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接“互聯網+教育”順應創新時代要求

2016-05-19 10:51馮國春
電腦知識與技術 2016年7期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教育

馮國春

摘要:中國教育“互聯網+”時代的新模式、新思路; 利用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打破時空限制,打造沒有圍墻的學校,培養創新思維,推動學習方式革命;實現終身教育,促進人的自由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6)07-0107-02

1 緣起

1.1歪打正著,訂閱了《中國教育信息化》高等教育版

2012年12月,一年一度的新年報刊征訂工作開始了,學校圖書館孫老師手拿《2013報刊征訂目錄》找我說:看看,你訂哪幾個報刊?我就按要求選定了幾個,其中,有基礎教育版的雜志《中國教育信息化》。不知是我還是孫老師看錯或是寫錯了,等來年一看,到手的《中國教育信息化》雜志卻是高等教育版。歪打正著,看看內容比較適合自己閱讀、學習。感覺高等教育技術要領先中學5-10年。

1.2閱讀《中國教育信息化》,感受教育現代化進程

隨著閱讀學習每期《中國教育信息化》,不斷解惑、釋疑,也不斷出現新的疑惑,更不斷受到新奇的吸引。從中,感受國際、國內教育信息化的形勢、進程,特別是結合創新教育的方法、途徑的學習探討,深深引起自己對教育信息化的興趣、關注。

2 參加2015中國國際遠程與繼續教育大會

2.1 2015中國國際遠程與繼續教育大會

2015年9月21、22日, “2015中國國際遠程與繼續教育大會”在北京召開。 大會主題是:“中國教育開啟互聯網+時代”,大會抓住了中國教育面臨 “互聯網+”時代的新機遇,共同探討了中國教育“互聯網+”時代的新模式、新思路,從而必將開啟中國“互聯網+教育”的新時代、新未來。

2.2會議背景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2015年3月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同年7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鼓勵學校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及教育服務平臺,逐步探索網絡化教育新模式……自此之后,各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以及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以及中小學和學前教育都在積極擁抱互聯網?!盎ヂ摼W+教育”,將有力促進教育信息化,推進教育變革與創新[1]。國家政策政策的大力支持,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推動 “互聯網+教育”改革發展更快、更實用,從而,促進在線教育迅速崛起、發展!

2.3會議盛況

9月21日,全國高?,F代遠程教育協作組秘書長嚴繼昌發表熱情洋溢的致辭,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以《信息技術發展與教育變革》為題……,分別在開幕式上發表主題演講。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主任李志民指出,互聯網打破了時空控制,打造了沒有圍墻的學校,推動了教與學的雙重革命,是共享優質資源、提高教育質量的重要手段,是實現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必然選擇,同時也是降低教育成本、人類文傳承的重要平臺。慕課(MOOC)與大學信息化高峰論壇、移動學習與微課建設高峰論壇、E-Learning與遠程教育新技術應用高峰論壇、基礎教育信息化高峰論壇等大會分論壇同期舉行。[2]

2.4分享全新思考

會前,按照會議安排,搜索了自己需要的報告內容及報告人。因此,除了選擇參加了基礎教育信息化高峰論壇外,還重點聆聽了國家督學、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華東師范大學終身教授袁振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王竹立的主題報告,他們為與會者帶來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關于移動學習與微課建設的全新思考——課堂、學校、教育等都需要重新定義、重新思考。

3 幸遇王竹立教授喜獲《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

3.1喜獲《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

“移動學習與微課建設高峰論壇”門前,與會者爭相購買王竹立教授新出版的《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一書,好奇心引我不假思索的買了兩本。

3.2參加移動學習與微課建設高峰論壇,幸遇王竹立教授

帶著買完《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后莫名的喜悅,趕緊進會場占了第二排的好位子,參加了由《開放教育研究》編輯部副主任、副研究員魏志慧主持的移動學習與微課建設高峰論壇。有幸結識了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副所長王竹立教授,聆聽了他精彩的報告,并與王竹立教授進行了交流,除了王竹立教授給《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親筆簽名,我們還合影留念。

3.3王竹立教授及其新建構主義

王竹立教授是中山大學現代教育技術研究所副所長、碩士導師、學術帶頭人,被稱為“我國富有原創性思考的教育學者”。2007年開始寫教育技術專業博客,目前訪問量已突破100萬; 2014年提出新建構主義教學法,專著《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2015年3月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發行。王竹立教授提出的新建構主義與加拿大學者西蒙斯的關聯主義被一些學術刊物并列為網絡時代兩大學習理論,有學者稱之為“21世紀以來中國遠程教育理論創新花圃中的‘一枝紅杏”。 另外,王竹立教授與超星公司合作拍攝的《創新思維訓練》慕課和相關專著《你沒聽過的創新思維課》已出版發行。[3-4]

3.4 《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廣受好評

王竹立教授的《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一書,得到了教育部全國教師教育信息化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跟誰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前新東方執行總裁陳向東,浙江電大開放與遠程教育研究院趙師紅博士等專家、學者及廣大愛好者的普遍好評!認為《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對于正處在世界大變革中的傳統教育模式,進行了互聯網時代下的有益研究與探索,推出了針對移動學習的研究成果——新建構主義理論。新建構主義標志著信息時代人們不斷學習、不斷更新、不斷傳播與分享、不斷激發新創意的循環式思維的一種普遍的新模式,為人們進行數字化學習提供了有效的方式、方法。[5]

3.5“王竹立之問”

1)我們看到,隨著網絡技術的普及與提高,一個時期以來,不論是中小學、中高職院校甚至高等院校都不可避免地出現了一個非常普遍、也許尷尬的現象——學生上課玩手機這樣的問題,即使在許多名牌大學里也同樣有這樣的問題,給教育和管理帶來了諸多困惑與艱難:學生上課玩手機,不聽講,怎么辦?我們能有什么好辦法呢?[6]

2)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王竹立教授進行了調研,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引出了“王竹立之問”——多數學校的信息技術課陷入了一個怪圈:信息技術教師不允許學生在校上網或帶手機來校 , 理由是怕影響學習 ,“ 不好管理 ” 。 但教師們又承認,現在很多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比自己還要強。這樣,一方面,教師在課堂上教給學生的是陳舊、過時的教材內容,明知學生早已會了還要硬學;另一方面,有的教師往往不屑于甚至橫加阻止學生憑自己的興趣愛好和能力利用網絡學習知識。[7 ]現實教育的無奈與美好未來的實現會是經過怎樣一個過程呢?

3)當前,社會有識之士及一些老師、家長甚至暢想,我們這個時代如果每人一部電腦,那學校老師該怎樣上課、家庭生活、社會活動會是怎樣一種場景呢?王竹立教授對這種情況特別是學校教育教學,使出了 “新、奇、實用”三招對策。第一招是努力保證自己所講的內容“新”,一般是自己的研究成果或心得體會,而不是同學們在網上容易看到甚至是看不到的;第二招是讓同學們對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感到“奇”,盡量新奇有趣、富于變化,甚至意想不到;第三招是保證自己所講的內容“實用”, 對學生有所幫助,符合同學們的實際需要。我們可能明顯而深切的感受對,現在學生受社會影響之深、之快、之大,簡直令人不可理喻,并且他們都很那么現實,如果教學內容有些抽象性、理論化,他們就會表現出不愛聽。但是,王竹立教授的這三招還真讓人覺得非常管用![8]

4)大家可能都深有感觸,隨著時代的發展,技術的日新月異,網上的東西越來越多了,哪個上網者看得過來?而且不知道哪些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可謂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哪些有用?哪些沒用?有時也不知怎么更好的鑒別、取舍,帶給我們諸多無盡的困惑。另外,因為網絡的開放性,通過網絡可以使大家隨時隨地看到、學習很多東西,盡管使人感到零碎、不夠系統。但幸運的是,隨著遠程教育模式被互聯網及通訊技術日益突破,數字化幫助人們被迅速融進終身教育時代,獲得了更大、更新的空間,更快、更好的自主發展、自由生活。[9]世界各國人們必將順應時代潮流,讓教育教學新模式不斷改變億萬學習者的學習、成才和發展方式!

4 學習與創新:如何開啟心智

4.1《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八章的標題

王竹立教授的《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一書共有《被打碎的花瓶:復原還是重構》、《學校教育:課內還是課外》、《 網絡教育:希望還是泡沫》、《網絡學習:如何整合碎片》、《信息超載:連通還是建構》、《包容性思維:如何統合歧》、《 知識嫁接:如何重塑教育》八章及后記。

4.2 我特別感興趣的第七章——“學習與創新:如何開啟心智”

第七章共有12各單元。依次是“今天,人還能干什么”、“ 知識與創新的關系”、“ 心智模式與心智枷鎖”、“ 轉變思考方向”、“ 軟性思考”、“ 強制聯想”、“ 創新思維的過程”、“ 教學是一門藝術”、“ 知識創新與模式識別”、“ 如何識別模式”、“ 知識創新與頓悟”、“ 創新并不遙遠”。 [10]通過聆聽王竹立教授的講座,感覺“創新真是美妙如一首詩”! 王竹立教授倡導用“思維導圖”幫助人們有趣的作詩,利用一筆畫等方法培養人們的“批判性思維、平行性思維、包容性思維”,通過第一階段樹立創新意識、第二階段養成創新習慣、第三階段了解創新原理、第四階段掌握創新方法、第五階段完成創新實踐,來培養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的創新思維,尤其對于學校加強學生思維創新訓練、 進行科技創新極富啟迪、指導意義。

5 結束語

總之,王竹立教授在《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這本書關于微課、慕課、電子書包、翻轉課堂、“第二人生”、TED視頻、連通主義等熱點話題[11],分析、思考獨到,解讀詳實、貼近實際,對于推進教育信息化進而實現教育現代化,富有啟迪、借鑒和指導意義,值得大家品讀、學習、提高。進而,推動人民學習方式的革命,培養創新思維,實現終身教育,促進人的自由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瑞.2015中國國際遠程與繼續教育大會在京隆重召開[EB/OL].(2015-09-23). http://edu.china.com.cn/2015-09/23/content_36658558.htm.

[2] 王竹立博客.最新個人簡介[EB/OL]. (2015-10-30).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wri.html.

[3] 王竹立博客.趙師紅:王竹立《碎片與重構》簡評[EB/OL]. (2015-04-05).http://blog.sina.com.cn/u/1275022345.

[4] 王竹立.碎片與重構:互聯網思維重塑大教育[E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ff4c090102vbmz.html.

[5] 雷瑀,諸葛亞寒.2015中國國際遠程與繼續教育大會開幕[EB/OL]. (2015-09-22).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5-09/22/content_11643766.htm.

[6] 魏寧.王竹立之問[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5(7):22.

猜你喜歡
互聯網+教育互聯網教育
國外教育奇趣
題解教育『三問』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互聯網+教育”視閾下的教育共享初探
從“數據新聞”看當前互聯網新聞信息傳播生態
互聯網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實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