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語教學改革是農村高中生存的希望

2016-05-30 03:27桂承國
小說月刊·下半月 2016年5期
關鍵詞:希望教學改革

桂承國

【摘 要】創新作為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新課程改實施以來極力要求的教學理念之一。新課改背景下如何做好高中英語學科的教學工作,按照新課改的教學理念,探索新的教學模式是每一個高中英語教師都應該認真思考的問題。本文分析了現行的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并從課堂教學方面來探討優化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教學方法的問題,提出了實質性的解決方法。

【關鍵詞】教學改革;農村高中生存;培養學生能力;希望

為了適應新形勢對人才的需求,在基礎教育階段全面進行素質教育,是當前教育界正面臨的一場深刻的改革。隨著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在全國各地中小學普遍的進行,英語課堂教學作為英語課程改革的主要陣地也發生著重大的變化。大部分農村高中學生英語學科基礎特差,喪失了英語學習興趣,心理產生了排斥英語的現象。為了挽救學生,必須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讓教與學產生互動。

一、在教學過程中個人淺談下對于改革的措施

讓學生教學生。充分展示學生在課堂上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得其他學生從他人的展示中得到啟迪,糾正自己的錯誤,培養自身學習能力。

教學改革的步驟大致如下:

1.把全班同學分成若干小組,讓英語成績相對較好的學生擔任組長,引導全組同學接受學案任務,課前進行充分準備。

2.在課堂上,由組長推選該組同學上黑板展示學習情況。接著,由老師或其他同學糾正錯誤或補充存在的不足。

3.在課堂展示后,各小組集體討論當堂的教學內容,探索新的解決方法。

4.待下課前幾分鐘,由老師對學生展示進行逐一評價,并全面總結教學情況。

以上教學改革的方法,不僅讓學生培養了英語學習的信心,而且還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不但讓學生形成了相互協作的意識,而且還能讓學生相互取長補短,相互提高;不僅讓學生養成了主動參與學習活動的良好習慣,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二、農村高中生存在于改革

教育資源是教育發展的基礎條件,農村中的教育資源相對于城市而言還有很大的差距,就自身發展而言,也是困難重重,古語道,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資源是發展的必要充分條件。我國是”窮國辦大教育”,教育缺的就是資金,尤其是在農村,由于自身的經濟條件的限制與扶助資金的分布不均等的問題,農村教育的發展可謂是舉步維艱,雖然我們一直倡導,再窮不能窮教育,在窮不能窮孩子,但是在我國三農問題沒有完全解決的前提下,在廣大的農村地區中,教育資源的缺乏還是困擾著農村中學的發展,很多的農村中學都面臨著校舍,教師,教育用具的缺乏。甚至有的農村中校的全部的建筑就只有教學樓,這樣的現象尤其在我國的中西部是屢見不鮮的了。其次,在教育設備方面,由于教育信息化時代的要求,對高中的教育設備有提出了新的要求,而這又使很多的農村高中都面臨著”心有余而力不足”無奈局面,尤其是一些試驗設備、電子設備,基本上的情況都具有”少、差、更新慢”的特點。再者就是專業教師的缺乏。在教育改革引進競爭機制后,教師制度又從計劃時代的分配制改到了教師聘用制,這樣的競爭機制在事實上卻是進一步的拉大了城鄉的教育差距,由于教師具有的流動性,使各方面實力本來就很弱的農村中學很難留下教師,尤其是優秀的教師;而同時,城市中學中,鮮有教師愿意聘往農村中學,”農村→城市”的教師單向流動,對于農村教育的發展又是一記致命的打擊

三、培養學生學習能力在于自主學習和培養學習興趣

教學過程是一個教與學的過程,從而演化“成授之以漁”的目的。培養學生能力在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學習就是學生自己主動地學習、有主見地學習。在傳統教育理論中,教師是教育的主體,學生是教育的客體?,F實的教育活動中,也有許多教育工作者確實存在著只把自己看作主體、把學生看作客體的傾向,而許多學生也只是把自己當作單純接受知識的消極被動的“要我學”的客體。因此,現實生活中的相當多的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完全依賴教師、學校和外部環境,把自己的大腦當作接受知識的白板,甚至自身的學習興趣、情感也完全依靠教師和外部環境引發。這種學習者缺乏自覺主動學習的愿望和要求,把學習當作完全迫于社會、家庭和他人的種種壓力不得已而為之的額外負擔。這種學習者習慣于被動接受灌輸而不善于主動探求和消化知識,習慣于讓書本知識、教師和外部環境牽著自己的鼻子走,而不是主動駕馭書本知識和外部環境。這種傳統的學習觀念應該為“自主學習”的新觀念所取代。

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方法,總是教師“一言堂”,課堂上教師總是向學生灌輸,學生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無興趣可談。學生只有在濃厚的學習興趣的激發下,才能產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喚起求知欲。在教學中,教師應根據內容多渠道地變換思想,用科學的新穎的,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多為學生提供新鮮感,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充分發揮好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作用,通過師生合作,把整個教學過程建立在師生雙邊活動的基礎上,把教與學的活動有機統一起來,在教師充分發揮主導作用的同時,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教學氣氛,師生在和諧愉快的氣氛中共同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在新課改革中,農村高中英語教學需要漫長的摸索探究過程,讓我們與新課程一起成長,愿我們的農村高中英語課堂早日真正完成這一改革使命――農村高中英語教學優化了,課堂教學效率提高了,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全面發展了,學生真正學會自主學習了。農村高中生存的希望也就更容易實現了。

猜你喜歡
希望教學改革
探索“五選四變”對中職教育改革的創新與實踐
中職學?!吧菊n堂”的調查研究與實踐
高校三維動畫課程教學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技工學校德育實效性研究
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
以職業技能競賽為導向的高職單片機實踐教學改革研究
微課時代高等數學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探索
前方有個叫“希望”的燈塔
試論中職教育要給學生以希望和自信
霧霾背后的一點“希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