年齡(11.6±3.2)歲,平均體重(12.6±4.2)kg。所有患兒中有34例確診為房間隔缺損(ASD),同樣34例確診為動脈導管未閉(PAD)。

1.2方法 術前對68例患者的血壓、血氧以及心電圖等指標,進行常規檢測,并行靜脈肝素化。動脈導管未閉(PAD)封堵術:具體方法首先是行右股動脈以及股靜脈穿刺,并通過股靜脈將豬尾導管置入PAD上方;其次是通過左側位血管造影,觀測PAD形狀和狹窄位置直徑,交換導絲送入主動脈,然后選取適合的封堵器,對PAD進行封堵;最后對主動脈行造影檢查封堵完全后,釋放封堵器。房間隔缺損(ASD)封堵技術:具體方法首先是患兒采取全身麻醉,通過超聲檢查房間隔缺損(ASD)情況,并與之結合選取適合的封堵器;其次是行右股靜脈穿刺,檢查右心導管,導絲通過房間隔缺損位置,送至右上肺靜脈,輸送鞘沿著交換導絲送入,左心房中央靜脈或是肺靜脈,封堵器通過輸送鞘,送入并對房間隔缺損位置進行封堵;最后是通過造影復查封堵效果滿意后,釋放封堵器。

1.3統計學方法 運用SPSS19.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和處理,計量資料行t檢驗,計數資料行(x±s)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結果

2.1基本情況 68例患兒平均手術時間為(116±36)min,平均曝光時間為(27.8±9.2)min,住院平均時間為(8.2±2.3)d。封堵治療后,即刻檢測封堵效果發現,3例患兒存在輕微殘存分流現象,但90 d后,復查癥狀完全消失。在對患兒手術治療過程中,因導管進入心臟時具有刺激作用,所以會出現短暫房性或室性早博現象,導管撤離后即刻恢復正常。其中2例出現呼吸道感染不良反應,經針對性治療后痊愈。

2.2隨訪結果

2.2.1患兒房間隔缺損(ASD)封堵后最大右心室壓力改善情況,術前為(46.3±4.6)mmHg,術后3 d檢測為(31.2±2.5)mmHg,術后30 d檢測為(27.2±2.8)mmHg,術后90 d檢測為(26.1±2.3)mmHg。由此可見,術后患兒最大右心室壓力,明顯低于術前(P<0.05)。

2.2.2患兒動脈導管未閉(PAD)封堵后,左心房內徑、舒張期左心室內徑以及收縮期左心房內徑變化情況,術前分別為(3.2±0.6)mm、(4.8±0.8)mm、(3.8±0.9)mm,術后3 d檢測分別為(2.6±0.3)、(4.3±0.6)mm、(2.9±0.4)mm,術后30 d檢測分別為(2.2±0.5)mm、(4.0±0.2)mm、(2.9±0.3)mm,術后90 d檢測分別為(2.2±0.5)mm、(3.8±0.1)mm、(2.8±0.2)mm。由此可見,患兒動脈導管未閉(PAD)封堵后,左心房內徑、舒張期左心室內徑以及收縮期左心房內徑,術后均較術前明顯降低(P<0.05)。

3 討論

先天性心臟病臨床上較為常見,治療方法主要有外科手術、介入手術治療以及藥物治療等,最終采用何種方式治療,主要是根據患者病情具體情況選擇[5]?,F如今,社會經濟發展迅速,醫學上介入治療先天性心臟技術,也隨之提高。因其具有創傷面積小、并發癥少以及治療費相對較低等優點,是作為治療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的理想選擇,已廣泛被患兒及家屬接受。此次研究結果顯示,68例患兒手術均成功,3例患兒存在輕微殘存分流現象,但90 d后,復查癥狀完全消失,其中出現的2例呼吸道感染不良反應患兒,通過針對性治療后痊 愈[6-7]。進一步說明,采用導管介入治療患兒天性心臟病,臨床療效顯著,具有創傷面積小、恢復出院時間短、術后并發癥少以及安全可靠等諸多優點,可以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陳新梅,吳燕英,陳嬌,等.經導管介入結合外科手術鑲嵌治療小兒先天性心臟病的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5):42-43.

[2]權曉強,程兆云,孟樹萍,等.開胸直視手術與介入封堵治療先天性心臟病療效對比[J]醫藥論壇雜志,2008,29(16):42-43.

[3]孫錕.先天性心臟病經導管介入治療現狀及進展[J].臨床兒科雜志,2008,26(5):365-370.

[4]謝海玉,李曉玲,蔡婷婷,等.七氟醚對小兒先天性心臟病導管介入封堵術應激反應的影響[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2):116-118.

[5]覃曉波,孫中波,伍廣偉,等.經導管介入封堵術治療先天性心臟病前后心律失常分析[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25(2):257-259.

[6]李奮,周愛卿,高偉,等.經導管介入治療復合型先天性心臟病八例分析[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03,31(5):334-336.

[7]趙仙先,秦永文,鄭興,等.經導管同期治療復合型先天性心臟病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循環雜志,2004,19(1):56-58. 編輯/張燕

猜你喜歡
先天性心臟病探討分析推廣應用
試論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模式的推廣和應用
基層煙站信息化防雷系統的應用與管護
對電力系統繼電保護狀態檢修的探討
早孕期軟指標陽性篩查胎兒復雜性先天性心臟病的價值
胎兒心臟超聲篩查用于先天性心臟病檢測的臨床價值
先天性心臟病合并心臟聲帶綜合征患兒心臟矯治術后肺動脈壓力及聲帶癥狀的變化
聲樂演唱中的跨界現象分析
胎兒超聲心動圖的四腔心切面聯合降主動脈逆行跟蹤法產前診斷胎兒先心病的價值分析
關于推進PPP推廣應用問題探討
初中政治教學中的案例教學法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