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論山水畫的潑墨與留白

2016-05-30 07:09王守田
文化產業 2016年5期
關鍵詞:潑墨留白山水畫

王守田

摘 要:山水畫的潑墨與留白是中國山水畫構圖的重要法則,我們通過研究這兩種山水畫的具體方法,可以將山水畫的潑墨與留白賞析給予很好的探索。在進行具體的研究過程中,主要結合山水畫發展的實際,利用好這種有利的畫法可以將山水畫表現的更加完美。本文通過分析如何利用好潑墨與留白來進行科學化的畫畫,已經成為當前畫界注重的重要內容,我們要不斷地研究改變一些陳舊的畫法,將這種新的畫法引用到實際畫畫之中,會起到積極的效果。潑墨與留白是中國哲學與社會現實、作者生存狀況的結合體,是中國傳統的審美特征。

關鍵詞:山水畫;潑墨;留白;分析

對于如何進行科學化的分析我國的山水畫來講,已經逐漸被人們高度重視。當前我國在如何利用潑墨與留白來做到出神入化的境界,已經是畫技的最高層次??墒沁@種將山水畫給予很高的評價,主要來自山水畫的表現效果與其它的畫法有著截然不同的畫技。具體的來講主要體現在其畫法的精神在于傳遞神韻。主要通過潑墨與留白來很好控制畫面的描繪功底是否深厚。中國有許多的畫家也是通過一定的畫技而出名的,這些具體的例子是舉不勝舉,我們為了增進對這種畫法的了解,必須從認識其具體的畫法開始,逐步掌握一些技巧的運用,慢慢的達成出神入化的境界是一個很漫長的訓練過程。

對于當前的畫法來講還不能夠適應我國繪畫技術發展的需要,主要是因為畫法的不斷更迭,逐步將一些傳統的觀念給予革新,在不斷地適應新的發展需要的同時,我們最重要在于將這種潑墨與留白繼續發揚光大,才是根本。

一、“留白”是什么?

我們對于如何理解“留白”而言,主要從了解這兩個字的內在含義,不能但從字面意思進行挖掘,要領會到畫畫的傳神境界,是通過一系列高超的藝術技藝來進行修飾的,往往由于人們不夠重視這種技術的力量,從而對于理解出現了偏差,這也是我們不能夠融會貫通的重要原因所在。面對著如何進行科學化的繪畫,已經成為當前人們熱議的話題,具體的理解留白還在于從具體的字典里查看:停留、阻止、耽擱、守候、剩余等意思,而這里的“留”既是動作又是過程,同時也是結果。中國山水畫家也很注重在留白上下功夫,可是究竟怎樣才能夠掌握這一技術很重要,不光需要具有創作的毅力,還需要不斷地挖掘出一些新的繪畫技巧才是最根本的。

我們要領略其繪畫的含義,不僅從字面上去理解,還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繪畫技巧,這主要體現在將一些重要山水畫給予合理的修飾,從而讓它變得活靈活現,已達到吸引人們目光的目的。其具體的操作還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繪畫描述方法,往往由于人們不夠重視其具體的繪畫描述,從而達不到搞得境界,也就影響不到人們的感受效應。例如唐代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寫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句子,這里的“無聲”就是指空白,讓讀者發揮想象;跟我們山水畫中的留白有神似之處,通過借鑒,我們不難可以發現其山水畫中的留白,主要在于運用一些技巧是關鍵。

對于如何將這種繪畫技術運用的出神入化,主要在于結合留白的畫技是關鍵。通常情況下,由于人們泛泛感悟不到一些繪畫能夠達到傳神的境界時,就得依靠山水畫面的烘托,這種具體的描述,還需要增加對繪畫技術的研究力度大小來決定,力度大則超群出色,力度小則給他人感受不到出神的意境。

二、中國山水畫“留白”的內涵

具體針對如何理解中國山水畫的“留白”這一含義,還需要不斷地去實踐,跟一些有名的畫家進行知識交流很關鍵,因為從他們身上可以找到一些有利于繪畫技術提高的辦法,通常體現在對繪畫的認識程度,正所謂“虛實相生,無畫處皆成妙境”。這種超凡的意境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夠理解和模仿的,它主要在于通過媒介,這里的媒介是山水畫的觀賞水平,我們可以借鑒,但不能夠照搬。因為照抄的效果不能夠很好的傳遞出繪畫的意境,往往人們會這樣認為,通過一些名人的繪畫來最為模板進行仿繪,從而產生的效果讓我們感受不到身臨其境的獨特技巧,同時也達不到讓人們心靈萌發出對美感的一種享受,這是繪畫的失敗,所以崇尚高深繪畫技巧,更要把握住怎樣進行刻畫才是關鍵。對于山水畫而言,主要承載的是一種靈活的技巧,不在于通過一些色彩清晰來傳達美感,最主要在于傳遞出繪畫景色的高深度,通過一些具體的山水來作為繪畫的襯托才是繪畫技藝表現的關鍵。

繪畫的高深度,取決于繪畫人能夠將畫面給予我們一種傳神般的感受。這種感受來自于對山水畫面的描繪,中國的山水色彩底蘊很厚,我國的一些知名畫家都是通過認真研究我國繪畫發展的歷史后,掌握獨特的繪畫技術,也就是成一家之言的繪畫技巧。這種在繪畫界傳遞出的強烈信號,已經讓我們感受到藝術的深邃是需要不斷地去挖掘,領會其中深刻的繪畫技巧和理念是我們做好繪畫方面研究的重要內容。研究這種繪畫技藝已經不光是藝術界的任務,更應該號召更多的人們都來參與其中,從而有效地推動整個繪畫藝術的快速發展,這才是我們所講的山水畫發展內在意義。

三、潑墨概念

“潑墨”一詞最早見于唐朱景玄《唐朝名畫錄》中,在畫錄中逸品條為王墨,從史料記載中可以看出王墨的潑墨畫法來源于臺州的鄭虔、項容,中國山水畫中的潑墨技法,發端于臺州。本文就這一畫法的形成進行探源,對于當代的山水畫創作具有啟示作用。當代山水畫創作趨于工藝制作,則違背了中國山水畫,尤其是中國水墨畫的藝術精神。

四、潑墨山水畫在臺州開創

(一)水法在潑墨山水畫中的作用

在畫史上,筆法、墨法早已提出,至于用水,都沒有論述,也沒有提高到“法”的高度。黃賓虹在論畫時提到了“水法”,可惜他已到了大耄之年,來不及詳細論述其法便已作古。玄佛思想對于“墨分五色”的變化作用在認識上提高到哲學本體論的地位,那么水與墨的結合與道家思想在本質上有著密切的聯系,“上善若水”,“玄之又玄,眾妙之門”,兩者的關系使水墨得以成立的重要內容之一,黃賓虹在太極圖中分析其涵義:天、水、地,中間為水。如果沒有水的作用,墨色中的濃、淡、干、濕,水墨暈章也就不會具備。劉勰在《文心雕龍情采》中說:“夫水性虛而淪漪結,木體實而花萼振,文附質也?!蔽闹皋o采,質指情思,文指形式,質指內容。由此推之,水與墨之間的關系具有同樣的道理,水為形式,墨為內容。

而臺州山海相連,氣候濕潤,杜甫《題鄭十八著作文故居》中寫道:“臺州地闊海冥冥,云水長和島嶼青”,云、水、山構成了一幅幅天然潑墨山水畫,這與水有著密切的聯系?!都味ǔ喑侵尽分兴f:“自昔稱山明水秀,二者不可兼也,而兼之者勝焉?!薄稓v代名畫記》記載:“顧著作知新亭監時,默請為海中都巡,問其意,云:‘要見海中山水耳?!边@是自然地理環境對文化藝術的影響。

(二)潑墨山水畫風的形成及其風格的特點

安史之亂后,鄭虔于至德二年(757)十月,被貶至臺州為司戶,到臺州后,廣施教化,為潑墨山水畫風的形成及創立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鄭虔精于水墨山水,個人風格鮮明,據《歷代名畫記》中載:“王默,師項容,風顛酒狂,畫松石山水,雖泛高奇,流俗亦好。醉后以頭髻取墨抵于絹畫,王默早年授筆法于臺州鄭廣文虔。貞元末于潤州歿,舉柩若空,時人皆云化去,平生大有奇事。顧(顧況)著作知新亭監時,默請為海中都巡,問其意,云云要見海中山水耳。為職半年,解去。爾后落筆有奇趣,顧生乃其弟子耳?!睆倪@則記載中可以看出:王默在思想上具有儒、道、佛相融的特性,他的畫風來源于鄭虔、項容,顧況是王默的再傳弟子,而王默的風格特點,從《唐朝名畫錄》中也可以看出:“逸品三人:王默者不知何許人,亦不知其名,善潑墨畫山水,時人故謂之王墨,”此中第一次提出“潑墨”技法。

五、結束語

山水畫的潑墨與留白已經被人們重視,這不光是整個繪畫藝術界的重要研任務,更應該是光大人們對山水畫的熱愛。我國的經濟在不斷地向前發展,從而在推進山水畫方面也將任重而道遠。理解什么是“潑墨”和“留白”已經是我國山水畫界鉆研的重要內容,我們不得不承認,要發展好山水畫,必須從抓好山水畫的繪畫技藝才是重點。對于如何進行實際操作也將是未來一段時期繪畫研究的重要理論性課題,抓住中國傳統山水畫博大精深、潛力無限,的特點,一定要將“潑墨”與“留白”的繪畫精髓滲透到山水畫之中,這樣真正讓繪畫藝術做到出神入化和身臨其境的最高境界,這種傳神的意境是深邃的。

參考文獻:

[1]閆莉.中國畫留白藝術的美學解析[J].甘肅蘭州,2012.

[2]周積寅.中國歷代畫論[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3]周積寅.中國歷代畫論[M].江蘇美術出版社,2007.

[4]南羽.黃賓虹談藝錄[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

[5]南羽.黃賓虹談藝錄[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

[6]南羽.黃賓虹談藝錄[M].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8.

[7]熊志庭,劉城淮,金五德.宋人畫論[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00:66-69.

猜你喜歡
潑墨留白山水畫
潑墨迎新
中國山水畫的成熟
一幅山水畫怎么題字?
小荷露筆尖 潑墨弄丹青
老年教育(2016年10期)2016-11-23
“留白”在中國山水畫中的重要作用探討
萬世之功鄭國渠
張和平山水畫欣賞
在建黨九十周年之際老紅軍王定國揮毫潑墨:“希望寄予后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