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3歲嬰幼兒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方法研究

2016-05-20 10:18高利偉趙小琴劉鴻等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4期
關鍵詞:腸道準備開塞露灌腸

高利偉+趙小琴+劉鴻等

【摘要】 目的 探討適合0~3歲嬰幼兒的腸道準備方法。方法 138例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的0~3歲嬰幼兒, 隨機分為實驗組(70例, 開塞露分次塞肛)和對照組(68例, 生理鹽水灌腸聯合開塞露分次塞肛)。對兩組腸道清潔度和耐受性進行比較。結果 兩組腸道清潔優良率和回盲部到達率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兒耐受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單用開塞露分次塞肛法可取得滿意的腸道清潔效果, 患兒耐受率高, 且費用低、安全、簡單易操作,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結腸鏡檢查;腸道準備;開塞露;灌腸;兒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4.204

隨著醫學的發展, 結腸鏡檢查在兒童消化道疾病中逐漸普及, 目前結腸鏡檢查前一般采用口服藥物清潔腸道, 在服藥的同時需患兒配合服用大量液體, 嬰幼兒常因不能配合服用大量飲水, 因此術前灌腸是兒童結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的工作之一。本研究通過兩種灌腸方法腸道清潔效果和患兒耐受性的比較分析, 為選擇安全、舒適的嬰幼兒腸道準備方法提供依據?,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將2014年11月~2015年3月在本院行電子結腸鏡檢查的138例0~3歲嬰幼兒做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具有結腸鏡檢查適應證, 無心力衰竭、消化道穿孔等結腸鏡檢查絕對禁忌證[1];剔除標準:未按時完成腸道準備。將患兒隨機分為實驗組(70例)和對照組(68例)。實驗組女28例, 男42例, 體重3.2~15.0 kg, 年齡8 d~36個月;對照組女24例, 男44例, 體重3.4~14.6 kg, 年齡9 d~36個月。兩組患兒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腸道準備方法 所有患兒均行丙泊酚麻醉下無痛腸鏡檢查, 檢查于上午進行, 檢查前日23:00后禁食, 當日2 : 00后禁水, 術中給予糖鹽水補充電解質;1~3歲檢查前1 d給予半流質低纖維飲食, 晚餐流質飲食;<1歲嬰幼兒于檢查前1 d流質飲食, 為避免電解質紊亂、低血糖等不良反應發生, 均住院行腸道準備。實驗組給予開塞露分次塞肛, 具體如下: <1歲兒童開塞露用量為10 ml/次, 1~3歲兒童開塞露用量為20 ml/次, 分別在晚上睡前、6:00起床后用開塞露塞肛通便, 檢查前90 min開始, 每15分鐘1次, 開塞露塞肛通便, 共6次;對照組給予生理鹽水灌腸聯合開塞露分次塞肛, 具體如下:檢查前晚開塞露1支(10 ml/支)塞肛通便, 檢查前2 h溫生理鹽水清潔灌腸, <1歲兒童溫生理鹽水用量為250 ml/次, 1~3歲兒童溫生理鹽水用量為500 ml/次, 并于檢查前1 h, 每15分鐘1次, 開塞露1支(10 ml/支), 塞肛通便, 共4次通完為止。腸道準備以無大便排出或排出黃色水樣便為佳。

1. 3 腸道清潔度判斷標準 腸道清潔程度采用單盲法由2名內鏡醫師客觀評價, 腸道準備的效果評價采用波士頓腸道準備評分量表[2], 將結腸分成左半結腸、橫結腸、右半結腸。對各腸段分別評分。腸道清潔度分為0~3分, 總分9分;腸道清潔度總分≤5分為差, 6~7分為良, 8~9分為優;患兒的耐受程度:每次操作時患兒無哭鬧或哭鬧無淚安撫后肢體放松為可耐受, 哭鬧有淚伴四肢僵硬固定為不耐受;觀察患兒精神狀態、血糖、腹脹等反應;術中主要監測呼吸、心率、血氧飽和度等呼吸循環變化。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兒腸道清潔效果比較 實驗組與對照組腸道清潔優良率分別為94.3%(66/70)、89.7%(61/68), 兩組清潔優良率比較,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實驗組和對照組結腸鏡檢查回盲部到達率分別為95.7%(67/70)、94.1%(64/68)。兩組腸道清潔效果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2, P=0.969>0.05)。

2. 2 兩組患兒左半結腸、橫結腸、右半結腸清潔效果比較兩組患兒左半結腸、橫結腸、右半結腸清潔度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 3 兩組患兒耐受性比較 實驗組耐受率為85.7%(60/70)高于對照組的67.6%(46/68), 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32, P=0.012<0.05)。

3 討論

目前結腸鏡檢查多采用口服藥物進行腸道準備, 如甘露醇、磷酸鈉鹽、硫酸鎂等[3], 需口服藥物的同時服用大量的液體, 但研究顯示藥物口味和飲水量多等可使部分患兒依從性差, 常見不良反應如腹脹、腹痛、惡心、嘔吐等[4], 嬰幼兒腸道準備過程還要兼顧兒童對口服藥物的味覺感, 尤其是<3歲的嬰幼兒腸道準備為被動進行, 因此護理幼兒服用藥物和大量水劑清潔腸道一直是臨床操作難點。

灌腸是經肛門給藥引起排便, 是臨床基本操作之一, 生理鹽水為中性、等滲液體, 有研究顯示生理鹽水灌腸對腸黏膜細胞亞顯微結構基本無改或輕微損傷[5]。開塞露是一種常用的通便藥物, 可刺激腸壁、軟化大便, 再加上其具有潤滑作用, 能使大便容易排出。本研究中實驗組患兒的腸道準備耐受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主要是實驗組檢查前、睡前給予開塞露1支塞肛, 使患兒排出部分積糞, 因開塞露作用時間短, 排便后不適癥狀迅速消失, 不會對患兒的睡眠造成影響; 隨后進行術前1~2 h分次塞肛的腸道準備, 腸道準備時間短, 患兒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率縮小, 塞肛由家長安撫患兒在平靜中完成操作, 消除了患兒對醫務人員操作導致的恐懼、驚慌及不配合情況發生;對照組術前給予1次常規溫生理鹽水灌腸, 缺點是嬰幼兒無法自行控制灌腸液在腸內保留時間, 致使灌腸邊灌邊漏, 明顯增加了護理工作量。

開塞露分次塞肛法無需護理專業人員操作, 家長可獨立完成, 無特殊禁忌, 安全、經濟適用, 現將單用開塞露分次塞肛在嬰幼兒腸道準備中的體會總結如下:①首先對家長耐心告知, 指導家長正確操作, 將藥液擠入直腸后, 用雙手將患兒兩臀部向肛門處適度擠壓靠攏約5~10 min, 以防止藥物立即排出。②排便后注意觀察患兒大便性狀和次數, 根據情況可適當增加塞肛次數, 直到排出黃色稀水樣便或無大便排出為止。

總之, 單用開塞露分次塞肛法可取得滿意的腸道清潔效果, 患兒耐受率高, 且費用低、安全、簡單易操作,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許春娣. 兒科消化內鏡的發展及診療技術的規范. 中華兒科雜志, 2014, 52(5): 321-323.

[2]Lai EJ, Calderwood AH, Doros G, et al. The Boston bowel preparation scale: a valid and reliable instrument for colonoscopy-oriented research. Gastrointest Endosc, 2009, 69(3 Pt 2):620-625.

[3]中華醫學會消化內鏡學分會. 中國消化內鏡診療相關腸道準備指南(草案). 胃腸病學, 2014, 19(6):354-356.

[4]王龍, 郭志國, 辛毅.腸道準備用藥的研究進展.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4, 22(27):4094-4099.

[5]張鳳, 徐旭娟, 沈美云, 等.肥皂水、生理鹽水灌腸對兔腸黏膜損傷的比較.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2, 9(7):6-8.

[收稿日期:2016-01-25]

猜你喜歡
腸道準備開塞露灌腸
紅藤湯灌腸治療慢性盆腔炎的護理體會
開塞露 你會用嗎
如何正確使用開塞露
“灌腸” 治療有副作用嗎
灌腸機專利技術綜述
“開塞露”的正確使用方法
復方聚乙二醇序貫甘露醇改進膠囊內鏡腸道準備
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對大腸息肉內鏡下治療后再檢出影響的研究
洗腸散聯合結腸灌注透析在提高腸鏡腸道準備效果上的研究
便秘不能只指望開塞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