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培養幼兒的良好習慣

2016-05-30 05:19趙曉靜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2期
關鍵詞:椅子共育家園

趙曉靜

良好的行為習慣能使幼兒受益終身受益,促進幼兒整體素質的提高,一提到良好行為習慣,有些老師便會將“嚴格遵守規矩或紀律”“如何管理好幼兒掛上鉤”。于是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便成了對幼兒行為進行控制的過程。隨著現在生活的發展,我們意識到:尊重幼兒需要,培養幼兒自覺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才能促進幼兒主動發展。為此:我進行了思考和實踐。

一、良好習慣的規格建立或評價的主體由教師轉變為師幼或者幼兒

以往,我對于我們班統一的要求比較多,個體服從集體的規則也多?,F在我發現由教師和幼兒共同建立規則,幼兒會積極的遵守。

我班每天上完廁所都是由老師負責檢查和督促要求幼兒洗手,但有些幼兒總是會趁這教師不備便忽視這一環節的重要性,所以經常會有幼兒過來告狀說某某沒有洗手,通過觀察,我發現由個別幼兒確實沒有養成良好的衛生行為習慣。而且在教師提醒了之后依然跟以前一樣,沒有任何的改變,剛開始是,我讓看廁所的教師加強對幼兒的看管,但是收到的效果不明顯,由于教師要幫個別年齡較小的幼兒整理衣物,所以還是由孩子經常不自覺。而孩子們還是會忽略洗手這個環節。

顯然,被動的服從根本就沒有解決幼兒不洗手的問提,于是,我多次去咨詢一些資深比較深的教師以及去網上查相關資料。與幼兒進行了一次試驗,我特意把自己的受弄的臟兮兮的,然后端來了一盆干凈的水以及洗手液,讓幼兒觀察老師洗手之后水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隨后,孩子們驚奇的發現剛才還干干凈凈的水,在洗手之后就便的臟兮兮,黑乎乎。我趁機引導幼兒如果不洗手,那么那些臟兮兮、黑乎乎的細菌進入了我們的身體之后會有什么后果呢?為此我還特意向平時不喜歡洗手的小朋友提問:如果沒有洗手又把臟兮兮的手放進了嘴巴里會怎么樣呢?他們也都知道了自己以前沒洗手是多么的不愛衛生。

經過了這次小試驗,我驚奇的發現幼兒們都會很認真洗手可見幼兒對于日常規的培養有自己的想法,有的幼兒并不了解常規培養的原因,也并不理解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自身的關系,同時也使我意識到對于幼兒常規培養應先從幼兒理解著手,讓有人自覺履行取代教師的硬性規定。

在和幼兒交流中發現,教師建設性的建議往往會讓幼兒有被批評的感覺,從而產生不良的情緒,而同樣的評價主體由同伴來說,幼兒卻認為有同感。這說明評價主題會影響評價效果。

二、良好的行為習慣內容由體現主觀性轉變為人文化

以前,我班阿姨盛飯總是將飯盛得滿滿的,可偏偏我們班的幼兒吃飯就是很慢,所以每次一道吃飯時間就有小朋友愁眉苦臉,可偏偏每次吃的快的幼兒吃完了去玩玩具時,他們就會忍不住的想去參與到到他們的游戲當中,后來,我讓我班阿姨每次盛飯時都稍微把幾碗盛的少一點,然后把他分給那幾個吃的比較慢的幼兒,并特意把他們幾個請出來,通過游戲的形式和老師比賽,比且適當的鼓勵他們,這樣他們的進餐效果明顯的比以前好了很多。雖然還是不能吃在前幾名,但也不至于把飯吃到冰冷,尤其現在是冬天,飯菜冷得快。

三、良好的行為習慣的表現形式有語言指令轉化為討論活動

在學期初,我發現班里有許多孩子有拖著椅子走的習慣,兩個小椅子腿著地,手拽著椅子背,椅子腿沿著地面發出很難聽的聲音。我們老師也總是在一旁提醒,但效果不明顯,后來,我直接把他提出來,當成一次討論活動,讓孩子來討論“說說怎樣愛護小椅子”孩子們討論的很激烈,你一言,我一語的。有的說不能使勁搖椅子,有的說不能托著椅子走等等。我根據孩子們所說的用夸張的動作表現了出來,惹得孩子們哈哈大笑,我立即及時提問幼兒,剛才老師這樣做對不對。還特意問那些喜歡脫椅子的幼兒,他們知道自己做錯的都能及時的認識到自己的錯誤。

四、以良好的行為習慣為核心,構建家園共育的內容和方式

家園共育是對家園雙方的共同要求,目的是為了更好的促進幼兒的發展。實質是習慣的養成,幼兒在養成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中養成的習慣將是他們終身受益。例如;幼兒不能按時作息的現象,我園都有制定作息時間表,讓家長也配合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同時讓家長反應幼兒在家出現的行為習慣問題,教師會及時進行集體或個別教育,在家園目標一致的情況下,相互理解,更大程度的促進孩子的發展。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孩子們成長的一生都是很有幫助的,相信以上幾點對于我以后的工作會更加的有幫助。

猜你喜歡
椅子共育家園
將大自然帶進室內的家園
家園
不想當椅子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尋找失落的家園
家校社共育,推動“雙減”有效落地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看不見的椅子
家園共育·優秀幼兒園親子活動展
離家出走的椅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