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農產品流通服務業發展問題探析

2016-05-19 21:08李秀娟于洪深任碧榮
現代經濟信息 2016年7期
關鍵詞:流通渠道農產品

李秀娟++于洪深++任碧榮

摘要:本文在對我國農產品流通服務行業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提出影響我國農產品流通服務行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充分借鑒國內外農產品流通方面的先進經驗,結合服務業的經營特點和我國的具體情況,探討如何推進我國農產品流通服務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農產品;流通;渠道;質量追溯

中圖分類號:S37 文獻識別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6)007-000-01

隨著生產力的提高、科技的不斷進步和農業政策的大力支持,我國農業生產力有了極大的提升。據統計2015年我國糧食總量達到了62143.5萬噸,比2014年增加1440.8萬噸,增長幅度為2.4%,實現了連續第12年增長。糧食不斷增產,但糧食流通服務系統低效,最終導致國內糧食主產區庫存居高不下,糧食從初期的總供給量不足演變為局部結構性過剩的局面。國內外學者普遍認為制約我國農業進一步發展的主要矛盾在農業的流通領域,而不是生產領域。繼2011年年底國務院辦公廳出臺了《關于加強鮮活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的意見》后,2013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又再次以大篇幅提及農產品流通效率問題。國務院“十三五期間”糧食流通工作重點在著力解決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糧源充裕,但是糧食供求面臨階段性結構性過剩難題,糧食庫存高、企業糧食收儲矛盾突出等問題,因此全面推進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建設,建立現代農產品流通體系迫在眉睫。

一、我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發展模式和問題分析

據統計,我國糧食從產區到銷區的物流費用占銷售價的30%一35%,鮮活農產品物流成本占總成本60%以上,而發達國家僅為20%一25%。此現象在一定程度上是流通模式的不合理導致。從現實狀況來看,國內大部分地區使用最多的流通模式是農戶加批發商的模式,該模式符合國內農業散戶多,分散化經營的國情。但是該模式中,批發商自身的規模小,運輸成本高,加工能力差,為了可以和大型超市等企業競爭又必須壓低價格,為了保證利益,勢必會壓低收購價格,最終導致菜農的損失,而其中的社會福利損失基本都在運輸成本和交易成本中被無形的消耗,效率低下不穩定。對于農戶加龍頭企業模式,①農戶同企業談判中始終處于弱勢地位,農民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②企業直接面對分散的農戶,在上游配送環節,市場交易費用仍然很高,配送成本居高不下;③公司或企業與農戶之間的利益連接關系非常松散,常常會出現違約現象。對于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該模式中,合作社可以組織農民按照企業標準生產,一方面可以增強農民的談判能力,而龍頭企業作為農產品的加工者和品牌化的最終環節也可以獲得豐厚的利潤,向消費者提供優質農產品。

綜上,我國農產品流通模式的構成不合理,農產品流通主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流通渠道關系不穩定、流通環節過多、流通成本居高不下、流通效率低、產銷信息滯后、質量安全管理缺失、流通管理權責不清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農民議價能力差,利益嚴重受損。

二、制約我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分析

我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發展問題頻出,究其原因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國家缺乏關于農產品流通產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體系。重生產、輕流通的觀念在一定程度上仍然處于支配地位,過分偏重調節生產的辦法來解決農產品價格上的問題;對多元化的農產品流通市場主體發育缺乏政策支持。

(二)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我國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建設主要靠民間資本商業化投資,專門用于農產品流通基礎設施投資的財政資金十分有限。

(三)農產品流通標準體系不健全。交通運輸和倉儲設施、設備缺乏統一標準,物流標識混亂,信息不對稱,商品條形碼未能全面普及應用,部分農產品缺乏標準。

(四)農產品流通過程缺乏質量安全追溯系統。據統計2015年因為各種食品安全事件經濟損失至少500億元,死傷人數上萬人,光上半年比較典型且死傷人數較多的食品中毒事件就68起,平均每3天就一起食品中毒事故。農產品的質量安全不僅要重視生產領域,也要重視流通領域,決不能忽視對流通領域質量安全的建設,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必須納入農產品流通體系中。

(五)我國農產品流通經營主體功能較弱。我國農產品流通主體主要以農民合作社、國有糧食收儲企業、民間經紀人、各類型農產品流通企業和各級批發零售市場組成,農民合作社功能缺失,在交易過程中話語權較弱。

三、加快我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發展的路徑研究

針對我國農業發展實際情況和服務行業運營特點,在保證農業生產穩定發展的前提下,以降低農產品流通成本,提高農產品流通效率為主線,從流通渠道、流通組織、流通市場、流通信息和流通安全五個方面探討我國農產品流通行業發展路徑。

一是推進農產品流通渠道建設。建立“消費者、農民雙重導向”的流通渠道戰略;大力推廣農產品供應鏈管理,打造農產品產銷一體化、聯盟化的渠道模式;創新構建信息化、虛擬化流通渠道模式,開展電子商務等。

二是推進農產品流通組織建設。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實現農戶組織化;積極支持龍頭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聯合重組,實現龍頭企業規?;?;加快培育中小型流通主體,拓展業務渠道、豐富服務內涵、提高專業水平等。

三是推進農產品流通市場建設。建立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農產品虛擬批發市場,舉辦特色農產品展銷會等營銷活動,發揮市場“拉力”作用;推行農產品流通市場準入制度、預警制度和應急管理制度等。

四是推進農產品流通信息建設。建立以農業部門為主體、以農業信息服務體系為支撐、以農產品信息收集發布制度為基礎、以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為載體,覆蓋龍頭企業、批發市場、中介組織、經營大戶的農產品現代流通綜合信息網絡,形成手段先進、制度規范、隊伍健全,集信息采集、分析、預測、發布、交易于一體的農產品現代流通信息體系和交易網絡,實現信息資源共享。

五是推進農產品流通安全建設。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能力建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管理工作,實現生產記錄可存儲、產品流向可追蹤、儲運信息可查詢;將農產品從生產到加工直至銷售等全過程結合起來,逐步形成產銷一體化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信息網絡,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猜你喜歡
流通渠道農產品
農產品網店遭“打假”敲詐 價值19.9元農產品竟被敲詐千元
聚焦“五個一” 打通為僑服務渠道
打通農產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圣物的流通——蕃尼古道上的尼泊爾鎏金銅佛流通考察
“流通空間”的中西方比較
渠道
商貿流通
The Japanese keiretsu syste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