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少年自尊發展特點

2016-05-26 09:14蔡曉惠
考試周刊 2016年26期
關鍵詞:社會心理學青少年

蔡曉惠

摘 要: 早期心理學家埃里克森、鮑爾比和庫伯史密斯等人對自我做了大量理論探討,并提出對自尊問題的不同看法;近年來維格菲爾德、張文新、田錄梅和魏運華等人對自尊的研究取得了新進展。這些研究揭示了青少年的自尊與其年齡、性別、家庭環境、人際特點和人格等之間有密切關系,影響其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 社會心理學 青少年 自尊發展

1.青少年自尊的產生與發展

1.1自尊的內涵

自尊是個體對其自身價值的一種積極的認知評價,是個體在不斷追求自身價值實現過程中的一種內在的與自我信息相關的認知加工活動過程。自尊內涵中包含三層含義:第一,自尊的性質是積極的,也就是說自尊水平高的人無論對自身價值的認知判斷,還是由此產生的情緒體驗及對自身行為的影響都是積極的;第二,自尊的針對性客體是個體的自身價值,是主體對其自身的存在意義和心理價值感的一種積極的認識和感受,這種認知感受既有外在的有意識的成分,又包括內在的無意識反映;第三,自尊涉及的內容包括對自身價值的認知,還包括在認知過程中產生的情緒體驗、心理感受及個體在追求自身價值實現過程中對自我的監控和調節活動[1]。

1.2自尊的產生

人為什么要有自尊,自尊是怎樣產生的?埃里克森(E.H.Erikson,1902一1994)的心理發展理論為探討自尊的兩個情感模型的產生提供了有用的理論基礎,他認為嬰兒建立與撫養者之間的信任感是嬰兒心理發展的基礎[2]。這種關系在其他自尊形成的理論中也具有核心地位,其典型代表是鮑爾比(Bwoiby,1969),他根據實驗區分了美國兒童三種不同類型的依戀風格(分別是安全型依戀seeurelyattaehed、焦慮或矛盾型依戀anxious/ambivalent、回避型依戀vaoidnat),并推測不同的依戀風格是自尊產生的根源。這個推斷得到了研究的支持:不同的依戀類型能夠預測學前和幼兒園兒童的自尊水平,安全型依戀的兒童表現出最高自尊,在青少年和青年人身上也發現了同樣的模式。魏運華主要探討了自尊的形成,他認為自尊不是先天遺傳的,而是后天習得的,從兩歲到三歲,兒童的自尊開始出現并在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最初的形式是兒童開始要求自己進行獨立活動,三歲左右的兒童很喜歡在同伴面前炫耀自己,以求他人的肯定,他詳細分析了自尊形成的三個條件即自我認識、社會比較和尊重他人[3]。另外有一種以庫伯史密斯為代表的認知派觀點認為,自尊通過大量的理性過程發展而來,個體審視自己不同的品質,并將這種信息融合到一個整體的評價中;由以上可以看出,埃里克森只提供了兒童心理發展的基本理論,沒有指出自尊的產生;另一個代表性的學者鮑爾比只是在西方文化對自我的詮釋下考察了不同類型(高、低)自尊的產生問題,即什么樣的人產生什么樣的自尊的問題,沒有回答自尊的產生問題;我國的魏運華回答的是自尊的形成條件,即自尊是怎樣(通過什么途徑)產生的問題。只有明確自尊的起源,才能理解自尊的本質及對于人的意義。而只有從人的生命本性出發才能揭示自尊的起源問題[4]。其實自尊源于包括人在內的一切生命的本質:維護和保存自己,自我保護的形式從總體上說有物的和精神的兩種,自尊是自我保護的精神欲求,是人所特有的。因此自尊起源于人保護自我存在的特殊方式,包括自尊的生理機源與心理訴求:生理機體的興奮和滿足狀態是自尊存在的物質前提,人獨特的心理訴求(即試圖超越挫折、確證自我的生命意義)則形成了自尊內在的人性內涵。

1.3自尊的發展

關于自尊產生的時間目前還有較大爭議,一般研究結果認為是在3、4歲,而關于自尊的現象學理論因為把自尊定義為一種能力感和價值感,而且因為這些成分要求一定程度的自我意識,所以該理論認為在個體成長到意識上擁有自尊以前,還有一段時間[5]。原因有二:一是在這段生命期,多數經歷是前言語的,致使對這一階段自尊的了解主要是通過觀察和干預;二是甚至當孩子能用詞語和符號有效交流,自我(或至少一些考慮自我時必要的認知功能)大部分還沒有形成。他們把關于早期童年自尊發展的簡單研究(直到大約四或五歲)看成是自尊的發展前兆,即前自尊而不是自尊本身。雖然自尊的價值尺度看起來先于能力成分,然而作為自尊另一結構性要素的能力不僅在價值之后并且有了很長一段發展之后才出現。該理論相信年齡在自尊發展的時期中是重要的,孩子的價值感、增長的能力和發展的個體感都在塑造他的知覺和經驗中起著重要作用,因此自尊出現于童年中期,而青春期開始對自尊的波動更開放,自尊的水平在這個時期的結尾被獲得,有了基本的能力感和價值感,個體能夠開始面對成年期生活的挑戰[6]。自尊的現象學理論研究的重心是成人自尊,主要考察成年期自尊的改變、發展及日常生活中自尊與行為間的關系?,F象學的自尊研究善于描述建立在成熟的自我意識基礎上的自尊變化,能夠敏銳地捕捉到生活中個體自尊的特點。但是如果按照自尊在青春期才獲得的說法,是不是在青春期以前人就沒有自尊,青春期以后就一定具有獨立的能力感和價值感并開始能夠面對生活的挑戰,生活的挑戰在青春期以前有沒有,個體在青春期以前不具備應對生活的能力干預價值感么?如果自尊真的建立在成熟的自我意識基礎上,那么不僅青春期以前人不能產生自尊,青春期以后(有的人甚至一生)也不一定會產生自尊[7]。

事實上,人從大腦具備了一定的機能開始,就具備了一定的能力感和價值感,只是這種能力與價值感與成人世界不同,還處于簡單、直觀、混沌狀態,但正是它們支撐了個體最初的生命意識,形成了個體最早的心理世界。在自尊的生成與演變問題上,現象學的自尊研究用現象代替了本質,用成人自尊的變化掩蓋了作為生命體的個人的自尊生成的過程,割裂了個體成長的連續性;忽視了自尊對自我具有的核心支撐性的意義,從而將自尊建立在成熟的自我意識基礎之上[8]。事實上,自尊源于物我、人我知覺分化,自我意識的成熟依賴于自尊的成熟,并且自我意識成熟的過程本身就是自尊成熟的過程。能力與價值可以作為自尊的結構性要素,但能力與價值本身對于個體來說就不是固定不變的;個體的能力感與價值感的獲得和改變是一個日積月累的在個體與環境相互作用中、面對生活境遇中的挑戰而不斷生成的過程[9]。

2.青少年自尊的相關研究

2.1青少年自尊年齡特點的相關研究

張文新的研究發現,整個初中階段學生的自尊是水平不穩定的,存在極其顯著的年級(年齡)差異[10]。

劉春梅運用臺灣學者吳怡欣等人編制的自尊量表考察了初中生自尊發展的特點,結果發現初中生在利他自尊、人際自尊、生理自尊和自尊的總分上都有顯著的年級差異[11]。

2.2青少年自尊性別特點的相關研究

總的來看,從兒童早期到青春期男性的自尊趨于增高,而女性的自尊則趨于降低,女孩的自尊到了青春期以后比男孩下降的幅度大,初中階段青少年學生的自尊總體上不存在顯著的性別差異,但是性別與城鄉因素交互作用影響兒童自尊的得分[12]。

自尊發展與性別有關存在爭議,由各個項目分數相加而得到總體自尊分數的過程不能充分證明自尊的性別差異。

2.3青少年自尊家庭環境與人際特點的相關研究

高自尊兒童父母的教養方式具有如下特點:第一,接受、關心和參與。第二,嚴格。這些父母認為,其最重要的任務在于使孩子達到更高發展水平,為此要明確規定孩子的行為并進行嚴格訓練。第三,使用非強制性的紀律。他們對孩子講道理,較少用體罰。第四,民主。盡可能多地給孩子決策自己事情和表達自己觀點的自由[13]。

青少年的自尊與其報告的父母教養方式的各個維度之間均存在密切關系,具體表現為,青少年的自尊與父母的溫情、理解間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而與父母的懲罰嚴厲、拒絕否認、過分干涉和過分保護間存在顯著負相關,母親的職業和受教育程度影響兒童的自尊。但是兒童自尊和父母社會經濟地位間的關系十分復雜。

2.4青少年自尊人格特點的相關研究

內部控制點往往和兒童較高水平的自尊相聯系,而外部控制點則和兒童較低水平的自尊相聯系。通過考察自尊與人格“大五”因素之間關系的研究發現,自尊水平高的個體在情緒上往往是穩定的,具有較高外向性和謹慎性。

3.結語

青少年時期是一個人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其人生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個體所面臨的各種心理矛盾和心理危機的解決與其自我認識和自我評價的發展水平有直接關系。自尊是當代心理學自我認知研究領域中一個極為重要的核心問題。青少年自尊的研究是適應時代要求正確把握科技進步與人類自身發展關系的理論前提,也是緩解人們內心矛盾和生活壓力的有效途徑,更是轉變學校教育觀念、實現“以人為本”教育目標的科學依據。

參考文獻:

[1]馬前鋒,蔣明華.自尊研究的進展與意義[J].心理科學,2002(25):222-242.

[2]石偉,黃希庭.內隱自尊研究[J].心理科學,2003,26(4):684-686.

[3]魏運華.自尊的概念、結構及其測評[J].社會心理研究,1997,(3).

[4]楊麗珠,張麗華.論自尊的心理意義[J].心理學探新,200(23):10-13.

[5]張靜.自尊問題研究綜述[J].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6):82-84.

[6]張鎮,李幼惠.內隱自尊研究趨勢及測量方法[J].心理科學,2004,27:961-963.

[7]蔡華儉.內隱自尊效應及內隱自尊與外顯自尊的關系[J].心理學報,2003,35:796-801.

[8]李曉東,袁冬華.內隱自尊與外顯自尊對自我妨礙的影響[J].心理科學,2004,27(6):1337-1339.

[9]劉毅,張華.自尊問題研究述評[J].西北師大學報,1998,(2).

[10]張文新.初中學生自尊特點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1997,20(6):504-508.

[11]劉春梅.初中生自尊發展特點的研究[J].哈爾濱學院學報,2002,23(4):60-63.

[12]楊福義,梁寧建.問題學生內隱自尊的初步研究[J].心理科學,2005,28(2):332-336.

[13]劉春梅.青少年自尊發展的特點及其與同伴接納的關系[J].北方論叢,2002(5):99-101.

猜你喜歡
社會心理學青少年
青少年發明家
淺談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與預防
伯科維茨:攻擊、憤怒和助人行為研究的巨匠
賞識教育過度化的社會心理學后果辨析
會計舞弊形成機理:研究視角及未來展望
激勵青少年放飛心中夢
讓雷鋒精神點亮青少年的成長之路
關愛青少年的“三個一”
暖其行 正其行 22 名“五老”與30 名失足青少年
他為青少年開展普法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