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巖井俊二的青春片摭談

2016-05-17 12:31解媛媛范瑩瑩
電影文學 2016年9期
關鍵詞:青春片主題

解媛媛+范瑩瑩

[摘要]青春電影的主旨往往圍繞著“殘酷”展開,在影片中大肆展露青春所獨有的痛苦和對生活的無奈、對于夢想的無助以及對于愛情的追尋。在對青春片的研究中,一部分延伸到對社會的觀察與思考,一部分則延伸到對主創的總結。巖井俊二的電影創作受到了20世紀90年代“日本電影運動”的影響,在影像表現上比較新穎獨特,賦予其中的感情極其細膩豐富,唯美與殘酷達到了極致。文章從主題、形式與風格兩方面,分析巖井俊二青春片的審美特征。

[關鍵詞]巖井俊二;青春片;主題;形式與風格

當下對于青春進行闡釋的電影,大多是帶著濃厚懷舊色彩的追憶。強調青春,實際上是強調在自我釋放的感情中對喪失意識的重建以及某種程度上自我的撫慰。因此青春電影的主旨往往圍繞著“殘酷”展開,在影片中大肆展露青春所獨有的痛苦和對生活的無奈、對于夢想的無助以及對于愛情的追尋。在欣賞與評論青春片的研究中,一部分延伸到對社會的觀察與思考,一部分則延伸到對主創的總結。[1]日本著名導演巖井俊二(いわいしゅんじ,1963—)就以青春片著稱,其電影受到了90年代“日本電影運動”的影響,在影像表現上比較新穎獨特,賦予其中的感情極其細膩豐富,唯美與殘酷達到了極致。

一、巖井俊二青春片的主題

首先,巖井俊二的青春電影中必不可少的是對于青春本體的敘述以及成長的表達。那是他作為一個成年人回憶青春中的迷茫和困惑的感受,在他的諸多作品中都有所體現。如,《煙花》中將“煙花是圓的還是扁的”作為故事發展的線索,隱喻了孩子們成長中的困惑與迷惘,也將孩子們在成長中應有的積極的人生態度表現得淋漓盡致。在巖井俊二的其他作品中,如《情書》《四月物語》《燕尾蝶》等,都表達了濃濃的懷舊情緒。青春片對青春的自我定義并不在于讓青春回歸到其本來的面目,而是在于完成成長以后“懷舊”這一過程。

其次,人在成長過程中所經歷的愛情與友情也是巖井俊二青春片的重要內容。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維系社會發展的基礎。巖井俊二的許多青春片是表現青年人的愛情與友情的。在表現愛情時,巖井俊二更具獨特性,其表現并不具有日本傳統中內斂、抑制內心情感的特點。實際上,無論是《花與愛麗絲》還是《關于莉莉周的一切》中,友情與愛情之間都沒有明顯的界限,因為兩者在青春期間很難在自我認識上分清。對于他而言,無論是愛情還是友情,都是一種愛,一種神圣不能碰觸的愛。而在表現這兩種感情時,巖井俊二往往著重表現其唯美與殘酷的兩面性。美國人類學者魯尼·本尼迪克特曾經把日本人的民族性格比喻成“菊與刀”,意為這是一個擁有著矛盾性格的民族。[2]而巖井俊二則深受這種具有典型民族性特點的雙重性格的影響,他曾經表態:“我在創意一部作品時,就很徹底地走向極端,要么唯美,要么顛覆?!盵3]對于巖井俊二而言,青春一詞代表了人在成長過程中最美好、最有活力的一段,但是這種所謂的美好所指的是“青春的現在進行時”。顯而易見,這種形態下的表述指向的是純粹的內心獨白。而在藝術創作中,青春往往被規劃為一種“過去式”的存在,作品中處于青春歲月里的人自己并不知道這種美好性的存在,而這里所謂“人生最美好的季節”,無非是作為“大人”時的一種感嘆,對青春的一種懷念而已,但對于正在發生的青春本身是無意義的。青春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態的成熟變成了美好的回憶。如巖井俊二的處女作《煙花》,講述的就是一個天真爛漫的少年有著朦朧愛戀又充滿淡淡憂傷的故事。典道和佑價對早熟少女奈砂的暗戀注定將無疾而終,正如轉瞬即逝的美麗煙花。但是少年時的回憶,如在去往燈塔觀看煙花時大聲喊出自己心儀對象的情景,如煙花絢爛的盛放留在了人們的記憶中。

二、巖井俊二青春片的形式與風格

(一)錯落式的時空分布

巖井俊二通過時間、空間的交錯手法,營造出一種極為迷幻的影像風格。其影片極為注重個人的存在和青春期的認同感。而感情的存在,主人公不斷地自我否認以及青春本體意識的自我矛盾,都是極為抽象的概念,要想在電影中得到體現并非易事。于是巖井俊二采取了時空之間的互相交錯、影響、對立、指證,常常通過時間與空間的交錯展現出人物在整部電影中的情感線路、心理動向。其片中塑造的人物,需要通過這樣獨特的時間狀態表示出其感情的獨特性。巖井俊二從這些細微的感情變化中,編織出青春的疼痛與迷茫,將電影變為影像的迷宮。觀看者一旦成功從迷宮中走出,就能從中找到自己的青春、自我的認同,看到青春的殘酷與美好之所在。

在巖井俊二的青春片中,青春的本體意識已經先于青春而存在,二者呈現了明與暗的關系。往往故事主線中先體現出青春的本體意識,當觀眾感受到這些本體之后,青春的定義才慢慢浮現出來。同時,電影中的感情要先于感知,這些迷茫的青春中,往往故事主人公未曾感知到某種感情的線路存在,而并不代表這種感情不存在。情感正是因為隱約朦朧地喻意在各種場景的切換中,才愈發顯得珍貴和美好,通過記憶串聯,從而引發感情的感知,這是在巖井俊二的電影中常常使用的手法。時空交錯構成了巖井俊二獨特的影像世界,同時也將人和人的感情表達得獨具特色。尋找記憶的時空對位,在其作品中不斷地涌現出來。在《情書》中,巖井俊二對兩個藤井樹之間的感情線路采用的便是通過回憶來喚醒的方法,少年藤井樹在一開始暗戀少女藤井樹,而少女藤井樹卻不自知這種隱秘感情的存在,通過博子作為引導,將這份過往的感情引導進入現在的時空中,也將故事隱約串聯起來。[4]

在巖井俊二的影片中,也會通過人為的因素造成時空割裂。例如,在《燕尾蝶》中,外來淘金者聚集地與日本本土人之間被分割開來,外來淘金者的生活被排斥在正常的社會空間之外,他們需要得到社會的認可和接納才可以實現自身的意義所在。而唯一的通往正常社會生活的渠道,是通過金錢打入其中。此處,人的社會性決定了在社會生活中,先有人的定義才有人的存在,這種講述方法呈現了在日本社會進程中,尤其在后工業化時代日本大眾普遍存在的脆弱心理?!秹袈萌恕凡捎昧讼嗤娜藶樽饔梅椒ǜ艚^兩個時空,通過城市與精神病院之間的圍墻作為分隔,將兩個時空劃分開。影片中的幾人想要穿越兩個時空而被醫院人員阻撓(此處可以將醫院人員的身份提升為社會秩序),于是他們只能坐在高高的圍墻上聽圣歌飄過。此處巖井俊二又加入了宗教色彩,即在這樣的時空中,被社會秩序強行分割開的不平等中,唯有在宗教里,人們在圣子面前,才擁有了平等性?!蛾P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這種沖突性則更為明顯化,影片通過現實與網絡對時空進行了分割。在現實中,蓮見對星野的感情變化,從最初的崇拜,到最終的毀滅。而在網絡中,這是兩個互相陌生的人,兩個人擁有同樣的信仰——莉莉周,從而達成了一種精神上的默契?!扒嘭垺弊鳛樾且霸诰W絡上的身份,無法擺脫虛擬網絡的束縛,而在這種虛無的保護中,星野內心最深處的部分才得以釋放。而在現實中,蓮見對于久野的感情卻變成了使得他目睹久野遭到強暴的原因,他的怯懦讓他失去了保護自己喜歡的人的能力,他想要得到的自我認同無法實現。

(二)哀美的影像風格

影視作品不同于文學作品之處就在于影像與文字的表達方式的不同,電影是運用鏡頭語言來敘事和抒情的,其基本特征是把音畫結合的結果傳達給觀眾。而日本恰是一個極為重視形式的民族,其文化審美中提出“風的美學”,這一觀點對巖井俊二影評的創作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感情和風一樣是無法感知的,又以“姿”的美學來把握人對于萬事萬物的感知,這在巖井俊二的電影創作中得到了體現。在其電影中,無論是靜態的畫面,還是動態的鏡頭語言,都具有獨特的形式美感。巖井俊二對于形式的把握,以其哀美的影像風格而彰顯。巖井俊二的電影呈現出油畫式的畫面感。對巖井俊二的多部影片的畫面進行捕捉,都可見或鮮艷迷幻、或模糊陰郁的畫面感,其中的大量靜態畫面可以說相當唯美。

首先,在巖井俊二的作品中,對于鏡頭的運動極為講究,大量的鏡頭充分體現了運動畫面的美感。如根據《逃避夢》改編的電影《式日》中開頭畫面呈現的便是電影導演與女孩二人走在鐵道邊上,這種動感的畫面讓人印象深刻。動與靜的結合構成了巖井俊二的影像畫面,完成了鏡頭的表意功能。在《關于莉莉周的一切》中,電影開端以大片麥田與湛藍天空作為背景,鏡頭拉近再拉遠,蓮見與星野站在麥田中聽著莉莉周的音樂。而在影片后段中,在凌亂的房間里,風吹起白色窗簾,外面白得耀眼的陽光落進陰暗的房間里,音樂慢慢流淌出來。同樣的場景在《情書》里也有體現,通過陽光、白色窗簾和陰郁少年,構建一幅靜態的美好畫面。在這些靜態鏡頭以外,巖井俊二的電影中又有大量晃動的動態鏡頭。同樣以《關于莉莉周的一切》為例,即使是在電影開端的靜畫面中,也有搖晃的動態鏡頭,巖井俊二希望通過動態搖晃的鏡頭體現出主人公蓮見內心的不真實感。而在《夢旅人》中,這種晃動的鏡頭則變得更加具有深意,巖井俊二通過鏡頭的搖晃來表現可可、卷毛和小悟三個人的死亡,體現出他們對于死亡的期待。因為死亡對于久困精神病院的他們來說是一種解脫,他們所期待的神并沒有出現,搖晃的鏡頭暗示隨著身體的倒下,三人的所有信仰也隨之崩塌。相對于動態鏡頭,在巖井俊二的電影中,同時也存在大量的慢鏡頭,主要用于延長影片故事的時間、增加畫面的美感,例如對于死亡的慢鏡頭、人物的舞蹈,這些慢鏡頭的使用為觀眾帶來了不同于前兩者的感受,對于生活美好之處的感知,對于其中生活的思考以及青春本體的感觸。

其次,巖井俊二還善于用燈光、音效美學打造特殊的審美氛圍。巖井俊二在電影中使用的人工光源較多,而且在拍攝中也會采用一些逆光、側光的造型拍攝,他多會采用一些高光進行電影燈光的照明。這對于很多電影而言是一大忌,在專業領域中,這種對于高光的應用經常會造成影評或者同行業中對于攝影師的專業性的懷疑。但是在巖井俊二的電影中不憚于采用高光照明,他認為這樣的燈光運用可以構建一種如夢似幻的畫面感,從而給觀眾帶來觀影的新感受。同時這種畫面在青春片里正好應和了其主題,加入了他自己個人化的感知,使得巖井俊二的電影成為他自己的電影,而不是隨波逐流的青春片。在其電影中,人工光源的痕跡特別明顯。[5]如《情書》中,男藤井樹倚在窗口,從窗外透進刺眼的白光;《四月物語》中,在書店窗外的光線透過書籍照在榆臉上。同時,在影片中他也采用了大量的逆光拍攝與側光照明,這對于感情的表達以及畫面感的構建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巖井俊二對聲音的強大感知力有著深切的認識,極為重視電影的聽覺效果。在個別電影中,他甚至直接用聲音作為參與敘事的一種影片因素。在《夢旅人》中,引入的圣歌表現了人物想要跨越時空間隔的渴求,同時也體現出這種平等性只有在宗教里才能夠得以實現,更加體現出生活的殘酷性。

巖井俊二是日本青春電影中的創作大師,其作品包含了青春中的美好和殘酷,從影像風格與敘事主題上都體現出他的獨具匠心。巖井俊二以獨特的審美以及卓越的才華,通過對青春中個體的成長與發展、愛情和友情等主題的表現,來不斷地發掘出青春的本體意識,將唯美與殘酷完美結合,創造了具有代表性的電影形式。

[參考文獻]

[1]劉卉青.一如倒影一如夢境——論亞洲青春片的精神內涵與故事類型[J].當代電影,2014(06).

[2]孫志鵬.日本學者對待《菊與刀》的文化心理歷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03).

[3]徐濤.唯美與殘酷的交響——電影符號學觀照下的巖井俊二電影[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1.

[4]應宇力.在現代時空中穿梭的《情書》——論巖井俊二的鏡語風格[J].同濟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1(01).

[5]鄧文河.論巖井俊二電影的藝術特征[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作者簡介]解媛媛(1983—),女,天津人,碩士,河北工業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近現代文學、跨文化交際。范瑩瑩(1982—),女,天津人,碩士,河北工業大學講師。主要研究方向:文學、跨文化交際。

猜你喜歡
青春片主題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長蛻變抒寫
讓主題與環境結合,讓環境與幼兒對話
農村幼兒園“幼小銜接”的“五步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