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系統及其學習模式研究

2016-05-19 11:00姜建華徐紅波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6年7期
關鍵詞:非正式學習移動學習微課

姜建華++徐紅波

摘要:微課短小精悍、主題突出和內容精簡,是支持移動學習的最佳選擇。為探索基于微課的教與學方式的變革,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研究了微課的制作流程與方法,設計了一種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系統,研究了基于移動學習平臺開展正式和非正式的微課移動學習模式。

關鍵詞:微課;移動學習;移動學習系統;正式學習;非正式學習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7-0119-03

Research on Micro-course based Mobile Learning System and its Learning Mode

JIANG Jian-hua, XU Hong-bo

(Guangdong Institut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uter Engineering Technical College, Zhuhai 519090, China)

Abstract: Micro-cours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hortness, concision and focuses on topic. It is the best choice for mobile learning. As to explore micro-course based reform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methods, cultivate learners autonomous learning ability and promot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method of micro-course was researched. A micro-course based mobile learning system was designed. The formal and informal learning mode of micro-course based mobile learning system was researched.

Key words: Micro-course; mobile learning; mobile learning system; formal learning; informal Learning

微課[1]資源主題突出、內容短小、目的明確,適合在移動終端設備上展現,支持利用碎片時間開展移動學習,是實現翻轉學習[2-3]和混合學習的重要手段,是傳統課堂的有力補充,已成為當前最有前景的教育技術之一。

移動學習是借助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設備,能夠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發生的學習,微課是學習者利用碎片時間采取移動學習方式實現自主學習和個性化學習的有效途徑[4]。隨著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必將給學習者的學習帶來新的契機,滿足學習者多元化和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大大促進學習者的自主學習。因此,本文通過研究微課資源的制作技術,建設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平臺,探索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模式,期望為促進高校課堂教學改革,轉變高校的教學方式,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能力、提升學習者學習效率和高校人才培養質量等提供有益的建議。

1 微課制作

1.1 微課概述

微課是以視頻為核心,圍繞某個學科知識點而精心設計和開發的學習資源包[5],微課資源包括微視頻、微教案、微課件、微練習、微反思、微點評、微反饋等。按照不同的用途和制作技術,微課的類型如表1所示。

微課的核心資源是微視頻,視頻時長最好控制在5~8分鐘之內,視頻內容要求主題突出、內容得當,同時還要從知識完整性和關聯性的角度,將學科知識制作為系列化的微視頻。微視頻的制作方法主要有:通過專業攝像機、智能手機、DV等工具對教學過程進行現場拍攝;采用錄屏軟件對ppt課件和演示操作進行屏幕錄制;通過設計微課腳本,然后借助圖像、動畫或視頻制作軟件生成微課。

1.2 微課制作流程

微課設計與開發一般流程如圖1所示,分為分析、設計和制作三個階段。

1)分析階段。首先選定微課的主題,可以是一個典型的知識點。明確微課主題后,需要結合學習者的知識能力條件和微課的學習目標,有針對地選取和組織學習內容,分析學習內容中重點突出和難點突破的方法,然后確定微課的類型與內容。

2)設計階段。根據分析階段確定的微課內容,對微課中涉及的微視頻、微教案、微課件、微反思、微點評和微反饋等要素進行詳細設計,以微型化為原則,做到知識點微小、內容短小精悍、內容精煉簡潔且相對完整,講授與互動學習相結合。

3)制作階段。包括開發工具的選擇、腳本編寫和素材收集與處理、微課制作等環節,制作完畢后結合分析和設計階段的要求,對微課進行測試、修改和完善,最后根據微課的承載平臺對微課的輸出格式進行設置后輸出發布。

1.3 微課制作的注意事項

微課是圍繞某個學科知識點,以微視頻為核心,精心設計和開發的一種情景化、趣味性、可視化的學習資源包,內容系統而完整,視頻時長限制嚴格。因此,制作微課時需要注意以下四個方面。

1)精選主題。并非所有專業、任何內容都適合制作微課,作為微課的主題既要有針對性、主題鮮明,又要保證微課的獨立性和系統完整性,力爭一個微課解決一個問題。

2)合理組織。一個完整的微課應包括教學目標、知識點、學習活動和學習評價等環節[6],要充分考慮為學習者提供多樣化的學習形式、互動交流途徑等,做到微課內容精煉、清晰完整,教學過程設計要合理,重難點要突出,既要考慮與前導知識的銜接,又要考慮后續知識的延續性,真正有利于學習者通過微課學習獲取所需知識和技能。

3)精心制作。移動學習對微課存儲容量的大小、網絡傳輸、視頻格式和視頻質量等限制嚴格。因此,制作微課時要抓住重點,嚴格控制微課時長,片頭簡潔美觀,有吸引力;現場拍攝時燈光均勻、畫面清晰穩定,配套講解語言要清晰、條理清楚;后期制作時對重難點添加字幕和背景音樂,采用高壓縮率和高質量的壓縮編碼格式[7]。

4)知識集成。開發微課的意義在于借助微課應用平臺或系統實現微課資源的集成,形成微課群,聚合成微課云,通過單個的微課資源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因此,設計微課時就從系統完整的角度考慮微課資源間的關聯關系,構建不同微課資源間的序列化和系列化關系。

2 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系統設計

2.1 設計目標

本文基于云計算、大數據存儲與分析、全網流媒體分發與管理等核心技術,建設基于微課移動學習系統,搭建一個移動學習與交流平臺,為促進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改革提供環境。系統設計的主要目標包括:

1)營造一個隨時隨地、不受時空限制、按需所取的移動自主學習環境,優化學習者學習習慣,學習者通過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學習者、伙伴、教師之間可以線上/線下進行交流互動,更好地滿足學習者的個性化學習和按需選擇學習的需求。

2)支持多種學習模式。利用先進的信息通訊、多媒體互動等技術,以學習者為中心,支持自主探索式學習、協作交流式學習和探究式學習等多種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學習模式。

2.2 系統總體架構

微課移動學習系統以學生、老師和社會公眾作為服務對象,基于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無線通信等技術,構建人人通的網絡學習環境。系統后臺借助云端服務器,實現微課資源的云存儲;前端的微課資源管理系統基于Web方式開發,實現微課資源快速查詢與資源主動推送,基于知識點構建課程化、專題化、系列化知識體系,通過微課資源的分類組織、語義描述、知識點間的語義關聯與重組等方法,實現微課資源的動態性和生成性管理;移動學習APP系統提供微課資源點播、資源推送、學習計劃定制、師生互動交流、資源分享與反饋交流等功能,滿足學習者通過移動終端設備開展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系統總體架構設計如圖2所示。

2.3 系統功能設計

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系統主要包括后端的微課資源管理和前端的移動學習APP兩大部分,系統用例圖如圖3所示。

1)微課資源管理系統運行于PC端,采用Web方式實現資源提供者注冊與管理、微課資源的上傳與下載、微課資源的維護、微課資源的檢索、師生互動交流、微課資源的統計與管理等功能。

2)移動學習APP系統基于移動終端設備開發,運行于Android和iOS兩大平臺,實現學習者的注冊與登錄、微課資源的播放、檢索、推薦、推送、分享和師生互動等功能。

3 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模式

3.1 移動學習的主要模式

移動學習是學習者借助學習媒體(移動終端設備、移動通訊及無線通信網絡)訪問互聯網上學習內容的一種有指導或無指導新型學習形式。從不同的角度,移動學習的模式不同,主要有:①基于網絡的在線學習和離線脫機學習;②以課堂、講座等方式系統化的正式學習和利用業務時間自主、碎片化的非正式學習;③基于短信、網絡課程、視頻點播與直播、電子書等學習平臺的移動學習;④以個人為主的自主學習和以小組協作為核心的集體學習;⑤在老師指導下的問題導向、探究式學習模式。

移動學習模式多種多樣,學習者實際學習中不會僅僅采用某種特定的學習模式,為提高學習體驗和效率,往往會綜合采用多種學習模式。

3.2 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模式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教學資源,微課的教學時間短、主題明確、內容精煉和占用空間小等特征使得它成為了當前移動學習的最佳選擇。結合目前流行的主要移動學習模式,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模式按學習目標與內容是否明確、學習時間與場所是否固定等可分為系基于翻轉課堂的系統化正式學習和自主探究的碎片化非正式學習兩類主要學習模式。

1)基于翻轉課堂的系統化正式學習模式

基于翻轉課堂的正式學習是一種在教師指導下的學習過程,包括課前自學、課堂知識內化和課后反思三個階段。

課前自學。微課是學生課前自學和課后復習的核心資源,教師首先要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制作涵蓋基礎、進階到精通三個層次、包括微教案、微課件和微測驗等多樣化的微課資源并提交到移動學習系統中。學生登錄移動學習系統后,按照教師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內容與任務,借助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自主學習教師事先精心制作的微課資源。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移動學習系統組建虛擬課堂、討論組,或通過QQ、微信等工具與同學或老師相互交流。教師可以通過移動學習系統實時掌握學生自學過程中碰到的難題,跟蹤學生的學習進度,從而給學生更好的指導。

課堂知識內化。微課為實現翻轉課堂提供有力支撐,翻轉課堂通過師生面對面的互動可以高效地完成課堂知識的內化。教師在課堂上的主要任務不再是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而是時刻以學生為中心,布置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任務,督促學生學習微課資源,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等,針對學生的個別問題進行個性化輔導,針對學生的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解等。學生則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獨立探索和思考,獨立或協作完成學習任務。最后,通過學生成果交流和教師點評方式結束課堂教學。

課后反思。學生課后主通過移動學習系統中的在線測試評估學習效果,通過完成課后作業鞏固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學習總結反思學習過程,對所學內容進行系統化并構建出學習內容的知識樹。教師針對不同學生給予不同的評價,針對基礎差的學生,以賞識為主,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針對學習中等的學生,充分挖掘和激發他們的學習潛力;針對優秀的學生,幫助他們設定更高的學習目標,增強競爭意識。

2)自主探究的碎片化非正式學習模式

碎片化學習是利用閑散時間進行的學習活動,是移動學習的有效形式,移動學習支持的非正式學習模式除了作為正式學習的有力補充外,更強調學習的泛化特性,學習者可以通過任何方式、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與人交流和討論以獲取信息和知識,擴展了非正式學習的范疇。從學習的流程看,基于微課的非正式化學習模式包括確定學習目標與內容、自主探究學習和總結評價三個環節。

確定學習目標與內容。非正式學習目標與內容的驅動力一般來自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為完成既定的學習任務、個人的興趣愛好或通過移動學習實現個人的社會價值等。

自主探究學習。根據學習動機確定學習目標與內容后,學習者借助移動設備登錄移動學習系統,選擇學習資源。學習者圍繞特定的任務主題,以學習微課資源為主要形式,通過搜索引擎自行收集學習資料,開展自主探究學習。針對有難度的學習任務,由學習者借助移動學習平臺建立學習共同體,發揮團隊的優勢,或尋求老師的幫助,在共享和交流中協作完成學習任務。

總結評價。學習者通過個人總結和自我評價方式檢驗學習效果,分享學習心得,歸納整理和推薦優質學習資源。

4 結束語

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有效克服了移動設備存儲資源短缺、網絡傳輸和流量限制等不足,發揮了移動設備便攜性優勢,是實現隨時隨地開展非正式化學習的最佳選擇,既可作為傳統課堂正式學習的有力補充,又可作為促進傳統教學模式改革的手段。隨著移動終端設備的日益普及,教育系統及相關行業對微課資源庫建設投入的加大,基于微課的移動學習作為實現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手段,必將給學習者帶來更好的學習體驗,成為今后一段時間內社會化學習的主流形式。

參考文獻:

[1] 胡鐵生. ”微課”: 區域教育信息資源發展的新趨勢[J]. 電化教育研究, 2011(10):61-65.

[2] 鐘曉流, 宋述強, 焦麗珍. 信息化環境中基于翻轉課堂理念的教學設計研究[J]. 開放教育研究, 2013(1):58-64.

[3] 謝永朋, 徐巖. 微課支持下的高職院校翻轉課堂教學模式[J]. 現代教育技術, 2015, 25(7): 63-67.

[4] 詹慶龍, 張靜然. 移動學習的理論與實踐探索[J]. 中國電化教育, 2010(3):1-7.

[5] 鐘紹春, 張琢, 唐燁偉. 微課設計和應用的關鍵問題思考[J]. 中國電化教育, 2014(12):85-88.

[6] 余勝泉, 陳敏. 基于學習元平臺的微課設計[J]. 開放教育研究, 2014(1):100-110.

[7] 楊明. 高職教育微課開發綜合討論[J]. 職教論壇, 2014(6):65-70.

猜你喜歡
非正式學習移動學習微課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非正式學習研究現狀及趨勢分析
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碎片化學習研究
三本院校英語專業教師職業發展研究
專業發展視角下的中小學教師非正式學習策略
與“微課”的首次親密接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