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房屋征地拆遷問題研究

2016-05-23 15:20吳松森方蕾
現代交際 2016年8期
關鍵詞:法律制度

吳松森++方蕾

[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經濟的迅速發展,農村房屋拆遷及土地征用面和量也隨之增加,然而由此引起的沖突和矛盾也不斷增多,暴力事件層出不窮,農民財產權益保護問題成為社會的“熱點”。本文從花木王村的拆遷安置問題入手,進而探討當前整個農村地區存在的普遍問題,以期對解決實際問題有些啟示。

[關鍵詞]征地拆遷 拆遷補償 法律制度

[中圖分類號]C91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8-0023-02

一、引言

伴隨著城鄉一體化和農村經濟建設的快速發展,農村中房屋拆遷安置問題層出不窮,暴力事件時有發生,嚴重影響了農村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

自農村拆遷問題出現之后,迅速成為了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持博弈論觀點的學者,分析制衡在不同利益代表方的存在機制,尋求解決農村拆遷問題矛盾的辦法。一些學者從不同利益代表出發,分析它們之間的利益關系,找出問題產生的原因,再從不同利益代表角度出發,著手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本文在對五河縣花木王村進行深入調研后,總結出了一些典型問題,為農民的合法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創新性地解決農村拆遷矛盾提供了參考。

二、花木王村概況

花木王村屬于安徽省蚌埠市五河縣,建立于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是一個以宗族為紐帶的村莊。全村共2000余人,村民多姓王。全村共有土地面積約3600畝,屬于集體土地。目前土地被征收1200多畝,被外租承包了2000多畝。拆遷安置工作從2013年開始實行,至今拆遷安置工作已經到了第五期,臨近尾期?;就醪疬w安置區設于花木王原村莊西北面,與原村莊相鄰,呈現出城市社區與農村社區清晰的對比。整個花木王村以農產品生產為主要收入來源,農民種地,每年去掉機械、種子、化肥等成本,每畝純利潤500元左右。

三、花木王拆遷安置過程中的相關問題

(一)農村房屋拆遷前的問題

農村房屋拆遷之前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拆遷政策的宣傳和認知度兩個問題上。一方面,由于村干部一級沒有對拆遷政策進行很好的宣傳,花木王村的相當一部分村民對拆遷政策只是知道一兩點瑣碎方面,有的人甚至只是略有耳聞,并沒有看過拆遷政策的具體條文,無法獲得全面的政策信息。另一方面,村民對政策的認知度比較淺。受本身文化素質所限,一些村民雖然獲得了拆遷政策相關信息,但是無法正確解讀政策核心內容。更多的村民了解政策相關的幾小點,斷章取義,不能全面掌握政策,從而容易出現誤解的情況,為之后的拆遷安置矛盾留下隱患。

(二)農村房屋拆遷過程中的問題

房屋拆遷過程,是矛盾最明顯、最易爆發的時候。對于政府來說,需要從拆遷補償、協助農民過渡生活、防止農民弄虛作假等方面進行工作,在此過程中容易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對于農民來說,選擇回遷房、過渡生活等方面會出現不少的難題。

1.使用過渡房

由于一些房屋還在動工,尚未交付使用,或者是一些村民尚未選好房型,這樣就導致了房屋剛被拆遷的村民暫時沒有居住場所。通常這個問題有兩種解決辦法:一是自行過渡,即有親靠親,無親靠友;二是政府提供過渡房。在政府提供過渡房這個解決辦法中,出現了兩個問題:一是過渡房為毛坯房,灰塵非常大,居住環境惡劣,不利于村民的身心健康,而且狹小的房屋面積讓原本人口較多的農村戶生活擁擠,再者,舉家搬遷物品較多,面積太小無法騰出足夠的空間存放搬遷物品;二是過渡房為繳費使用。想要獲得政府提供的過渡房還需要在每段時間周期里為每平方米繳納4塊錢的使用費用,這樣使得原本房屋被拆遷的村民支出增大,生活負擔加重。

2.房屋補償問題

調研發現,在村民心里總是存在著將利益最大化的心理需求,他們對房屋拆遷補償有預期的金額。根據政策規定,對于花木王村房屋拆遷補償中,房屋為磚木結構,按照每平方米540元進行補償;房屋為平房,則按照每平方米630元進行補償;房屋為樓房,則按照每平方米710元進行補償。另外,每一戶中戶口所在地在花木王村的村民則可以分到的房屋面積45平方米。因為在房屋補償中,基本是按照房屋建造成本進行補償,所以老百姓沒有從拆遷補償中獲得預期的利潤,出現了巨大的心理落差,對于每人分到房屋面積45平方米的政策也不是很滿意,情感上更傾向于原本農村中在宅基地上建造的大房子。

房屋補償中的關于差平方補償是最敏感的部分,具有復雜的計算方式。差平方的問題具體表現為三種:

第一,由于每種戶型數量有限,后來者選擇的戶型往往不匹配人口數。政策規定,花木王村每戶每個人口可以分到45平方米面積,而所有戶型中最小的為90平方米,而最大的為122平方米。這樣,有些農戶的人口數量和安置房戶型匹配之后往往多出很多平方。例如一家人口為3人,如果選擇一個90平米的戶型,則會浪費了45平方米,若選擇兩套90平米的房子,則要補上多出的45平方米的差價,差價為每平方米1900元左右。這只是其中的一種情況,按照補償原房屋的價格,最貴的標準為710元每平方米,而安置房平方差價為1900元每平方米,這樣算來,安置房的平方差價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大大加重了農民的負擔。

第二,由于大部分的戶型與按人頭分配平方的分配方法不匹配,造成村民不得不花錢購買多出的平方米數。例如,有一種戶型為92平方米,而一戶為兩個人的家庭一共分到的面積為90平方米,所以這戶必須購買2平方米的差價。

第三,每套安置房的最終面積是以房管局的測繪為準,由于公攤面積等各種情況的出現,房管局的最終測量總會比之前的面積多出幾平方米,而村民必須為這些多出的面積買單。由于村民不懂這些知識,容易產生各種誤解,開發商也容易從中獲取利潤。

3.違法搶建問題

許多村民為了獲得更多的拆遷補償,擅自改變土地的使用用途,未經主管部門批準,多建、亂建房屋及其他建筑物。有的農民搶建房屋,就是所謂的“晝夜房”,有的人在原來的房屋基礎上用簡單的紅磚加以堆砌,以求更多的房屋面積,還有的人甚至在房屋院內搶種、補種一些賠償值較高的花木果樹等。為能提高賠償額,被拆遷人可謂絞盡腦汁,方法層出不窮。

4.拆遷中農民支出問題

在房屋拆遷過程中,村民的短期支出和一次性支出大大增加,這樣使得原本不富裕的村民變得更加貧困,產生了“農村拆遷拆窮了農村人”的現象。村民變窮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首先,購買房差的支出,會給絕大多數村民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其次,由于原來居住房的被拆,新房子會產生裝修成本,村民需要重新裝修,雪上加霜的是由于樓道空間、房屋空間等客觀原因限制,原來生活使用的家具無法搬運到房間內,所以該類家具不得不丟棄,村民則需要增加支出購買新家具,其中有的居民甚至住在新的毛坯房中。最后,住在安置區內過渡的村民還要繳納一些之前不存在的或者是未必合法的費用,例如物業費、垃圾處理費、鑰匙費等,每項費用都會加重負擔。因被拆遷的村民中有很多人的耕種土地被政府收購,成為國有土地,他們失去了土地帶來的收入來源,同時一時間也無法找到新的工作來補充收入,所以在大量支出的情況下,入不敷出,變得更加貧困。

四、解決農村房屋拆遷問題的基本思路

隨著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農村房屋拆遷是城鎮化進程中必然要經歷的過程。筆者認為,與其一味追究其不同利益主體自身出現的問題,不如從如何保障被拆遷村民的合法權益著手,尋求解決辦法。

(一)法律制度角度

制定并完善征地拆遷相關制度。就目前來說,我國沒有一部完整的、專業的關于征地拆遷的法律。只有相關的規范存在,而這些法律規范在實際操作中過于寬泛,極其容易造成誤差,引起矛盾爆發。所以,必須制定并完善征地拆遷相關制度,細化房屋拆遷的每個環節,以保障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

制定并完善拆遷補償機制。由于全國沒有一個統一的拆遷補償標準,受地方經濟發展水平、房地產市場成熟度、供求狀況等因素影響,各地的拆遷補償機制不健全,補償標準不統一,有時甚者出現相鄰兩村不同拆遷補償標準的情況。在全國各地,拆遷窮了農民和拆遷富了農民的現象屢屢出現,嚴重傷害了農民配合拆遷的積極性以及農民自身的利益。

(二)政府角度

政府作為農村征地拆遷的重要利益主體,免不了出現自身角色的錯位和越位的情況。有的地區的農民在征地拆遷過程中對政府怨聲載道,使得政府的權威和公信力大大下降。面對征地拆遷帶來的挑戰,政府必須明確自身的角色定位。

筆者認為,第一,政府是拆遷主導者。農村征地拆遷是一個復雜的問題,牽扯了多方的利益分配問題,各方都在尋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拆遷中,被拆遷村民是需要保護的敏感人群,所以政府有必要保障這部分敏感人群的合法權益,以保證征地拆遷的順利進行。第二,政府是拆遷監管者。保證拆遷人的合法資質,正確評估拆遷房屋的價值,杜絕拆遷中的暴力行為,落實合理的征地補償方式,確保補償資金的順利分配等,各個方面都需要政府作為第三方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則是政府作為監管者所必須秉持的基本原則。第三,政府是服務者。建設服務型政府一直是我國政府建設的正確方向,在農村征地拆遷中,政府應做好服務協調工作,及時提供征地拆遷工作計劃,幫助村民正確解讀征地拆遷政策,讓村民做理性的被拆遷人。

(三)農民角度

由于受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思想影響,加上農村教育水平不發達、收入單一化等現實情況,使得農民難以接受脫離土地依附的想法。提高農民自身的發展、轉變農民的根本理念、培養農民的除務農外的一技之長、開拓農民的收入渠道,成為農民轉型的思路保證。增強農民群體的團結意識,以農民致富領頭羊作為榜樣作用,激發農民群體的積極性,減少征地拆遷中的暴力行為,才能使農村環境更加和諧。

五、小結

上述研究表明,在城鄉一體化的進程中,雖然問題層出不窮,但典型的問題卻不是很多,仔細推敲,規律可見。對于政府來說,征地拆遷問題仍然相當棘手,在盡量保證被拆遷村民的合法權益的基礎上,必須抓緊建立和完善相關征地拆遷法律制度。對于農民來說,在對于征地拆遷問題的博弈中,暴力問題目前來說仍不會消失,自身需要通過合法途徑保護自己的利益不受損失。在我國,征地拆遷作為城鎮化和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一環,相關工作依舊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周其仁.農地產權與征地制度——中國城市化面臨的重大選擇[J].經濟學(季刊),2004(04):193-210.

[2]麻戰洪,劉勇.關于征地補償問題的探討[J].農村經濟,2003(02):63-65.

[3]李莉.對農村拆遷補償現象的調查思考——基于河北省碼頭鎮北蘆村[J].赤子(中旬),2013(10):227.

[4]陳少芬.城市化過程中農村房屋拆遷存在的問題探討[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3(03):59-63+96+110.

[5]張壽正.關于城市化過程中農民失地問題的思考[J].中國農村經濟,2004(02):44-49.

[6]葛小鳳,劉秀華,黃炎和.新農村建設拆遷可能出現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1):

105-107.

責任編輯:張麗

猜你喜歡
法律制度
論眾籌融資風險防范的法律制度研究
我國反洗錢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
《治安管理處罰法》的制定背景
論參與式民主理論發展及其意義
論“土十條”對環境保護法律制度的影響
我國生態補償法律問題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