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態保護與發展

2016-05-30 01:03扎珂雅
文化產業 2016年5期
關鍵詞:舞蹈文化蒙古族傳承

扎珂雅

摘 要:蒙古族舞蹈是民間舞蹈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蒙古族草原文化的產物和體現。隨著時代發展。國際上文化軟實力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蒙古族舞蹈作為一種文化形式,在新時代的舞臺上散發獨特的魅力。如何讓蒙古族舞蹈更好的發展,走出國門、走向世界,是相關研究者必須思考的問題。本文探討了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態保護與發展。

關鍵詞:舞蹈文化;傳承;蒙古族

舞蹈承載著人類的情感,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象征,它的價值逐步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蒙古族舞蹈起源于元代,具有悠久的發展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體現了獨具特色的草原文化。蒙古族舞蹈動作優美,形式新穎,氣質典雅、風格獨特,這些特點讓蒙古族舞蹈在民間舞蹈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且其還具有濃郁的民族特點以及深厚的文化內涵。

一、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環境

蒙古族人向來以豪邁著稱,一首朗朗上口的《敕勒歌》將這種民族性格展現的淋漓盡致。透過這首詩似乎可以看到蒙古族牧民策馬奔騰的豪邁景象。蒙古族的游牧歷史要追溯到北朝時期的鮮卑族。與普通的農耕民族講究安居樂土、隨遇而安、性格溫厚、樂知天命不同的是,蒙古族長期生活于蒙古高原,受到平坦的地勢條件、長期的游牧生活的影響,其普遍具有桀驁不馴、勇往直前的性格特征,這種性格特征在蒙古族文化中有著直接的體現。

蒙古族舞蹈是蒙古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人性格特征的一個重要體現。蒙古族舞蹈動作剛勁有力,體現了蒙古人豪邁豁達、追求自由、慷慨奔放的性格特點。逐水草而居是蒙古族牧民普遍的經濟生產方式,除非遇到重大節日,蒙古人民平時很少大規模集會,需要大規模集會的節日通常包括祭天慶典、部落聯盟以及歡慶勝利等活動,活動一般是在氈房內進行的。因此蒙古人形成了在大聚會上載歌載舞的習慣,通過歌舞的形式來表達內心的情感[1]。

蒙古族舞蹈中常見的舞蹈動作也能夠表現,蒙古族特有的文化生態。例如蒙古族人對鳥類有著特殊的偏愛,將其視為神的使者,受到蒙古人青睞的鳥類主要是雄鷹、大雁和天鵝,這也與蒙古人愛好自由、不喜拘束的性格吻合。在蒙古族的民間舞蹈動作中經常出現對各種鳥類的模仿,這種獨特的藝術風格特征正是游牧民族性格特征的一個體現。通過民間舞蹈對蒙古族人的審美意趣進行創新和提升,從而產生了一批具有極高的藝術性和代表性的蒙古族舞蹈作品,例如《鷹》、《雁舞》等。與此同時,馬既是蒙古人重要的交通工具,也是其重要的生產資料,與蒙古人的生產和生活息息相關。蒙古舞蹈中的肩部動作和上身動作很多都與騎馬這一動作有關,例如為了表現駿馬奔騰的姿態,舞者往往會擺動雙肩,并在平面繞圓。而蒙古族舞蹈中少見復雜的腳步動作,多以手臂和上身動作為主,這也與騎馬的姿勢吻合。

二、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當前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重點普遍放在文化遺產的收集、保護與整理上,極少人去關注傳承延續的問題,這種現象使得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逐漸被新時代各種新鮮文化侵蝕埋沒,成為“化石”。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需要保護還需要著重傳承,在蒙古族舞蹈文化精髓傳承與保護工作中,要重點關注蒙古族舞蹈所處的文化生態環境,深入分析與研究時代變化對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影響。對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傳承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保持蒙古族的民族特性

蒙古族民族文化基因受本民族遷移性的影響具有移居文化的特性,在歷史的發展與傳承中已經深深融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然其又具有一定的獨立性,在整個中華民族文化生態圈中擁有著自己的文化存在價值。盡管蒙古族民族文化受到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影響,但其仍然保有著自身強大的生命力,這種生命力也在蒙古族舞蹈中得到了集中的體現。離開了蒙古族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蒙古族舞蹈的生命源頭也會隨之枯竭。因此在對繼承中要尊重蒙古族舞蹈自身的特性,堅持自主的原則,在保持民族特性的基礎上推動蒙古族舞蹈的發展[2]。

(二)樹立實事求是的態度

多數舞蹈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存在著過度的問題,導致其失去了原來的獨特韻味。因此,在傳統舞蹈的創新方面,需秉持著實事求是的態度,對蒙古族舞蹈的特性進行深入研究,不偏離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要對蒙古族舞蹈的創造性文化層面進行認真的整理,并且積極挖掘蒙古族舞蹈的獨特內涵,以此為基礎開展創新,才能在對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態進行保護的基礎上,推動蒙古族舞蹈的繼續發展。

(三)提高相關人員的綜合素質

蒙古族舞蹈的傳承不是某個人的責任,它離不開社會群體的共同努力,應該是全社會的指責?;诖?,文化主管部門必須制定一套良好的發展規劃,并成立專門的舞蹈機構來規范蒙古族舞蹈文化的發展方向,加強傳承隊伍建設提高綜合素質。除此之外,專家應該積極舉行專業講座,使蒙古族舞蹈從業者的文化素質得到不斷的提升。只有對蒙古族舞蹈蘊含的深厚文化內涵予以了解,才能掌握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精髓,并對其進行傳承和保護。

(四)加強宣傳,提升知名度

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傳承離不開一定的群眾基礎,要擴大群眾基礎就必須開展廣泛的宣傳活動。例如舉辦蒙古族舞蹈展覽會、專業研討會以及匯報演出等,不斷提高蒙古族舞蹈在全國范圍內的知名度,使更多的各族群眾能夠了解蒙古族舞蹈、喜愛蒙古族舞蹈,并通過蒙古族舞蹈來感受草原文化,使蒙古族舞蹈及其文化內涵,受到廣大人民的支持和喜愛[3]。

(五)制定實用性傳承與保護標準

要對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態進行保護,并推動蒙古族舞蹈的創新與發展就離不開一定的資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在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應該積極發揮政府和社會力量的作用,一方面政府要保障相應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也要以及相應的規劃,發揮出資金的最大效益,提高社會對該項工作的支持和參與度。

三、結語

在時代發展的過程中,非物質文化的保護與傳承需要時刻緊跟時代的腳步。非物質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離不開社會力量的推動,只有在全社會人員的共同努力下,蒙古族舞蹈才能真正發揮出其特有的獨特魅力,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得到真正的保護與繼承。

參考文獻:

[1]包美榮.論蒙古族舞蹈的美學特征[J].內蒙古藝術.2013(01).

[2]趙小丁.蒙古族舞蹈的文化生態保護與發展[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3(01).

[3]胡悅.淺談蒙古族舞蹈文化的傳承與發展[J].通俗歌曲.2015(11).

猜你喜歡
舞蹈文化蒙古族傳承
黑龍江蒙古族古籍考錄
蒙古族“男兒三藝”傳承研究
淺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國共產黨內蒙古自治區第十屆委員會委員當選名單
舞蹈真人秀對舞蹈文化的影響
廣西寧明花山巖畫的舞蹈文化解讀
民間舞蹈文化傳承規律與發展趨勢探析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