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口述歷史 尚有一分力,就要發出一分光

2016-05-16 11:53口述王振芳整理王心愿紹興市文化館非遺中心
浙江檔案 2016年6期
關鍵詞:目連代表性紹興

口述/王振芳 整理/王心愿/紹興市文化館(非遺中心)

我叫王振芳,藝名十三齡童,1933年9月出生于浙江省紹興市,我與目連戲結緣,決非偶然。我出生于一個梨園世家,祖父王茂源當時被譽為“七邑第一小丑”,父親王繼發是當時知名的老生演員,到我這一代,已經是三代從藝。我7歲(指虛歲,下同)時跟隨祖父進入上海老閘大戲院學戲,每天泡在戲碗子里,時時能接觸到戲文、天天都有戲看,這樣日積月累、耳濡目染,就產生了對戲劇藝術的濃厚興趣和學習戲劇的強烈愿望。

我大概學了兩年之后,就開始登臺演出了,那時一邊演出、一遍學習。9歲在同春舞臺(浙江紹劇團前身)登臺演出,1945年入“泉源第一舞臺”,在紹興覺民舞臺掛牌演出《忠岳傳》,飾演岳飛,被觀眾視為“神童”,那年我13歲,就有了十三齡童這個藝名。

彈指一揮間,不知不覺中我70多年的從藝時光便在戲劇的坎坷發展中悄然而去。在70余年的演藝生涯里,我演過目連戲里的大小角色,從小鬼、施食五殤鬼,到男吊、無常、小和尚等,特別善演《男吊》中的男吊、《調無?!分械臒o常?;仡欁约鹤哌^的70余年風雨歷程,總有說不完的話和講不完的事,道不完內心中這份濃濃的“目連情”。

1956年,為紀念魯迅先生逝世20周年,紹興的目連戲班社應邀赴上海演出,在上海大同戲院演出紹興目連戲30多場,并受到陳毅市長的接見,我也有幸參與并扮演了一些重要角色。1961年,我應邀到北京政協禮堂演出《男吊》,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文化界人士的高度好評,周恩來總理還把《男吊》的七十二吊推介給中國雜技團,并邀請我到中國雜技團傳藝,后來的著名雜技節目《綢吊》便由此而來。1976年,為紀念魯迅先生,我應邀到紹興、杭州的多個地方演出紹興目連戲。1981年,時值紀念魯迅先生誕辰80周年,我再次被邀請到北京政協禮堂演出了紹興目連戲。因為自己對目連戲的熱情和貢獻,我在2008年被認定為紹興目連戲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目連戲曾被指涉及封建迷信,遭到禁演,僅有很少的折子戲一直在演出,比如《男吊》,從此目連戲的傳承發展日愈艱難,甚至瀕危滅絕。到了新世紀,目連戲終于贏來了發展的新春天。在非遺保護工作的推動下,紹興目連戲先后入選紹興市級、浙江省級非物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并于2014年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然而當前的形式并不容樂觀,時至今日,紹興目連戲的傳承與發展仍然面臨諸多問題,比如,從藝人員短缺、演員年齡偏大、后繼乏人等等,甚至懂這種戲的人也寥寥無幾。

長久以來,我始終把保護傳承紹興目連戲作為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除了盡可能多地參加紹興目連戲的各類演出活動外,還抽出時間開展相關資料的收集整理,以及培養青年演員。我在浙江紹劇團工作的時候,就手把手傳授戴立峰、楊欽峰兩位徒弟學習目連戲《男吊》的七十二個動作。退休后,我雖然慢慢遠離演出舞臺,但出于對目連戲的無限熱愛,我投入到目連戲的傳承保護工作之中,根據自己的演出記憶,手寫了幾十個目連戲折子劇本,如《王婆罵雞》《張蠻打爹》《羅卜出世》《調無?!返?,為紹興目連戲的傳承留下了寶貴資料。此外,受目連戲傳承基地馬山鎮政府的邀請,我自2010年起長年在馬山指導民間劇團——馬山群樂農民藝術團排練目連戲傳統出目,不辭辛苦地擔任導演,至2015年已完成20余出排練,使紹興目連戲得到部分恢復,推動了目連戲民間演出的復興。此外,根據長期的演出經驗,我還積極探索目連戲在新時期的生存方式,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對目連戲的服飾和扮相、音樂等進行探索性實踐,增強舞臺效果,提高可觀賞性。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這是我對自己的勉勵。歲月不饒人,如今我已是耄耋之年,但只要我尚有一分力,就要發出一分光。因為是藝術點亮了我的人生,我有責任延續我的藝術生命。2015年,在市非遺保護中心的協助下,我申報了紹興目連戲的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雖然最終結果尚未知曉,但對于我來說,這是一種肯定和榮譽。同時,我真心希望能夠有更多的單位和社會有識之士關注目連戲藝術,讓這個古老的藝術散發出新時代的光芒。

猜你喜歡
目連代表性紹興
國家級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簡介
紹興
歲月有大愛
試論御伽草子《目連草子》對漢文學的接受
在紹興,與你不期而遇
漳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名錄
紹興大闖關
閩臺地區代表性道地藥材
中國目連戲展演
——弋陽腔藝術保護中心演出
人文紹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