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學課堂導入新課的方法

2016-05-30 01:47吳紅霞
雜文月刊·教育世界 2016年2期
關鍵詞:統計表圓錐新知

吳紅霞

本人師范畢業后,踏上教育征程,開始教了二年語文,之后轉教數學,開始總覺得數學知識抽象,老師難教,學生難學,沒有語文那樣有情趣。但又通過這二十多年不斷學習、探索、觀摩,其實教數學還很有“味”,本人認為關鍵是——如何在新知識的導入上下功夫,花心思。因為導入語的設計是課堂教學的最基本的環節,更是教師引導學生盡快進入學習狀態的一種教學方法。它不僅能讓學生學習新知識進行積極準備狀態,還能為教師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做簡單介紹,讓學生明白學習目標,對整節課的教學產生重要的引導作用,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牽制他們的學習動機。

當然導入語的設計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所授知識來決定,方法是多種多樣的,通常要在教學實踐中的收集、整理。在這里就淺顯介紹我總結歸納的幾種方法,與大家共勉。

一、開門見山法

即教師上課時,三言兩語直接闡明這節課的學習內容,并提出學習任務和要求。

例如:我教學《復式統計表》的導入語,我一上課就介紹:前面我們學習了單式統計表,今天我們要學習由幾個單式統計表合成的較復雜的統計表(板書課題:復式統計表)

這種方法導入時間短,在一上課便記住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明確了學習任務。

二、實驗觀察法

是指教師借助一些教具通過演示、操作引出新知。

如:我設計的《圓錐體積公式的推導》導入語。上課時,我準備四組材料(一個圓柱和圓錐為一組,其中有兩組是等底等高的,但不告訴學生),適量的沙土,讓學生演示結果發現。有兩組的次數相同(都是三次把圓柱容器裝滿),另兩組的次數不是多就是少。根據不同的結論,我提問:“它的奧妙在哪里?圓錐體積公式究竟是怎樣的?跟什么條件密切相關?”從而導入新課。

三、討論法

即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在討論中引入新知。

如:我設計《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的導入語,我一上課就板書課題,同時出示學習目標,進而讓學生討論問題,你們看到課題想知道什么?學生討論后可能回答:什么是百分數?它怎樣讀、怎樣寫?學它有什么用處?等等,這樣教師很自然地導入了新知。

這樣的設計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主動積極性,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四、貼近生活導入法

即聯系學生生活實際,熟悉關心的事例導入新知。

例如《人民幣的認識》,我去市里聽公開課一位老師是這樣導入的:先出示一些硬幣、紙幣,提問:“這是什么?”學生回答“是錢”。繼續問:“你們把爸爸媽媽給的零花錢用在哪些方面上了?”學生可自由討論回答,針對學生回答情況進行了勤儉節約、不亂花錢的德育教育,接著出示美元、英鎊、日元的紙幣,讓學生觀察(學生不知道是哪國的),教師指著這是美國的錢叫美元,這是英國的錢叫英鎊,這是日本的錢叫日元(邊出示邊講)。最后指出我國的錢叫人民幣,從而導入新知。

這種設計,使學生產生一種親切感,有利于對抽象數學知識在頭腦中形成表象認識。

五、激趣法

即教師根據學生心理,結合教材內容,借助一些小故事、謎語、游戲等方式引入新知的一種方法。

例如:我上《2、5、3倍數的特征》時,是這樣導入的,我采取師生換位的辦法,讓學生任舉一些數,我能很快回答是誰的倍數,開始時學生舉的數很小,學生不相信,后來舉了很大的數,而且速度很快,我都一一準確無誤地回答出來了,面對學生的驚訝、好奇,這時,我問道:“你們愿學這種本領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愿意”。于是我順利成章地導入了新知。這種方法,是利用了學生的好奇心,引起學生探索欲望,激發學習興趣。

當然,數學課堂教學導入語的設計,遠不止只有以上方法。比如像溫故知新法、設疑法、情景法等等,在這里我就不一一舉例了,但導入語的設計必須要新穎靈活,符合學生認知心理,做到一上課就要把學生的心理抓??;同時要緊扣教材,聯系實際富有針對性;語言生動、準確、時間短,富有啟發性,教師的“教”是為了學生的“學”,教是為了不教,每位教師只要善于收集,勤于思索,課堂教學一定會有更加精妙的導入語,久而久之,我們的課堂教學一定會更加絢麗多彩。

猜你喜歡
統計表圓錐新知
生活新知
生活新知
圓錐擺模型的探究與拓展
2020年部分在晉提前批招生院校錄取統計表
圓錐截線與玫瑰線
“圓柱與圓錐”復習指導
計算法在圓錐保持架收縮模組合沖頭設計中的應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晉招生錄取統計表
神奇的統計表
上榜派出所統計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