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路徑研究

2016-05-20 08:56鄭建
2016年13期
關鍵詞:融合發展現代農業互聯網+

鄭建

摘 要:在互聯網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被大大的改變了,傳統行業紛紛互聯網化,農業也不例外,互聯網+現代農業成為農業發展的方向。一直以來“三農”問題都是我國面臨的重要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為十三五的重要任務,農業必須獲得新的突破?;诖?,“互聯網+”現代農業成為我國農業發展的突破口。本文對此展開深入的探索,并嘗試獲得一些解決現實問題的途徑,以便更好的服務于我國現代化農業的建設。

關鍵詞:“互聯網+”;現代農業;融合發展

一、選題的背景及意義

(一)“互聯網+”的提出

“互聯網+”是利用互聯網平臺、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和傳統行業結合起來,實現傳統行業的轉型升級。如當前熱議的電商平臺,淘寶、聚美、京東、蘇寧等等,已經對金融、餐飲、娛樂、工業生產帶來革命性的變化,融合發展而生的平臺諸如美菜、鏈農、云農場、飯店聯盟等,大大改變了傳統行業的銷售模式。

2014年11月,李克強在出席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時指出,互聯網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工具。2015年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ITFIN)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盵1]

(二)現代農業發展的現實需要

現代農業是針對傳統農業而言的,現代農業是指運用現代的科學技術和生產管理方法,對農業進行規?;?、集約化、市場化和農場化的生產活動,現代農業是以經濟為導向,以利益機制為聯結,以企業發展為龍頭的農業,是實行企業化管理,產銷一體化的農業。

在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生態環境惡化、粗放型生產難以為繼的情況下,發展現代農業需要資金流、技術流和物流的無縫對接,而“互聯網+”天生的融合性使得“互聯網+”現代農業成為當前中國農業轉型升級的不二之選。

(三)課題研究的意義

本課題是在當前農業亟需轉型升級和國家大力倡導“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情況下適時提出的研究,本課題研究的意義在于嘗試用經濟學的思維剖析當前“互聯網+”現代農業融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

(四)融合發展的理論基礎

融合發展是指不同產業或者同一產業的不同行業間相互滲透、相互交叉,最終融為一體,逐步形成新產業的動態過程。信息通信產業是產業融合發展最早,也是發展最快最為成熟的領域。隨著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技術革命的出現,2004年以來農業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問題逐漸成為國內研究的熱點。而研究視角主要側重于農業產業化,即將農業用工業的專業化生產的標準來統一生產、管理和服務,對農業生產建立統一標準,從而使標準化、專業化、智能化的生產逐漸成為農業生產的新常態。

(五)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內涵和目標

1、“互聯網+”現代農業的基本內涵?!盎ヂ摼W+”現代農業是農業發展的最新形式,也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運用互聯網思維對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加工、銷售、服務進行整合,建立起農資電商平臺、農產品電商平臺、互聯網金融、農產品質量追溯可控體系,從而建立起立體式、全方位的農業發展新模式,使農業跟二三產業深度融合,成為農業產業。

2、“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目標?!盎ヂ摼W+”現代農業的目標就是利用互聯網在農業生成要素配置中的優化和聚集作用,將互聯網的創新性、高效性、智能性、對接性、便捷性融合于農業發展的生產、加工、銷售、管理和服務等環節,實現農業生產的產業化、現代化和智能化,并最終實現農業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二、“互聯網+”現代農業融合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基礎理論薄弱,理論創新不足

當前國內對“互聯網+”現代農業方面的理論探索不少,但大都僅限于電商平臺模式,各種線上交易平臺層出不窮,但同質化現象嚴重,且大都處于虧損狀態。究其原因,指導產業發展的理論基礎薄弱,發展模式單一,導致一窩蜂跟進,市場并不能消化如此多的低層次電商平臺。當前的基礎理論忽略了對于電商平臺之外的發展模式的探究,對電商平臺所需的配套設施和輿論環境匹配性研究過少,導致理論創新不足,現實層面的發展受限。

(二)經營主體范圍狹窄,實踐形式單一

現代農業離不開懂科學技術、會管理的人才隊伍,尤其是具備互聯網思維的高科技人才。囿于我國農業基礎設施薄弱,人才隊伍建設滯后,農業推廣工作缺乏機制的現實困境,目前參與到現代農業建設中的經營主體主要是以農民為主和少部分受過中高等職業教育的農業企業家。農業還未成為吸引人才聚居的中心,現有的農民和農業企業家所能從事的生產模式還是傳統的生產-銷售-農資-生產-銷售,商品化和組織化程度不高,經濟效率不高。

(三)政策有傾斜,但支持力度尚不夠大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2015年2月1日)提出:做強農業,必須盡快從主要追求產量和依賴資源消耗的粗放經營轉到數量質量效益并重、注重提高競爭力、注重農業科技創新、注重可持續的集約發展上來,走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現代農業發展道路。國家頂層設計到位,但具體落實還不夠,跟發展目標相比,政策支持力度還有待進一步加大。

(四)大眾參與度雖廣,但缺乏專業化人才

一個新的產業,必然需要適合產業發展的專業型人才,互聯網農業對傳統農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農人”的標準不但是具備科學文化素質,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能、具備一定管理能力,還需要具備經營管理能力,服務市場的意識?,F有的農業勞動者素質普遍較低,80%以上只受過初中以下的教育,對于農業生產中的科技掌握能力極低,在面對互聯網農業的過程中顯得捉襟見肘,難以駕馭。

三、互聯網+現代農業融合發展的路徑探析

(一)做好“互聯網+”現代農業頂層設計

做好“互聯網+”現代農業頂層設計工作,制定合理發展規規劃,并在做好合理發展規劃的同時,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模式發展,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農村信息基礎設施已經足夠完善,光纖入戶,農業信息服務平臺已經對當地的農民增收,樹立地方農產品特色品牌起到重要的主推作用。

(二)建立新型農業生產經營體系

傳統的農業生產主要是生產導向型,農業生產什么,消費者被動的消費什么,這種生產方式落后,不能準確的把握市場需求,資源配置效率低下,往往造成農業資源的浪費,所以推動農業生產由生產導向向消費導向轉變,建立公共農業服務平臺,利用大數據找準消費者的需求,實現產銷無縫對接,既能解決銷售難題又可以降低農資投入成本。

(三)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

1、加強農村電商人才隊伍建設。人才來源主要包含三個方面:一是畢業的大學生,從2001年至2015年大學畢業生數量呈現快速上升的趨勢,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總數將達到749萬人,比2014年再增加22萬人,創下歷史新高[2]。在這些大學生中有一部分選擇回家創業,就成為了農村電商人才的一部分,他們具備較高的科學文化素質和市場反應能力,往往可以成為合格的電商人才;二是外出務工的返鄉青年,在外打工一方面積攢了創業的資本,另一方面也開闊了眼界和思維,再加上對自己家鄉特色農產品的了解,回鄉創業開展電子商務就成為他們的選擇;三是農村專業能手,這部分土生土長的農村能手屬于悟性比較高,頭腦靈活,他們加入到農村電商的隊伍中,往往能創造出不一樣的價值來。

2、加強冷鏈物流配送體系建設[3]。一是國家加大對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的投入,建立綠色通道,建立冷鏈物流快速主干道,在國家三縱五橫高速公路骨干網絡基礎上建立冷流物流快速網絡(如圖1);二是鼓勵大型企業、龍頭企業積極建立自己的冷鏈物流網絡,雙匯、雨潤等肉制品企業已經建立起自己相應的冷鏈物流網絡,阿里巴巴也在聯合其他企業建立“菜鳥網絡”,這都能對我國的冷鏈物流提供強有力的補充作用;三是在特色生鮮農產品消費區建立落地配送體系,城區周邊快速送達服務,做到城區全覆蓋,郊區定點覆蓋,這樣既可提高規?;б?,又可以提高運輸效率,降低運輸成本。

圖1

3、加強農產品電商平臺建設[4]。一是依托國內第三方平臺做推廣,比如在淘寶上建立農產品特賣板塊,每個地方的特色農產品得以在全國甚至全世界人面前展示,打通網上銷售的最后一公里;二是建立自己的農產品電商平臺,現有的有云農場,供銷e家,做大做強,讓這些農產品、農資電商平臺做大做強,發揮積極的作用;三是搭建跨境電商平臺,淘寶的海淘就是一個積極的嘗試,還有中俄跨境貿易電子商務平臺,這些還遠遠不夠,中國不但需要更多的類似平臺,更需要做大做強的龍頭企業,這樣才能讓中國的農產品走出,并能從全球獲取價格低廉的農產品輸入。

(四)發揮政府引導扶持作用

1、搞好典型示范和加強農業領域招商引資。打造一批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在國內挑選具備特色的區縣,率先建立起集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示范園區,發揮它們的示范帶動作用。借鑒現代農業發達的國家的經驗,采取農業招商引資的形式,比如對以色列可以引進滴管技術,運用在中國西北荒漠地區,不但能節約水資源還能把大量的荒漠、半荒漠地區土地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再結合當地的有力地理資源因素,比如光照時數長,日交溫差比較大,便于農作物糖類保留,生產糖分高的瓜果蔬菜。

2、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在依法自愿有償原則下,引導農民土地經營權流轉,引入市場機制,先試點再推廣,逐漸解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所需要的土地集約化條件。在適合發展機械化耕作的平原地區,例如東北三江平原、松嫩平原、遼河平原等率先開展規模經營,建立數量眾多的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乘互聯網東風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跨時代發展。

3、抓好農村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電信運營商實施光纖入戶工程,對傳統的寬帶網絡進行升級改造,讓更廣大的農村互聯互通,打通農村電商的最后一公里,秉承降費提速的原則,讓農業信息資源能更快捷的傳送到農業生產者和農產品需求者手中,實現農產品、農資與消費者和農民的無縫對接。[5]同時還應該規劃好農業領域相關大數據平臺建設,為推動農村信息化水平向更高層次邁進打下基礎。(作者單位:河南工業大學)

參考文獻:

[1] “互聯網+”激活更多信息能源[N].光明網,2015-07-1.

[2] 中國教育在線訊.2001年-2015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N].

[3]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R].2015-02-01.

[4] 李金亮,楊芳,李梅芳.農業企業B2B電子商務模式的選擇[J].物流工程與管理,2014(09).

[5] 劉重才.農業電商將成為農業現代化重要推手[N].上海證券報,2015-03-18.

猜你喜歡
融合發展現代農業互聯網+
“用好現代農業科技,多種糧、種好糧”
現代農業離不開化肥
砥礪奮進 打造現代農業強市
現代農業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