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花源記》簡約美下的遐想空間

2016-05-30 06:50徐明生
中學語文·大語文論壇 2016年3期
關鍵詞:鐵器桃花源記漁人

徐明生

《桃花源記》是研究魏晉文學、魏晉思想的代表作之一。其簡約的文本給讀者留下的信息太少,遺憾太多。不過,也就因為它文本的簡約,才為讀者提供了寬闊的想象空間,也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激發學生想象力的無盡動力。

一、《桃花源記》文本的簡約性與史學大家的遐想性論證

上個世紀,對于《桃花源記》的源起,陳寅恪先生曾著《桃花源記旁證》稱,《桃花源記》的真實故事,可能發生在黃河流域的姚秦時代,即姚秦統治的弘農、上洛地區的塢壁。后來,唐長孺先生又著文反駁,認為故事原型當在湖南武陵地區。兩位學者之所以對同一問題產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根本原因在于《桃花源記》文本過于簡約。因為文本過于簡約,透過文本,讀者可以獲取的相關信息實在太少,故而只能進行推測。

事實上,無論是陳寅恪,還是唐長孺,他們都是從史學的實證角度論證《桃花源記》真實的故事原型。但是,二人的研究畢竟存在推測與遐想的成分。如果擴展他們的思路,我們會發現,《桃花源記》簡約的文本中沒有記載的內容實在太多。這些未被記載的“歷史”,應該是全部客觀的歷史。這些歷史,只有通過我們大膽地假設和小心地求證,方有部分復原的可能。要想完全挖掘出《桃花源記》背后的真實故事,幾乎沒有可能。正因為如此,無論是史學大家,還是一般讀者,都只能依靠遐想,去感受《桃花源記》中沒有記載的細節,而這正是《桃花源記》簡約美的魅力所在。

二、《桃花源記》文本的簡約性留給讀者多重遐想空間

我們可以順著《桃花源記》的文本,對文本省略的具體環境與桃花源中居民的生活進行細化式的遐想:

1.第一發現人的遐想——在桃花源人進入桃花源之前,是誰最先發現了桃花源?他是如何發現的?

2.人口繁衍的遐想——桃花源人的先祖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當時到底隨他去了多少人?因避“秦時之亂”,不與外界交通,結果,“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自秦時之亂到東晉太元年間,時間長達500余年。經過500年的繁衍,到了晉代,桃花源人的總數是多少?他們的婚姻是如何完成的?存不存在近親結婚的現象?人種是否退化?

3.食物佐料的遐想——民以食為天。吃的好說,桃花源中有的是土地,有土地就有糧食,就可養六畜。但是,人們除了有糧食外,還要吃鹽。桃花源人的食鹽從何而來?從他們與世隔絕數百年的情況來看,他們并沒有外出。這也就說明,他們可能沒吃鹽,或者他們自己生產鹽,或者他們帶來了極多的鹽。因此,食鹽的問題,對桃花源人的生活應該具有較大的影響。

4.服裝的遐想——桃花源人“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從秦到魏晉時代,中國服飾有沒有大的改變?為何他們的衣著悉如外人?

5.家畜的遐想——既然“雞犬相聞”,看來他們也帶來了六畜之類的牲畜。他們所帶的六畜,到底有多少種類?

6.生產工具的遐想——他們的生產工具是如何制造的?尤其是鐵器,他們帶來的鐵器難道永遠用不完?桃花源內有沒有鐵礦?如果有,是不是可以補充他們鐵器的消費?如果沒有,他們的鐵器磨損消耗后如何補充?

7.田宅的遐想——從“便邀還家,設酒殺雞作食”來看,他們是以小家庭為基本的財產占有單位,因此至少他們土地上的出產,分到了各自的家中。那么他們的土地,是私有化的還是公有化的?

我們還可以列舉出許多的遐想,而這么多的遐想,均因為《桃花源記》的簡約而生。

三、最大的遐想:與外界聯系的山洞是不是留給桃花源人回歸社會的希望

桃花源人最后的去向,是讀者遐想空間中最為重要的一個問題。因為這是一般性故事結局應該表現的內容。而《桃花源記》只用了“后遂無問津者”結尾,以此表明現實社會再無人尋訪桃花源。顯然,這不符合讀者的思維邏輯,也未能滿足讀者的好奇心。因此,《桃花源記》的結尾,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最大的遐想。

我認為,《桃花源記》遐想中所體現的政治思想是道家的外套,儒家的內衣。道家的外套,指的是桃花源人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沒有外面任何的干涉,既沒有賦稅,也沒有兵役和勞役,當然也就沒有剝削和壓迫。儒家的內衣,指的是桃花源人過著時人倫理化的生活,長幼有序,各得其所。桃花源中人通過自我管理,保障了生活的安定和幸福。有了道家的自在,就有了不再外出、不與世人交流、不再融入人類大社會的理由;但有了儒家的治理原則,卻又有了更充足的外出融入人類大社會的理由。

桃花源中的資源畢竟是有限的。桃花源人可能明白,這并不是他們永遠可以過下去的生活。無論是為了他們族人不再近親結婚,以確保后代健康,還是為了獲得必要的社會資源——比如飲食中的食鹽需求,孩子成長中的教育需求,他們都有理由重返到社會的大家庭中。

進入桃花源之后,盡管他們過上了安定的生活,但是,他們在桃花源中孤立地發展,他們卻失去了數百年人類歷史的經驗歷程。因此,他們已落后于同時代的晉人。似乎他們也明白這一點,因此,他們在進入洞內以后,并沒有堵上那個與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這就為他們的后代保留了希望的種子。保留洞口,說明他們并沒有想永遠不回頭,而是在等待。要等到一個好時代到來之時,他們才會走出桃花源。他們對漁人雖然熱情,卻還是不太放心。所以,漁人走時,他們交待說:“不足為外人道也?!钡菨O人卻還是“處處志之”。桃花源人發現了漁人的這種惡劣行為之后,他們對外面的世界就可能有了很壞的看法。而這可能導致他們把重返社會大家庭的想法暫時放棄而繼續等待。但是希望的洞口是不是從此堵死了?

總之,簡約美是《桃花源記》文本的重要特征。其簡約美的優點就在于留給讀者多重的遐想空間,從而激發讀者依照自己的思維,依照自己的情感價值取向,補寫出《桃花源記》中未寫出的“歷史內容”。

作者單位:湖北隨州市曾都區第二中學。

猜你喜歡
鐵器桃花源記漁人
出土和館藏鐵器的保護簡析
A Tale of Peach Blossoms桃花源記
館藏高句麗鐵器的顯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譜分析
漁人罷釣歸(繪畫作品)
漁人的故事
《桃花源記》
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常樂鎮發現西夏窖藏鐵器
名家硬筆抒寫《桃花源記》
堿性溶液對出水鐵器中四方纖鐵礦(β-FeOOH)相中氯的脫除研究
《桃花源記》中“漁人”的身份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